首页 / 正文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一百九十九卷。清康熙年间日本人山井鼎撰,日本人物观补遗。山井鼎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又名神生,字君彝。物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字叔达。史载日本上毛(地名)有参议小篁遗址,足利氏兴,因其地建学校,多藏古书。康熙初鼎即在此得《七经孟子》古本,是唐朝时传至日本的,又得宋本《五经正义》,遂作此书。日本御门帝享保年间(清康熙末年),官府命物观等人搜集诸本,为之补遗(参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一说《补遗》成于清康熙九年,参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内容包括《周易》、《尚书》、《毛诗》、《左传》、《礼记》、《论语》、《考经》、《孟子》。皆摘字为释,不载全文,先经次注次疏次释文。以汲古阁本为主,而以宋本、古本及明刻诸本校其异同,分为“考异”、“补缺”、“补脱”、“谨案”、“存旧”五大类。山井鼎所谓“宋本”,往往与汉、晋古籍及《经典释文》别本、相台岳氏诸本合,所称用古本及足利本(指日本足利幕府时期印行的活字版,今已无从考证)以校诸本,竟为唐以前别行之本。儒家经典流传下来的,除唐石经、陆氏释文、贾孔正义外,以此书最古,此书虽不完整,却可用来勘校唐以来经籍传播中的错讹。另外,此书对传注、释文、正义的校勘极为繁细,有些虽无足轻重,有些则极为精密,对经籍的整理功不可没。当然,山井鼎及物观所见,只限日本所有,其中错讹在所难免,清代学者对此多所考证。此书何时传入中国不得而知,清乾隆年间,阮元视学浙江时见之,命工依写,刊成小版,并校勘讹字附于卷末,共四十卷。此书列《孟子》于七经之外而不合称八经,是因为唐代《孟子》不列于经,此书仍袭唐制。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全部章节目录

(1)提要
(2)凡例
(3)卷一
(4)卷二
(5)卷三
(6)卷四
(7)卷五
(8)卷六
(9)卷七
(10)卷八
(11)卷九
(12)卷十
(13)卷十一
(14)卷十二
(15)卷十三
(16)卷十四
(17)卷十五
(18)卷十六
(19)卷十七
(20)卷十八
(21)卷十九
(22)卷二十
(23)卷二十一
(24)卷二十二
(25)卷二十三
(26)卷二十四
(27)卷二十五
(28)卷二十六
(29)卷二十七
(30)卷二十八
(31)卷二十九
(32)卷三十
(33)卷三十一
(34)卷三十二
(35)卷三十三
(36)卷三十四
(37)卷三十五
(38)卷三十六
(39)卷三十七
(40)卷三十八
(41)卷三十九
(42)卷四十
(43)卷四十一
(44)卷四十二
(45)卷四十三
(46)卷四十四
(47)卷四十五
(48)卷四十六
(49)卷四十七
(50)卷四十八
(51)卷四十九
(52)卷五十
(53)卷五十一
(54)卷五十二
(55)卷五十三
(56)卷五十四
(57)卷五十五
(58)卷五十六
(59)卷五十七
(60)卷五十八
(61)卷五十九
(62)卷六十
(63)卷六十一
(64)卷六十二
(65)卷六十三
(66)卷六十四
(67)卷六十五
(68)卷六十六
(69)卷六十七
(70)卷六十八
(71)卷六十九
(72)卷七十
(73)卷七十一上
(74)卷七十一下
(75)卷七十二
(76)卷七十三
(77)卷七十四
(78)卷七十五
(79)卷七十六
(80)卷七十七
(81)卷七十八
(82)卷七十九
(83)卷八十
(84)卷八十一
(85)卷八十二
(86)卷八十三
(87)卷八十四
(88)卷八十五
(89)卷八十六
(90)卷八十七
(91)卷八十八
(92)卷八十九
(93)卷九十
(94)卷九十一
(95)卷九十二
(96)卷九十三
(97)卷九十四
(98)卷九十五
(99)卷九十六
(100)卷九十七
(101)卷九十八
(102)卷九十九
(103)卷一百
(104)卷一百一
(105)卷一百二
(106)卷一百三
(107)卷一百四
(108)卷一百五
(109)卷一百六
(110)卷一百七
(111)卷一百八
(112)卷一百九
(113)卷一百十
(114)卷一百十一
(115)卷一百十二
(116)卷一百十三
(117)卷一百十四
(118)卷一百十五
(119)卷一百十六
(120)卷一百十七
(121)卷一百十八
(122)卷一百十九
(123)卷一百二十
(124)卷一百二十一
(125)卷一百二十二
(126)卷一百二十三
(127)卷一百二十四
(128)卷一百二十五
(129)卷一百二十六
(130)卷一百二十七
(131)卷一百二十八
(132)卷一百二十九
(133)卷一百三十
(134)卷一百三十一
(135)卷一百三十二
(136)卷一百三十三
(137)卷一百三十四
(138)卷一百三十五
(139)卷一百三十六
(140)卷一百三十七
(141)卷一百三十八
(142)卷一百三十九
(143)卷一百四十
(144)卷一百四十一
(145)卷一百四十二
(146)卷一百四十三
(147)卷一百四十四
(148)卷一百四十五
(149)卷一百四十六
(150)卷一百四十七
(151)卷一百四十八
(152)卷一百四十九
(153)卷一百五十
(154)卷一百五十一
(155)卷一百五十二
(156)卷一百五十三
(157)卷一百五十四
(158)卷一百五十五
(159)卷一百五十六
(160)卷一百五十七
(161)卷一百五十八
(162)卷一百五十九
(163)卷一百六十
(164)卷一百六十一
(165)卷一百六十二
(166)卷一百六十三
(167)卷一百六十四
(168)卷一百六十五
(169)卷一百六十六
(170)卷一百六十七
(171)卷一百六十八
(172)卷一百六十九
(173)卷一百七十
(174)卷一百七十一
(175)卷一百七十二
(176)卷一百七十三
(177)卷一百七十四
(178)卷一百七十五
(179)卷一百七十六
(180)卷一百七十七
(181)卷一百七十八
(182)卷一百七十九
(183)卷一百八十
(184)卷一百八十一
(185)卷一百八十二
(186)卷一百八十三
(187)卷一百八十四
(188)卷一百八十五
(189)卷一百八十六
(190)卷一百八十七
(191)卷一百八十八
(192)卷一百八十九
(193)卷一百九十
(194)卷一百九十一
(195)卷一百九十二
(196)卷一百九十三
(197)卷一百九十四
(198)卷一百九十五
(199)卷一百九十六
(200)卷一百九十七
(201)卷一百九十八
(202)卷一百九十九
(203)卷二百

猜你喜欢
  春秋左传正义·孔颖达
  论语集注·朱熹
  邓析子·邓析
  公是先生弟子记·刘敞
  论衡校释·黄晖
  经学理窟·张载
  渔樵问对·邵雍
  浮邱子·汤鹏
  读书偶记·雷鋐
  榕村语录·李光地
  安得长者言·陈继儒
  平书订·李塨
  春秋阙如编·焦袁熹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八·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十八     明 冯惟讷 撰 汉第八 乐府古辞 杂歌謡辞 歌辞 平城歌 【汉书曰高祖自将兵三十二万击韩王信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三十余万围帝於白登七日汉兵

  • 卷一百八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八十三笺类五言古为傅建康咏红笺     【梁】江 洪杂彩何足奇唯红偏作可灼烁类蕖开轻明似霞破缕质卷芳脂裁花承百和且传别离心复是相思裹不值情牵人岂识风流座七言律酬崔驸

  •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三·王祎

    【梁髙祖武皇帝太清元年        魏文帝大统十三年东魏孝静皇帝武定五年】春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不尽如钩【以魏志修】壬寅梁江州刺史湘东王绎都督荆雍等州军事荆州刺史【以梁纪修】丙午东魏勃海献武王髙欢卒【

  • ◎国旗绣鞋·李定夷

    上海某鞋铺所售女鞋,绣有三娘教子等字样,见者已嗤之。乃北京隆福寺某家,专售女鞋,鞋面竟有绣国旗者,可谓愈出愈奇。以尊严之国旗,作妇女鞋面之新花样,且发现于首善之区,而不以为亵,真奇之又奇矣。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五·阿桂

    九月庚申明亮舒常奏言木克什山腿下尽之处尚有两碉其后复起一碉则上与甲索相通此各碉内贼虽死力拒守而我兵逐步下逼接拏木栅本不难于尅期攻取无如连旬雨雪无间朝暮遍山泥泞下坡尤难措足今先用大礮轰摧已见碉墙逐渐残破

  • 卷七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七十八职官考【上】官制乾隆元年总理王大臣议奏封爵之制成周以来列爵惟五秦汉时爵二十级并非世职其世袭者惟有侯爵分县侯乡侯亭侯三等至於唐宋并

  • 卷三十五、巡游之无度·黄鸿寿

    高宗乾隆六年,秋七月,帝奉太后幸木兰行围,御史丛洞疏谏,不听,自是每岁七月畋于木兰,至九月或十一月始还京师〈(后不备记)〉。初,帝慕苏州风景,欲南巡,使大学士讷亲往江浙查道,覆奏曰:&lsquo;苏州城外惟虎邱称名胜,实则一坟堆之大者

  • 卷七十六 易十二·黎靖德

      ◎系辞下   问:"'八卦成列',只是说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先生解云'之类',如何?"曰:"所谓'成列'者,不止只论此横图。若乾南坤北,又是一列,所以云'之类'。"〔学履〕   问:"'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象,只是乾兑离震之象,未说到天

  • 卷八十·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八十     明 湛若水 撰 抑浮末下【禁淫巧奢侈附】 贾谊新书曰民弃完坚而务雕镂纎巧以相竞髙作之宜一日今十日不轻能成用一嵗今半嵗而弊不耕而多食农人之食是天下之

  • 卷二百十一·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十一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八十四体国经野地理通释秦四十郡晋地理志云始皇初并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内史【汉三辅及?农郡】三川【汉河内河南两郡】河东南阳南

  • 卷十一·朱公迁

    <经部,诗类,诗经疏义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疏义会通卷十一  元 朱公迁 撰 祈父之什二之四 祈【勤衣反】父【音甫】予王之爪牙【叶五胡反】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赋也祈父司马也职掌封圻之兵甲故以为号酒诰曰圻父

  • 说无垢称经卷第二·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声闻品第三  时无垢称作是思惟。我婴斯疾寝顿于床。世尊大悲宁不垂愍。而不遣人来问我疾。尔时世尊知其所念。哀愍彼故告舍利子。汝应往诣无垢称所问安其疾。时舍利子白言。世尊。我不堪任诣

  • 法华灵验传卷上·佚名

    法华灵验传有大唐蓝谷沙门慧详所撰弘赞传十卷。大宋朝四明沙门宗晓所撰现应录四卷。又有本朝真净国师所撰海东传弘录四卷。今历览此三传。抄录其中最为奇特事。合成二卷。以劝发后来。两卷合百七奇异。  观识沙门释

  • 台湾地舆总图·佚名

    又作《台湾地舆全图》。台湾地图。清佚名绘制并撰文。十九幅。六千余字。分全台前后山总图,台湾、台北、台南三府全图,淡水、新竹、宜兰、台湾、彰化、云林、苗栗、嘉义、安平、恒春、凤山十一县图,基隆、澎湖、埔里

  • 诸葛亮博望烧屯·佚名

    元杂剧剧本。简名《博望烧屯》。撰人姓名不详。末本。剧写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值曹操命夏侯惇领兵攻新野,刘备用诸葛亮为军师,指挥兵马,张飞不服。诸葛亮向众将授火烧博望坡之计,故意不用张飞。刘备

  • 两粤梦游记·马光

    一卷。明末清初人马光撰。马光字,涑庵,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崇祯时官永宁知州,全州知州,永历时官至全永巡抚。《两粤梦游记》叙述自崇祯十三年(1640)至顺治九年(1652),马光十三年间游宦两粤事。如记在永宁安抚徭民,清还藩

  • 乾淳岁时记·周密

    风俗志。宋周密撰。一卷。此书专记古代风俗。自元旦起,至除夕止,凡二十六事。记每种风俗的起源、流传及与当地民族社会生产的关系。所记文化、体育、宗教方面的风俗,也和当地民风形成有关,是重要的民族、民俗史料。

  • 入定不定印经·佚名

    一卷,唐义净译。妙吉祥问菩萨之退行不退行。佛言:有五种之行:一羊车行,二象车行,三日月神力行,四声闻神力行,五如来神力行。前二种有退,名为不定。后三种不退,名为入定。即入定与不定之法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