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二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尚书注疏第十一

存旧尚书卷第六古文尚书泰誓上第一周书孔氏传【古木】尚书注疏卷第十【宋板】

泰誓上

考异古本经今商玉受弗敬弗作不乃夷居弗事上帝同 有罪无罪无作亡 底天之罚底作致注乃退以示弱下正月二十八日下期而共伐纣下共有也字渡津乃作津上有孟字 大防以誓众下有也字乃诸戎狄下皆明听誓下言淫滥下言暴虐下慢之甚下有天命故下不敢逺其志下不和谐下并同 恶贯巳满满上有以字 告文王庙庙上有之字 致天罚于纣下有也 与民同作与民同欲也 不可违失下有也疏自嗣位至卒【一叶左五行】宋板自作则谨按正德嘉靖二本自作至万厯崇祯本作自宋板为愈 春正言一月【二叶左二行】正作止 武成所以解一月者【六行】解作称 民无二王【三叶右一行】民作土 于孟地置津【七行】于下有是字五至以谷【三叶左四行】嘉万五至作至五 梁王兼而存

之【四叶右三行】王作主 障泽之水使不流洫【六叶左二行】洫作溢 是则亦刲之义也【八行】则作剔 纣当恐怖【七叶左二行】纣作计

补遗古本注故故我与诸侯无一故字释文【一叶】周书补脱【凡四十一篇九篇亡】疏实是周之正月【二叶左八行】宋板正作一不为波伪书【四叶右二行】波作彼 加以炭火【七叶右一行】以作于

泰誓中

考异古本经吉人为善惟日不足不作弗篇内皆同无辜吁天无作亡下皆同注止于河之北于作于北下有也字故称西土下竭日以行恶下并同 故曰力行下有无度也三字 布弃不礼敬下昵近下逋逃之小人下共有也字以酒成恶下言罪恶深下奉天以爱民下并同 流毒虐于下国流下有行字 言凶害下有也字 使下退桀命桀上有夏字 浮过下有也字良善下同 言必诛之之作也 当除恶下有也字必克之占下用德不同下而心德同下少仁人下并同 民所恶者天诛之作民之所恶天必诛之 在我教不至作在我教之不至也 夫子谓将士下有也字 伐之则克矣伐上有以字 无所容头下有也字长世以安民下同释文竭巨列反【十叶】元文作竭苦曷反 酗许具反【十一叶】许作况补脱【十四叶】朂许玉反下同谨按当在将子匠反上疏无剖心之事【十一叶左九行】宋板剖作割

补遗古本经我闻吉人闻作听 播弃犂老犂作黎注同疏纣罪过于桀【十二叶右一行】宋板桀下有也字 一曰则割也【三行】则作剥 精者事之祥人之梦爽【左三行】精作梦梦作精 羣八皆惧【六行】八作公 其一见妇人【十三叶右六行】见作是 小可克矣【十四叶左一行】小作乃

泰誓下

考异古本经时厥明下有日字 斮朝渉之胫斮作斩作威杀戮威作畏下洪惟作威同 郊社不修不作

弗篇内皆同 朕文考无罪无作亡下无良同注是其戊午明日下有也字重难之义下百夫长已上下所宜法则下天地神明下并同 酷虐之甚作言酷虐之甚也 害所及逺下有也字反放退之下同 作过制技巧制下有之字 天下恶本下有也字成汝君之功下明着岐周下人尽其用下非我父罪下并同【补遗古本宋板岐周作岐刕】 我之无善之致作我之无善之所致也疏言惯见而忽也【十五叶左八行】宋板也作之

补遗古本经剖贤人之心剖作割注同注杀无辜下有也字 推功于父下有也字释文孜音兹【十七叶】兹作滋毅午既反【同上】午作牛

牧誓

考异古本经牝鸡无晨无作亡 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不作弗不愆于六歩七歩同注百夫长所载下有也字皆百夫长下二月四日下早旦下黄金饰斧下属文王者国名下并同 示有事于教下有令字 喻妇人知外事无人字 纣信用之之作也 当享鬼神下同母弟下接之以道下典政事下旅进一心下伐谓击刺下以为例下奋击于牧野下西土之义下共有也字临敌所安汝不勉汝下有所字 有戮矣下有也字

释文此徐扶志毘志二反【二十二叶】正误此当作比【补遗元文此作比】 勗许六反【二十四叶】元文六作玉疏巴在蜀之东偏【二十二叶右一行】补本东作南谨按此系宋板纸脱后人补入者下称补本者放此 殷卒伐有苏氏【二十二叶左八行】正误卒当作辛【补遗宋板卒作辛】

补遗古本注治事三卿治作理 众大夫其位无众字守门者下有也字疏是其誓战【二十一叶右一行】宋板其作

指 此御事之大【同上】大作文 亦可以称师【九行】师作帅显然可知孔不説【左七行】孔上有故字 百濮伐之楚

遂灭庸【二十二叶右二行】之作楚 于呉为一也【六行】呉作楯离羣而索志【左二行】志作居

武成

考异古本经越翼日癸巳翼作翌注同 底商之罪底作致 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无作亡殄作絶 罔不率俾不作弗 篚厥黄无厥字 师逾孟津蔡本逾作渡注以为法下有也字文事修下成于克商下始伐纣时下周之正月下近死魄下并同 月二日近死魄谨按正德嘉万三本脱近字 渡孟津下其四月下月三日下互言下示不用下修文教下不复乗用下共有也字 皆大奔走于庙执事下有之也二字 望祀山川下自近始下十五日之后下明一统下以告诸侯下共有也字 尊祖故称先王作尊其祖故称先王也先人之业下有也 以翦齐商人翦作剪 始王业

之肇迹谨按补本本作肇后改作兆不知据何本 王季纉统其业纉作续 乃勤立王家下有也 以抚绥四方中夏下有也绥作安补本同 威德之大下有者也二字 九年而卒作九年而文王卒补本同 故大业未就下有也谨按正德嘉万三本业作统 文王本意下伐纣之时下大川河下山川之辞下无道德下所以为无道下共有也字 魁主窟聚谨按永懐万厯二本窟作窋疏放此 言大奸下有也 周召之徒下有也召作邵 以絶乱路下有也 此谓十一年防孟津还时作此谓十一年防于孟津之时也补本同 言东国士女筐篚盛其丝帛无盛字补本同补本丝作绵【补遗古本作言东国士女上篚筐其丝帛补本作言东国士女筐篚其绵帛】 为之除害下依附我下共有也 渡民危害民上有我字 无为神羞辱下有也夜雨止毕陈下防逆距战下并同 皆武王反纣政反上有所以二字 以赈贫民下有也 施舍巳责责作债宋板同 周有大赉下悦仁服德下共有也 列地封国列作裂 伯七十里七上有方字 必任能事事作士 所重在民下有人字 圣王所重下有也 厚行信显忠义下而天下治下共有也谨按正德嘉万三本信作言似非释文【二十七叶】补脱燔音烦 【三十六叶】拱居勇反谨按当在任而鸩反上疏示天下不复乗用【二十八叶左三行】补本示上有以字 上祖奠享之意【三十一叶右四行】补本无享字

补遗古本经克伐厥勲伐作成注罪人逃亡逃亡作亡逃 奉天成命下有也字 政事而法之下有者字公侯伯子男下有也字 丧礼笃亲爱宋板笃亲间空一字释文补脱着张略反【三十三叶】疏流血漂舂杵【三十三叶右九行】宋板流血作血流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二

猜你喜欢
  庄公(元年~三十二年)·左丘明
  春秋正义序·杜预
  第十七章 24·辜鸿铭
  白心第三十八·管仲
  卷十五·聂崇义
  四库全书提要·惠周惕
  晏婴叔向论晋季世(昭公三年)·佚名
  卷三百五十·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一百·唐慧琳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六[宋刻]·惟白
  在波尔薄约与国大副校长恩觉士谈话·太虚
  人生问题之解决·太虚
  卷第四十四·佚名
  佛说十地经卷第九·佚名
  宗镜录卷第九十九·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魏了翁·唐圭璋

      了翁字华甫,蒲江(在今四川)人。生于淳熙五年(1178)。庆元元年(1195)登进士。开禧初,以武学博士对策,谏开边事,御史徐相劾其狂妄,遂辞去。筑室白鹤山下,授徒讲学。嘉定末,除起居郎,历任州郡。入朝权工部侍郎,旋贬靖州。理宗亲政,召

  • 第四折·郑光祖

    (外扮殿头官同仲虺、汝方领卒子上)(殿头官云)燮理阴阳赞圣威,经纶天地就中奇。身近丹墀传敕命,调和鼎鼐理盐梅。小官殿头官是也。因为履癸不道,暴虐生民,诸侯多叛,天下哀怨,起无名之师,拒有道之国。方今有方伯,原是契之世孙,商

  • 卷四百八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八十五鲍溶鲍溶字德源元和进士第与韩愈李正封孟郊友善集五卷今编诗三卷古意【一作怨诗】女萝寄青松【一作松柏】緑【一作丝】蔓花绵绵三五定君婚结发早移天肃肃羔【一作羊】鴈礼泠泠琴瑟

  • 三藩纪事本末卷四·杨陆荣

    青浦杨陆荣采南氏编永明入缅檄缅取王蜀乱郑成功之乱杂乱永明入缅顺治十六年(己亥)正月,王自云南赴永昌,警报日至。二月十五日,李定国令总兵靳统武率兵四千人,自永昌启行。十八日,抵腾越。时,李国泰、马吉翔辎重甚厚,恐遭劫夺,促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佚名

    万历二十三年十月庚子朔以孟冬时享 太庙礼官请 圣驾躬临致祭诏遣公徐文璧恭代遣侯吴继爵徐文炜分献于雨庑○颁赐四辅臣及讲官刘元震等历日有差○海虏入犯甘肃参将达云游击白泽设伏邀击馘首虏六百七十余级○大学士赵

  • 卷之四百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七十四·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七十四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索隐按序传孟尝君第十四而此传为

  • 卷八 宣帝纪 第八·班固

    (汉宣帝刘询)【原文】孝宣皇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太子纳史良娣,生史皇孙。皇孙纳王夫人,生宣帝,号曰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王夫人皆遇害。语在《太子传》。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而邴吉为廷尉

  • 吐突承璀传·刘昫

    吐突承璀,幼年以小黄门侍郎供职东宫,天性聪慧,有才干。宪宗即位,授官内常侍,掌管内省事务,为左监门将军。不久授官左军中尉、功德使。元和四年(809),王承宗反叛,诏命承璀为河中、河南、浙西、宣歙等道赴镇州行营兵马招讨等使,

  • 论师范·梁启超

    善矣哉,日人之兴学也。明治八年,国中普设大学校,而三年之前,为师范学校以先之。师范学校与小学校并立,小学校之教习,即师范学校之生徒也。数年以后,小学之生徒,升为中学、大学之生徒,小学之教习,即可升为中学、大学之教习,故师范

  • 目录下·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明集礼目録下卷三十宾礼一朝贡蕃王总叙迎劳冠服陈设仪仗班位执事乐舞贽献宴会赐予迎劳仪注朝见仪注见东宫仪注见诸王仪注见宰辅以下仪注宴会仪注东宫赐宴仪注省府台宴会仪注陛辞仪注辞东宫仪注劳送出境蕃

  • 王论品第五之一·佚名

    尔时国主严炽王。闻大萨遮尼乾子所说正法。欢喜信受。即时问讯大萨遮尼乾子言:大师仁慈。而能远涉游化众生。道路多难。不审大师。四大调和气力安不。众生易化不。诸弟子众如说行不。幸蒙大师不耻我国。今得奉见闻说正

  • 论 哲 学·太虚

    ──四年在普陀作──哲学之名,制于挽近,或曰当名爱智,亦近于中华所云道;要以说明宇宙现象之实体──亦曰实在,或曰本体──,建立自他生化之常性,谓之曰哲学耳。前句成物相论──即宇宙论──;后句成神我论──即灵魂论,与数论

  • 第十二則 洞山麻三斤·胡兰成

    第十二則洞山麻三斤舉:僧問洞山:「如何是佛?」山云:「麻三斤。」圜悟著語云:「指槐罵柳。」雪竇頌云:「金烏急,玉兔速,善應何曾有輕觸。展事投機見洞山……」此刻我要來寫,卻想起從前一段事:有男子陪女子從東京去橫濱,兩人立在擁

  • 元故宫遗录·萧洵

    明初江西吉安人萧洵著,其生卒年不祥,明洪武时为工部郎中,后任浙江长兴县令,此书为他在洪武初年任职工部郎中时奉命拆毁元故宫的私人记录。

  • 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佚名

    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对赤脚大仙传授三官宝号: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据说下方生人持

  • 晋后略·荀绰

    《晋后略》又名《晋后书》《晋后略记》,五卷。西晋荀绰撰。久佚。该书记述西晋一代史事,现存八条残篇,分别叙述了晋武帝、贾后、成都王(司马颍)、张方、荀勖、刘漠、冯播、武含总共八个人的事迹。据《群书治要》《太平御览

  • 资平自传·张资平

    张资平著。1934年9月上海第一出版社初版,列入自传丛书。收长篇自传《资平自传》,副标题《从黄龙到五色》。本书是张资平的另一部自传,自述他从黄龙到五色的经历,是《脱了轨道的星球》一书的补充,将自述的内容延续到他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