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三十九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三十九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礼记注疏第二十七

存旧附释音礼记注疏卷第三十六【补本】

后王命冢宰降德【内则】

注令一云冢宰正误令当作今

补遗古本注令一云冢宰令作今足利本同

子事父母至屦着綦

考异古本注振去尘着之下庶人深衣下绅大带下扱笏于绅下偪行縢下共有也字 髦用髦为之用作内足利本作髦用髪为之 笏所以记事也也上有者字自佩也足利本自作目 纷帨拭物之佩巾也无佩

字足利本同 小觽解小结也也上有者字足利本同金燧可取火于日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者字同捍谓拾也谓作犹

妇事舅姑至衿缨綦屦

考异古本注衣而着绅下有也字

以适父母至尝之而后退

考异古本注搔摩也无也字 槃承盥水者下巾以帨手下免新生者下共有也字

男女未冠至长者视具

考异古本注收髪结之下有也字

凡内外至食无时

考异古本经洒埽室堂埽作拂注簟席之亲身也也上有者字 又后未成人者下有也字

由命士以上

经慈以甘防正误当作慈以防甘注食禄不荒农也荒作勉补本足利本作免

父母舅姑至莫之敢饮食

考异古本注馂乃食之下旦夕之常食下共有也字补遗古本经与恒食饮非馂饮下有食字足利本同

在父母舅姑至共帅时

考异古本注睇于左股下袭谓重衣下共有也字释文揭一音起言反谨按言恐吉误

补遗宋板疏酉在西方【十叶右八行】在作是

男不言内至由左

补遗释文篚非尾反【十叶】尾作鬼

子妇孝者至而不表礼焉

考异古本注或时违解时作则补本足利本同 待后命释藏也命下有而字 其妨已业下有也字

父母有过至起敬起孝

考异古本注子从父之命命作令诸本同疏谓子恐父母不説【十三叶右五行】补本谓作諌

补遗古本注有隐无犯下有也字

父母有婢子至没身不衰

考异古本注贱人之子下有也字疏按大戴礼本命公正误公当作云

舅没则姑老至而后与之

考异古本经舅姑使冡妇毋怠毋作无足利本同舅姑受之则喜无舅姑二字藏以待之正误之当作乏注以其代姑之事下介妇众妇下不敢解倦下善兄弟为友下不敢専行下共有也字 命为使令为作谓

补遗古本经藏以待之之作乏足利本同

适子庶子至而后敢私祭

考异古本注宗大宗下有也字

补遗宋板疏若富则具二性【十六叶左五行】性作牲

饭至楂棃姜桂

考异足利本注清泲也也上有者字 古本酿粥为醴下酏粥下酢胾下共有也字 清耕作清新补本足利本同 以包豚杀其气下鲲鱼子下有也字 或作也作□ 自蜗醢至此一十六物正误一当作二言其气味相成下有也字 此八物四时肥美也物下美下共有也字足利本同 轩或为胖下有也字椇蔾之不臧者下同椇作楂蔾作棃补本足利本同 不能次録下有也字释文和糁之胡卧反【十八叶】正误之当作上 屑星厯反【同上】正误屑当作析 蚳真其反【同上】正误真当作直 腒卢云雉腊【十九叶】元文腊下有也字 説文云北方谓马腊曰腒【同上】元文马作鸟 下田豕麕同【同上】麕作麏 范螽也螽本亦作蜂谨按螽恐蠭误疏故醢人职无云牲之醢也【二十叶左二行】补本云作三 共王之十饮【四行】十作六谨按作六为是 有水浆醴凉医酏不去糟也【同上】去作云 牛中央土木克土【二十三叶右二行】木克土上有畜春春东方木六字作牛中央土畜春春东方木木克土正嘉二本同谨按万厯本空六字文不相接补遗古本注自蜗醢至此一十六物一作二足利本同释文和糁之胡卧反【十八叶】之作上 屑星厯反【同上】屑作析 蚳真其反【同上】真作直 螽本又作蜂【十九叶】螽作疏四物谓第五行【二十叶右七行】宋板谓作为 鴽鴾母郭氏云【九行】郭作某

大夫燕食有脍无脯

经庶人耆老不从食正误从当作徒

补遗古本经庶人耆老不从食从作徒足利本同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三十九

猜你喜欢
  卷一【起隐公元年尽二年】·杜预
  万章上篇·王夫之
  中庸分章·黎立武
  读书丛说卷三·许谦
  第十七章 23·辜鸿铭
  第七章 23·辜鸿铭
  第二十章 因果·佚名
  卷首·乾隆
  卷十三·魏了翁
  第10章 雍也篇第六(1)·孔子
  卷八十九·佚名
  卷七·赞宁
  后序·赞宁
  为沈阳事件告台湾朝鲜日本四千万佛教民众书·太虚
  净土警语·截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湘烟小录全文·陈裴之

    ○紫湘诔 紫湘秣陵王氏女,年十九,归余子裴之为侧室。婉嬺淑慎,门无闲言,道光甲申七月四日,以疾卒。其生平言行,既见于余室人所为小传矣。余悯其有柔嘉之德而早逝也,为此诔以哀之。颐道居士记。 呜呼紫湘!秉德淳贞。淮水之秀,钟

  • 《词综》(卷二十三)·朱彝尊

    宋词五十一首大江东去驿中言别友人文天祥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送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 九月九日海岱会集序·冯琦

    九月九日海岱会集序重九高秋日晶风淑丽泽诸友不速偕集一揖再茶坐无杂言乃各出所着古赋乐府古今诗相请相逊相谂评焉已乃进馔馔洁而无殽乃酌酒酒清而不多乃相议拟再作之题于雅于着于取义者焉盖相逊也欿然相受也怃然相正

  • 外集卷二十·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外集卷二十人事静夀赋【有序        明】朱应登夫古诗之有赋葢体物之辞也是故崧高蒸民之咏皆以赋称邃翁少傅公往在执政载轸羸老之疾屡上骸骨之疏比今获谢免家居筋肤外强神明内朗又其

  • 卷之二百七·佚名

    成化十六年九月戊寅朔○己卯命山西分守代州都指挥同知支玉充右参将时兵部奏玉兼督鴈门宁武偏头三关守备若不假以参将职名则于同列都指挥难以号令济事故有是命○命湖广行都司署都指挥佥事吕钟臧廉还理司事都指挥佥事王

  • 卷三十三·叶盛

    ●水东日记卷三十三兰亭禊图诗序石刻韩魏公坟巡按御史西园雅集图临本○兰亭禊图诗序石刻王右军羲之兰亭诗有「咏彼舞雩」之言,亦可见其襟抱不凡。其与桓温戒谢万之言,又其浅者耳。呜呼贤哉!世之好言

  • 第五十八册 天聪六年八月至九月·佚名

    第五十八册 天聪六年八月至九月初二日,召达赖楚虎尔、阿喇纳诺木齐入内廷、椎一牛、二羊,治筵十五席,宴之。召王文奎、孙应时、江云三相公入内廷,赐肉食毕,问曰:&ldquo;此番出兵,与明议和,尔等之意如何?&rdquo;三相公退,各书已

  • 卷十八·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十八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必兴灭继絶修废举逸然後天下归仁四方之政行焉【师古曰论语孔子陈

  • 娄谅、夏尚朴传·张廷玉

    娄谅,字克贞,上饶人。少年时有志于研究宏伟独到的学术。闻吴与弼在临川,便去向他求学。有一天,与弼种地,召谅去看看,并对他说,学者须亲自做一些琐细的事。谅平素豪放不羁,从此以后有所改变,虽洒扫房屋台阶之事,也必亲身去做。景

  • 成功一·周诒春

    成功一 字序庠。年二十七岁。生于江苏扬州。未婚。初毕业于南京汇文书院。得学士学位。任汇文书院教员。为扬子江月报编辑。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米西根大学。习化学工程。民国四年。得学士学位。为美国化学会会

  • 卷六·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六曲礼下第二之一正义孔氏颖达曰案义与前篇同简策重多分为上下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奉本亦作捧同芳勇反提徒兮反】正义郑氏康成曰高下之节 孔氏颖达

  • 安危·韩非

    安术有七,危道有六。安术:一曰,赏罚随是非;二曰,祸福随善恶;三曰,死生随法度;四曰,有贤不肖而无爱恶;五曰,有愚智而无非誉;六曰,有尺寸而无意度;七曰,有信而无诈。危道:一曰,断削于绳之内;二曰,断割于法之外;三曰,利人之所害;四曰,乐人之所祸

  • 卷第七·佚名

    (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唐天竺沙门般剌蜜谛译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

  • 卷二十三·赜藏主

      ○汝州叶县广教(归)省禅师语录师初开堂日。才升法座。大众云集。师捻香示众云:“此一瓣香。不従他方得。即汝州水土。然愿。皇帝万岁。重臣千秋。文武百僚常居禄位。但某道薄人微。触事荒琐。谢郎中巡检司徒诸官员等

  •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七卷·慧远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七卷隋净影寺沙门释慧远述上来难破闻不闻义。自下第二辩实异相明不可闻。然今且就涅槃一法明不可闻。余类可知。于中有二。一明涅槃不同色声故不可闻。二明涅槃非三世摄故不可闻。前中两句。

  • 登真隐诀·陶弘景

    陶弘景编撰,三卷。上卷题“玄洲上卿苏君 (即苏林,字子玄)传诀。”含《真符》、《宝章》《九宫》、《明堂》、《洞房》五章,并述真人名讳及存思功用;中卷记云林夫人,紫微夫人,南岳夫人等众真㖟诀三条凡五十二事,资料多

  • 断指余波·程小青

    这一幕小小的活剧,当时曾给予我一种恐怖和憎恶的刺激。这刺激残留的印象并不因时间的间隔而淡漠。这时我握笔记叙,我的周身的肌肉还禁不住粒粒地起栗。 事情发生在我和佩芹结婚那年的秋季。婚后,我已和霍桑分居,但我在从

  • 古唐诗镜·陆时雍

    《古诗镜》三十六卷,《唐诗镜》五十四卷。明陆时雍撰, 时雍字仲昭,桐乡人,崇祯癸酉贡生。是编选自汉魏以迄晚唐 之诗,分为二集。前有总论一篇,其大旨以神韵为宗,情境为 主。如云: 诗须观其自得,古人佳处不在言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