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五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五十六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礼记注疏第四十四

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五十三【宋板】丧大记第二十二礼记十三郑氏注【古本】礼记卷第十三丧大记第二十二礼记郑氏注【足利本】

丧大记第二十二

考异宋板疏刘元云【一叶右六行】元作先

疾病外内皆埽

考异宋板疏外内皆埽者【八行】外上有正义曰三字 按既夕礼云有疾病者齐【一叶左一行】病作疾谨按原文作疾有疾为句

君大夫彻县至男子之手

考异古本经以俟絶气俟作侯注不命之士下庶其生气反下庶人深衣下以为候下为其相防下共有也字或为北墉下北墉作南牖或上有北牖下三字作北

牖下或为南牖下足利本作北牖下或为北墉下宋板与今本同但无北字作或为墉下谨按三本各有出入但足利本似是 云牀庶其生气反正误云当作去古本作废疏移向南□下【二叶左五行】宋板□作牖谨按□音容牖音酉或易混矣今崇祯本作□者本墉字误补遗古本注纩今之新緜下有也字

君夫人卒于路寝

考异宋板疏此君路寝为小寝【四叶右二行】此作比 谓夫人寝也【三行】谓下有就字 案庄公三十三年公羊传【四行】无公字下三作二谨按为是

复有林麓则虞人设阶

考异古本注以升屋者下贱者下之类下共有也字

小臣复至左毂而复

考异古本注用朝服而服之者敬也用上有复字而服宋板足利本共作而复 待衣于堂前下有之也二字为主人之恶下同释文赪赤贞反元文赤作勑 卷俱勉反卷作卷 箧若牒反若作苦疏故云从生处来也【六叶右五行】宋板云作衣 故自阴幽而下也【六行】自作就降因取西北厞【八行】取作彻 妇人举男子之妻【九行】男子作子男 此东荣故知【六叶左一行】此下有云字

补遗古本经卷衣投于前卷作卷宋板足利本同释文荣屈翼也【五叶】屈作屋疏投于司服之官【六叶右四行】宋板于作与

复衣不以至而后行死事

考异古本注是用生施死用作以足利本无是字作以生施死 妇人不以名行下有之也二字 以为死事下有矣字

始卒主人啼

释文啼大兮反元文作人谛大兮反本又作啼考异宋板疏通自上诸侯并踊也【七叶左二行】侯作条

既正尸子坐于东方

考异古本注姑姊妺之女下有也字疏依唯士礼【八叶右二行】宋板唯作准 则尸南首明也【八叶左三行】也作矣 此经云命妇与外命妇相当【六行】云作内 别云姑姊妺者各在室【九叶右二行】各作容

大夫之丧至承衾而哭

考异古本注卑者立下有也字 尊卑皆坐下有之也二字皆作俱 承衾哭者哭上有而字 若欲攀援下有之也二字释文攀本又作扳元文上作板下作攀疏故列是为丧来哭者【九叶左五行】宋板列作知

君之丧未小敛

考异古本注或至门至作出疏士出迎大夫士也【十叶右八行】宋板无下士字 大夫于至士小敛相偪也【十叶左二行】大夫于至士作大夫与士至 皇氏云若此当敛时不出【八行】此作正

补遗宋板疏反故成踊【十叶左五行】故作改

凡主人之出也

考异古本注乡其位而拜之下大夫特来则北面下共有也字 此特寄公位在门西正误特当作时疏俱与士丧礼违【十二叶右二行】宋板俱作但

补遗古本注此特寄公位在门西特作时宋板足利本同疏是即大夫【十一叶左七行】宋板即作卿 门外少进【同上】外作西

夫人为寄公夫人出

考异古本经命妇为夫人之命出之命下有妇字足利本同注尸西东面下有也字疏与已国夫人同【十二叶左四行】宋板夫人作大夫

小敛主人即位于户内

考异古本注士既殡说髦殡下有而字足利本同 妇人之髽带麻作妇人之髽也带麻也 有左右房下有也字疏乃拜迎于賔【十三叶右三行】宋板乃作及 今小敛在户内【四行】在作当 妇人亦有苴绖【十三叶左一行】无有字 诸侯路寝室在于房中【八行】房中作中房

彻帷男女奉尸

考异古本注孝敬之心下有也字

君拜寄公国宾

考异古本经拜卿大夫于位拜上有特字注皆旅之下记异者下小敛则免下带绖而入下共有也字疏小敛尸出堂【十五叶右三行】宋板小敛下有毕字 此更申明拜命妇于士妻之异也【九行】于作与 其衰麻衰之等【十七叶右四行】麻作缌

补遗释文汜芳敛反【十四叶】敛作劔疏以下丧礼【十六叶右三行】宋板下作士 有序东带绖【五行】有作又 无服友恩者【十七叶右一行】服作朋

君丧虞人至下一烛

考异足利本注为其罢倦其作之 古本司马涖县其器下有耳也二字 即以亲疏哭也即作自宋板足利本同 灭燎而设烛下有也字释文更七行反正误七当作古 下戸好反正误好当作嫁

补遗释文更七行反【十七叶】七作古 下户好反【同上】好作嫁

宾出彻帷

考异古本注彻或为废下有也字

哭尸于堂上主人在东方

考异古本经由外来者在西方西作南诸妇南乡作诸妇人南乡注妇人犹东面下有耳字

妇人迎客至无无主

考异古本经男子出寝门外无外字宋板足利本同注谓迎宾客者也宋板无客者二字作谓迎賔也足利本同疏若有君命则出门迎【十九叶右七行】宋板无迎字 以此下明丧无主【九行】以此则此以 无后已自絶嗣【十九叶左七行】无后下有则字

补遗释文为下人为注为【十九叶】注作主

君之丧三日子夫人杖

考异古本经即位则使人执之则上有辑字注独焉则杖杖上有其字疏俱使人代执之【二十叶左八行】宋板俱作但世子若有天子之命则对之则不敢杖【九行】无上则字虽与敌国而世子自卑【二十一叶右一行】与作为 故并得

执杖拄地也【四行】无执字

大夫之丧三日之朝既殡

考异古本注有父母之丧也也上有者字 执之同也也上有耳之二字作同耳之也

士之丧至弃之于隠者

考异古本经子皆杖不以即位以下有杖字弃之于隠者下有也字注女子子在室者下有也字 与去杖同下有耳也二字 杖不入庙门作杖不以入庙门矣疏二日之朝者【二十三叶右四行】正误二当作三 定降下大夫也【八行】宋板定作是 并不得以杖即位也【二十三叶左六行】并上有故字 谓将丧既啓之后【二十四叶右一行】丧作葬补遗宋板疏二日之朝者【二十三叶右四行】二作三

君设大盘造氷焉

考异古板注沐浴之后下有也字 札烂脱在此耳宋板足利本札作礼谨按二本恐非 并以盛水耳以作之 长丈二下有尺字 其制宜同之下有者也二字疏大夫设夷盘者小于大盘【二十四叶左九行】宋板小上有夷盘二字

始死迁尸于牀

考异古本注新布及复衣也布作衣宋板足利本同以俟沐浴下有也字疏故除去死时之所加新衣【二十六叶右四行】宋板之作衣 今几脚南出【七行】今作令 初废牀者【九行】者作时 取乡明之义【二十六叶左三行】义下有也字补遗古本注牀谓所设牀笫当牖者笫作箦疏郑注云云尸南首【二十六叶右七行】宋板无一云字

管人汲不説繘屈之

释文管人又古乱反掌管舍之人也元文下管作馆考异宋板疏故不说去此索【二十七叶右三行】此作井 生时有作也【七行】作作此

补遗宋板疏以上丧礼【二十七叶右三行】上作士

管人汲授御者

考异古本注浴沃用枓沃作沐 天子沐黍与下有也字疏士垼堑灶甸人具此【二十八叶右五行】宋板士作土堑作墼 以疏布幕口【六叶】幕作幂 管人受御者沐者【二十八叶左一行】受作授

补遗宋板疏御者受淅沐【二十八叶右七行】沐作汁 浴汁然也【左六行】然也作亦然

君之丧子大夫

考异古本经子大夫公子众士食粥无众士二字宋板足利本同注四分升之一下有也字 或粥或饭下有可也二字疏按律历志云钟之律【二十九叶左九行】宋板云作黄 计一十九两有奇为一升【三十叶右三行】无上一字 以成四百六十铢【同上】六作八谨按此疏八叄二叄之叄作絫为是

大夫之丧至士亦如之

考异古本注室老其贵臣也其上有谓字 所谓众臣下疏食水饮下共有也字疏卿大夫室老士臣贵【三十叶左一行】宋板臣贵作贵臣

既葬主人疏食水饮

考异古本注桃之属下有也字

食粥于盛不盥

考异古本注篹或作簨下有也字释文簨徐音簨正误下簨当作撰

补遗释文簨徐音簨【三十一叶】下簨作撰

期之丧三不食

考异古本注亦谓既葬下有之也二字疏九月至丧也者谓事同期也【三十一叶左三行】宋板作九月之丧食饮犹期之丧也者谓事同期也

五月三月至五十不成丧

考异古本经不与人乐之不下有以字注闗大夫及君也无及字宋板同 性不能者下食饭菜下共有也字 为其气微下有之也二字疏容伤降之缌麻再不食【三十二叶右二行】宋板伤作殇下【三行】伤降同 主者大夫之经云故知闗大夫君也【三行】作主者大夫之称经云故主故知闗大夫君也 防送谓绖带垂防麻以故葬【四行】故作送

既葬若君食之则食之

考异古本注亦不可下有也字释文食音嗣元文此下有下父之友食之皆同八字 粱音良下有粱粱米也四字

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

考异古本注皆有莞下有也字释文莞又不完正误不当作音疏注三者下皆莞【三十二叶左七行】宋板皆下有有字补遗释文莞又不完【三十二叶】不作音疏同几筵【三十三叶右一行】宋板同作司

小敛布绞缩者一

考异古本注束坚之者下或曰缩者二下共有也字今此同亦盖天子之士也谨按古本旁记云异本同作士不知据何本也疏谓从者一幅坚置于尸下【三十三叶左二行】宋板坚作竖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五十六

猜你喜欢
  附録·傅玄
  序·汤鹏
  卷九十七·湛若水
  卷三五·邱濬
  论语集说卷六·蔡节
  读四书丛説卷三·许谦
  御制题此木轩四书説·焦袁熹
  春秋集传详説卷二十一·家铉翁
  卷三十八·山井鼎
  卷三十·朱熹
  《大學王注讀》敘·欧阳竟无
  卷六·佚名
  卷八·佚名
  慰问沦陷区四众同人·太虚
   第八十八則 玄沙接物利生·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林外·唐圭璋

      外字岂尘,晋江人。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官兴化令,有懒窟类稿,不传。   洞仙歌   飞梁压水,虹影澄清晓。橘里渔村半烟草。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   雨巾风帽。四海谁知我。一剑横空几番过。按玉龙

  • 卷313 ·佚名

    释正觉 颂古二十一首 翡翠帘垂,丝纶未济。 紫罗帐合,视听难通。 犯动毛头,月升夜扃。 密移一步,鹤出银笼。 脱身一色无遗影,不坐同风落大功。 释正觉 颂古二十一首 大众退后,衲僧去就。

  • 卷十八·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十八李端早梅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千载佳句》卷下《草木部梅》。】湖南归梦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同前《别离部旅情》。】 张南史送李使君贬郴州竹符辞汉守,桂酒奠湘君。 【见

  • 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三·柯劭忞

      忽都虎 曲出 阔阔出 察罕 木华黎 塔出 亦力撒合 立智理威 韩嘉讷   忽都虎失吉,垮垮儿氏。太祖征塔塔儿,虏其部众。得一带金鼻圈之小儿,归于诃额伦太后。太后曰:“是必贵种。”遂养以为子,赐名忽都虎。   十余岁

  • 第四卷·况周颐

    合肥龚芝麓尚书主持风雅,振拔孤寒,广厦所需,至称贷弗少吝。其卒也,朱竹垞挽诗有云:“寄声逢掖贱,休作帝京游。”其轶事屡见前人记载中。马世俊未遇时,落拓京华,无以自给。公阅其文,叹曰:“李峤真才子也。”赠金八百,为延誉公卿间

  • 九○九 山东巡抚明兴奏汇缴尹嘉铨着应毁书籍情形折(附清单一)·佚名

    九○九 山东巡抚明兴奏汇缴尹嘉铨着应毁书籍情形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山东巡抚臣明兴跪奏,为汇缴应毁书籍,恭折奏闻事。窃照搜缴尹嘉铨编纂悖谬书籍一案,前奉谕旨:以尹嘉铨曾任山东藩司,必有刊刻流传之处,并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九十·阿桂

    二月丙申阿桂色布腾巴尔珠尔奏言【臣】等督率官兵攻撃登古对面髙峰近询土人地名罗博瓦若从迎面直攻殊难得手今访得髙峰阳坡之旁有路可通出贼碉之后而此一路石大沟深积雪极厚贼人不料我兵越险前往是以尚未设备【臣】等

  • 卷七十六·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七十六 唐 张守节 撰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史记七十六 平原君赵胜者【胜式证反】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於东武城【

  • 卷二百五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二封建考【七】异姓封爵三满洲男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哈世屯满洲镶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恩诏封二等阿思哈尼哈番又以恩诏晋一等【赠详公爵】 米思翰哈世屯子康熙三年五月袭【赠详公爵

  • 卷一百六十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六十五 朱批柏之蕃奏摺 雍正四年五月二十日山东兖州总兵官【臣】柏之蕃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蒙 皇上天恩畀以封疆重寄深惭逾分夙夜冰兢惟有清 白自矢毫无欺隐以图仰报 皇上知遇之恩【

  • 卷五十三·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五十三宋 徐天麟 撰食货四钱币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黄金一

  • 大菩薩藏經卷第十七·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般若波羅蜜多品第十一之二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爲求如是深極妙善清白覺慧故.由   是妙善淨法明門精勤方便如理證入觀如理句。舍利子云何名爲如理證入.復以何

  • 四分比丘戒本疏卷上·定宾

    嵩岳镇国道场沙门定宾撰观夫内契玄宗绝众相而凝寂。外流妙体应群机而演教。故能横宝舟于欲浪照玉镜于心源。洒定水于三千薰戒香于百亿。有空遐唱捐滞情于两边。理事宏敷悟真诠于一实。五乘联驾二藏同开。谈其万善戒门

  • 金刚錍显性录卷第三·智圆

    孤山沙门释 智圆 集於是下四述智论名不互通再征佛性二初问先叙外仪次领解后咨疑外仪者前则逼前今乃恭退前则平立今乃[(吴-口+日)-大+(一/八)]跪前则抗难今乃咨询晓权实之文省波水之喻不敢执权如恭退知所解偏局如[(

  • 志略·别庵性统

    妙喜杲祖集人天眼目。已自引蔓牵枝。高峰老人纂要之出。得非画蛇添足耶。是以铁祖有密授之戒。老人示寂几二十年。语录已经重刻。而纂要真本重扃笥中。非吝也。无如家贼难防。向因燕京翠崖典藏钥时。请稿重述。同寮辈

  • 卷十一·佚名

    嘉兴大藏经 山晖禅师语录荆南开圣院山晖禅师语录卷十一住重庆府龙济门人玄觉录嵩山首座龙光法孙宗上编尺牍与林副宪位旃居士(讳明俊)往闻山林间与我辈游处谈论道话倡和诗文此必真儒真释不然何以有此乐也客秋欲度江

  • 乾隆福建通志·郝玉麟

    福建地方志。清郝玉麟、卢焯等修,谢德承、刘敬与纂。七十八卷,首一卷。玉麟,汉军镶白旗人。官闽浙总督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御史。德承字又绍,号古梅,福建闽县人。康熙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福建自宋梁克家《三山志》后,记舆地之

  • 一切如来正法秘密箧印心陀罗尼经·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佛在摩竭提国,应无垢光婆罗门请,中路见一旧塔,旋繞供养,悲泣雨泪,十方诸佛,亦皆雨泪。金刚手菩萨请问其故?佛乃说此心咒,劝人造塔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