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六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周易兼义下经丰传第六

存旧周易下经丰传第六王弼注【古本足利本】

考异古本经象曰有孚发若下一本有吉字 信以发志也一本无也字注王之所至下二本有也字 【彖曰】大者王之所尚下同上 【六二】所丰在蔀一本宋板无所字故曰丰其蔀一本宋板蔀上有所字谨按与上文错

误今本近是 故曰日中见斗下二本有也字故往得疑疾下同 【九三】沬微昧之明也二本也上有者字 日中则见沬之谓也二本足利本宋板无则字 未足用也一本也上有者字 【九四】丰其蔀也一本也上有者字【六五】获庆誉也二本也上有者字 【上六】屋藏防之物下

二本有也 而自深藏也一本也上有者字 三年丰道之成下二本有也【补遗一本宋板成作盛】 是以治为乱者也一本足利本宋板无是者二字一本有者字疏一者由人之阐使大【一叶左六行】宋板一作二 承上宜日中之文【二叶左一行】文作下 灾咎至焉【三叶右五行】至作生 又处于内【三叶左五行】又上复有隂字 日中盛则反而见斗【五叶右四行】作日中盛明而反见斗

补遗古本注忧未已也未作不 【初九】交斯叛也也作矣足利本同

存旧周易注疏卷第九【宋板】

考异古本经旅人先笑后号咷二本后上有而字注【彖曰】是以小亨二本足利本宋板是作足 有为之时下二本有也 【初六】志穷且困下同上 【六二】得童仆之所正也二本也上有者字 义足而已下二本有也 【九四】不获平坦之地下二本有者也二字 【六五】寄旅而进一本寄作羁 【上九】客旅得上位二本足利本宋板旅作而 牛者稼穑之资下二本有也不在于难下终莫之闻下并同【补遗一本宋板终作故】 莫之闻则伤之者至矣一本闻下有也字疏则终保无咎也【八叶右六行】宋板咎作尤 为主君所疑【八叶左二行】主君作君主正嘉二本同 如鸟之巢被焚【十叶右一行】之巢作巢之正嘉同 众所同嫉【二行】嫉作疾下【五行】同

补遗注【彖曰】咸失其居足利本其作所 【九四】故其心不快也古本无故其二字

考异古本经九三频巽吝一本频作嚬注同谨按象文同今本注道愈隆下二本有也字 【彖曰】处乎中正宋板乎作于 【初六】以整之下二本有也 【象曰】进退疑惧下一本有者也二字一本有也字 【六四】充君之庖下二本有也【补遗一本宋 九板庖作包  五】故初皆不説也一本初作物 夫以正齐物一本正作令 民迷固久二本足利本固作故疏须上下皆巽【十叶左九行】宋板须作虽 则柔皆顺刚之意【十一业右五行】则作明 系小亨之辞【六行】系作系 故君子训之【十一叶左一行】训作则

补遗古本注【彖曰】故得小亨下一本有也字

考异古本经九二孚兑二本兑作说谨按象文同今本注【象曰】施说之道诸本道作盛谨按万厯与崇祯本同莫盛于此下二本有也【初九】未见有疑之者下【九五】小人道长之谓下并同疏以不正来説【十六叶右三行】宋板来作求此之为喜【十六叶左二行】此上复有除邪二字 宜在君子【九行】在作任

补遗古本注【九二】乃悔亡也也上有者字足利本同 【上六】故必见引无必字疏当位贵之也【十七叶右一行】宋板贵作责

考异古本经先王以享于帝立庙二本帝上有上字注【六四】以光其道下二本有也 丘虚匪夷之虑虚作墟宋板同 【九五】正位不可以假人下二本有也疏去而逖出者也【二十一叶右一行】宋板逖作逺

补遗古本经用拯马壮吉下有悔亡二字注王乃在乎涣然之中下有也字疏故得无咎故曰涣其躬无咎【十九叶左六行】宋板咎皆作悔

考异古本经象曰不出门庭凶二本凶上有之字注【彖曰】则物所不能堪也无所字二本足利本宋板同 然后及亨也及作乃以上诸本同 【九五】为节之不苦之作而以上诸本同 非甘而何二本而作如 【上六】以斯施人二本足利本宋板人作正 故得悔亡下二本有也字疏正由为节不中【二十一叶左七行】宋板正作止 故慎密不出【二十二叶左一行】出作失

补遗古本注【九二】故不出门庭故下有曰字

中孚

考异古本注【彖曰】然后乃孚下二本有也 发乎其中矣矣上有也 鱼者虫之隠者也二本足利本隠上有潜字 信皆及之下二本有也 若乘木舟虚也二本作若乘木于舟虚者也 【象曰】虽过可亮下二本有也 【初九】而应在四一本在下有乎字 系心于一一本于作専【九二】立诚笃志志诸本作至谨按万厯与崇祯本同

【六三】四履正而承五二本正上有乎字 非已所克下二本有也 【六四】故曰月几望下有也二本同 弃群类也二本也上有者字疏显者可知【二十四叶左一行】宋板者作着故更有它求【二十五叶左六行】求作来 若真以阳待正位

【二十八叶右二行】真作直 若鸟于翰音登于天【七行】于作之补遗古本经信及豚鱼也无也字注【六四】则失其所盛矣所下有以字足利本同 【上九】忠笃内丧内作日

小过

考异古本注上愈无所适下一本有也字 【彖曰】即飞鸟之象下二本有也字 【初六】无所错足飞鸟之凶也二本作无所错手足飞鸟凶也 【六二】而遇其妣下二本有也字 过而不至于僭一本过作遇 其臣无咎下二本有也字 【九三】小过之时二本时作世足利本同 至令小者或过二本足利本宋板或作咸 【九四】不为责主足利本宋板责作贵 故曰弗过遇之夫一本之下有也字 以斯攸往危之道也二本攸上有有字 无援之助一本之作乏 之于永贞下二本有也【补遗一本无于字六五】夫雨者隂在于上二本足利本宋板在作布 则烝而为雨足利本烝作蒸 虽隂盛于上一本隂下有复字 未能行其施也二本也上有者字 五极隂盛一本无极字 弋射也一本射作獦 是乃密云未能雨也二本足利本宋板是乃作足及也上二本有者字疏过之小事【二十八叶左五行】宋板之作于 上在君子为过行也【七行】上作止 时也小有过差【九行】也作世 为过厚之行顺而立之则吉【二十九叶右二行】厚作矫立作止 履得中正【三十叶左八行】正作位 至令小者或过【三十一叶右五行】或作咸即酖鸟之毒【三十二叶右五行】即作比 已上于一卦之上

【三十三叶右九行】已上作已止 过至于亢【三十三叶左四行】于作于补遗古本注【彖曰】柔而浸大浸作侵足利本同 【六五】而阳薄之阳下有上字 【上六】至于亢也过至于亢于作于也上有者字于作于

既济

考异古本注【彖曰】以既济为安者二本足利本安作象宋板作家 【象曰】不忘未济也一本也上有者字 【初九】无所咎也二本足利本宋板也作矣 【六二】而自得也也上二本有者字 【九三】而能济者高宗伐鬼方三年乃克也一本足利本宋板高宗作也故一本作而能济者也故高宗云云 【六四】所以塞舟漏也一本也上有者字 【九五】物皆济矣二本矣作也 可羞于鬼神二本于上有之字【上六】过而不已一本足利本宋板而作进一本作过进

惟不已

补遗古本注【彖曰】初吉终乱终乱不为自乱作初吉终乱也不为自乱足利本无也字 【六二】量斯势也斯作其疏刚居中【三十五叶右六行】宋板中作下

未济

考异古本注【彖曰】不违刚也一本也上有者字 未能出险之中下二本有也字 小狐虽能渡二本渡下有济字 必有余力也一本也上有者字 【九二】用健拯难靖难在正二本足利本宋板拯作施靖作循但一本循作修 【九四】靡禁其威下二本有也字疏使皆得安其所【三十九叶右九行】宋板安作求 靖难在正【四十叶右八行】靖作循补遗古本注【彖曰】故未济下有也字 【同上】故可济下有也字 【象曰】各当其所也当作得 【初六】濡其首犹不反首下有而字 【六三】未济故曰利渉大川下有也字 【六五】故曰有孚吉下有也字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六

 

猜你喜欢
  卷之五·佚名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六·佚名
  卷九·叶梦得
  卷三十六·高闶
  卷目·李光地
  卷十四·聂崇义
  卷十九·李光坡
  略论朱子学之主要精神·钱穆
  《孟子十篇讀》敘·欧阳竟无
  法句譬喻经述佛品第二十二·佚名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一之三·智旭
  本团之宗旨与访缅之感想·太虚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录·太虚
  阿夷决疑品第六·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六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零四·彭定求

        卷404_1 【夜闲(此后并悼亡)】元稹   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   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   卷404_2 【感小株夜合】元稹   纤干未盈把,高条才过眉。不禁

  • 赠克木·戴望舒

    我不懂别人为什么给那些星辰取一些它们不需要的名称,它们闲游在太空,无牵无挂,不了解我们,也不求闻达。记着天狼,海王,大熊……这一大堆,还有它们的成分,它们的方位,

  • 卷三十八·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三十八都邑东平赋          【晋】阮 籍夫九州有方圆九野有形势区域高下物有其制开之则通塞之则否流之则行壅之则止崇之则成邱陵污之则为薮泽逶迤漫衍绕以大壑及至分之国邑树之

  •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司马迁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于华阳,禽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秦之计。当是之时,秦已前使

  • 卷三·本纪第三·脱脱

        太祖三   五年春正月壬辰朔,雨雪,不御殿。禁铁铸浮屠及佛像。庚子,前卢氏县尉鄢陵许永年七十有五,自言父琼年九十九,两兄皆八十余,乞一官以便养。因召琼厚赐之,授永鄢陵令。壬寅,省州县小吏及直力人。乙巳,罢

  • 1924──中華民國十三年甲子·郭廷以

      1﹐1(一一,二五)   (1)北京政府下令各省區改選眾議院議員(因此引起議員之倒閣運/動)。   (2)葉恭綽自上海致書孫中山,報告赴奉經過(1﹐3由廖仲愷攜往廣州,胡漢民、汪兆銘亦往)。  1﹐2(一一,二六)廣州英美領事(DouglasJenkins,MaxwellM。H

  • 第二十章 中国史的年代·吕思勉

    讲历史要知道年代,正和讲地理要知道经纬线一般。有了经纬线,才知道某一地方在地球面上的某一点,和其余的地方距离如何,关系如何。有了年代,才知道某一件事发生在悠远年代中的某一时,当时各方面的情形如何和其前后诸事件的

  • 卷四十一·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四十一 唐 张守节 撰 越世家第十一      史记史十一 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吴越春秋云禹周行天下还归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羣臣封有功爵有德崩而葬焉至少康恐禹迹宗庙祭祀之絶乃封其

  • 袁充传·李延寿

    袁充字德符,祖先是陈郡阳夏人。后来寓居于丹阳。祖父袁昂、父袁君正,都曾任梁朝侍中。  袁充自幼机警敏悟,十多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的同事来到他家,这时已是初冬,袁充还穿着粗布衣衫。客人戏耍袁充说“:袁郎子,纟希兮纟谷兮,凄

  • 陆九渊传·脱脱

    陆九渊字子静。他三四岁的时候,就问父亲天地的尽头在哪里,父亲笑而没有回答。陆九渊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以致废寝忘食。到了童年时代,其举止与别的小孩不一样,见到他的人都非常喜欢他。陆九渊曾对人说“:听人朗诵张载语言,自

  • 魏校、王应电、王敬臣传·张廷玉

    魏校,字子才,昆山人。先祖本姓李,居住在苏州葑门之庄渠,自号“庄渠”。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担任过南京刑部郎中。守备太监刘琅凭藉刘瑾之势,甚为猖狂,竟自行审案送司法惩治,谁都不敢阻抗。魏校按法办事,不徇私情。改任兵部郎

  • 王真传·张廷玉

    王真,咸宁人。洪武年间,起于行伍。积功升至燕山右护卫百户。燕王兴兵,攻夺九门。战于永平、真定,攻下广昌,攻战于雁门。王真随军攻克沧州,追击南军至滑口,俘获七千余人。累升至都指挥使。氵肥河之战,王真与白义、刘江各帅百名

  • 职官五三·徐松

    提举所【宋会要】先是,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四日,诏张去为落致仕,依前延福宫使、安德军承宣使,提举德寿宫。仍诏以「提举德寿宫」为名,依所乞,令工部下所属铸造印一面。应行移公式等,并依入内省见行条例施行。差点检文字使臣二人

  • 思辨録辑要卷八·陆世仪

    修齐类修身工夫博言之则貎言视聴思五者约言之只是一个敬问亦有心正而身未修者否曰有之只是内外不能合一志不能率气孟子无暴其气一节最好参看颜子不迁怒则正心之功尽不贰过则修身之功尽非礼勿视聴言动圣人正教颜子以修

  • 卷二十四·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四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十三存旧尚书注疏卷第十二【宋板】旅獒考异古本经西旅底贡厥獒厥作其生民保厥居同无有逺迩无作亡无替其服同 人不易物不作弗不狎侮不役耳目不作无

  • 卷第三十·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三十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三世出兴志第十四久远劫来诸佛出世。已粗陈于释迦本纪之前矣。今约三千如来。用明七佛继兴及今佛像末法灭之相。承之以弥勒下生。终之以楼至成佛。乃至星宿未来莫不略录。兹

  • 绿牡丹·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又名《宏碧缘》、《四望亭全传》、《龙潭鲍骆奇书》、《异说绿牡丹》、《反唐后传》、《绿牡丹续反唐传》。八卷六十四回。不题撰人。或谓作者为二如亭主人,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道光

  • 八大菩萨经·佚名

    全一卷。宋朝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在本经中,佛陀告舍利弗,若能一心忆念东方之无能胜国善精进吉祥如来、无我国普照如来、善爱国吉祥如来、寂静藏国印捺啰计都特缚惹王如来、离尘国喜功德光自在王如来等五佛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