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五十三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谨按足利所藏五经正义者上杉安房守藤原宪实所捐也今阅周易尚书礼记文字甚佳宋板无疑其毛诗左传刻劣三书二部共题曰附释音毛诗春秋编入陆德明经典释文盖与正德刋本略似矣其分卷数与今之注疏诸本同而不合于孔颖达正义序文献通考所记者盖取他本以足之也又按其礼记有三山黄唐防其言云本司旧刋易书周礼正经注疏萃见一书便于披绎它经独阙绍兴辛亥遂取毛诗礼记疏义如前三经编彚精加雠正乃若春秋一经顾力未暇姑以贻同志据是观之则春秋独阙而其所谓毛诗亦非今所存者而今臣之考文标云宋板者与其周易尚书礼记共为一例况又有一二避讳之可徴者乎且宪实应永年间人当明初洪武永乐之际则二书之为宋板亦不为强也其经传及注所证曰足利本者亦足利学所藏宋板杜预经传集解本也世有活字本本学所刋是为其元本题曰春秋经传集解分为三十卷按汉书萟文志左氏传三十卷左氏旧文为然又与和板杜预注本略同其分卷标题应以此为正也永懐堂本者臣之所藏与足利本稍同引以为证其二本同者必从之为是矣惟其标题妄意改易不如足利本之为正云尔

春秋左传注疏第一

春秋序

序诸侯不各有国史正误不当作亦考异足利本説者以仲尼自卫反鲁修春秋以下有为字永懐堂同释文策亦作防同初革反【八叶】元文无同字 注字或作注【十一叶】上作注下作注 传直用反【十四叶】正误传当作重参士南反【二十叶】士作七 出又尺逐反【二十八叶】正误逐当作遂疏徐邈以晋世言五经音训【一叶右九行】宋板训作例谨按宋板言字后改作定不知据何本也 歆略从咸及丞相翟方进受【二叶左一行】无略字 郑兴父子及歆【六行】谨按宋板改兴作众不复知据何本也 日譬火月譬水火外光水含景【五叶右六行】火外上复有水字谨按恐衍字 则明逺近同异【九行】则作是正德嘉靖万厯本作足 既主国内及主四方【七叶右七行】及作又 不畏经因错乱【十三叶左七行】谨按宋板改畏作异 皆随义所在而为之法【九叶】法作 惧弟子各有妄其意失其真【十四叶右一行】谨按史记元文妄作安无有字 是错经以合义也【八行】义作异正嘉同 言遗者史记已没防书遗留【十四叶左三行】史记作旧史正嘉作史旧恐非 脂之泽者为膏【十五叶右九行】泽作释 此书凡者自是天下大例【十六叶右七行】书作诸刘实分变例新意以为二事【十九叶左九行】谨按宋板后人

改实作寔 传曰不书其亡自取之也【二十叶右八行】亡作主礼制宗庙之节【二十一叶左四行】节作饰 是素王之文焉

【二十七叶左四行】谨按汉书元文是作见 明是既得佳瑞【二十九叶右八行】佳作嘉正嘉同 武王虽暂至洛邑【三十一叶右八行】武作成 非复假夫位以宣风【三十三叶右五行】夫作大 圣人立教直当尔也【七行】直作岂 管仲镂簋朱【同上】作纮 此至孔子之卒【三十三叶左四行】此作比 则援琴而歌【三十四叶右九行】援作

  补遗宋板序诸侯不各有国史不作亦足利本同释文一云兵乘【九叶】乗作车 直用反【十四叶】作重宋板同字林作剏【二十五叶】林作书宋板作亦 出又尺逐反【二十】

【八叶】逐作遂宋板同疏史官立文亦或自有详略【四叶右一行】宋板或作互 春秋二字是此事之总名【五叶左八行】事作书 无物不包无物不记【九行】下物作事 国有四表【七叶右五行】有作在 但徧举记传【左五行】举作捡 必言诸侯为内史者【八叶右一行】为作无 既言尊幼皆有史官【左一行】幼作卑 数行可尽【七行】可作乃 所以明防书【十一叶右一行】以作为 以为立官纪事【二行】为作能 何则为典【五行】则作足 谓在外者【左三行】外作位 或言受经【十三叶左六行】或作故 听其尊称【二十叶右七行】听作替 此有五体【二十二叶右九行】有作言 从者至此【左七行】者作首 经作鲁史【八行】作作则 为无由【二十三叶右三行】为作言 故引之【二十四叶左七行】故作放 与圣同时【二十五叶右一行】时作耻 字林作剏【左六行】林作亦 改王立号【二十八叶右三行】王作元 王人习其读【五行】王作主下王人同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五十三

猜你喜欢
  卷二十九 丧服第十一·郑玄
  厚黑丛话卷一·李宗吾
  卷一二七·邱濬
  卷四·孙奇逢
  论语集解义疏叙·皇侃
  卷十四·段昌武
  卷十七·佚名
  卷三十九·朱熹
  四事品第一·佚名
  卷四百三十二·佚名
  卷四十八·赜藏主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卷上·佚名
  卷第七十三·佚名
  卷第三十三·佚名
  三报论译文·慧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六十八 表八·赵尔巽

      ◎诸臣封爵世表一   《史记》、《汉书》皆表列侯。明史世表亦及功臣。清于封爵,皆仿古制。世及为礼,视汉特优。非罔替者,甲令按等皆有袭次,不容稍紊。开国所封,沐雨栉风,攀鳞附翼,与汉元功实无差异。其后荡定边徼,开拓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七·焦竑

      通政司   南京通政司   ◆通政司   掌司事尚書   掌司事侍郎   通政使   左右通政   左右參議   ○掌司事尚書   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張文質傳(實錄)   掌通政司事工部尚書贈太子少保鄭公紳神道碑

  • 卷之四十五·佚名

    洪武二年九月壬辰朔 上谓廷臣曰知人固难今朕屡敕百司访求贤才然至者往往名实不副岂非举者之滥乎廷臣对曰请自今令有司荐举必具其人已行之善庶无冒滥之失 上曰观人之法即其小可以知其大察其微可以见其著视其所不为可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十·佚名

    弘治元年闰正月丙寅朔 上御奉天殿文武百官公服朝参朔望御殿自此始○巡抚顺天等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彭韶言畿内之民徭役繁重而大兴宛平昌平漷县尤甚乞裁损夫役以苏民困户部覆奏拟以各项夫役下顺天府酌量分派宛平大兴二

  • 卷之一千一百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四七二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缺页不全及应毁书六种开单进呈片(附单一)·佚名

    一四七二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缺页不全及应毁书六种开单进呈片(附单一)乾隆五十八年正月十一日遵旨将缺页不全及应毁书共六种,开单同原书进呈。其抽出篇页字句,并无违碍,因系钱谦益、屈大均等所制,是以抽出销毁。谨一并呈览。

  • 第七章讨论·孙中山

    四十六节讨论之权利一动议既发,及为主座接述之后,会众便可讨论。此时主座之义务,当使之能得完满及公平之讨论,又使会员各得同等讨论权利;而一面又须有以护卫全体,毋使一二会员之讨论时间有侵及全会时间。是以欲维持一适中之

  • 刑论第四·孔鲋

    仲弓问古之刑教与今之刑教。孔子曰古之刑剩今之刑繁。其为教。古有礼。然后有刑。是以刑剩今无礼以教。而齐之以刑。刑是以繁。书曰。伯夷降典。折民维刑。谓先礼以教之。然后继以刑折之也。夫无礼则民无耻。而正之以

  • 春秋大全卷三十六·胡广

    明 胡广等 撰哀公上公名蒋定公子母定姒四岁即位在位二十七年其十四年春春秋絶笔諡法折仁短恭曰哀周 敬王四十一年孔子卒鲁哀公十九年敬王崩子元王立此据左传载敬王崩故也按诸本敬王崩皆不同或作哀十七年十八年或作

  • 卷十六·蔡德晋

    钦定四库全书礼经本义卷十六无锡蔡德晋撰吉礼少牢馈食礼【此大夫祭其祖祢之礼羊豕曰少牢士祭用特豚而此用羊豕者大夫位高禄厚故享其祖考者礼亦加丰也又聘及公食大夫礼皆太牢以持卿大夫而礼记云大夫之祭以索牛是大夫之

  • 日知荟说卷三·乾隆

    卷阿之卒章曰君子之车既庶且多君子之马既闲且驰其意以为是足以待天下之吉人矣夫燕逰之地志易荒而情易荡于此焉劝之以求贤且其车闲马驰不用之于驰骋虞猎之地而即用之为招徕英哲之举随事进防因时纳谏非老成忠厚之臣心乎

  •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卷中·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成就心陀罗尼法品第四  凡成就心陀罗尼事业者诵十万遍即见一切如来。诵二十万遍得见一切佛土。若诵三十万遍

  • 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卷上·窥基

        大慈恩寺基撰  原夫性质杳冥超蹄象而含总。觉体玄眇绝视听而融贯。方智云法縠月察神理而犹迷。假慧仞于丛筠揆灵机而不测。至道圆而粹容显。实际彰而真识净。然后俯提十地疏海目于宝方。下控三乘挺仙仪于垢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三卷·宗泐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三卷宋求那跋多罗奉 诏译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王*巳])奉 诏同注一切佛语心品第二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

  • 卷第三十一·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三十一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七世之二(南岳下第六世之余) 镇州宝寿第二世禅师(嗣宝寿沼)开堂。乃先宝寿遗嘱三圣。为作请主。开堂

  • 台湾府志·高拱乾

    纂修高拱乾,字九临,陕西关中人。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由泉州知府升补分巡台厦兵备道,任职四年。1694年开始搜补资料,以修府志。翌年纂成,年后付刊。凡10卷,分封域、规制、秩官、武备、赋役、典秩、风土、人物、外志、艺文等

  • 春明退朝录·宋敏求

    笔记。北宋宋敏求(1019—1079)撰。三卷。敏求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赐进士及第。历任馆阁校勘、编修官、龙图阁直学士。曾参修《唐书》,私撰唐武宗以下六朝实录,有《唐大诏令集》传世。上、中、下三卷。成

  • 寇忠愍公诗集·寇凖

    诗别集。宋寇准撰。三卷。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进士。曾官巴东知县、枢密院直学士,判史部铨。参决政事,正直敢言,为太宗所信重。景德元年(1004)任宰相,力主抵抗契丹军南侵。不久被王钦若排挤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