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九十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九十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孟子第四

孟子曰天时至战必胜矣【公孙丑下】

考异古本注旺相旺作王 君其使鹤战余焉能战是也作君其使鹤战若是之类也 使懐德也使下有民字 仗其道德而已矣作仗道德也 章指言民和为贵贵 天地故曰得乎邱民为天子也谨按 足和本天子作天下恐非

孟子将朝王至不为管仲者乎

考异古本注先朝使人来谓孟子云来作往疏有恶寒之 疾疾作病 孟子不悦王之欲使朝故称其有疾而拒之也作孟子不悦王之欲使朝故称有疾 从学孟子者也无从字 具以语景丑 氏 作具以语景子足利本作且以语景子耳 今人皆谓王无知古本皆作言 齐人岂有如我敬王者也也作邪足利本作耶 礼父召无诺无诺而不至也无上无诺二字足利本同今本 曾子岂常言不义之事邪常作尝我岂轻于王乎岂作臣足利本同今本 讥其烈之卑也烈上有功字足利本也作耳 不能好臣大贤可从而受教者也无而字也字 故非齐王之名已也是以不徃而朝见于齐王也上也作已足利本无二本共无而朝见于齐王六字作是以不徃也 章指言人君以尊德乐义为贤君子以守道不回为志

遗古本注昔者辞以病今以吊今下有日字足利本同 欲力疾临视朝因得见孟子也力作助 心不欲至朝心作必

陈臻问曰至可以货取乎

考异古本注一镒是为二十四两也作镒二十两无一是为四也五字足利本作镒二十四两二本共无故云兼金一百百镒也九字 安有君子而可以货财见取之乎作安有君子而以货财见取乎无可之二字下文无是其礼当其可也七字○章指言取与之逍必得其礼于其可也虽少不辞义之无处兼金不顾

孟子之平陆至寡人之罪也

考异古本注平陆齐之邑也之作下 以昭果毅以上有戒字足利本同今本谨按戒恐戎误 为罪者也无者字 为王言孔距心语者也言下有所与二字 故受其罪也无也字○章指言人臣以道事君否侧奉身以退诗云彼君子不素餐言不尸其禄也

孟子谓蚳鼃曰至有余裕哉

考异古本注以諌正刑罚之不中者以作似足利本同今本 孟子为蚳鼃諌正误諌当作谋 使之諌不用而去则善矣无不用二字 不知自諌不用而不去作不知自諌亦不去 公都子孟子弟子也无也字○章指言执职者劣借道者优是以臧武仲雨行而不息段干木偃寝而式问谨按足利本问作闾为是

遗古本注孟子为蚳鼃諌諌作谋足利本同

孟子为卿于齐至予何言哉

考异古本注出吊于滕君无于字 有于齐齐作王盖言道不合者无此以下二十字○章指言道不合

者不相与言王驩之操与孟子殊君子处时危行言逊故不尤之但不与言至于公行之丧以礼为解也

孟子自齐至不以天下俭其亲

考异古本注归葬于鲁也无也字 不然者言其不如是也作然如是也 且无令土亲肤肤上有肌字 论语曰无此以下十八字○章指言孝必尽心匪礼之逾论语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可谓孝矣

道吉本注周公制礼以来棺椁七寸椁作厚足利本同 然后尽于人心后下有能字足利本同

沈同以其至何为劝之哉

考异古本注彼然而伐之也无也字 便自徃伐之矣无矣字 我何为劝齐国伐燕国乎劝上有当字无二国字○章指言诛不义者必须圣贤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道之正也谨按足利本天道作王道

燕人畔至又从为之辞

考异古本注其将畔也无也字 亦必不知其将畔必不作不必 周公之此过谬之作于○章指言圣人亲亲不文其过小人顺非以謟其上也

孟子致为臣而归至自此贱丈夫始矣

考异古本注故喜之也无之字 王欲于国中而为孟子筑室而作央 弟子陈臻也无也字 距时子之言所以有是云也无所以有是云五字 子叔心疑惑之亦以为可就之矣无惑之二字之矣作也 左右占视望见市中有利无视字足利本作左右皆望见市中有利 人皆贱其贪者也无者字足利本无者也 周礼有关市之征也征作税足利本作□谨按贼赋之误○章指言君子正身行道道之不行命也不为利回创业可继是以君子以龙防之人为恶戒也

孟子去齐至长者絶子乎

考异古本注至昼地而宿也无地字 追送见之追作进足利本同今本 留孟子行行上有之字 其身乃安矣矣作也○章指言惟贤能安贤智能知防以愚喻智道之所以乖也

孟子去齐至士诚小人也

考异古本注濡滞淹乆也淹久作熟稽后人旁注云熟稽一作淹留足利本同今本 怪其淹久淹作孰 有逺志也无也字 我岂若狷狷小丈夫恚怒其君而去无一狷字 论曰足利本作论语曰 故曰士诚小人也无此七字○章指言大德洋洋介士察察贤者志其大者不贤者志其小者此之谓也

遗古本文是子所欲也子作予足利本同

孟子去齐至吾何为不豫哉

考异古本注顔色故不悦也无故字 彼时前圣贤之出是其时也作彼前圣贤之出是有时也足利本彼时同今本无之字 正于一世者无于字 是故知命者无此以下十六字○章指言圣贤兴作与天消息天非人不因人非天不成是故知命者不忧不惧也谨按足利本无者字

遗古本注五百年王者兴年下有有字足利本同

孟子去齐至非我心也

考异古本注于齐不受其禄也无其字 非古之道下有也字 不复受其禄也无其字也字○章指言禄以食功志以率事无其事而食其禄君子不由也

七经孟子弩文遗卷一百九十

猜你喜欢
  三鱼堂剩言卷三·陆陇其
  春秋集传详説卷十二·家铉翁
  卷一·江永
  季孙之母死(1)·戴圣
  卷五·惠士奇
  卷十八·叶梦得
  卷十·吕祖谦
  卷九·方苞
  卷二·王安石
  (十五)朱子之道心人心论·钱穆
  辨方便與僧制·欧阳竟无
  卷十一·佚名
  觉邪品第九·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五十九·欧阳竟无
  第十九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车上·徐志摩

    这一车上有各等的年岁,各色的人:有出须的,有奶孩,有青年,有商,有兵;也各有各的姿态:傍着的,躺着的,张眼的,闭眼的,向窗外黑暗望着的。车轮在铁轨上碾出重复的繁响,天上没有星点,一路不见一些灯亮;只有车灯的幽辉照出旅客们的脸,他们老

  • 卷十五·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十五 宋 王十朋 撰 送别 赵德麟饯饮湖上舟中对月 老守惜春意主人留客情官余闲日月湖上好清明新火发茶乳温风散粥饧【子仁白居易清明诗留????和冷粥出火煮新茶】酒阑红杏闇日落大堤平【扬

  • 原稿本卷五至卷八跋·黄遵宪

    ○陈跋驰域外之观,写心上之语,才思横轶,风格浑转,出其馀技,乃近大家。此之谓天下健者。乙未四月,义甯陈三立加墨讫敬识。奇篇钜制,类在此册。较前数卷自益有进。中国有异人,姑于诗事求之,乙未四月十四日,三立再识。○吴跋&lsquo

  • 巻三十·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三十明 李攀龙 编明七言律诗奉答于鳞见赠之作【王世懋】江上秋空度羽翰故人千里问加餐齐纨忽破呉门色郢雪长飞海国寒句里青山堪自逺箧中明月傍谁看思君独夜狂歌发转向交游把臂难寄题白雪楼二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七·乾隆

      唐  代宗皇帝  大歴四年春正月郭子仪入朝  子仪入朝鱼朝恩邀之游章敬寺元载恐其相结密使告子仪曰朝恩谋不利于公子仪不听将士请束甲以从子仪曰吾国之大臣彼无天子之命安敢害我若受命而来汝曹欲何为乃从家僮

  • ◎礼十四(凶礼)·徐天麟

    ○山陵(杂录附)万年陵(太上皇。)长陵(高帝。)安陵(惠帝。)霸陵(文帝。)阳陵(景帝。)茂陵(武帝。)平陵(昭帝。)杜陵(宣帝。)渭陵(元帝。)延陵(成帝。)义陵(哀帝。)康陵(平帝。)小黄(昭灵后。)南陵(文帝母薄太后,元始中罢为县。)云陵。(昭帝母赵太后,元始

  • 卷六十七·宋(金)·蒋一葵

    【密国公】 〔字子瑜。兴陵之孙,越王长子,南渡后封胙国公。正大初,进封密。所居有樗轩,又有如庵。完颜宗室中第一流人也。〕 密公字画得于苏、黄之间。参禅于善西堂,《自题写真》曰:“枯木寒灰亦自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四·佚名

    天启三年五月庚寅朔○礼部尚书盛以弘再疏乞休许之命驰驿归○吏部请给殉难诸臣诰敕以慰忠魂以彰风化山东辽海东宁道右参政今赠太仆寺少卿顾颐四川下川南道按察司副使骆日升下川东道副使李继周今俱赠光禄寺卿四川顺庆府

  • 一四二一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南巡盛典》告成并请议叙纂修人员折·佚名

    一四二一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南巡盛典》告成并请议叙纂修人员折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初八日臣阿桂、臣和珅、臣王杰、臣福长安、臣董诰、臣庆桂谨奏:窃臣等奉命纂辑《南巡盛典》,遵旨删繁就简,督同纂修各员,悉心编辑,现已告

  • 卷七十三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范晔

    (刘虞、公孙瓒、陶谦)◆刘虞传,刘虞字伯安,东海郯人。祖父刘嘉,为光禄勋。刘虞最初被举荐为孝廉,升任幽州刺史,百姓与蛮夷被他的仁德所感动,鲜卑、乌桓、夫余、秽貊等部族都按时朝贡,不敢騷扰边境,受到百姓歌颂。因公事被免官。

  • 张浚传·欧阳修

    张浚的字叫禹川,本来是河间人。生性洒脱不检点,博览图书史籍,喜欢高谈阔论,士人、朋友们都排斥、看不起他。他不能升官,就穿贫民衣服隐居金凤山,学纵横家的学说,用权术应变来希望得到重用。枢密使杨复恭遇到了他,从隐士推荐他

  • 《旧五代史》简介·薛居正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撰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书中可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

  • 正世第四十七·管仲

    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故法可立而治可行。夫万民不和,国家不安,失非在上,则过在下。今使人君行逆不修道,诛杀不以理,重赋敛,竭民财,急使令,罢民力,财竭

  • 道院集要卷三·晁迥

    (宋)晁迥撰毘卢遮那文殊普贤合而为一强名曰毘卢遮那此梵语也以华言解之是种种光明徧照如来本觉为如今觉为来谓本真常觉夫何背本逐末今则悟而来复证其本觉故曰如来楞严五十七重修行等级初从干慧起其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

  • 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监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名称大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并诸菩萨。及诸天龙八部前后围绕。愍念未来薄福恶业

  • 萬如禪師語錄卷第六·佚名

    嗣法門人行猷等編荊谿龍池山禹門禪寺語錄端陽上堂。僧問。久醫諳藥性。得效敢傳方。全殺全生句。當機請舉揚。師云。放汝一頓。進云。文殊去後無消息。今朝且喜遇知音。師云。知音知後更誰知。進云。百草頭邊無限意。

  • 十朝诗乘·郭则沄

    诗话著作。近人郭则沄撰。郭则沄,字啸麓,号蛰园,别号龙顾山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有《龙顾山人集》。辛亥革命后避居天津,专事著述,历二十馀载,成《十朝诗乘》二十四卷。“十

  • 金陵纪略·佚名

    呜呼!立君难,立国难,立法度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