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周易兼义上经需传第二

考异足利本经虽小有言以吉终也以作也 古本自我致宼宼作戎注故光亨贞吉二本作故曰光亨贞吉也一本有曰无也 【九三】犹有须焉足利本须作需 可以不败下有也三本同 【九五】获贞吉也二本也上有者字 【上六】而塞其路下三本有也而后终吉下同疏此需卦系辞也【一叶右五行】宋板系作繇 非但得干之刚健【一叶左六行】健作彊 是需道终毕【二叶右一行】需作须下【二行】故需道毕矣同谨按正嘉二本上作须下作需 则不有祸败也【三叶左四行】无也字 宂之与位各随事义也【四叶右六行】位作血 但以需于酒食【四叶左一行】于作待

补遗古本经象曰酒食贞吉酒上有需字足利本同注【九二】以吉终也终下有者字二本同疏二来逼已【四叶右一行】宋板二作三

考异古本注能惕然后可以获中吉三本宋板能作皆三本吉下有也字万厯与崇祯同 【彖曰】中乃吉也三本足利本吉上有得字 应斯任也一本斯下有之字【象曰】物有其分起契之过职不相滥三本足利本宋板共无起契之过四字 而不责于人下二本有也字 【初六】然后乃吉下三本有也字 隂非先唱者也二本唱作阳 而了讼必辩明矣二本足利本宋板矣作也一本作者也 【九四】故吉从之下三本有也 【九五】故讼元吉下有也三本同疏言中九二之刚【六叶左五行】宋板中作由已且不可【七叶右一行】且作自 其邑狭小【八叶左四行】小作少正嘉同 再易之田休二嵗【七行】田作地 五又居尊止【十叶左八行】止作正正嘉同 讼元吉以中正也【九行】也作何属下 则三云或从王事无成【十一叶左四行】三作上

补遗古本注【彖曰】塞惧者得其中吉得上有乃字二本同【象曰】吾犹人也人下有吾字

存旧周易注疏卷第三【宋板】

考异古本注【初六】否臧皆凶下有也字二本同 【九二】以刚居中而应于上二本足利本上作五 故乃得成命下二本有也字一本作故乃成也 【六三】舆尸之凶下三本有也字【补遗宜获舆尸之凶 六宜下二本有其字  五】授不得正三本足利本宋板正作主 故其宜也故作固三本足利本宋板共同疏言为师之主【十二叶右一行】宋板主作正 然否与破败【十三叶右六行】与作为

补遗古本注【初六】齐师者也无也字 【六四】无应无应不可以行无无应二字 【六五】有禽也也上有者字 物先犯己巳作也 非其道也也上有者字疏而获其罪【十二叶右三行】宋板获作有

考异古本经有他吉他作它三本足利本宋板同下文仿此注【象曰】诸侯以比亲下一本有也字 【六二】贞吉而已下三本有也字 【六三】二为五应二本宋板足利本应作贞 故曰比之匪人下有也三本同 【六四】故贞吉也一本故下有曰字 【九五】以显比而居下位正误下当作王【补遗据二本宋板足利本】 非为上道也上下有之字三本同宋板足利本作非为上之道 【上六】宜其凶也一本也上有者字疏此是宁乐之时【十六叶左一行】宋板此作比 欲外比也【十九叶右八行】欲作故 五以其显比【二十叶左四行】五作二

补遗古本注【彖曰】亲且安下有也字 【初六】莫不比之下有也字

小畜

考异古本经尚德载载上二本有积字注是以亨下三本有也字 【彖曰】小畜之义下有也字三本宋板同 何以明之一本无之字 今上九独能固九三之路今作乎属上句三本足利本宋板正嘉皆同 故得既雨既处一本得作曰三本处下有也字 若四五皆能宋板五作三 【象曰】文德而已下三本有也字 【初九】得义之吉下三本有者也二字【补遗得下二本有其字】足利本作得其义之吉 【九三】不可牵征三本可下有以字足利本作不可不牵征 【六四】而不能犯下三本有也 【上九】以征必凶下二本有也字 故曰君子征凶下二本宋板有也字 故可得少进不可尽陵也进下有而字尽上有得字三本同 畜之极也二本足利本也上有者字 说征之辐下有也字二本同疏故云小畜【二十一叶左六行】宋板云作名不被摧抑【二十三叶右三行】摧作拥 三不害己巳故得其

血去除【二十五叶右七行】作三不能害己故得其血去除 其惕出故【二十五叶右七行】故作防正嘉二本同 非是总为之辞【右八行】为作凡正嘉同万厯一本作咎非也 又已处小畜盛极【二十六叶左四行】又作者属上 舆轴相连【二十七叶左九行】舆作与

补遗古本注【彖曰】故九三不可以进故下有也字 【上九】则然坤本则然作然则足利本同 初九九五其复五作二二本宋板足利本同疏畜之则通【二十七叶左四行】宋板之作极 无所可畜【同上】所可作可所 轴车剧也【九行】轴作辐

考异古本注【彖曰】履虎尾有不见咥者有作而三本足利本宋板并同 不见咥而亨下有也三本同 言五之德下三本有者也二字 【初九】物无犯也也上三本有者字 【九二】不喜处盈喜作憙三本宋板同 履于谦也也上三本有者字 宜其吉下三本足利本有也字 【六三】而志存于五宋板五作王 【九五】以刚决正一本正作政而五处尊三本足利本宋板尊作实 是以危下二

本有也字疏居九五之尊【二十八叶左六行】宋板无九字 此一句赞明履卦德之义【七行】一作二 名合二义【二十九叶右一行】合作含 言践履之道【二十九叶左五行】践履作履践 是其不坠于履【三十一叶左五行】履作礼下履道大成同

存旧周易上经泰第二王弼注【古本足利本】

考异古本经象曰无往不复上一本有无平不陂四字注【九三】故不恤其孚而自明也三本也上有者字 【六四】故不待富而用其邻也一本待作得疏物既泰通【三十二叶右一行】宋板泰作大 止由天地气交【六行】止作正 征行而得吉【三十三叶右九行】征作往 犹若元在下者【三十四叶左二行】元作无下元在上者同 忧恤也【四行】作恤忧也 自今已后【七行】后作后 由众隂皆失其本【三十五叶左二行】由作犹正由中顺行其志愿【三十六叶右四行】正作止 培扶【三十六叶左二行】培作陪正嘉二本同下皆放此 反复于隍【同上】于作于

补遗古本经以其彚征吉征作往注【初九】相牵引无牵字不烦政也政作攻二本足利本同疏文备斯义【三十六叶】

【右一行】宋板文作爻

考异古本经象曰防茅贞吉二本茅下有茹字注【九五】居尊得位三本足利本宋板得作当疏以居幸位【三十七叶左二行】宋板幸作禄 辟其隂阳已运之难【三行】已作厄 小人虽盛不敢乱羣【三十八叶左一行】无敢字 唯羞辱已【五行】已作也 但念其亡其亡【三十九叶左四行】但作恒

补遗古本经系于包桑无于字注【初六】故茅茹茅上有防字二本足利本同

同人

考异古本注【彖曰】君子以文明为德下有者字三本同【象曰】天体在上在作于三本足利本宋板同 【六二】鄙吝之道下二本有也字疏为之别云同人曰者【四十叶左七行】宋板作今此同人于野亨之上别云同人曰者无为之二字以其当九五之刚【四十二叶左九行】当下有敌字谨按正嘉

二本当下印灭阙一字万厯崇祯本无阙为非 五未得四【四十四叶右一行】四作二 力能相遇也【五行】力作乃 楚人亡弓楚人得之【四十五叶右二行】无下人字 不曰人亡弓人得之【三行】弓作之

补遗古本注【六二】过上则否上作主二本足利本同 【九三】物党相分党下有而字 【九五】应乎干乎作于 【上九】不能忘楚忘作亡宋板足利本同疏易渉邪僻【四十叶右七行】易作义 亡弓不能忘楚【四十五叶右一行】防作亡

存旧周易注疏卷第四【宋板】

大有

考异古本注【象曰】成物之性顺天休命顺物之命作成物之美顺奉天德休物之命二本足利本同一本无奉字宋板奉作夫 【初九】术斯以往宋板以作之 【九三】乃得通乎天子之道也二本也上有者字疏六五应干九二【四十五叶左五行】宋板无干字 亦与五为体【同上】作九二在干体与时无违【六行】作以时而行 虽万物皆得亨通【同上】虽

作则皆作大 文则明粲而不犯于物也【七行】则作理粲而作察则 巽顺含容之仪也【四十六叶右三行】防顺作皆取火性炎上是照耀之物【四十六叶右三行】作火又在上火是

照耀之物 初不在二位【右九行】初作以 注云不能履中满而不溢也【四十六叶左一行】注作故无也字 故云小人弗克也【四十七叶右七行】弗作不

补遗古本经明辩晢也无也字注【上九】尚贤者也无也字

攷异古本经可用行师征邑国也二本可作利注【九三】上承下接接作绥三本足利本宋板同谨按宋板疏中接字同今本 【六五】所伐皆骄逆也也上有者字二本同疏况易经之体【四十九叶左一行】宋板况作凡 释亨义也【五十叶右四行】释上有此字 处正得中行谦广远【五十一叶左四行】处上有二字 鸣谦得中吉也【六行】鸣上有故字 不能实争立功者【五十三叶右九行】争作事

考异古本注【初六】豫何可鸣下三本有哉字 【六三】而以从豫以作已二本同疏行师能顺则众从之【五十四叶右八行】宋板则上有动字 且叹之以示情【五十四叶左三行】且作故若言义者【五十五叶右四行】若作凡正嘉二本同 直云时者【五十五叶左一行】无者字 文略不云用也【四行】诸本文作又故曰雷出地【七行】曰作云 相守正得士口也【五十六叶左三行】相作恒 非己所乘【五十七叶左七行】作非合己之所乘

补遗足利本经六三盱豫悔悔上有有字 古本注【上六】故必渝变无必字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

猜你喜欢
  商书·汤诰·佚名
  孟子精义卷二·朱熹
  提要·刘敞
  卷十一·郑方坤
  卷一百十三·卫湜
  目录·吕祖谦
  卷二十一·易祓
  卷三十三·朱熹
  卷二十二·吕祖谦
  说符第八·列子
  第三篇 人生如梦(中)·丰子恺
  大卜/诅祝·佚名
  卷二十九·佚名
  卷四·佚名
  看经警文·朱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十八家诗抄·卷十八·曾国藩

      杜工部五律上二百九十七首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题张氏隐居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 爰园词话·俞彦

    词所以名乐府之故诗词,末技也,而名乐府。古人凡歌,必比之钟鼓管弦,诗词皆所以歌,故曰乐府。不独古人然,今人但解丝竹,率能译一切声为谱,甚至随声应和,如素习然。故盈天地间,无非声,无非音,则无非乐。词得与诗并存之故词于不朽之业

  • 卷二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四·柯劭忞

      ○文苑上   杨奂 员择 陆文圭 梁益 刘辰翁 黄圭 罗志仁周 密 卢挚戴表元 陈孚 冯子振 洪希文 龚璛 宋无 白珽 刘应龟 元淮 袁易泰 鲜于枢 郑滁孙 陶孙 姚应凤 谢晖 吾邱衍 仇远 杨载 杨刚中李桓刘诜 龙仁夫刘

  • 卷九·浦起龙

    钦定四库全书史通通释卷九      无锡浦起龙撰内篇核才【第三十一】夫史才之难其难甚矣晋令云国史之任委之着作每着作郎初至必撰名臣传一人斯盖察其所由苟非其才则不可叨居史任释【起言史材实难拣核宜慎】历观古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五·佚名

    嘉靖三十二年十二月癸酉朔 谕礼部祷雪分命大臣诣各宫庙如例 大学士严嵩言自古帝王莫不以豫建太子为首务臣叨奉密对屡以为请 圣衷渊邃久未施行中外臣民引领颙望谓此大事置而不讲臣等何以辞其责请及开岁之首诹吉举行 上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万历十一年闰二月甲寅朔以 圣驾诣 山陵命靖远伯王学礼等分守皇城六门定远侯郑世栋等分守京城九门○起原任南京户部尚书毕锵为南京工部尚书○升巡抚河南右佥都御史禇鈇为左佥都御史协理院事○升山西右布政使张九一为

  • 雍正实录卷之九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三百五十二·佚名

    光绪二十年。甲午。十月。己未。谕内阁、前经谕令各衙门堂官。逐日进署办事。不准懈怠。现在时事孔棘。各该衙门堂官。尤当力振因循。常川进署。督率司员将应办各事。悉心经画。不得稍有玩愒。用副朕勤求治理至意。

  • 蕃夷一·徐松

    辽上【宋会要】契丹,匈奴之种也。世居潢水之南,南距幽州千七百里,本鲜卑之地。君长姓大贺氏,有八部。唐光启后,其王钦德乘中原多故,侵略诸部,达靼、奚、室韦咸被驱役,由是(放)[牧]帐浸盛。钦德政衰,别部酋长邪律阿保机代其位。

  • 纲鉴易知录卷二二·吴楚材

    东汉纪孝明皇帝纲 壬申,十五年,春二月,帝东巡,耕于下邳。三月,至鲁,诣孔子宅。目 幸孔子宅,亲御讲堂,命皇太子诸王说经。纲 封皇子六人为王。目 封皇子恭为巨鹿王,党为乐成王,衍为下邳王,畅为汝南王,昞为常山王,长为济阴王。帝

  • 附錄·佚名

    ○春秋館敬奉王㫖撰進。同知館事:嘉靖大夫藝文館提學集賢殿提學同知經筵事世子右賓客臣尹淮。同知館事:嘉善大夫中軍都摠府摠制世子左副賓客臣申檣。宣德丙午八月日進。計六卷。

  • 卷三十五·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三十五秋官司寇第五之二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诘起吉反】正义郑氏康成曰典法也诘谨也书曰度作详刑以诘四方【贾疏书吕刑篇】案刑邦国即下经用三典於三等之国盖以刑邦

  • 第9章·老子

    【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1)。揣而锐之,不可长保(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3)。富贵而骄,自遗其咎(4)。功成身退,天之道(5)。【题解】这里表达了老子对待社会、对待生活的消极态度,这对社会、对个人都极端

  • 卷十一·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叶氏春秋传卷十一宋 叶梦得 撰僖公四三十有一年春取济西田济西田我田而曹侵之者也晋侯执曹伯班其所侵地于诸侯而我受焉故曰取不系之曹非曹之所得有也凡外取内邑外取内田皆不书耻也反而归于我则书重地古

  • 卷之三十二·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三十二 诸方略纪(下) 大清(天下一统都顺天)。 世祖章皇帝(平定天下在位一十八年)。 甲申顺治元年。 冬十月能仁储和尚开堂国清。储入台。深入东掖山。三年迹不出。天台邑宰文可纪。请住国清景德寺。众恳

  • 克斋集·陈文蔚

    诗文集。南宋陈文蔚撰。17卷。凡书5卷,札表1卷,《朱先生叙述》1卷,《克斋讲义》1卷,序记2卷,祭文墓志2卷,赋1卷,诗4卷。别本5卷。其集宋诸书目皆未著录,原集亦无传本。今本为明初张时雨同其族孙良鉴掇拾编刊,明崇祯间

  • 立斋闲录·宋端仪

    笔记,采摘当时的相关文集、档案、地方志、碑帖等诸种文献内容,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原始资料,揭示了明前期尤其是建文朝的某些历史面貌,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学价值。

  • 魏庆之词话·魏庆之

    宋魏庆之撰。魏著诗话集《诗人玉屑》,据黄昇序文所述,成于理宗淳祐四年(1244)。有二十卷本及二十一卷本,其二十卷本末附词话十四目十五则,二十一卷本末附词话二十二目二十五则。两相比勘,二十卷本缺李易安评、聂冠卿、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