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九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遗卷一百九十一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孟子第五

滕文公章句上

考异古本注犹卫灵公问陈于孔子论语因以题篇作若弟子之问师故以题篇

滕文公为世子至厥疾不瘳

考异古本注考公作孝公下同足利本同今本 故勉世子作欲劝勉世子也 复何疑邪邪作也 尊贵者与我同丈夫下有耳字 何为畏之哉作我何为畏之哉 言欲有为为上有所字 可得夫五十里子男之国也夫作大 乃得瘳愈下有也字 德恵乃洽也足利本无也字洽作治○章指言人当上则圣人秉仁行义高山景行庶防不倦论语曰力行近仁葢不虚云遗古本注不失仁养之道养作义足利本同 一而已矣作一言而已足利本同

滕定公薨至吊者大悦

考异古本注齐疏齐衰也衰作缞 滕文同姓异姓诸臣也文作之 言我转有所受之受上有承字 故曰吾有所受也无此七字 使其信我也无其字 以君先哀之也之作故 高美也已无已字○章指言事莫当于奉礼孝莫大于哀恸从善如流文公之谓也遗古本注三代以前前作来足利本同

滕文公问为国至则在君与子矣

考异古本注十一之制也十作什 彻犹取人彻取物也无上取字 故谓之莫不善于贡也足利本无于贡二字 民人粪其田粪下有治字 与民同之也无之字 至使老少转尸沟足利本尸下有乎字 其子虽未任居官任作仕 知虽周家之时亦有助之之制也之时之制共无之字足利本作知虽周家时亦助也谓其常事有序者也无其字有作所足利本作谓常

事所序也 勿慢邻国慢作侵 小司徒云云作曰慢经界不正也正下有本字 时行重法赋无法字以寛之也无也字下所以供祭祀也同 士田故谓之圭田士作上谨按似非 谓余夫圭田皆不当征赋也当作出 徙谓受土易居也肥硗也上也作平 助察奸恶也无恶字 地为一井无地字 以为庐井宅园圃无井字 家一亩半也一作二 别于士伍者也伍作位 大要如是也无也字○章指言尊贤师知采人之善善之至也脩学校劝礼义勅民事正经界钧井田赋什一则为国之大本也谨按足利本之善作之养似非

遗古本文井地不均均作钧注同足利本同注而反以常数少取之数作类足利本同 惟殷人助者惟作犹足利本同 和睦也作睦和也足利本同

有为神农之言者至恶能治国家

考异古本文有小人之事人作民足利本同今本 或相什伯伯作百注炎帝神农氏下有也字 氓野人也作氓野人之称 兼治民事耳民作政 故道若此者也无者字 若今马衣也也上有者字 孟子问相冠乎无冠乎二字 孟子曰许子自织素乎自上有何为不三字 纷纷而为之烦也无而字之字 言许子不知礼者也无者字 故曰是率天下而路也无此九字劳心君也劳力民也心下力下共有者字 所常行

者也无者字 是言治其土也无是言其三字 犹古之火正也无之字 烈炽下有也字 益视山泽草木炽者炽下有盛字 而焚之焚下有烧守 而奔走逺窜也无奔走二字 三过其门而不入作三过其家门而不得入 如此寜可得耕也无可字 司徒主人教以人事主作得 是为契之所教也作契之敎也无是为所三字 放勲尧之号也号作名 遭水逆行作遭水灾恐 然后又从而振其羸穷又下有复字 德恩恵之德也作加德恵也 农夫以百亩不易治为已忧易治作治易 德盛而巍巍乎而作乎 化变蛮夷之人耳蛮夷作夷蛮 同其道也作则其道 学者不能有先之也也上有者字 故欲尊有若以作圣人朝夕奉事之礼如事孔子以慰思也古本以作似二本无礼字 夏五六月五下有月字 皜皜白甚也白甚作甚白 于圣人之坐席乎于作放 尊师道故不肯也无也字 鴃博劳鸟也无鸟字 应隂而后动者也后动作杀物 入于幽谷作入深谷 不相伪诈古本诈作诞 不相欺愚小大大作也 皆言同价言下有其字故曰市无二价者也古本无市字足利本无也字

安能治其国家者也无其字○章指言神农务本敎于凡民许行蔽道同之君臣陈相倍师降于幽谷不埋□情谓之敦朴是以孟子博陈尧舜上下之叙以匡之也谨按足利本不埋□情作不理物情疏敦作淳

遗古本文陶冶亦以械易粟者械上有其字足利本同 不可复若三皇之道也可作得足利本同 言以诸夏之礼义言作当足利本同 当出深谷止乔木止作上足利本同 言南蛮之人蛮作夷足利本同人岂肯作其细哉细下有者字足利本同

墨者夷之至命之矣

考异古本注他日复徃求见之无之字 不直言之之上有攻字 我闻夷子为墨道者无者字 夷子欲以此道欲上有思字 足以为戒也无以字 吾欲以此攻之者也无者字 古之治即若爱赤子即作民爱作安 无有差次等级亲疎也亲疎作相殊 但施爱之事爱作厚 与爱邻人之子等耶耶作邪 亦爱救之爱作惊 故谓之爱同也古本无故字 但以赤子无知故救之耳作此但以赤子无知非其罪恶故救之耳夷子必以爱况之爱作此 故曰赤子无此以下十

五字 举而委之弃于也作举而委弃之中也掩其亲亦有道矣无亦字矣字足利本作掩其亲有以也○章指言圣人縁情制礼奉终墨子元同质而违中以直正枉怃然改容盖其理也谨按疏元同作互同盖其理也作而受命也

遗古本注是以所贱之道事其亲也事作奉足利本同 盖儒家者曰葢作言无者字足利本同

七经孟子考文遗卷一百九十一

猜你喜欢
  补遗·桓谭
  大学衍义卷三十二·真德秀
  提要·黎立武
  三鱼堂剩言卷六·陆陇其
  第十八章 4·辜鸿铭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卷一·王顼龄
  卷八·方苞
  卷二十一·熊节
  季春纪第三·吕不韦
  僖公·僖公六年·左丘明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二·欧阳竟无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七·欧阳竟无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五·佚名
  安海与养正·太虚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九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翁溪园·唐圭璋

      翁溪园,贾似道时人。   水龙吟   代寿制师贾参政   镇淮楼下旌旗,晶明辉映云山阁。宸旒倚重,折冲千里,无逾秋壑。缓带轻裘,纶巾羽扇,从容筹略。使毡裘胆破,丁宁边吏,无生事,空沙漠。   二十四桥风月,称断楼、卷尽帘

  • 卷八·韩淲

    钦定四库全书 涧泉集卷八       宋 韩? 撰五言律诗 仲至看杜诗分古语妙语老语甚精微 刺骨分三语刳心就一编古来虽简短妙处实绵延飞动徐陈外淋漓刘柳边泉溪有底急老乃更精研 和张佑?山寺诗 岚光涌翠岑寺影照

  • 杂传第三十三·欧阳修

    ○张全义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也。少以田家子役于县,县令数困辱之,全义因亡入黄巢贼中。巢陷长安,以全义为吏部尚书、水运使。巢贼败,去事诸葛爽于河阳。爽死,事其子仲方。仲方为孙儒所逐,全义与李罕之分据河阳、洛阳以附

  • 卷四十六·志第十三·柯劭忞

      ○地理一   自唐末疆域分袭,历五代至宋,辽与西夏尚据边垂。金灭辽克宋,赵氏南迁,划分南北。又历百余年,而元兴。迨世祖取江南,中国始统于一姓焉。元之疆域,九州而外,幅员尤广。世祖以前,阿母河、别失八里俱置尚书行省。

  • 晋纪二十七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太元八年(癸未、383)·司马光

    晋纪二十七 晋孝武帝太元八年(癸未,公元383年) [1]春,正月,秦吕光发长安,以鄯善王休密驮、车师前部王弥为向导。 [1]春季,正月,前秦吕光发兵长安,以鄯善王休密驮、车师前部王弥作为向导。 [2]三月,丁巳,大赦。 [2]三月,丁巳(二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七 洪武十六年冬十月辛未朔,祭孝慈皇后陵及几筵殿。 诏授武定军民府女知府商胜诰曰:“朝廷政治遐迩弗殊,德在安民,宜从旧俗。惟尔黔中之地,官皆世袭,间有妇承夫位者,民亦信服焉。前武定府上官

  • 卷九 九之一·孔颖达

    ◎鹿鸣之什诂训传第十六○陆曰:什音十。什者,若五等之君有诗,各系其国,举“周南”即题《关雎》。至于王者施教,统有四海,歌咏之作,非止一人,篇数既多,故以十篇编为一卷,名之为什。毛诗小雅○陆曰:从《鹿鸣》至《菁菁者莪》,凡二十

  • 序·孙星衍

    《孔子集语》者,阳湖孙观察星衍字伯渊所撰也。孔子修百王之道以诏来者,六经而外,传记百家所载微言大义,足以羽仪经业、导扬儒风者,往往而有。其纂辑 成书者,梁武帝《孔子正言》二十卷、王勃《次论语》十卷,皆不存见。存杨简

  • 卷四·李世民

      务农第十  夫食为人天,农为政本。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志廉耻。故躬耕东郊,敬授人时。国无九岁之储,不足备水旱;家无一年之服,不足御寒暑。然而莫不带犊佩牛,弃坚就伪。求什一之利,废农桑之基。以一人耕而百人食,其为

  • 卷十·陆陇其

    <经部,四书类,四书讲义困勉录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录卷十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述而述而不作章 张彦陵曰按春秋时异端朋兴各立门户以相角夫子惧圣真之不能统一也故特借述之一字以范围今古分明维持道统的意思 

  • 卷四·张大亨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五礼例宗卷四宋 张大亨 撰【阙】春秋五礼例宗卷四

  • 卷六十六·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六十六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六十六宗庙制度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案度程毋或作为滛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注霜降而百工休至此物皆成也工

  • 卷七·佚名

    △不旬菩萨品第四尔时世尊,故存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中。与诸大众围绕说法。尔时众中有金色光。其光明净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悉蔽一切日月四天释梵光明。照已即灭。一切大众瞻睹如来目未曾旬。当尔之时寂然无声亦无声欬。

  • 与竺摩书(二通)·太虚

    一竺摩慧鉴:来信并各诗,均阅悉,殊为喜慰!此时出版刊物,港澳为易,但邮递甚难,故潮音不拟迁移,只得在后方勉延残喘。余暂住缙云,藉应时变。弘师六秩征文启事,已付登,勿念。如晤剑老,便为致意!华院希力促芝峰代主,汝亦参加!自由史观甚简

  • 佛说木槵子经·佚名

    失译人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一时佛游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无数。名称远闻。天人所敬。时难国王。名波流离。遣使来到佛所。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我国边小。频岁寇贼。五谷勇贵。

  • 摩诃止观卷第二上·智顗

    摩诃止观卷第二上二劝进四种三昧入菩萨位。说是止观者。夫欲登妙位非行不阶。善解钻摇醍醐可获。法华云。又见佛子修种种行以求佛道。行法众多略言其四。一常坐。二常行。三半行半坐。四非行非坐。通称三昧者。调直

  • 樵香小记·何琇

    二卷。清何琇撰。何琇字君琢,号厉庵,宛平 (今北京市) 人。雍正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全书多为考证之文,共一百二十条,论经义方面内容占大多数,其次是论小学方面内容,另外还涉及字学、韵学等。其中,论六书,颇与旧说异同。如秃字

  • 神女赋·宋玉

    先秦辞赋。旧题战国楚宋玉作。见于南朝粱萧统编《文选》卷19。赋首有序,记“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它是《高唐赋》的姐妹篇。神女“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