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五十二

日本山井鼎

物 观 撰

毛诗注疏第二十【二十之一】

存旧駉之什诂训传第二十九鲁颂郑氏笺

鲁颂谱

考异宋板疏子弟湟立【二叶右六行】弟作弗 上功之事【二叶左二行】上作土 申命鲁得郊天子礼周为王者之后【五叶右一行】申作由正嘉同谨按此疏恐有谬误窃按作由命鲁得郊天之礼同于王者之后于义似稳

考异古本序而史克作是颂下有也注逺郊之地下有也则駉駉然下同 水草既美下有矣草作屮 则自肥健耳下有也耳作尔 所及广下有之也 二目白曰鱼鱼作□ 牧马使可走行牧上有徂字行下有也释文【一叶】补脱駉第二十九本或作駉之什者是随例而加耳商颂亦然 鲁颂鲁者周公之子伯禽所封之国也周公有大勲劳于天下成王畱之辅相而封伯禽焉其封域在禹贡徐州蒙羽之野十七世至僖公当周惠王襄王之时能遵于伯禽之法外征淮夷内脩德敎国人美之于是国卿季文子请周而使史克作颂四篇夫子删诗录之者以周公有致太平之勲成王命鲁郊祭用天子礼乐故取鲁颂而同于王者之后焉谨按当在鲁颂谱下 坰若荧反【六叶】元文若作古 跨苦花反【八叶】花作化 种草勇反【同上】草作章 駓字又作駓【十一叶】下駓作防 字林作【同上】作駓谨按元文恐非相涉下文误疏此传杜于彼文【八叶左五行】宋板杜作出 载师掌在土之法【九叶左八行】谨按在恐任误 纯骊与黄则尔雅无文【十叶右六行】纯作其 谓黄而杂白者【七行】杂作色 按挍人上文【十叶左三行】按作彼 王路驾种马【八行】王作玉其色辩明者也【十二叶右四行】辩作鲜 主以给官中之役【十三叶左七行】谨按官恐宫误

补遗古本经有駵有雒駵作骝注同释文补脱【八叶】牡马茂后反草木疏云骘马也説文同本或作牧疏二毛色之中【十二叶右二行】宋板二作一 贵其肥壮【十三叶左七行】壮作牡

有駜

考异古本经歳其有下有矣字诒孙子上有以字注駜马肥彊貌下有也彊作强下同 不尽其忠下有之也但明义明德也但作俱 在明明德下有之也 絜

白之士下有也于于下咽咽然下下传君有余惠下同饮酒醉欲退也退下有归字 青骊曰駽下有也

载言则也载下有之字 歳其有丰年也有下复有有字释文咽本又作渊鼓同【十五叶】元文渊鼓作渊鼓 駽呼县反徐又火反又胡眄反【十六叶】徐字在下又上又作歳其年者矣【同上】其下有有字疏皆陈君皆禄食其臣【十四叶右七行】宋板下皆作能 若其位定之后食禄是当【十六叶左七行】当作常

补遗宋板疏故致隂阳和顺【十七叶右二行】故作可

泮水

考异古本经不告于讻讻作讼谨按笺讻讼也古本似非注天子辟廱辟廱作璧雝下同 采取其化下有也筑土雝水之外谨按古本本作雝后改作壅 因形

然下有也戾来下同 哕哕言其声也其作有 于迈作于往也诸本迈作行 我采水之芹水上有泮字人乐见之下有也下笺僖公之德音下同 于是有所敎化也也上有之字 最寿考也也上有者字 顺从下有也为恶之人下同 为伐淮夷也为作谓 伯禽之法下有也 自求福禄下有之也 修泮宫而德化行行上有大字 矫矫武貌下左耳下所虏获者下任得其人下共有也下传威武貌下笺臯陶之属下斥淮夷下自献其功下觩弛貌下五十矢为束下竝同 束矢搜然上有言字 刋木之类下有也 谋为度己之德为作谓宋板同 翩飞貌下有也 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于下有我字 归就我以善音下有者字 憬远行貌下尺二寸下贡金三品下共有也释文郑注礼记言頖班也【十七叶】元文言作云 圜音圆【同上】圆作员茷又暜具反【十八叶】具作贝 又云或名水戾【二十叶】戾作葵 沈以下同及草木疏所説为得【同上】下作小 烝之丞反【二十四叶】丞作承 呉王音呉作防音话同【同上】下呉作误防作呉 觩音虬【二十五叶】觩作觓 刋苦千反【同上】千作于疏僖公至复古制【十八叶左六行】宋板至作志 戾来至其声也【二十叶右二行】诸本作戾来至有声谨按崇祯本顾注文改之也诸本作有声者与古本合 欲法则其立意【四行】立作文 故五章言其伐克也【二十一叶右八行】五作下 于是可以采可以召唯所欲【二十一叶左四行】下以作者正嘉同谨按乡饮酒注作于是可以来可者召不召唯所欲今本所引来作采召下脱不召二字当以彼注为正也谓遵伯夷之法【二十二叶左七行】夷作禽 而使武臣如虎者献之【二十三叶左六行】而作故 其往往也【二十四叶左二行】下往作征 则北狄亦为逺也【六行】谨按北字无义恐此字误其戎车甚傅致而劳固【二十六叶右三行】劳作牢 谓弓张故弛急也【二十六叶左五行】弛作 琛圭释言文【二十七叶左四行】谨按圭当作寳 厥贡镠铁锡鈆银独无铜【二十八叶右五行】银作而正嘉同谨按作银属上读者似是

补遗古本注天下诸侯下作子宋板同释文茷蒲害反【十八叶】茷作伐宋板同 扬余章反【二十四叶】扬作疡宋板同疏故从南方【十九叶左七行】宋板从作畱 感恩惠而化化【二十七叶左二行】上化作从

毛诗注疏第二十【二十之二】

閟宫

考异古本经春秋匪解解作懈鲁邦所詹詹作瞻谨按注詹本作瞻后改作詹徂来之松来作徕注常闭而无事下有也贞正不回邪下同 其任之又无灾害作其任之时又无灾害 不迟晚下有也 天神多予后稷予作与 于是天下大有下有年谷二字 以明之下有也 大王自豳徙居岐阳岐下有之字 是始断商下有也 屇殛殛作极宋板同下有也 罚殛作罚极至则克胜下有之也 敦治下有也以美大鲁下同欲其彊于众国下有之也 伯禽之意下有也下传

骍赤下同 亦配之以君祖后稷之作天 多予之福下有也 诸侯夏禘则不礿礿作禴 中人御下有也朱綅以朱綅缀之下綅作绳 与齐桓举义兵桓下

有公字 天下无敢御也也上有之字 谓讲气力不衰倦讲作搆倦下有者也 亦寿徴下有也谓僖公下下传南鄙西鄙下竝同 周公有常邑许许田未闻也常作尝宋板同无一许字作周公有尝邑许田未闻也宋板下许字阙 食邑于薛下有之也亦寿徴下同 八尺曰寻下有也 新者姜嫄庙也新上有所字 僖公承衰乱之政乱作废谨按古本本然后改作乱 大室屋坏下有也释文【一叶】补脱閟笔位反毛閟闭也郑閟神也音秘谨按释文元文连接如此亦可以见毛郑之异俾本又作卑【二叶】上作卑 殛纪力反【六叶】殛作极 铏

字又作钘【六叶】上作钘 荒如字下注作荒【十八叶】下注作韩诗 周山名也【十九叶】周作同 貊字又作貉【同上】貊作貃 朝宜遥反【十九叶】宜作直 薛字又作薛【同上】上薛作□疏公见孟任从之闭【三叶右八行】宋板闭作閟 宫室之师士首本【三叶左七行】师作饰 生熟早晚之共称耳【四叶左三行】共作异 届殛虞度释言文【六叶左八行】殛作极谨按宋板此疏除释言又云殛诛也外皆作极 其则有以火去其毛而炰之豚【九叶左五行】以作烂 是鲁公所祭【十一叶左四行】公作君 享以骍牲【七行】牲作牺 或云三年一禘【十二叶右二行】禘作祫 嫌不敢与文武同也【十二叶左五行】嫌作谦地官中封人【十三叶右一行】中字阙 王公立饮则有房烝

【八叶】饮作饫 是俎载半胖之事也【十三叶左一行】胖作躰 故皆谓喻相侵犯也【十四叶右四行】喻作逾 天下谓父事之者为三老【四行】下作子 重弓为内弓于鬯【十六叶右六行】为作谓 弓矛所用执而已【七行】执下有一字 师贱兵少故不书【十七叶左五行】谨按师当作帅 诸侯同盟以尊王室【十八叶左六行】尊作奬 葢盟防者不列之耳【七行】盟作主 有从鲁之嫌故明此【八行】此作之 作为君之正寝其寛大【二十一叶左七行】其作甚 孔硕甚姣美也【二十二叶右八行】姣作佼谨按注姣同今本 属役赋文【二十二叶左六行】谨按文当作文存旧閟宫八章首章章十七句二章十二句三章三十八句四章章【章当作十】七句五章【当有六章二字】章八句八章【上当有七章】章十句駉之什四篇云云谨按古本记章句数如上所録后改从板本新旧混淆几不可读也今全记旧文其有脱误者细书于下以附臆见云尔

补遗古本注白牲周公牲也上牲作牡宋板同 犹常有也犹下有言字释文閟音泌泌作秘宋板同 韩诗云幼穉也穉作稼 防初革反防作防疏契任五教为司徒【五叶右三行】宋板任作在

毛诗注疏第二十【二十之三】

存旧那之什诂训传第三十商颂郑氏笺

商颂谱

考异宋板谱此三主有受命中兴之功【三叶右二行】主作王诸本同疏大王来周居地【二叶右四行】作大王来居周地至于大小【二叶左八行】大小作小大 居□庐柱楣【三叶右一行】诸本□作凶 梁国市楚山阳【四叶右五行】市作沛

考异古本注而授厉公下有也下传猗叹辞下同 为楹贯而树之作为楹而贯而树之也 亦植之类下有也 此之谓思成下有之也 斁斁然有次序下又闲习下共有也 先王称之曰在古谨按古本本同后改在作自不知据何本也 诸侯来助祭者下有也释文【一叶】补脱商者契所封之地名成汤伐桀王天下遂以为国号后世有中宗高宗中兴时有作诗颂之者当周宣王之时宋大夫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之大师以那为首归而祭于先王孔子録诗之时止五篇而已乃列之以备三颂谨按当在商颂谱下 齐本亦作齐【七叶】元文下齐作斋 绎字又作怿同【八叶】谨按文在下误入于此疏毛以□终篇【六叶右八行】宋板作毛以终篇谨按嘉万作行字殊为无义崇祯本阙之为是 在于昔代先王之民【九叶左一行】王作正 柷鼓皆所以节乐【九行】正误柷鼓当作柷鞉【补遗据宋板】 夏后氏柷鼓以下皆明堂位文【同上】柷作足 以为追述成汤【十叶左四行】为作其 于此故传者【十一叶左五行】故作为 食尝无乐是夏殷礼矣【十二叶右一行】作食无乐当是夏殷礼矣谨按有尝字者似是直此烝尝之言为韵耳【二行】此作取

补遗古本经嘒嘒管声嘒作喟注同 既和且平且作既注受命我桀我作伐宋板同 于盛也也作矣宋板同释文嗜市志反【七叶】嗜作耆宋板同 于音乌同同【八叶】上同作注宋板同 馔七恋反【同上】七作士宋板同

烈祖

考异古本经来假来享享作飨注皆同注号为中宗为作曰 美叹之深下有也戒至下同 总大无言无争也大作假谨按后人改作大 五味调腥熟得节作五味和调腥熟得其节也 此由其心平性和作此皆由其心平性和也 神灵用之故用下有是字 笺假大也大作升宋板同谨按不可与传混也 使年丰下有之也释文斋本亦作齐【十三叶】下齐作斋疏既言天赐之福【十五叶右五行】宋板赐作使福作丰 乘传毂金饰【十六叶左八行】传作篆

补遗古本注汤之孙上有成字 文德之有德也下德作声宋板同 驾四牡牡作马宋板同释文融子东反【十三叶】融作鬷宋板同 总音总【十四叶】下总作摠宋板同疏御史大夫禹贡【十二叶左七行】宋板禹贡作贡禹

鸟

考异古本经百禄是何何作荷注同注而后祫祭于太祖谨按古本祫同今本后改作合不知据何本也 五年而载殷祭载作再宋板同 谓之大事下有之也有娀氏女简狄氏下有之字 芒芒大貌下有也而生契下同 始居亳之殷地而受命始上有汤字 本其天意下有也正长下得诸侯之欢心下八州之大国下自内及外下员均下员古文作云下竝同 其至也祁祁然众多至上有来字多下有也多福下同释文祀毛上如字【十七叶】元文上作王 一本作古字君防三年既毕【同上】字作者补脱【二十一叶】大国与音余谨按任音壬下何任同下有此五字葢八州之大国下本有与字今本无之 郑云担负也【二十二叶】上有毛云任也四字谨按毛郑当互见也今本刋之非也疏故诗人因此祫禘之后【十八叶左四行】宋板禘作祭 务自专成以厌其祸【十九叶右二行】专作尊 因禘事而致哀美【六行】谨按美当作姜 鲁文公以其十六年春二月薨【八行】六作八 学者竞传其间【十九叶左五行】间作闻 定以春秋上下考校【二十叶右五行】定作郑 仍恐后字致惑【五行】谨按字恐学误 故契之子孙得言此殷王【二十二叶右六行】谨按言恐居误王土误 景员维河【二十三叶右二行】作景云维何 是时指在桑【二十三叶左一行】谨按指当作恒 殷本纪云简狄行洛【三行】万厯洛作浴 殷汤所都【七行】都下有也字 中候格予命【二十四叶右四行】谨按格恐洛误 天乙在亳东观在洛【同上】谨按以下文照之在当作于 创业甚难守亦不易【二十四叶左九行】业作基 以頍弁既醉言维河者【二十五叶左八行】河作何

补遗古本注合祭于契之庙合作祫 三王后作二王后宋板同释文禘夹一祫是后本也【十八叶】禘上有两字娀夙忠反【二十一叶】夙作息疏记其所福之时【二十三叶右八行】

宋板所作祈

毛诗注疏第二十【二十之四】

长发

考异古本经洪水芒芒芒作芼降予卿士朱熹集传本予作于注因以为天下号天下下有之字 契为王下有也 始尧封之商作尧始封之商 截尔整齐下有之也 与天心齐下有也而当天心下下笺假暇下同 言急于已言下有其字 而缓于人下有也下传缀表下同 谓尺二寸圭也寸下有之字 为众所归乡下有也乡作向 争前后下有也下笺荣名之谓下同 上既美其刚柔得中中上有其字 谁敢御害我下有也 行天下之礼乐正误下当作子【补遗据古夲宋板】齐一截然下有也宋板一作壹 则同时诛也也上有之字 师徒桡败下有之也释文哲音悊字或作悊【三叶】元文作悊音哲字或作哲 王知音智【同上】无王字 读此为日齐齐壮也【六叶】齐作斋下同 以此义训【同上】作此以义训 骏音俊郑俊也【九叶】上俊作峻郑俊也上有毛大也三字 敷音孚本亦作孚作傅音孚本亦作敷总本又作骏【同上】骏作□ 蘖韩诗云色也【十叶】色作絶疏王王之郊一用夏正【二叶右九行】谨按上王恐三误 以其承黑商立子【五叶右四行】谨按商恐帝误 文武之先不窟【六行】宋板之作不 故孙子威武烈烈然【六叶右一行】孙子作得云 则威加一国而已【同上】国作面 定本作侵字【七叶右五行】侵作浸 晋维宋公孙固説【八行】谨按维恐语误定本云如旌旗之骖旒首焉【八叶左七行】首作者 厐之

为和其训未闻【九叶左三行】厐作龙 则此岂为荣名【八行】岂作宜 虽有韦顾昆吾党桀为恶【十叶左七行】虽作唯 固以苞为本【九叶】固作故 是昆吾稔之日也移放之以【十一叶左六行】移放作侈故存旧长发七章首章八句次四章章七句云云

补遗古本经幅作陨宋板同 何天之休何作荷下同注其德聪明无德字 勇敢不惧敢作毅宋板同畏吾之震吾作君宋板同释文总子孔反本又作骏

【九叶】骏作鬷宋板同

殷武

考异古本注有钟鼓曰伐下有也其士众下功业下竝同 世见曰王王上有来字 远夷之不如下有也与之祸适下非可懈倦下竝同宋板懈作解 晓楚之义也上有而字 是以云然下有之也 降下下有也时楚僭号王位号作慢 所用告晓楚之义下有也所上有天字 翼翼然可则效下重告晓楚之义下共有也字释文冞説文作罙从内米【十三叶】元文下罙作□内作谨按说文从网米声 王者辟邪也【十五叶】作王音僻邪也 适直革反【同上】下有徐张革反四字 梴又力饘反【十八叶】饘作鳣 柔梴物同耳字音鳣俗作谨按释文元文同此不可解也姑阙疏以其远处险阻【十四叶右四行】宋板处作入 父嗣王即位乃来朝【十四叶左八行】父作及此章尽五章叙未伐本其告责之礼耳【十五叶右一行】作此章尽五章以来更本其告责之礼耳 狄于周世【十六叶右九行】狄作狭 又外传称【同上】谨按事见左传哀七年何不引之 襄一十六年左传曰【十七叶右九行】一作二存旧殷武六章首章章六句二章章七句三章五句四章五章六句卒章七句那之什云云

补遗古本经歳事来辟事作时注勑整截然勑整作整整疏随时制宜【十六叶左九行】宋板随作遭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五十二

猜你喜欢
  隐公·孔子
  骨相篇第十一·王充
  景公问古之盛君其行如何晏子对以问道者更正第十一·晏婴
  近思录集注卷一·茅星来
  朱子礼纂卷五·李光地
  春秋管窥卷四·徐庭垣
  第七章 20·辜鸿铭
  卷十六·程川
  卷三十六·江永
  卷九·黄镇成
  土敝则草木不长(1)·戴圣
  卷二十五·道世
  妙法蓮華經卷第七·欧阳竟无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六(小乘论音)·唐慧琳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剑花室外集之二·连横

    (自癸酉至乙亥)台南连横雅堂撰茶关中纪游诗○茶(二十二首)山水之间见性灵,平生爱好是茶经。众中陆羽今何在,把臂同来辨渭泾。若深小盏孟臣壶,更有哥盘仔细铺。破得工夫来瀹茗,一杯风味胜醍醐。纸窗竹屋绝纤尘,自瀹清泉泻供春。

  • 志第二十 刑法·房玄龄

    传曰:“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刑之不可犯,不若礼之不可逾,则昊岁比于牺年,宜有降矣。若夫穹圆肇判,宵貌攸分,流形播其喜怒,禀气彰其善恶,则有自然之理焉。念室后刑,衢樽先惠,将以屏除灾害,引导休和,取譬琴瑟,不忘衔策,拟阳秋之成化,若

  • 高祖纪下·薛居正

    天福十二年夏五月乙酉朔,契丹所署大丞相、政事令、东京留守、燕王赵延寿为永康乌裕所絷,既而乌裕召蕃汉臣僚于镇州牙署,矫其主遣诏,命乌裕嗣位,于是发哀成服。辛卯,诏取五月十三日车驾南幸。甲午,以判太原府事刘崇为北京留守

  • 第九十一回 徐光启荐用客卿 袁崇焕入援畿辅·蔡东藩

      却说怀宗用枚卜遗制,采得钱龙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周道登、刘鸿训等六人,同时入阁,总道是契合天心,定可得人,哪知来、杨两臣,系魏阉余党,景辰且曾为《三朝要典》副总裁,一经授职,廷臣已是大譁,后来交章弹劾,乃将来、

  • 卷之一千四百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张翼德警告段祺瑞·宣南吏隐

    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初肄业于北洋武备学校。毕业后,与荫午楼(昌)等,至德意志游学,学成归国。适袁项城小站练兵,即以教练委之,继授职统制,旋代王士珍提督江北。辛亥南北统一之际,段首先通电,请宣统退位,此举为世称道,遂得为陆军

  • 八六八 护理江西巡抚冯应榴奏覆钦遵毋庸查办《沧浪乡志》谕旨缘由折·佚名

    八六八 护理江西巡抚冯应榴奏覆钦遵毋庸查办《沧浪乡志》谕旨缘由折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初六日护理江西巡抚印务 布政使臣冯应榴跪奏,为钦奉圣训,恭折覆奏事。本年四月初一日接奉上谕:李世杰奏查获《沧浪乡志》一折内,摘出

  • 绎史卷三十七·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齐灭纪左传【隠公元年】八月纪人伐夷夷不告故不书 【二年】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归夏莒人入向以姜氏还【公羊传入者何得而不居也 谷梁传入者内弗受也向我邑也】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卿为君逆也公羊

  • 史记集解卷三十八·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微子开者【孔安国曰微畿内国名子爵也为纣卿士】殷帝乙之首子而纣之庶兄也纣既立不明滛乱于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灭【徐广曰音耆】国惧祸至以告纣纣曰我

  • 卷二十七·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二十七明 黄训 编礼部【仪制下】一道德以同俗一【丘濬】臣按汉宣帝防诸儒于石渠阁讲论五经同异然惟讲议之而巳未有成书也至唐太宗始命孔頴达防诸儒臣

  • 浮邱子卷七·汤鹏

      原爱  浮邱子曰:君子积学所以明道,明道所以辨物,辨物所以爱材,爱材所以理政,理政所以济时,济时所以庇国。《诗》曰:&ldquo;伐柯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rdquo;是故天下之材,莫不出于君,出于相,出于师,出于友

  • 论语集编卷八·真德秀

    宋 真德秀 撰卫灵公第十五【凡四十一章】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陈去声○陈谓军师行伍之列俎豆礼器尹氏曰卫灵公无道之君也复有志于战伐之事故答以未学而去之】在陈

  • 卷十二·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读左日钞卷十二吴江朱鹤龄撰哀公元年里而栽注栽设板筑为围垒周匝去蔡城一里疏筑墙立板谓之栽盖竖木以约板也楚虑外人救蔡则已表里受敌故筑垒周匝去蔡城一里以围之内置兵以攻蔡外凭垒以御救者夫屯昼夜九日

  • 卷第二十七·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二十七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宗说等锡下 示弘传禅人 夫为学者。发大信心。成大力势。於大乘圆顿法门。成办大事。如觅诸味先饮醍醐。复得余食。知苦涩故。不然。於众味中而

  • 卷三·佚名

    第二 受三法第一章 相缘分第一节 顺一〇七七缘乐受相应法而乐受相应法是从因缘生。[曰]缘乐受相应之一蕴而二蕴,缘二蕴而一蕴;于结生刹那,缘乐受相应之一蕴而二蕴,缘二蕴而一蕴。一〇七八缘苦受相应法而苦受想应法是从因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八·净挺

    弟子元顗智橒编开示示千筠侍者汝婺州人婺州善慧大士出身处菩萨应现盖是寻常汝昨日向我道曾梦见世尊升座天龙八部团团围绕这也不为奇特非但是梦即今释迦老子与百万人天向汝面前森森而立开眼合眼不曾背他在汝分中还信得

  • 偶谭·李鼎

    李生掩关山中 , 阒然无偶。既戒绮语 , 绝笔长篇。兴到辄成小诗 , 附以偶然之语 , 亦云无过三行。盖习气难除 , 聊用自宽耳。如其驴技长鸣 , 即犯虎溪严律。豫章李鼎长卿识。

  • 移行·张天翼

    短篇小说,张天翼著。作于1934年。《移行》写处在大革命时期的桑华,由于惧怕进行革命所遭受的苦难而逃避革命,精神空虚,最后嫁给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李思义。当她的心思被六姐问出之后,她干脆邀六姐带上两瓶酒去划船,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