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八十七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春秋左传注疏第三十五

襄公二十二年

传十二月郑游昄将归晋谨按宋板正嘉昄作贩永怀堂作眅诸本不一臣按从目为是説文眅多白眼也从目反声春秋传曰郑游眅字子明普班反此説为当据也考异足利本注公频与晋侯外会念各将罢还念作今宋板永怀堂同 古者家有国邑有作其谨按惟足利本为尔按疏意作其似是 在十二年二作一宋板同为是 言恐与子所罪所作并宋永同释文傲三报反【二叶】元文三作五 少诗照反注及下少年同【同上】年作牢 衅许勤反【三叶】勤作斳 见贤徧反【同上】徧作遍下同燔又作膰【四叶】又上有本字补脱【同上】堪任音壬谨按传

其无乃不堪任命疏大夫无禘祫一而云殷三年祭者【五叶左一行】宋板一作而谨按正德本亦为然嘉靖本疑其重复黑围阙之万厯本强补作一而又不可解也补遗宋板注令止其邑令作舎足利本同释文屈居忽反【七叶】忽作勿疏大夫然【五叶左二行】宋板然作祭

襄公二十三年

考异足利本注以此奔亡罪之此作取宋板永怀堂同逆献子也永怀堂无也字 言不负要盟如日盟作

明宋永同 用劒短兵接敌谨按宋板正嘉劒短作短劒非也 献酬礼毕通行为旅毕下有而字永怀堂同常志相为戾犹药石之疗疾为作违永怀堂同 废

长立少季孙所忌谨按足利本后人记云忌异本作忘恶臣谓奔亡者谓作诸 谓能辟齐过过作祸永同

释文愬息路反【十一叶】元文息作悉补脱【十三叶】徧拜音遍谨按传盈出徧拜之 坐一音十卧反【十四叶】十作才跳他雕反【十五叶】他作徒 説音悦一音如字【十七叶】一音作又 隘于解反【十八叶】解作懈 庭本亦作廷【同上】上作廷 壁亦作辟音壁【同上】作辟音壁 观宫唤反【同上】宫作官 复扶又反下非复文复战同【十九叶】文上有下字疢耻刀反【二十二叶】正误刀当作刃补脱【同上】之疗力召反谨按注犹药石之疗疾 毋音无【二十四叶】有下同二字 于子余反【二十五叶】作且于子余反疏成十八年晋杀其大夫【九叶右五行】宋板八作七为是 晋杀其大夫士谷【六行】谷作縠 虽有本服赐者【十一叶右六行】赐作期 传不言非礼者【十二叶左一行】传作而 是役夫隧正所主【二十二叶左五行】隧作遂下同谨按此疏有四隧正但最上隧正同今本也 郑云出蔡地因以名名焉【二十三叶左三行】谨按论语注疏上名作为

补遗宋板注燕飨之具燕飨作飨燕足利本同释文余息浪反【十一叶】余作徐宋板同 为下而为注同【同上】注作竝 期居期反【同上】下期作其宋板同补脱【十四叶】内应应对之应 隋徒果反【十五叶】徒作待 注之往反【十六叶】往作住宋板同 弑申志反【十七叶】弑作杀 疢耻刀反【二十二叶】刀作刃宋板同疏春槀【十五叶左三行】宋板春作舂

襄公二十四年

考异永怀堂传诗云乐只君子只作防 足利本注四世及士会食邑于范氏氏上有复为范三字永怀堂同祭礼因阅数军器以示防啓彊礼作社永同 为昭

四年叔孙所以赐路葬张本所以作以所永同释文【二十八叶】补脱大饥居疑反又音机谨按经大饥 是以请罪焉一本作是以请请罪焉【三十三叶】元文无是以请罪焉一本作八字谨按本作是以请请罪焉传无一请字故据文妄加此八字也 阅音决【同上】决作悦 黔又其令反【三十四叶】令作今 基本又作其音基又如字【同上】作计其音基又如字 阜扶又反【三十五叶】正误又当作有 踞居虑反【同上】居作俱疏以为五月二十二分月之二十【二十七叶左三行】宋板二分作三分 不复其相揜故也【二十八叶右二行】无其字 先儒因循莫能改易【四行】能作敢 其后有刘累【二十九叶左一行】后作后 立功谓拯危除难【三十一叶右八行】危作厄

补遗释文阜扶又反【三十五叶】又作有宋板同 下遐嫁反【三十七叶】遐作户疏天既而来【二十七叶左七行】宋板而作币 周佚【三十一叶左四行】佚作任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八十七

猜你喜欢
  易经·系辞上传·第九章·佚名
  桓公问第五十六·管仲
  论功第五十二·桓宽
  卷七十二·湛若水
  卷一百三十七·陈祥道
  第二十六章·王夫之
  第二篇 道的教训 第八章 水·林语堂
  卷六·俞皋
  卷三·欧阳修
  曾子问·姚际恒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佚名
  卷一百六十四·佚名
  殖善根品第十三·佚名
  卷第十九·佚名
  第七十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一首桃花·林徽因

    桃花,那一树的嫣红,那一颤动在微风里看,——生姿的顾盼。玲珑的字眼,柔的匀的吐息;朵朵露凝的娇艳,是一些她又留下,淡淡的,在有意无意间在三月的薄唇边,含着笑,又是些像是春说的一句话:一瞥,一瞥多情的痕迹!一瓣瓣的光致,二十年五月

  • 卷二十一·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二十一钱塘 王琦 撰古近体诗共三十六首登锦城散花楼【太平寰宇记锦城华阳国志云成都万里桥南岸道西有城故锦官也命曰锦里杨齐贤曰成都记府城亦呼为锦官城以江山明丽错杂如锦也散花楼在摩诃

  • 卷三百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五橘类【附金橘】五言古古诗          【汉】阙 名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闻君好我甘窃独自雕饰委身玉盘中歴年兾见食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人傥欲我知因君为羽翼橘  

  • 列传第二十二 王洛兒 车路头 卢鲁元 陈建 万安国·魏收

    王洛儿,京兆人也。少善骑射。太宗在东宫,给事帐下,侍从游猎,夙夜无怠。性谨愿,未尝有过。太宗尝猎于氵垒南,乘冰而济,冰陷没马。洛儿投水,奉太宗出岸。水没洛儿,殆将冻死,太宗解衣以赐之。自是恩宠日隆。天赐末,太宗出居于外,洛儿

  • 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三十六·赵尔巽

      锡良 周馥 陆元鼎 张曾易攵 杨士骧 冯煦   锡良,字清弼,巴岳特氏,蒙古镶蓝旗人。同治十三年进士,用山西知县,历任州县有惠政。光绪初,晋大旱,锡良历办赈务,户必清查,款必实放,民皆德之。二十年,山东巡抚李秉衡奏调补沂州知

  • 附二·方诗铭

    [附二]《存真》、《辑校》、《订补》等所引《纪年》存疑[一]刘子(元)[玄]又引《竹书》云:舜篡尧位,立丹朱城,俄又夺之。《苏氏演义》卷上案:《演义》云:‘今濮州有偃朱城,一云丹朱城,学者又云:舜偃塞丹朱之所,遂谓之偃朱城,误也。&

  • 卷之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文宗本纪·欧阳修

    文宗,名昂,穆宗的次子。母亲是贞献皇太后萧氏。起初被封为江王。宝历二年(826)十二月,敬宗逝世,刘克明等诈传伪诏以绛王李悟处理军国政务。初九,内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神策护军中尉魏从简、梁守谦奉立江王李昂,率领神策六

  • 卷二百九十六·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九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灾祥东汉光武以二千石长吏多不胜任有纎微之过者必见斥罢交易纷扰百姓不宁六年有日食之异父城侯朱浮上疏曰臣闻日者衆

  • 秦韩战于浊泽·佚名

    【提要】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的确是军事、外交斗争的首要问题。七国互相兼并、削弱,每个国家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应当争取谁、联合谁、孤立谁、打击谁?对敌人要分化瓦解、对朋友要联合吸引。看看楚国是如何

  • 食货一四·徐松

    免役下绍圣元年四月四日,三省言:「役法尚未就绪,欲令户部长贰同详定,以郎官郭茂恂、陈佑之为检详官。」上曰:「止用元丰旧法,而减去宽剩钱,百姓何有不便邪 」范纯仁曰:「四方各不同,须咤民力立法本书食货六五之六三、食货六五

  • 清朝传胪大典·齐如山

    前清提倡奖励读书的手腕,莫过于中状元,所以他特给状元的荣耀,也真可以算是至高无上的了。怎样的荣耀,及怎样的办法,都详载礼部的则例中,但是不但鄙人无此书,恐怕在台湾全省也不容易觅到,所以详细的情形,多数人都不知道

  • ●毛詩多識卷八·多隆阿

      長白多隆阿著   小雅上   ◆小雅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翩翩者鵻載飛載下集于苞栩   翩翩者鵻載飛載止集于苞杞   我馬維駒   我馬維騏   我馬維

  • 第46章·老子

    【原文】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1)。天下无道,戎马生于效(2)。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3)。故知足之足,恒足矣(4)。【题解】老子反对一切战争,不论战争的性质是进步还是反动,一概加以反对,这

  • 卷一·王应电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翼传卷一明王应电 撰冬官司空补义空之为言空也相天下之大势择其空缺之处而脩治补助之故天文室壁之末有土司空一星土公二星主知水土殃咎周官之职曰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记曰司空度地居民使地邑居民

  • 卷十五·范家相

    钦定四库全书诗沈卷十五柳州府知府范家相撰大雅总论大雅自文王至卷阿皆正雅自民劳至召旻皆变雅秩然不紊与小雅之前后凌乱不同但其篇次亦难卒晓周人尊后稷以配天则生民当居雅首以追王之意推之绵诗当继生民皇矣当次绵后

  •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复有成就法即说颂曰。  今此大菩萨  身遍于法界  清净若虚空  慈光照世间  明等百千日  能发智慧焰  烧退烦恼魔  永断贪嗔痴 

  • 太上元始天尊说消殄虫蝗经·佚名

    太上元始天尊说消殄虫蝗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对太极真人讲述。谓天下人民不生敬信,故虫蝗兢起,水旱不调。天尊命神将神君、风伯、雨师、雷公、雷母、龙王龙神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