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二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二十五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礼记注疏第十三

存旧礼记正义卷第十九【宋板】

司徒修六礼至曰进士【王制】

考异古本经屏之逺方上有不变王三字注逮及也及上有犹字 简差择也择下有者字足利本同 乡中老贤者者作也 乡谓饮酒也饮上有乡字足利本同乡礼春秋射射上有习字足利本同 饮酒养老下

有也字 中年考校校作敎 使専徙其居宋板居作序 使之观焉下有也字 郊乡界之外者也无者也后中年又为之习礼于郊学下有之也二字又下有

复字足利本作后 又为习礼于遂之学为下有之字学下有也字九州之外下同 齿犹録也也上有之字德行道艺者下可使习礼者下学大学下不给其繇

役下共有也字繇作徭 则为成士下有矣字乐官之长下有也字 高尚其术无其字 十八入大学作十八始入大学也足利本始字同 皆以其术相成下有耳也二字 公及诸侯下有之也二字 不用尊卑下元士之适子下重弃人下共有也字 棘当僰作棘当作僰宋板足利本作作为 为其大逺下有也字 进受爵禄也也上有者字足利本同释文恤辛律反元文律作聿疏大司徒帅领国之英俊之士【四叶左八行】宋板大作夫 大夫为大师【五叶右一行】大师作父师 即党学习乡【五行】作就党学上齿诸本就字同宋板 言经中习射谓饮酒者【同上】射作乡 但居夷狄之内地【六叶右八行】地作畔 此升于大学曰选俊之人【六叶左八行】选俊作俊士正嘉万歴本作俊选 十五入小学【九行】五作三 造成此士术者【七叶左二行】士作四 但遂其隂阳【八叶右一行】遂作逐补阙【八叶左九行】以与寄文相对寄非东方夷名是寄旅之意则棘亦非西方夷名故以为偪寄于夷狄也谨按宋板偪寄作偪迫万歴崇祯本系强补 又帝王世纪南北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东西九千三百二里汉地既然则古亦应尔

补遗古本注使専徙其居専作转宋板足利本同疏修大礼以节民性者【三叶左九行】宋板大作六 司徒统理【四叶左五行】理作领 春秋弟者【五叶右八行】弟作射 不必立党学【左三行】必作别 一百里为野【六叶右三行】一作二 正齿位与否【六行】与作以 谓其大逺【九行】谓作为

司马辨论至不与士齿

考异古本注观其所长下使之试守下命之下衣甲之仪下军旅发卒下谓此七者下亦为不德下亦贱下共有也字 各署其所长作各着其所长也足利本作各署以其所长 决胜负见勇力力作也释文擐依字作防元文防作防下放此

补遗释文臝本又作臝【九叶】下臝作蠃疏故论语语云【十叶右九行】宋板下语作注

司冦正刑至识异言

考异古本经一成而不可变一作壹注辟罪也无也字狱讼之中下不论以为罪下使从轻下犹赦之下与

天意合下论或为伦下假他以喜怒下本心有善恶下小大犹轻重下故事曰比下秦所置下请以机窆下非民所宜有下升缕多少下仲夏斩隂木下杀之非时不中用下春献鼈蜃下闗竟上门下共有也字 尽其情作尽尽其情也足利本亦有尽字 正于周乡师之属周下有礼字足利本同 左右棘孤卿大夫位焉正误右当作九 面三槐三公位焉公下有之字 乃命公防其期作乃命三公防其期也足利本期作朝 为人易犯下有之字 更造法度下巫蛊及俗禁下共有者也二字足利本亦俱有者字 嫁取卜数取作娶 倍礼违制下有者也二字倍作背 而辞不可习宋板足利本习作明 亦为人将易犯下有之也二字 凡以其不可用也用作由 以奢与贪也贪作□ 物未成不利人作物未成熟不利人也释文槐回懐一音正误一当作二疏附谓施刑【十四叶右五行】宋板谓施作诐于 言断其罪过【十四叶左七行】其作人 闵子性善【十五叶右二行】善作孝又列狱成之辞【十五叶左四行】列作以 如今劾奏【十六叶右四行】

奏作矣 即是囚之状辨为要状【五行】状作伏辨下有録字 初江充曽犯大子见上年老欲立大子【十七叶右四行】见上年老作后王将老正德嘉靖本同 皆是尊贵于合畜之物【十八叶右二行】于作所

补遗古本经时日不筮不作卜宋板足利本同注左右棘孤卿右作九宋板足利本同 巧卖法令者也巧上有谓字足利本同释文槐回懐一音【十二叶】一作二疏听吏告罪成之辞【十五叶左三行】宋板听作得 古其合法度【十八叶右三行】古作苦

大史典礼

考异古本注先王名下若子卯下共有也字释文策书测入反正误入当作八疏亦讳诸侯之礼籍也【十九叶右二行】宋板礼籍作祖父 此恶亦谓余事【三行】谓作兼补阙此恶亦兼余事谨按万厯崇祯本亦系强补

补遗释文防书测入反【十八叶】测入作侧八

天子齐戒至制国用

考异古本经市三官以其成从质于天子以上有各字注奏嵗事下冡宰之属下平其计要下司徒之属下飨养之下共有也字 质平也平上有犹字 质王受之作赞王受之也宋板足利本字同 百官此三官之属无此字疏【二十叶右四行】补阙若今时先申帐目谨按嘉靖本阙 按曲礼司徒司马司空【二十叶左七行】宋板曲礼作夏传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二十【宋板】

凡养老至达于诸侯

考异古本注隂用秋冬下在王宫之左下共有也字此隂制明矣无矣字疏其礼亦有飰食【二十一叶左一行】宋板飰作饭 亦有饮食及酒者【二十二叶右一行】饮作饭 故知飨在春食而尝连文【二十三叶左二行】而作与

补遗宋板疏是四时凡四时【二十一叶右九行】下时作也 夏后氏以献礼者【左三行】献作飨

八十拜君命至唯衰麻为丧

考异古本经五十不从力政政作征注同注以其礼致之下有也字 游谓出入上观正误上当作止 一日二日而可为者无而字者下有也字蜉温下同正误蜉当作暖 尊养之下每月致膳下有常膳下并有也字八十不齐则不祭也无也字 宗子不孤下有耳也

二字 弟子礼下还君事下共有也字释文冐忘报反元文忘作亡疏而首再拜于地【二十四叶左七行】宋板拜作至在家食养之法【八行】食作自补阙在家自养之法谨按

嘉靖本阙 转老弥切也【二十五叶右七行】转作渐 惟绞紟衾冐死而后制【八行】惟作唯 又孟氏説【二十六叶右七行】又作及正嘉同 其野王城之外力徒【八行】徒作役 故易孟氏説韩氏【九行】説作诗

补遗古本注出入上观上作止宋板足利本同 蜉温蜉作暖宋板足利本同 与及也作及与也足利本同

有虞氏至期不从政

考异古本经凡三王养老皆引年引作别注或上西或上东上作尚 胶或为絿下有也字 皆其时与羣臣燕之服时下有之王二字足利本王字同服下有也字不可皆养下有之也二字 废于人事下有也字释

文【二十七叶】补阙纠居悠反 牟莫侯反谨按悠字莫字正嘉二本阙 追丁老反正误老当作雷疏大夫以上当养从国老之法【二十八叶右八行】正德本当作堂嘉靖本阙万歴本作○崇祯本与宋板合 郑注王制周人养国老于东胶【九行】宋板王制作引此补阙郑注引此周人谨按正嘉二本阙万歴本作○注与崇祯本俱系强补 虞殷尚质贵取有成【同上】有作物 豫读如成周宣榭火之榭【二十八叶左五行】榭作谢火作灾正嘉同谨按乡射注作如成周宣榭灾之榭补阙【九行】以臯陶谟谓之虞夏书谨按惟万歴本作○ 经云夏后氏燕服而养老【二十九叶右二行】服作衣 周人燕服衣【同上】服作用 质衣未闻【三行】质衣作其冠 以为与夏周同【同上】周同作同冠 按旅师云新而之治【三十叶右三行】而作甿

补遗古本经将徒于诸侯徒作徙宋板足利本同释文追丁老反【二十七叶】老作雷疏此三代养老之处【二十八叶右五行】宋板三作四

少而无父者至皆有常饩

考异古本经矜作鳏释文廪力品反元文力作兵疏何草不黄【三十叶左一行】宋板黄作

  瘖聋跛躃

考异古本注支节絶也也上有者字疏戚施直镈【二十一叶右一行】宋板直作植正嘉万歴作权 庐防柄也【二行】正嘉万歴防作战谨按考国语崇祯本为是

补遗宋板 设文不其【三十一叶右三行】其作具

道路男子至班白不提挈

考异古本经班白不提挈白下有者字足利本同注道中三途宋板中作有足利本同 谓于涂中下以与少者下杂色曰班下共有也字

补遗释文挈本亦作挈【三十一叶】挈作契

大夫祭器不假

谨按陈澔注本此一节移在上文燕衣不逾祭服寝不逾庙下

方一里者至九万亿亩

考异古本注亿今十万下有也字疏濶二百歩【三十二叶右三行】宋板二作三

补遗宋板疏郑朱注之前【三十二叶左二行】朱作未

自恒山至六十亿亩

考异古本注豫州域下荆州域下徐州域下亦冀州域下九州之大计下山足曰麓下共有也字谨按冀州域下雍州域下无也字古本有参差如此者矣释文率音律又音想元文想作类

补遗宋板疏九州方一千里【三十三叶右九行】一作三

古者以周尺

考异古本注今百二十五里下有也字疏当今东田百二十五亩七十一歩者余【三十四叶右二行】宋板二十五亩作五十二亩诸本共者余作有余 是今歩别剰十六寸【八行】十六寸作六十寸 小剰十六寸【同上】小作外 相伊为五千亩【三十四叶左二行】伊作并

方千里者

疏【三十五叶右七行】补阙前文云立大国三十谨按崇祯本作○非也

天子之县内

考异宋板疏畿内本为天子之有郊闗乡遂【三十六叶左一行】为作供之作又

诸侯之下士至度量数制

经卿食二百八十人人正误上人当作八考异古本注洁清之用下沐用潘下乡射下共有也字释文斛洪各反元文各作谷疏前云下大夫倍上士【三十七叶左六行】宋板云作文 君食二千至之卿○【七行】作君食二千八百八十人者 而卿则二大夫禄耳故君食【三十八叶右一行】无故字阙字 次国之卿命于其君○【二行】○作者 以君其国○【七行】○作者 郑必知兼畿外列国贤【三十八叶左九行】贤作者 未遇锡命【三十九叶右一行】锡作爵正嘉二本作豹为非 行其秩邑【二行】秩作采 诸侯之大夫不世爵禄【二行】禄下有者字

补遗古本经卿食二百八十人人人人作八人宋板足利本同 賔客人政人作八宋板足利本同 方伯为明天子明作朝宋板足利本同注乡饮酒乡上有乡字宋板足利本同疏其天子之士卿大夫之文【三十八叶右五行】宋板下之作无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二十五

猜你喜欢
  第五十一卦 震 震为雷 震上震下·佚名
  景公怜饥者晏子称治国之本以长其意第八·晏婴
  卷四十五 论语二十七·黎靖德
  ●《物犹如此》简体标点本校后记·徐谦
  卷六六·邱濬
  论语学案卷二·刘宗周
  卷十二·陈傅良
  卷五十八·朱熹
  卷四百七十四·佚名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佚名
  指月录卷之二十一·瞿汝稷
  覆梅埔六属佛学院筹备处书·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佚名
  佛说大自在天子因地经·佚名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宋一·王奕清

    ◎宋初帝王以不词见词盛於宋,而国初宸翰无闻,然观钱ㄈ之"金凤欲飞遭掣搦",为艺祖所赏。李煜之"一江春水向东流",为太宗所忌。开创之主,非不知词,不以词见耳。嗣则有金珠乞诗之宫嫔,有提举大晟之官僚,按月律进词承宣,命珥笔宠诸

  • 第二折·高文秀

    (蒯越、蔡瑁同上)(蒯越云)自家蒯越、蔡瑁便是。奉二公子刘琮之命,今有刘备,在那酒筵间不合说立长不立庶。今奉公子之命,今夜差家将王孙先去驿亭,盗了刘备那的卢马,走一遭去。可早来到王孙家门首也。(叫科,云)王孙,二公子之命

  • 原序·汪泽民

    诗所以咏情性而夲乎风教之盛衰其体固有古近之殊求之六义一也宛陵为江左大藩文风之盛盖乆矣世逺而辞不传宋太平兴国中少卿李公以文学显继而侍读梅公以诗名当世搜访所作皆仅余数篇侍读从子都官圣俞则尤大昭著者幸其集独

  • 第一節 韻·王力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從《詩經》到後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押韻叫合轍。一首詩有沒有韻,是一般人都覺察得出來的。至於要說明甚

  • 东都事略卷八十八·王称

    列传七十一  吕公着字晦叔宰相夷简子也识虑深逺有度量夷简尝曰此子公辅器也任爲奉礼郎举进士累迁殿中丞通判颍州欧阳脩爲守甚重之召试馆职辞不就判吏部南曹仁宗谕曰朕知卿有恬退之节嘉祐中同判太常寺数言濮王在殡请

  • 卷八 顺帝·王夫之

      〖一〗   惜天下之不治者,曰有君无臣。诚有不世出之君矣,岂患无臣哉!所谓有君者,君在中材以上,可与为善,而庸谫之臣,无能成其美而遏其恶也,则顺帝是已。帝之废居西钟下也,顺以全生;群奸不忌,非不智也。安帝崩;不得上殿亲临

  • 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顺治十五年。戊午。十二月。癸亥朔。以精奇尼哈番渥黑、为散秩大臣  ○裁河南陈留、通许、尉氏、洧川、扶沟、中牟、原武、封邱、延津、兰阳、仪封、新郑、西华、商水、项城、沈邱、临颍、襄城、长葛、密县、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历代名贤确论一百卷不着撰人名氏前有明吴寛序称皆唐宋人所著其说散见文集中或病其不归于一辑成此编以便观览锡山钱孟浚因其书不能家有因刋以传世云云而亦不详作者为谁近世所行刋本或有题为华亭钱福所辑者然福

  • 卷十三·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十三宋 吕中 撰英宗皇帝治平四年即帝位嘉佑八年四月即皇帝位上不豫诏请皇太后权同听政上初以忧疑得疾举措或失常度左右共为 间遂成隙太后对辅臣常及之韩琦因出危言曰臣等只在外见官家内中

  • 华山王元鸷传·李延寿

    元瞔的儿子元鸷,字孔雀,孝文帝末年,因军功被赐封为晋阳男爵。武泰元年(528),尔朱荣到河阴,杀害朝士,当时,元鸷跟尔朱荣一起登上高冢子,俯视这场屠杀。从此以后,他跟尔朱荣结合在一起。永安初年被封为华山王。庄帝杀了尔朱荣后,

  • 内储说下第三十一·韩非

    六微:一曰、权借在下,二曰、利异外借,三曰、讬于似类,四曰、利害有反,五曰、参疑内争,六曰、敌国废置。此六者,主之所察也。权势不可以借人,上失其一,臣以为百。故臣得借则力多,力多则内外为用,内外为用则人主壅。其说在老聃之言

  • 卷三十·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三十宋 真德秀 撰子思孟子传授孟子曰曽子子思同道又曰曽子子思易地则皆然全文见中道篇韩子曰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故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勝決擇品第十一之二   復次心差别相建立應知.頌曰.   所依境界力 建立心差别. 復由七種行 難了相應知。   論曰.心[一]差别相當知復由所依所緣力而得建立.由

  • 楞 伽 大 旨·太虚

      ──在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讲──  所言入楞伽经者,斯乃诸佛心量之玄枢,群经理窟之妙键。广喻幽旨明深义,不生不灭,非有非无,绝去来之二途,离断常之双执。以第一义谛,得最上妙珍,体诸法之皆虚,知前境之如幻,混假名之分别,等

  • 卷第七·佚名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七  尊者大目乾连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静虑品第十一之余有寻有伺者。云何寻。谓离欲恶不善法者。心寻求。遍寻求。近寻求。心显了。极显了。现前显了。推度构画。思惟分别。总名为寻

  • 卷之十一·牧云通门

    嘉兴大藏经 牧云和尚懒斋别集牧云和尚懒斋别集卷之十一东吴 毛晋子晋 编阅鄂州 记室智时 较订诗(丙之一)古南时之余一(秋行)癸未七月下浣归海虞破山寺扫洞闻和尚塔舟发梅溪即事长溪秋水正漫漫拟放扁舟晓月残竹

  • 契丹国志·叶隆礼

    旧题南宋叶隆礼奉敕撰。二十七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隆礼为淳祐七年(1247)进士,书在淳熙七年(1180)上进,其间相距六十七年,殊乖常情。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考证,此书为元中叶人撰,假托隆礼之名。书凡《帝纪》十二卷

  • 禅法要解经·佚名

    西土圣贤撰集,二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行者初来欲受法时。师问五众戒净已。若淫欲多者。应教观不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