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一上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七十一上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春秋左传注疏第十九上

文公五年

考异足利本传冬楚子燮灭蓼作楚公子燮永懐堂同注蓼国今安丰蓼县永懐堂无国字释文燮息例反【三叶】元文例作协 渐似廉反注沈滞溺一本作带弱【同上】沈作同带作滞

文公六年

考异足利本传正法罪辟刑狱刑狱作狱刑永懐堂同注行父季孙友子作行父季友孙永懐堂同 处父尝为赵盾属大大盾作衰永同 宣子将复怨己是益仇永懐堂仇下有也字释文仲本亦作中音仲【九叶】元文作中行音仲本又作仲 长下丈反【十二叶】正误下当作丁辟又作辟下同【十三叶】下辟作僻 注为民如字【十五叶】

正误注字可删疏八君者设官分职【五叶左八行】正误八当作人 朝服以月视朝【六叶左五行】宋板月作日 复有孤一人者【八叶左九行】一作二

补遗释文长下丈反【十二叶】下作丁 介音界【十四叶】界作戒疏八君者【五叶左八行】宋板八作人 佐中军【七叶右四行】军下有耳字 圣王为政【十叶右二行】政作教 利故务生【十一叶左一行】故作者 或有不知【十四叶右九行】有作时

文公七年

考异足利本传义而行之谓之得礼得作德宋板永懐堂同注荥阳卷县西北有扈亭荥作荧 卒然变讨立灵公正误讨当作计 蓐是早食于寝蓐也蓐是作蓐食释文王如字又往方反【十五叶】元文作王如字往方反本或作五臣谨按无又字 嫡本又作适丁厯反【同上】作适丁厯反本又作嫡 藟本或作蔂力轨反蔓音万庥许求反又作庇蔂类反【十七叶】作葛藟本或作蔂力轨反能蔂类反蔓音万庥许求反本又作庇 又有夺人之心【十九叶】无又字 酆若忠反【二十叶】若作芳 为于伪反且为自为同【二十一叶】且上有下字补脱【二十二叶】説之音悦谨按当在盍戸腊反下疏且春秋之时不必知礼【十七叶左三行】正误知当作如

补遗宋板注变讨立灵公讨作计足利本同释文御鱼吕反本又作御音同【十六叶】上作御下作御 适本又作嫡同丁厯反【十八叶】作舍嫡丁歴反本又作适同疏不必知礼【十七叶左三行】宋板知作如 十六年诸侯【二十一叶右二行】六作七

文公八年

考异足利本注利国家者专之可也无也字 己氏莒氏作己氏莒女永懐堂同 节国之符信也握之以死人示不废命正误人字可删示永懐堂作誓非释文壻音细俗作婿【二十四叶】元文婿作壻疏女子之夫为壻【二十四叶右六行】宋板作女子子之夫为壻 使于上国之等【二十五叶右七行】正误上当作土

补遗宋板注节国之符信也握之以死人示不废命无人字足利本同释文适下歴反【二十四叶】下作丁疏上国之等【二十五叶右七行】宋板上作土

文公九年

注乙丑正月十九日经书二月役告正误役当作从考异宋板疏而穆伯如周吊为【二十七叶右一行】为作焉 从来者之引也【二十八叶左四行】正误引当作辞 元言僖公【同上】正误元当作先 不言及并来之者【同上】正误来当作致补遗宋板注役告役作从足利本同释文傲五报反【三十叶】傲下有本又作敖四字疏从来者之引也【二十八叶左四行】宋板无来字引作辞 元言【同上】元作先 并来【同上】来作致

文公十年

考异足利本注商楚邑今上维商县维作雒宋板永懐堂同释文少商照反【三十二叶】元文商作诗疏无病而死谓被杀也【三十二叶右五行】宋板无作不 故特为此解【三十三叶左一行】特作杜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七十一上

猜你喜欢
  卷二十五 论语七·黎靖德
  经济文衡后集卷一·佚名
  第四章 1·辜鸿铭
  卷九十一·卫湜
  卷十一·熊过
  春秋年表【缺】·佚名
  言昭第六十·管仲
  卷三十六·王昭禹
  序·惠周惕
  第二篇 如烟往事(上)·丰子恺
  礼记要义卷第五下·魏了翁
  南塔光涌禅师·惠洪
  光赞经卷第一·佚名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六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二十钱塘 王琦 撰古近体诗共六十首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南阳唐时郡名卽邓州也隶山南东道方舆胜覧枣阳有白水卽白河一统志淯水在南阳府城东三里俗名白河石激在南阳府城东三里淯水环流为一城

  • 舒亶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慈溪(今属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酿成“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

  • 卷六十二·表第四·脱脱

        ◎交聘表下

  • 第七章执政前之荆公(下)·梁启超

    荆公于仁宗三年,提点江东刑狱。使还报命,乃上书言事。此书虽谓公之政见宣言书可也,后世承学之士稍治国闻者,虑无不尝诵公此书。今不避习见,更全录之,略为疏解,备论古经世者省览焉:臣愚不肖,蒙恩备使一路。今又蒙恩召还阙廷,有所

  • 卷一百八十·杨士奇

    九月己丑朔○癸巳○夜月犯东咸南第一星○甲午○浙江左布政使章彦博卒彦博山西汾州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擢监察御史升佥都御史詹事府詹事改山东按察使云南浙江二布政司左参政永乐元年升浙江按察使坐事谪戍边寻起为监察御史

  • 卷之三百九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四·佚名

    魏初论人主宜握威权防奸伪【[至元]】 六年正月六日,臣初等面奉圣旨:「魏征般人寻者,如魏征般人无,只似魏学士般人寻者。」臣愚窃谓,天下未尝乏才,顾人君用之者如何耳。如魏征者,陛下必欲得之,亦非难事。且征

  • 延和·周绍良

    №延和001【盖】大唐故邓府君墓志之铭并序【志文】大唐故忠武将军右卫率邓府君墓志之铭并序公讳温,字恭,南阳新野人也。轩辕锡系,宗周列土,食菜於邓,因而氏焉。楚大夫曼,汉司徒禹,盖余庆也。洎有隋灭陈,官族乘运

  • 夏侯湛传·房玄龄

    夏侯湛,字孝若,谯国谯人。祖父夏侯威,魏国的兖州刺史。父亲夏侯庄,是淮南太守。夏侯湛年幼时很有才华,文章宏富,善于制作新词,又容貌美丽,与潘岳友善,时常行走同车,歇止接席,京都称他们为“双璧”。年少时当太尉掾。泰始中(265~27

  • 宇文述传·李延寿

    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高祖亻君与敦、曾祖长寿、祖孤,仕于魏朝,都是担任沃野镇军主。父宇文盛,仕于周朝,位居上柱国、大宗伯。  宇文述少年时骁悍英勇,擅长骑马射箭。十一岁时,有一个相面的人对宇文述说“:公子善自珍重

  •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八·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戸部尚书表杨思义元末归附洪武元年任二年调陜西叅政卒官朱昭元末归附洪武二年任本年改蘓州知府卒杭琪元末归附洪武二年任本年降陜西知州卒滕德懋直隶吴县人国初征元故官洪武三年由兵部改任本年免一名思

  • 十一年·佚名

    (丙辰)十一年清大正七年春正月1月1日○〈純宗皇帝實錄附錄卷之九〉一日。〈陰曆丁巳十一月十九日〉行啓于總督官邸,託新年祝賀轉奏。○詣德壽宮,王妃隨詣,上表裏于太王殿下。○宗戚、貴族及本職高等官謁見于德壽宮。新年問

  • 卷十三·高诱

    钦定四库全书淮南鸿烈解卷十三汉 高诱 注汜论训【博说世间古今得失以道为化大归於一故曰汜论】古者有鍪【谋】而绻领以王天下者矣【古者盖三皇以前也鍪头着兜鍪?言未知制冠也绻领皮衣屈而紩之如今胡家韦袭反褶以为

  • 怎样才算是好学?·孔子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就有道:接近德才兼备的人。正:改正,修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舒适,做事勤敏而说话谨慎,接近德才

  • 毛诗集解状·段昌武

    毛诗集解状据迪功郎新赣州防昌县丞段维清状维清先叔朝奉昌武以诗经而两魁秋贡以累举而擢第春官学者咸宗师之印山罗史君瀛尝遣其子侄来学先叔以毛氏诗口讲指画笔以成编本之东莱诗记参以晦庵诗以至近世诸儒一话一言茍

  • 卷一百七十·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五十八存旧礼记正义卷第六十五【宋板】凡生天地之间者【三年问】考异足利本经则失丧其羣匹无羣字 古本注无止已下有之也二字三年之防至也哉补遗

  • 卷一百七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七十二邢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四十五学礼礼记文王世子天子视学大昕鼓徴所以警众也众至然后天子至【注大昕早昧爽击鼓以召众警犹起也周礼凡用乐大胥以鼓徴学士 

  • 续灯存稿叙·箬庵通问

    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昔者世尊拈华迦叶破颜微笑。达磨面壁神光断臂安心。逮至曹溪以降。沿流益长波澜益广。唱愈高机愈峻。派列五家门庭各立。或电卷风驰。或孤危耸峭。或金针绵密。或父子投机。或箭锋相拄。其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