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十三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礼记正义序

礼记注疏第一

礼记正义序唐孔颖达撰

存旧宋板正德嘉靖本共作

礼记正义序

国子祭酒上防军曲阜县开国子臣孔頴达等奉勅撰

礼记正义序

考异是以所见各记旧门【二叶右八行】宋板是作俱门作闻正德嘉靖本同作闻

礼记注疏卷之一汉郑氏注唐孔颖达疏

谨按正德嘉靖万厯诸本卷端题名各异皆后来剞劂者随意改易遂失古式其详记于下云

礼记【○陆德明音义曰此记二礼之遗阙故名礼记】

谨按宋板无礼记二字又全不载陆德明释文正德板以下与崇祯本如此所録

疏正义曰夫礼者至不复繁言也

谨按正德嘉靖二本以此一叚疏别题礼记正义四字以在正义序后亦为重复也考异以齐正于物故为礼【三叶右六行】宋板礼作体 或一篇一卷【四叶右一行】或作故至孔子没后七十二之徒【九行】二下有子字 杨荣字子孙仁为大鸿胪【四叶左八行】作杨荣字子仁孙为大鸿胪谨按汉书儒林传注子孙杨荣字宋板为非仁即桥仁

曲礼上第一

谨按宋板与诸刻注疏本体制少异今记其式

礼记正义卷第一

国子祭酒上防军曲阜县开国子臣孔頴达等奉勅撰

【夫礼者经天地理人伦本其所起在天地未分之前故礼运云夫礼必本于太一是天地未分之前】

曲礼上第一

【正义曰案郑日録云名曰曲礼者以其篇记五礼之事祭祀之说吉礼也丧荒去国之说凶礼也致贡】

曲礼曰毋不敬【礼主于敬】俨若思【俨矜荘貌人之坐思貌必俨然】安定辞【审言语也易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安民哉【此上三句可以安民说曲礼者美之云耳】疏【正义曰此一节明人君立治之本先当肃心谨身慎口之事○曲礼曰者案下文安民哉是为君上所行故记人】右宋板一面八行注细书两行不加注字字数或十七或二十或二十二字随字粗细参差不同不必拘也亦一篇之内各章不别提起疏下即録经文正德板其体稍同但嘉靖板以下加注字以别经文且各章提起此等细碎之事谆谆详言者臣慕古之念一胜而不顾其烦以冀异日有复古之人彼此斟酌寖复其旧以洗俗本之妄作尔又按宋板以下诸本卷端题目皆失郑氏之旧今更记古本及足利本题名于左以寓复旧之防意

曲礼上第一    礼记一    郑氏注曲礼曰毋不敬【礼主于敬也】俨若思

右古本

礼记卷第一

曲礼上第一    礼记     郑氏注

右足利本

此二本以足利本为是也古本礼记下加数目字恐非旧文矣其余注疏本合刻正义时杂乱修整全失旧本之体矣今惟周礼仪礼卷端稍存其旧而礼记全失可谓妄作也不如古本足利本则何以解疏中所谓【五叶左五行】礼记者一部之大名曲礼者当篇之小目既题曲礼于上故着礼记于下以配注耳之语卷首必存曲礼上第一礼记郑氏注十字而后疏意得通而可谓郑氏之旧矣今注疏诸本倒置礼记曲礼上第一者亦非也补遗宋板疏案封禅云【二叶右五行】云作书 孝经说云经礼三百【三叶左五行】经礼作礼经 为汉文时【四叶左三行】为作谓 然后亦附卢马之本【五叶左七行】后作郑

曲礼曰毋不敬至安民哉【曲礼上】

考异古本注于敬下庄貌下俨然下枢机下共有也字此上三句下有者字 云耳作云尔耳 足利本此

上三句无上字说曲礼者者作耆恐非释文俨鱼捡反本亦作严元文上作严下作俨谨按凡此类与元文不同者皆后纂修十三经者依文改换之也以下当以意求之

敖不可长至乐不可极

考异古本经敖作傲从作纵释文欲如字一音喻元文无下三字

贤者狎而至直而勿有

考异古本经憎而知其善无而字注月令曰曰作云吾先子之所畏无之字 诬人之善恶之下有以字足利本之作以 晋咎犯上有昔字 醉重耳而行近之行下有之字近之作近也 近习下所畏下凡与人交下善恶下乐氏下则当能迁下于墙下伤知下共有也字释文戚音傶本亦作傶元文作傶音戚本亦作戚疏憎谓己所嫌慢【九叶右六行】宋板慢作恨 故孔子戒子路云不知为不知也【十叶左四行】不知也下有是知也三字补遗宋板疏有害于否【九叶左七行】于作以

若夫至使从俗

考异古本注谓我非夫下视貌正下祭祀时下鬼神不飨下共有也字

夫礼者至不闻徃教

考异古本注为近佞媚也为下有其字 则不说也也上有之字 言履而行之作言而履行也 取人下有者字 为伤信下为好狎下文饰耳下谓君人者下高尚其道下尊道艺下共有也字疏若服之则太重【十三叶右四行】宋板服作报正德本同 若主人未敛【七行】敛上有小字 礼以文饰【十三叶左五行】以下有为字

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二【宋板】谨按宋板道德仁义以下为第二卷国子祭酒云云与篇首所记同下皆放此

道德仁义至自别于禽兽

考异古本经是故圣人作为礼是故作是以足利本同注学或为御下鹿牝曰麀下共有也字释文徐普利正误普当作音 毋本或鹉同音武元文或下有作字牝旧扶允反谨按正嘉二本允作死古音或然见于小补韵防疏欲行四事不用理无由得成【十四叶左八行】宋板理作礼 争财曰讼则万事通名【十五叶右六行】则上有争字是学职事为官也【十五叶左三行】官作宦 祠为报赛【六行】赛作塞正德板同谨按周礼注亦作塞音先代反 乃退譲之事【十六叶右五行】乃作及 以禽作六挚【十六叶左三行】挚作贽补遗释文涖徐普利沈力二反【十四叶】普作音 得求曰祠【同上】得求作求得

大上贵德至则志不慑

考异古本经而况富贵乎况下有于字足利本同注宜若无礼焉焉作然宋板正德足利本同 帝皇之世下慑犹怯惑下共有也字释文怯邱刧反元文怯下有也字谨按由此观之则注本作慑犹怯也惑也后省之明矣

补遗古本注若无礼焉作若无礼然也

人生十年至必告之以其制

考异古本注悼怜爱也作悼矜也爱也足利本作悼怜也爱也 若今小车也今下有时字足利本同 亦明君贪贤贪作尊足利本同 学书计下任子孙下宗子之父下耄又及之下爱幼而尊老下而告老下明君贪贤下自称犹若臣下以答之下制法度下共有也字释文惛一音呼困反元文困作囷补脱坐乘绳证反谨按见于则必赐之几杖注疏人年百歳【二十二叶右一行】宋板年作生 并为听致事也【九行】为作谓

补遗宋板疏敎之数目【二十叶右六行】目作日 耆耄皆老也【二十一叶右四行】耄作耋 广树之功【左五行】广下有逺字 坐车坐乘【二十二叶左四行】上坐作安

谋于长者至非礼也

考异古本注若曾子之为作若曾子为之释文长竹杖反元文竹作丁杖作丈谨按切字丁字万歴崇祯本作竹后皆放此疏故于谋议之时持就也【二十三叶右九行】宋板持作将正德本同

凡为人子至在丑夷不争

考异宋板注安定其牀衽也作定安其牀衽也 古本何如下等夷下共有也字

夫为人子至此孝子之行也

考异古本经见父之执作见父之执友足利本同注车马而身所以尊者备矣车马上有受字足利本同 卿大夫士之子不受之子作子之 执友志同者作执友执志同者也足利本同但无也字 比逾于父下逺于君下僚友官同者下如事父下共有也字疏受是已到之日【二十五叶右七行】宋板日作目 正义曰云三赐不及者【同上】不及作三命 志在伯卫【二十五叶左八行】伯作宿 亡三命之赐者【二十六叶右一行】亡作云谨按三命之三崇祯本或阙上二画似一字非也 其物终必受之【二十六叶左二行】物作赐 去王城百里逺郊【三行】百里下有置字正德本作去王城百置逺郊脱里字 ○熊氏曰【二十七叶右一行】无圈与上文接正德本同

补遗古本注不敢重受赐重受作受重宋板足利本同

夫为人子者至必异席

考异古本注今四十于二十者于作则 顔色安否下欲知之下有子道下惇行孝弟下并行差退下因宜有所尊下共有也字

为人子者至不苟笑

考异古本注枨闑之中央下父子皆异宫下馔具之所有下失子之道下无父者下敎使然下乐然后笑下共有也字疏故尊者居必主奥也【二十九叶右六行】宋板主作至东北隅谓之窅【二十九叶左四行】窅作宧【音夷】正德本同 东

隅谓之防【同上】东下有南字 大夫士或相徃来【六行】来作者

补遗古本注不敢见毁訾敢作欲宋板足利本同疏东北隅谓之窅【二十九叶左四行】宋板窅作宧

孝子不服闇至不有私财

考异古本注夜行以烛下死为报仇雠下共有也字为作谓

补遗古本注男女夜行男上有礼字足利本同疏不许友以私【三十叶右八行】宋板私作死

为人子者父母存

考异古本注衣纯以青下有也字

孤子当室

考异宋板疏崔灵恩云指谓当室【三十一叶左四行】当室下有者字

幼子常视至则掩口而对

考异古本注小未有所知小作少 常示以正物示下有之字 无诳欺作诳毋诳欺也 谓倾头与语作谓倾头与之语也 口旁曰咡旁作傍咡下有也字 视今之示字下端正下扶持尊者下将行下于背下于旁下共有也字释文屏必倾反正误倾当作领

补遗释文屏必倾反【三十一叶】倾作领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十三

猜你喜欢
  檀弓上·戴圣
  卷八 八之一·孔颖达
  定公卷二十六(起六年尽十五年)·何休
  卷二十三 论语五·黎靖德
  卷五十三·湛若水
  卷九一·邱濬
  卷三·陆九渊
  泰伯第八·智旭
  卷十七·盛世佐
  显学·韩非
  卷上·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一·唐慧琳
  药师本愿经讲记校后跋·太虚
  佛说灌顶王喻经·佚名
  佛说楼阁正法甘露鼓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淛·唐圭璋

      淛字子秀,新城邑丞、柯山别驾。   踏莎行   送新城交代李达善   红药香残,缘筠粉嫩。春归何处寻春信。绣鞍初上马蹄轻,举头便觉长安近。   别酒无情,啼妆有恨。山城向晚斜阳褪。清江极目带寒烟,锦鳞去后凭谁问

  • 卷二十五·陈廷敬

    目  录 二十五调五十五体,起九十六字至九十七字塞垣春四体 望云间一体 步 月二体 早梅香一体 八声甘州七体又名甘州、萧萧雨、宴瑶池 迷神引二体 醉蓬莱二体又名雪月交光、冰玉风月 凤凰台上忆

  • ◆鹤鸣老人李俊民(庄靖先生集)·顾嗣立

    俊民,字用章。别号鹤鸣老人。唐韩王元嘉之后。家于泽州。少通程氏之学,金承安中,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未几,弃官教授。南迁后,隐于嵩山。元世祖在藩邸,刘秉忠盛称之,以安车召见,延访无虚日,遽乞还山。卒,赐谥庄静先生

  • 山带阁注楚辞卷四·蒋骥

    武进蒋骥撰九章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懐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囘风原既得罪触事成吟后人辑之共得九章合为一卷非必一时一地之言也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令【平声】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俾山

  • 卷四百九十九·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九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三十三 文彭 赠徐子仁 金陵帝王居佳气郁以苍幽人无外慕遯迹含其章结庐城之南谢喧聊尚羊鸟鸣青松下麈挥白门傍芳兰转

  • 卷三十三·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三十三 翰林院编修查愼行撰古今体诗六十三首【元佑六年辛未春在杭守任三月後还朝八月出知颍州作】次韵杨公济【一本有奉议二字】梅花十首 梅梢春色

  • 卷九·温庭筠

    钦定四库全书温飞卿诗集笺注卷九   明 曾益 撰长洲顾【予咸 嗣立】补春日雨【一作细雨○以下见文苑英华】细雨蒙蒙入绦纱【何逊杏花诗丽色明珠箔余香袭绦纱】沣湖【一作湖亭】寒食孟珠家【丹阳孟珠歌阳春二三月

  • 朱纨传·张廷玉

    朱纨,字子纯,长洲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封官景州知州,调到开州。嘉靖年初期,迁南京刑部员外郎。历四川兵备副使。与副总兵何卿共同平定深沟诸砦番。五迁到广东左布政使。二十五年提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第二年

  • 第四十二章 编遣会议的纠纷·李宗仁

    一在北平方面的事务已粗告结束,蒋总司令便于7月25日启节南旋。冯玉祥与吴敬恒旋亦联袂离平。吴先生是冯玉祥约他到其军中小住的。冯氏素以刻苦耐劳、粗衣淡食出名,吴氏此次特地随冯前去,尝试其“苦生活”。 7月

  • 附錄·佚名

    《純宗皇帝實錄》編纂委員。委員長:李王職長官從三位勳一等法學博士篠田治策。副委員長:李王職次官從三位勳一等男爵李恒九。監修委員:京城帝國大學敎授從三位勳三等小田省吾。監修委員:經學院大提學從四位勳六等鄭萬朝。

  • 卷二十三·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觧卷二十三宋 王昭禹 撰小祝掌小祭祀事侯禳祷祠之祝号以祈福祥顺丰年逆时雨寜风旱弥烖兵逺辠疾【大祝掌六祝之词以事鬼神示则祭祀之大者也非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示皆祭祀之小者也大祝祝官之长以下

  • 卷十四(竺法护译)·佚名

    △密迹金刚力士会第三之七尔时密迹金刚力士。谓贤者大目揵连。耆年目连。世尊所叹神足第一。仁且从地举是金刚。时大目连前举金刚。以无极力。以四大海水上沃日。其势又牵曾到野马世界。无所不至。道力显变。奋其神足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澄观

    (已下入第五十二经)第五明出现境界。正显分齐之境。兼辨所缘之境。依初义者。前约智以显心。此正明智用分齐。依后义者。前明能知今辨所缘。由所缘无边故。显分齐难思。分齐难思故方穷所缘之境。二义相成如函盖相称。

  • 钦定音韵述微·佚名

    清乾隆年间奉敕编撰。共三十卷。其反切注音,都以《音韵阐微》为依据,但《阐微》注重字音,训诂不求详备;《述微》注重字义,考据务求核实。在排列上,《阐微》以三十六字母的次第为序,《述微》则以领韵的字母为首,其下诸母所领

  •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清旦行道仪·杜光庭

    唐末杜光庭删定,述科仪。原缺午、晚仪。详述读词、称法位,为皇家及一切幽灵祈祷。

  • 普曜经·佚名

    梵名Lalitavistara 。凡八卷。西晋永嘉二年(308)竺法护译于天水寺,康殊、帛法炬笔受。又称方等本起经。收于大正藏第三册。为大乘之佛传,系记载释尊降生至初转法轮之事迹。异译本有唐代日照(梵Diva^kara ,地婆诃罗)所译之方

  • 贤首五教仪开蒙·续法

    一卷,清释续法撰。因贤首五教仪六卷,听众未能全诵。故又略成此书,使学者易于练习。

  • 山晖禅师语录·佚名

    清完壁说,宗上编。十二卷。卷一,住平越府龙门护国禅院语录——上堂。卷二,住平越府兴庆万寿禅寺语录——上堂。卷三,住瓮安县圣恩禅院语录——上堂。卷四,住黄平州高兴长松禅院语录——上堂、住扬州府高邮州福海禅院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