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五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尚书注疏第十四

存旧尚书卷第八古文尚书康诰第十一周书孔氏传【古本】尚书注疏卷第十三【宋板】

康诰

考异古本序封康叔封上有邦字谨按邦封古或通用按注及疏意当作邦康叔封字衍文经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惟时叙有厥罪小道极厥辜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惟厥正人越小臣则罔政在厥邦未戾厥心惟厥罪无在大厥并作其谨按字或作亓参差不齐今民将在只遹乃文考民上有治字 汝丕逺惟商

耇成人汝作女篇内皆同 不废在王命不作弗篇内除不孝不友不能不念不于不率不适不于外皆同谨按不友于弟不能厥家人亦作弗 无康好逸豫无作亡篇内皆同 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咎无惟字 用其义刑义杀义作谊 勿庸以次汝封庸作用 元恶大□正误□当作憝【补遗古本宋板□作憝】 越厥小臣外正无厥字 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时作是 爽惟天其罚殛我我上有于字 听朕告汝告作诰注灭三监下有也字 故使贤母弟主之作故使其贤母弟主也 命康叔之诰下有也字 康圻内国名叔封字下有也字谨按此注当在序封康叔下也诸本皆误 七年三月下而集防下服五百里下即事于周下共有也字 五服之人人作民 大诰以治道诰作告 命为孟侯下封康叔名下当受教训下以为教首下以示民下皆以修治下天美其治下皆文王教下共有也字 为诸侯下有也矣 告汝之言下以为政教下用安治民下则知训民下常在王命下瘝病下敬行我言下以其辅诚下并有也 人情大可见人作民 不在大起于小作不在大大起于小也 小至于大下有也字不勉者勉下殷之民众下日新之教下下注欲其重慎下用犯汝下并同 当以罚宥论之之作也 则民服下勉为和下共有也字 弃恶修善下有矣字宋板同 其皆安治下亦言所得行下共有也字 为人轻行之之作也以断狱下有也 至于十日于作于 至于三月于作于宋板同 典刑故事下心所安下自以为不足下汝心最善下款心下共有也字 当消絶之之作也 不孝不友下是不孝下是不慈下是不恭下共有也字为人兄为上有于字 是不友下有也字 弗友不恭弗作不 不至所致下灭乱天道下共有也字 主训民者民作人 无赦之科下有也 不用我法者无者字 惟我亦恶汝下君长之正道下共有也字 大放弃王命下有矣字 用治之故下人之所轻下共有也而法之下有矣字 悦怿汝德下有也下注为求等

下同 则无善政在其国下有矣 设事之言下有也字 汝不治我罚汝罚下有诛字 况曰不慎罚无曰字 言罪大下有也字下注敏则有功下不絶亡汝下并同 则不絶亡汝作则不汝絶亡 天命之不于常下有也字 而不念作而不思念也 听先王道德之言听上有汝字 常法下有也 即汝乃以殷民即作则 福流后世下有也释文梓音子【一叶】谨按当在序文下 长之其反下同【四叶】正误其当作丈【补遗元文其作丈】 马绍述也【六叶】元文绍作云 恫音通又勑动反【七叶】谨按崇祯本阙勑字 鱼器反刵劓如志反【九叶】正误当作劓鱼器反刵如志反【补遗据元文】 臬列鱼反【十叶】正误列鱼作鱼列 断下乱反【同上】正误下当作丁【补遗据元文】 周礼上公五百【一叶左九行】宋板五百下有里字 七年制礼作乐【三叶右八行】七作六 天下大顺【九行】顺作服 其民犹至【三叶左九行】民作且 用兵除害于殷【五叶右八行】害作恶 以文王之德故也【九行】德作教 以此故汝当尽断狱之道【九叶右四行】无汝字 所悉知也【十一叶左七行】悉作委 故云亦欲【十二叶右一行】亦作巳 盘康巳训【九行】盘上有于字 目亲以及物【十三叶左九行】正误目当作自【补遗据宋板】 先言弟于兄者【十四叶右八行】者作若谨按似属下句然为未稳 民不知道【十七叶左二行】民下有则字 为君不慎德刑有上明闻于天【十八叶右六行】有作其 惟行善则得之【十九叶左二行】惟作汝

补遗古本注东土为诸侯下有也矣 不友兄弟友作善 治其家人之道治作理 无令有非非作罪释文彛以支反【十一叶】反下有下同二字疏以生治民【三叶左三行】宋板生作主 不侮鳏夫【五叶右五行】侮下有慢字 所闻善今【六叶左九行】善下有事字 为奉上事【十叶左八行】上作王所敬忌即敬德忌刑【十六叶左六行】即敬间空三字

酒诰

考异古本经无彛酒无作亡篇内皆同 惟曰我民迪小子我上有化字 永不忘在王家不作弗亦不暇越怨不易罔不衋伤不惟自息可不大监并同 棐徂邦君御事小子徂作往 人无于水监监作鍳下文民监大监同 予惟曰汝劼汝作女下皆同注故以戒酒诰下有也字朝歌以北是下同 文王弟称穆弟作第宋板同 始国在西土宋板在作于 不常饮下惟为祭祀下共有也 亦为乱行作而亦为乱行也 谓下羣吏下有也字无令至醉下则其心善下同 惟专一下有焉字 今往使妹土之人往下有当字宋板同 事其父兄下孝养其父母下统庶士有正者下勿违犯下共有也字 则为君矣为作惟 醉饱之道下有也先戒羣吏以听教听作斯 以君义下有也字用逸之道下同 考中德为用逸考上有以字 正事之大臣下有矣字 在王家下有也字下注言不常饮下殷王之命下同殷王之命作殷之王命 闻之于古下有也字谓汤下明着小民下自逸豫下畏相之德下亦不自逸下居田里者下明其德下不令而行下并同 不忧政事忧下有其字 不可变易下有也字 痛伤其心下有者也二字 乃过差下有也字无忧惧下民所怨咎下纣奢逸故下共同 天非虐民惟民行恶自召罪二民作人行上有所字罪下有也 当于民监下见吉凶下共有也字 视此为戒此作之 信用之下有也字 所賔友乎乎上有者字 不可不填正误填当作慎【补遗古本宋板填作慎】 圻父司马下农父司徒下言任大下当顺安之下诸侯三卿下断于酒乎下共有也字 以归于京师于作于下乃沈湎于酒同 以享国下见杀之罪下有也字 而笃行之之作也 以帅民下有也字释文养牛亮反【二十四叶】元文牛作羊补脱【同上】洗先典反马云尽也腆他典反谨按当在经文自洗腆下 暇遐嫁取【二十七叶】正误取当作反【补遗据元文】疏为初始为政【二十二叶右四行】宋板上为作谓 乃及庶士众百君子【二十五叶左五行】百作伯 以人君若治不得有所【六行】无有字 兹亦惟天据人事【二十六叶右二行】兹作并 予惟至于酒【三十一叶右八行】于作于 况惟汝之身事所服行美道服行美事治民而可不固慎乎【三十一叶左一行】无道字美事下有道字谨按似不可解 劼毖殷献【三十二叶右五行】献下有臣字

补遗古本注正官治事谓下羣吏治作理吏作事 贾卖作卖贾 庶士有正者庶作众宋板同 先智谓汤下有也字释文恶乌洛反【三十二叶】洛作各疏仆生差弗【二十一叶左九行】宋板差作羌下同 当常听命【三十三叶左三行】命作念

梓材

考异古本经汝若恒越曰汝作女 王启监厥乱为民监作鍳下皆同 无胥戕无胥虐无作亡注梓人治材下有也字都家之政于国下国君之道下可师法下并同 如此则善矣矣作也 故汝往之国故下复有故字 不可不勉下令见寃枉下共有也字及以御治事者正误以当作于【补遗古本宋板以作于】 不可不勤下有也下注农夫之考田下以喻教化下并同 须礼义然后治治作洽宋板同洽下有也字 万方皆来賔服万方作方方宋板同 明德下有也字朝享下遂大下谓教训下受命之义下并同 欲使至于万年欲上有敬字无于字但后人补入于字 承奉王室下有也字 累世长居国以安民居作君万厯本同民下有也字释文梓音子本亦作杼【三十三叶】谨按杼当作杼今按古本作杼杼直吕反义自别矣【补遗元文杼作杍】 寃纡元反一本作以元反【三十六叶】正误当作一本作以寃【补遗元文作以寃】 塈徐许既反【三十七叶】元文既作气 雘説文云读与霍同【同上】霍作靃疏然后治【三十八叶右一行】宋板治作洽下后治同 垣墉故也【三行】故作一 万方皆来賔服【三十九叶右五行】万作方 以先王用明德于下之所行【三十九叶左四行】于作欲谨按似不可解但作行下之所欲则稍可通

补遗古本经封以厥庶民民作人注听讼折狱折作断巳勤立垣墙墙作墉疏此古杼字【三十三叶左九行】宋板杼

作杍 无得相伤残【三十六叶左八行】伤残作残伤 古者明王【三十七叶右二行】者作昔 拓懐逺人【三十九叶右四行】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五

猜你喜欢
  卷七 释地第九·邢昺
  十指第十二·苏舆
  近思録集注卷十三·茅星来
  卷四四·邱濬
  卷十三·陆陇其
  德行更比才能重·孔子
  卷一百五十八·卫湜
  物势篇第十四·王充
  卷二十·聂崇义
  卷五·姚际恒
  饬令·韩非
  乐者,通伦理者也(1)·戴圣
  卷二十·佚名
  梵志占相品第五·马鸣
  摩诃般若钞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紫钗记目录·汤显祖

    第一齣 本传开宗第二齣 春日言怀第三齣 插钗新赏第四齣 谒鲍述娇第五齣 许放观灯第六齣 堕钗灯影第七齣 託鲍谋钗第八齣 佳期议允第九齣 得鲍成言第十齣 囘求僕马第十一齣 妆台巧絮第十二齣 僕马临门第十

  • 词苑丛谈卷八·徐釚

    翰林院检讨徐釚撰纪事三辽萧后有十香词其搆祸之由也虽事出寃诬然以帝后之尊为奸婢作书且词多近防自贻伊戚夫复何言独喜其回心院词则怨而不怒深得词家含蓄之意斯时栁七之调尚未行于北国故萧词大有唐人遗意也词云扫深殿

  • 五集卷四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九古今体一百三首【己酉七】启跸幸避暑山庄即事得句乘舆去岁仆臣差【向年幸山庄必乘马启行去岁以上驷院备马迟悮乃乘轻舆非更往例也】避泞今朝更御车【连日放

  • 卷一百一 天聖元年(癸亥,1023)·李焘

      起仁宗天聖元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   八月乙未,以鹽鐵判官、侍御史劉平為尚衣庫使、環慶路鈐轄兼知邠州。初,真宗欲用平,丁謂乘間曰:「平出將家,第宜任邊耳。」於是太后思謂言,故有此命。屬羌明珠、磨糜族數反覆,平潛兵

  • ●卷九·李攸

      ○官职   乾德四年,诏御史台、吏部流内铨、南曹、刑部、大理寺,自少卿、郎中、员外郎、知杂侍御史以下及丞簿司直、评事等,并以三周年为满,须常在本司莅事者,至日限满,即与转官。   诏京朝官将命出入及受代归阙者,宜

  • 卷之三百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四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论征台壮丁停饷归农书·丁曰健

    伏承宪檄:&ldquo;以征台千余人,不在经制兵额之内,月糜粮饷,无处开销;今地方事定,可即停止月粮,谕令回籍务农,无许留滞台湾,或致生事。&rdquo;窃思此曹召募之初,原许给与名粮,造入兵籍,俾出死力以建功名。上功题荐特

  • 宇文孝伯传·李延寿

    宇文孝伯,字胡王,宇文深之子。他与周武帝宇文邕同一天出生,所以,周文帝宇文泰很喜欢他,将他养在自己家里。长大后,又与武帝一起上学。武成元年(559),朝廷封他为宗师上士,年仅十六岁。他性情沉稳正直,说话爽快,好直率地说出自己

  • 耶律章奴传·脱脱

    耶律章奴,字特末衍,季父房之后裔。父查剌,隐居不仕。章奴聪明机敏,善于谈论。大安年间,补为牌印郎君。乾统元年(1101),累迁至右中丞,兼领牌印宿直事。六年(1106),因为值宿不谨慎,降为知内客省事。天庆四年(1114),授东北路统军副

  • 卷二百九下·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九下 朱批杨永斌奏摺 广东巡抚【臣】杨永斌谨 奏爲奏明筹画积贮事宜斟酌捐例事窃粤东雍正四年东莞等十一县田禾被淹赈给过灾民谷五万八千三百六十石零又雍正五年五月九卿会议海阳等六县

  • 立政九败解第六十五·管仲

    人君唯毋听寝兵,则群臣宾客莫敢言兵。然则内之不知国之冶乱,外之不知诸侯强弱,如是则城郭毁坏,莫之筑补;甲弊兵簓,莫之修缮。如是则守圉之备毁矣,辽远之地谋,边竟之士修,百姓无圉敌之心。故曰,“寝兵之说胜,则险

  • 第一节 叙论·梁启超

    自世界初有人类以迄今日,国于环球上者何啻千万!问其岿然今存,能在五大洲地图占一颜色者,几何乎?曰百十而已矣。此百十国中,其能屹然强立,有左右世界之力,将来可以战胜于天演界者,几何乎?曰四五而已矣。夫同是日月,同是山川,同是方

  • 八经·韩非

    一、因情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废置无度则权渎,赏罚下共则威分。是以明主不怀爱而听,不留说而计。故听言不

  • 圣者文殊利发菩提心愿文·佚名

        巴看落目瓦传    元甘泉马蹄山中川守分真师侄智慧译  敬礼一切诸佛菩萨。  救护一切面前住  究竟发于菩提心  一切有情作利益  轮回有情至彼岸  痴心嗔心本自性  悭贪贡高本自性  始从今

  • 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长篇小说,写于1873—1877年,先后经过十二次精心修改。小说取材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国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由于资本主义势力的迅猛发展而引起的日益尖锐的社会

  • 三朝圣谕录·杨士奇

    明杨士奇著,三卷。书前有明正统七年(1442)著者序。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南海吴弥光芬陀罗馆刊印,集在吴氏辑刊之胜朝遗事二编第七册。著者于永乐(1403—1424)初年历翰林编修、侍读、左中允。永乐五年(1407)进左谕德,后下

  • 诗集传·苏辙

    二十卷。苏辙撰。苏氏在《诗集传·自序》中认为《小序》“反复繁重,类非一人之词。凡此皆毛氏之学而卫宏之所集录也。”由此提出《小序》的首句为子夏所作,其下为毛氏门人所作,并由东汉时人卫宏所集录的说法。后世广泛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