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七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二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礼记注疏第六十

大学之道至交止于信【大学】

考异古本经壹是壹作一如见其肺肝无其字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无也字缗蛮黄鸟缗作绵为人臣下为人父下共有者字注明德谓在明其至德也在作显宋板同 吉凶之所终始也也上有之字 此致或为至下有也字 闭藏貌也貌上有之字 显见于外下有也字澳隈下同作澳隈也崖也 喻美盛下各以有思之下有也字思作畏諟或作题下焉得知下放此顾念也作顾犹念也 于止言鸟之所止也言作于

宋板同 知鸟择岑蔚安闲而止处之耳知下有其字所以自止处下有之也二字释文厌又乌簟反【二叶】元

文又上有徐字 着张虑反注同【同上】注作后 言厌一音于步反【同上】步作涉 喧祀晚反【三叶】正误祀当作况畿音祈又音几音同【四叶】正误下音当作作疏总包万虑谓之心为【五叶右三行】宋板心为作为心正嘉二本同 情所意念谓之意【同上】上意作亿下【四行】意念同 细别虽异【五叶左三行】别作则 虽销沮闭藏言何益矣【六叶七行】作虽蹔时揜藏言何益矣 言此小人既怀诈实恶事于中心【八行】诈作诚 菉玉刍也【六叶左七行】玉作王 竹扁竹也【同上】扁作萹 亦本康叔之余烈故也【八行】本作 如骨之切如角之瑳【七叶右一行】角作象 言后世贵重之【七叶左三行】无言字 必于沐浴之者【八叶右四行】之下有盘字 故止云大学之道在于至善【八叶左二行】止作上在下有止字补遗古本经知止而后后作后下皆同 知之至也也作矣注知谓知善恶善上有其字释文喧祀晚反【三叶】祀作况 畿音祈又音几【四叶】下音作作 缗亡取反【同上】取作巾补脱【同上】岑仕金反蔚音鬱又音尉安闲音闲止处齿渚反乐土音洛焉于防反得知音智疏末治者矣【五叶左五行】宋板者作否 学问之盛矣【六叶左九行】盛作益 自此以下诗之本文也【七叶右三行】下作上 堂使日日益亲【八叶右五行】堂作当

存旧礼记正义第六十七【宋板】

子曰听讼至以义为利也

考异古本经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辟作譬宋板同下皆放此此谓治国在齐其家国上有其字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德上有其字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而下有其字未有府库财府库上亦同注大畏其心志其下有民字 使诚其意不敢讼下有耳也二字 吾何以敖惰此人吾上有而字 犹爱而不察犹字本同后改作由察下有也字 而中于赤子之耆欲也耆作嗜欲下有者字 偾或为犇下有也字 而禁民淫于财利不能正也正作止宋板同 夭夭蓁蓁美盛貌下有也字动作不失之下同 矩或作巨下有之也二字以恕于人耳下有矣字 治国之要尽于此下有之也二字 取于已而已下有也字 师尹天子之大臣为政者在下之民俱视所行而则之可不慎其德乎邪辟失道则天下共诛之矣作师尹天子之大臣为政者也言民皆视其所行而则之可不慎其德乎邪辟失道则有大刑也宋板同但大刑下无也字 持之诚不易也不下有可字 多藏必厚亡下有之也二字 孤偃作狐偃诸本同 使子显吊下有之字 明不因丧规利也规作视也上有之字 秦誓周书尚书篇名无周书二字宋板同 故作此篇也故作而无也字宋板同有技才艺之士也士作技宋板同 美士也彦正误也当作曰古本宋板作为 拂戾贤人所为拂作佛宋板同 彦或作盘下有也字 天下咸服下有之也二字命读为慢为上有当字 道行所由下有也字 成

其令名下务成富下无不成者下共有也字 如己府库之财为已有也财下有之字 伐氷之家卿大夫以上丧祭用氷大夫下有也大夫三字 是小人所为也也上有之字 彼君也作彼彼君也 君将欲以仁义善其政无君字 以其恶之已着也其下有此字释文□弃音佩【十一叶】正误□当作偝 恶乌路反以皆同【同上】正误以当作下 辟匹亦反又必益反与僻同僇力竹反与戮同注同【十二叶】元文作辟则匹亦反注同僇矣音六其所行下孟反又如字邪辟似嗟反 一个古贺反尚书作介【十四叶】尚书作一读 臣此所引【同上】谨按元文臣字大书与上一个连接 郑注休休云寛容貌【同上】休休作尚书 啻音试诗洛反【同上】洛作防 拂戾下力许反【同上】正误许当作计 迸比孟反【同上】比作北疏正义曰此以经【十六叶右三行】正误以当作一 言听讼者惟自诚已意【四行】宋板听讼者作圣人不谨接此疏正嘉二本甚多阙漏万歴崇祯本强补而接续之或改存者或欠阙处今更据宋板补二本阙者以见其妄作云补阙言圣人不惟自诚其意 犹如常人无异也【同上】无下有以字补阙犹如常人无以异也 言无实虚诞之人【五行】实下有情字补阙言无实情虚诞之人 皆畏惧不敢言【六行】言上有讼字补阙皆畏惧不敢讼言 必也使无讼乎者断狱之辞【七行】者断狱作是夫子补阙必也使无讼乎是夫子之辞 大畏民志者能自诚而使民诚意自然能使无讼【八行】者能自诚而使民诚意自作是记者释夫子无讼之事补阙大畏民志是记者释夫子无讼之事然能使无讼 断狱者俱备两造【同上】作谓听之时备两造能服民使诚意不敢争【九行】作但用意精诚求其诚伪

补阙但用意精诚求其诚伪所以使无讼也 此从上所谓诚其意者至此章大畏民志以上【同上】其意者至此章作意以下言此补阙此从上所谓诚意以下言此大畏民志以上 意为行身之本能自知其身是知其本【十六叶左一行】身之本能自知其身是作本既精诚其意是晓补阙意为行本既精诚其意是晓知其本 所谓修身者此覆明前经正心修身之事【二行】作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此覆説前修身正心之事 谓怒貌也【同上】无貌字 有所忿则不得其正【同上】作身若有所怒则不得其正 所以然者或不察而不当于理则失于正也【三行】或不察而不当作若遇忿怒则违补阙所以然者若遇忿怒则违于理则失于正也 知彼有恶事虽増恶【十七叶右五行】増作憎补阙此隐五年公羊传文案彼传文谨按欠一字空 齐人语谓登来为得来也 得此百金之鱼而来观之 本为登戾之以来为戾与公羊本不同也 以证经之贪戾也云又云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 覆明上文平天下先治其国之事【十九叶右四行】文作经先作在 治国事多于平天下【五行】无于平二字天下下有理广二字作治国事多天下理广 先须修身修身之事由近至逺【同上】修身之事作然后及物补阙先须修身然后及物由近至逺 次明散财于民其又次明用善人【六行】作次明散财于人之事次明用善人 故特详悉毕举今各随文解之【七行】特详悉毕举作总而详説也补阙故总而详説也今各随文解之 孤弱之子人所易弃是上君长【同上】易作遗是作在补阙人所易弃在上君长 言君子于天下持矩法之道【八行】于天下作有执结补阙言君子有执结持矩法之道 譬诸侯有天子在于【十九叶左一行】在于作为上 施于左人【五行】人下有也字 楚王召昭奚恤而问焉【二十一叶右九行】召作命 使昭奚恤应焉【二十一叶左一行】焉作之 请就上居东面之坛【二行】居作位补阙叶公子高次之司马子发次之 秦使无以对也使归告秦王曰 何知有观射父昭奚恤者乎案战国义云 立于坛上楚王指之谓秦使曰此寡人之宝故知有昭奚恤等也谓贤为宝者案史记云理百姓实府库使黎甿得所者有令尹子西而能也执法令奉圭璋使诸侯不怨兵车不起者有大宗子牧能也守封疆固城郭使邻国不侵亦不侵邻国者有叶公子高能也整师旅治兵戈使白刃赴汤火万死不顾一生者有司马子发能也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怀霸王之业拨理乱之风有大夫昭奚恤能也是皆为宝也引之者证为君长能保爱善人为宝也○注舅犯至利也○正义曰舅犯晋文公之舅狐偃者左传文也云时避骊姫之谗亡在翟而献公薨秦穆公使子显吊之因劝之复国舅犯为之对此辞也檀公篇文○秦誓曰者此一经明君臣进贤诎恶之事秦誓尚书篇名秦穆公伐郑为晋败于殽还归誓群臣而作此篇是秦穆公悔过自誓之辞记者引之以明好贤去恶也○若有一介臣断断兮者此秦穆公誓辞云群臣若有一耿介之臣断断然诚实专一谨慤兮是语辞 言有一介之臣其心断断猗猗然专一 休休焉其如有容焉者言此 休休然寛容形貌似有包容 人之有技若已有之者云见人有技艺 寔是也谨按崇祯本寔作实非 我后之子孙【二十二叶右九行】之作世补阙我后世子孙皆庶几亦有利益哉也【二十二叶左一行】亦下有望字补阙

皆庶几亦望有利益哉也 则掩藏媢妒疾以憎恶之也 而违抑退之【三行】违下有戾字补阙而违戾抑退之谓仁德之君【二十三叶左三行】君作者补阙此在治家治国

天下之科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五行】也下有者字下【七行】非其财者也下同补阙无有不爱好于义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者臣下【六行】也者下有言字补阙不终者也言臣下谨按正嘉二本无一者字 其事不终者言皆能终成也【同上】者作也补阙其事不终也言皆能终成也 又为人君作譬也君若行仁 必还为所用也 事必终成以至诚相感 其为诚实而然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者此一经 即是小人之行非君上之道 士初试为大夫不闚察于鸡豚之小利 不畜牛羊者谓卿大夫丧祭用氷 故云伐冰也谓卿大夫为伐冰之家 以食禄不与人争利也○百乘之家 百乘谓卿大夫有采地者也以地方百里言卿大夫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使赋税什一之外征

求采邑之物也故论语云百乘之家是也○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者覆解不畜聚敛之臣意谨按今本剩二字空 以盗臣盗君府库□□□□害小也【二十四叶右六行】作以盗臣但害财聚敛之臣则害义也 以义为利也者言若能如上所言【七行】言作谓 但以义事为国家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 长于国家而务积聚财以为已财者【八行】财作用 云畜马乘者以士初试为大夫者【九行】上者作谓 百乘之家家至为大夫【二十四叶左一行】家至为三字作是卿二字 故知士初试为大夫者也伐冰之家卿大夫者【二行】无上者字伐上有云字 上若恩赐及食而得用亦有冰也【三行】上作士 全传又云食肉之禄冰皆与焉【四行】全作左 有采地者也此谓卿也故论语云 郑云采地一同之度轮【五行】度作广 彼为善之者谓君也【六行】者作彼 善其政教之语辞故云彼为善之 言君欲为善反令小人使为治国家之事故菑害患难财利皆来至【八行】财利作则并 既使小

人治国虽有善政之亦无能奈此患难之何【同上】治国下有其君二字无上之字谨按能奈下以其下各有二三字空校宋板文相连接又无阙漏

补遗古本经故治国在齐其家国下有者字 其为父子兄弟父上有人字足利本同 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无也字 一个臣个作介宋板同 未有好义好上有上字 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不下有可字注身修与否身修作修身 勉民以农也农上有务字足利本同 无不成者无下有有字 是小人所为也人下有之字释文借弃音佩【十一叶】借作偝 恶乌路反以皆同【同上】以作下 节前切反【十二叶】节下有徐音截三字 拂戾下力许反【十四叶】许作计疏正义曰此以经【十六叶右三行】宋板以作一 修身必在于正心也之【十六叶左五行】于正作正于无之字 亦回以譬我【九行】以作其 民法之也【十八叶左七行】民下有皆字 太宗子敖次之【二十一叶左二行】敖作牧臣他奇异之技【二十二叶右五行】臣作无 夫君当先行仁义【二十三叶右九行】夫作人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二

猜你喜欢
  去类界爱众生·梁启超
  卷第二十一上·朱熹
  卷四十四·陈祥道
  举一反三的教学法·孔子
  第三章 18·辜鸿铭
  卷十五·程川
  先儒姓氏·胡广
  卷七·朱朝瑛
   齐物论第二·刘文典
  诗故卷九·朱谋玮
  卷九十·道世
  大涅槃經師子吼品·欧阳竟无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三·欧阳竟无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三·慧立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四齣·汤显祖

    第二十一齣 及第【天下乐】〔文武官上〕玉署金钤紫禁通。芙蓉晖映凤凰宫。三山日色黄图外。四海云光绿字中。列位请了。今日乃殿试放榜之日。圣旨亲点了陇西名士李益爲状元。特许入太极殿朝见。想天下士子都在五凤门

  • 安晚堂集卷九·郑清之

    宋 郑清之 撰林治中郑广文以诗来遣鲁酒报聘拙语辅行长公本喜饮半入野人腹南洲春梦婆亦复开醉目尚想晋流丽龞饮更升木兴来索老兵谁谓酌可独我亦爱客至陶巾时一漉虽有彭泽田种秫苦不足颇因病断遣瓢弃尚余緑岂无大雅朋

  • 白莲集卷八·齐己

    唐 释齐已 撰湘中寓居春日感懐江禽野兽两堪伤避射惊弹各自忙头角任多无獬豸羽毛虽众让鸳鸯落苔红小樱桃熟侵井青纎燕麦长吟把离骚忆前事汨罗春浪撼残阳潇湘寒清健碧逺相合珠媚根源在极南流古逓今空作岛逗山冲壁自为

  • ◎法曹不法·李定夷

    司法部技正马某,系留美学生,近在天津与某道尹之女公子结婚。闻马于结婚前,择偶定有二条件:(一)晰白,(二)丰腴。此外均所不计。道尹女公子貌不扬,且适与马所期者相反,马知为媒妁所绐,结婚后,即不与新人同衾席,逼女归去,否则将向法庭为

  • ●绎史摭遗卷一·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纂目录宫壶妃御列传唐元妃曾氏鲁妃张氏(附从难宫嫔周氏)元妃张氏(舟山册立)桂太妃王氏、太妃马氏(永明王生母)桂元妃王氏(从难宫嫔某氏附)案「梦华潭丛录」曰:『自古宫壶之肃雍,未有过于胜国者也;嫱媛之殉烈,亦未有过

  • 绎史卷一百四十六下·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吕不韦相秦【下】吕氏春秋【聼言】聼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三代分善不善故王今天下弥衰圣王之道废絶世主多盛其欢乐大其钟鼓侈其台榭苑囿以夺人财轻用民死以行其忿老弱冻馁夭

  • 史记集解卷五十三·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五十三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萧相国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爲沛主吏掾【汉书音义曰文无害有文无所枉害也律有无害都吏如今言公平吏一曰无害者如言无比陈畱间语也】高祖爲布衣时何数以吏事防高祖高祖爲亭长常

  • 卷四十九 蜀书四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陈寿

    (刘繇传、刘基传、太史慈传、士燮传)刘繇传(附刘基传)刘繇,字正礼,东莱郡牟平人。齐孝王的小儿子被封为牟平侯,他的子孙由此在那里繁衍居住。刘繇的伯父刘宠,是汉朝的太尉。刘繇的哥哥刘岱,字公山,历任侍中、兖州刺史。刘繇十

  • 月赤察儿传·宋濂

    月赤察儿,姓许兀慎氏,博尔忽之孙。博尔忽效力于太祖,为第一千户,在战争中阵亡。月赤察儿的父亲失烈门,曾随宪宗征六诏等城,也阵亡。月赤察儿禀性仁厚勤俭,体态英伟,看去如神一般,孝敬母亲。世祖闻其贤,且怜悯其父阵亡,十六岁时就

  •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丁传靖

    邵康节子伯温 伯温曾祖母张夫人,遇祖母李夫人严甚,李夫人不能堪,一夕欲自尽,梦神人令以玉筯食羹一杯,告曰:“无自尽,当生佳儿。”夫人信之。后夫人病瘦,医者既投药,又梦寝堂门之左右木瓜二株,右者已枯,因为大父言,大父

  • 泰伯篇·王夫之

    一集注言“夫以泰伯之德,当商、周之际,固足以朝诸侯而有天下矣,乃弃不取”;又云“其心即夷、齐扣马之心”;于义明甚。金仁山徒费笔舌,止欲斡旋太王无翦商之志,乃谓泰伯之让天下,让于王季。不知太王而非有

  • 论语纂疏卷六·赵顺孙

    <经部,四书类,四书纂疏__论语纂疏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纂疏卷六      宋 赵顺孙 撰朱子集注先进第十一此篇多评弟子贤否【愚谓评其贤则能者劝评其否则不能者勉无非教也然此篇所及其称贤者盖三倍于否亦足以见贤之

  • 第七章 18·辜鸿铭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辜讲一个小侯国在位的国君(叶公,即沈诸梁,字子高。当地的地方长官)问孔子的学生——勇猛的仲由(子路)对于孔子的看法。这位学

  • 原序·聂崇义

    三礼图集注原序昔者秦始皇之重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帝之恶方严而人间尚通变上之化下下必从焉是以双劔崇节飞白成俗挟琴饰容赴曲増抃自然之道也周世宗暨今皇帝恢尧舜之典则总夏商之礼文思隆大猷崇正旧物仪形作范旁诏四

  • 卷六十七·佚名

    △初分无所得品第十八之七舍利子,如空解脱门名。唯客所摄。於十方三世。无所从来。无所至去。亦无所祝空解脱门中无名。名中无空解脱门。非合非离但假施设。何以故?以空解脱门与名俱自性空故。自性空中。若空解脱门若名

  • 大雲初分正行健度第十八·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正道法门。惟愿如来。广分别说。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宣说。有深广行法门。健行法门。现力法门健胜法门。一切天人法门。入一切时法门。不染一切时法门。一

  • 阿阇贳王女阿术达菩萨全文·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摩诃比丘僧五百人。菩萨八千。一一尊复尊悉得陀怜尼法。在所闻知。如大海无所罣碍。悉得五旬深入微妙沤和拘舍罗。总持空法藏不舍志意行无色想。从法行无所

  • 容春堂集·邵宝

    明代诗文别集。邵宝(字国宝)著。初刻于正德年间,题名为《容春堂前集》20卷、后集14卷、续集18卷、别集9卷。集前有李东阳序、正德九年(1514)浦瑾序、正德十二年王鏊序。《四库全书》收录本正是以此刻本为底本。嘉靖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