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八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遗卷一百八十七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孟子题辞

孟子第一

谨按十三经本不载赵岐题辞惟崇祯本载题辞并觧今校以古本足利本云

存旧赵氏孟子题辞【古本足利本并同】

考异古本序然由不肯枉尺直寻由训犹 孔子称天生德于子正误子当作予 开延道德足利本延作莚而意以独至以作已足利本同

补遗古本序孔子称天生德于子子作予足利本同

孟子卷第一

谨按古本足利本篇题差有少异详记于下

孟子卷第一

梁恵王章句上

赵氏注【梁恵王者魏恵王也魏国名恵諡也王号也时天下有七王皆僭号者也】

孟子见梁恵王

右古本无凡七章三字

孟子卷第一

梁恵王章句上      凡七章

【梁惠王者魏也时天下有七王皆僭号者也】

后汉太常赵岐邠卿注

孟子见梁恵王

右足利本

梁恵王章句上

考异古本注皆僭号者下有也字足利本同谨按古本足利本多相同矣二本同者不复识别以下放此 皆専事焉専作尊 为诸侯师师上有所字 以公孙丑等而为之一例者也作与公孙丑等为一例也

孟子见梁恵王至何必曰利【梁恵王上】

考异古本注叟长老之称下有也字 王尊礼之上有故字 而来此此上有至字 亦将有以为寡人兴利除害者乎有下有可字者乎二字作也足利本同今本作者乎 故曰王何以利为名乎何下有必字足利本作故曰可必以利为名乎 亦有仁义之道作亦惟有仁义之道者 因为王陈之下足利本有也字 则国危矣危下有亡字 是以千乗取其万乗者也无其字者字 上下乗当言国而言家者下作千 臣食千钟亦多故不为不多矣故作矣 餍饱其欲矣无矣字人无行仁而遗弃其亲也无仁义而忽后其君长作人无行仁而遗弃其亲行义而忽后其君者 重叹其祸也作重嗟叹其祸无也字谨按古本足利本每章注末有章指即题辞所谓章别其指者是也今注疏本裁之不载惟疏初摘其数句以明一章大意于文亦甚略矣盖孙奭作疏时除其全文引为疏也何以知其然则十三卷上七叶左疏録隰朋顔渊之事云凡于赵注有所要者虽于文段不録然于事未尝敢弃之而不明云云隰朋顔渊之事于注无所见矣惟章指引二人事论之据此观之则孙奭去之明矣可谓妄作也今更据古本载全文于每章考异下以圈别之元文注末亦有圈録之云尔○章指言治国之道明当以仁义为名然后上下和亲君臣集穆天经地义不易之道故以建篇立始也谨按足利本集作辑同穆睦通用

遗古本注其终亦皆弑君君上有其字足利本同

孟子见梁恵王至岂能独乐哉

考异古本注乃顾视禽兽之众多其心以为娯乐无乃字其字 夸作夸 虽有此亦为人所夺亦作当 而不与之相期日限自来成之作不与之期日自来成之也无而字相字限字有也字 若子来为父使之也无之字 麀鹿牝鹿也牝作防 言文王在囿中在下有此字 而泽好而已无而已二字 与民同乐故能得其乐作与民同其所乐故能乐之无得其二字有其所二字 汤临士众誓下有之字足利本作徃字下文俱徃亡之足利本徃作之谨按是活字板误也徃字之字自相左右耳 何能独乐之哉能下有复字○章指言圣王之德与民共乐恩及鸟兽则忻戴其上太平化兴无道之君众怨神怒则国灭祀絶不得保守其乐也遗古本注文王始初经营无初字足利本同 民犹欢乐之犹作由足利本同 言古贤之君足利本作言古之贤君

梁恵王曰至天下之民至焉

考异古本注足以百歩者否否作不 而独望民之多独作犹足利本同今本 何异于五十歩百歩者乎于下有以字 所以捕小鱼鼈也也上有者字 保城城作域足利本同今本 孕字字作子足利本同今本谨按古本似非 头半白班班者也足利本作头半白日颁班班者也谨按日当作曰 故颁白者不负戴也戴下足利本有于道路三字○章指言王化之本在于使民养生丧死之用备足然后导之以礼义责已矜穷则斯民集矣

遗古本注足以百歩者否歩下有止字否作不足利本同但足作是 移民转粟粟作谷足利本同 故颁白者足利本故下有曰字 但养狗狗作犬足利本同 以周赈救之也周作用足利本同

梁恵王曰至民饥而死也

考异古本注与政杀人无异也无下有以字 是率兽而食人也作为率兽以食人也 虎狼食禽兽云云足利本作古者虎狼之中能常食于禽兽是人所恶今人犹尚恶视之牧民为政乃率禽兽食人安在其为民父母之道也已谨按文甚衍长为可疑耳 本由有作俑者也下有夫字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斯作此也作邪 以敎王爱其民也无其字也字○章指言王者为政之道生民为首以政杀人人君之咎犹以白刃疾之甚也

遗古本注梃刃杀人梃作杖 是率兽而食人也作为率禽兽以食人也足利本同但人下有者字

梁恵王曰至王请勿疑

考异古本文一洒之一作壹注天下莫强焉作天下强也 而为王之敌乎无之字○章指言以百里行仁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谨按足利本也上有者字

遗古本注而为王之敌乎作于王敌乎足利本作为王敌乎

孟子见梁襄王至谁能御之

考异古本注以苖生喻人归也归作象谨按恐非 夏之五六月也无也字○章指言定天下者一道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谨按足利本一道作仁政

遗足利本注魏之嗣王也魏作梁

齐宣王问曰至未之有也

考异古本注齐不用乃适梁作不用而去乃适于梁然后道齐之事作然后道齐也足利本之事下有也字不欲使王问覇者之事作不欲使王问覇事也 不

知诚克之否克作有 不忍故易之也无也字足利本同今本 无伤于仁仁作牛足利本同今本 是乃王为仁之道也足利本无之字 何能足以合于王也无合于二字 转之掌上言其易也无其字 但举已心加于人而已而已作耳 可以度长短度作量古本短下有也字 尤当为之甚者也足利本无当字 如是乃快耶耶作邪 吾心所大欲者矣矣作耳足利本作也 遂因而陈之作縁以陈之 故异端以问之也无之字但古本问作明恐非 而安四夷者也古本无者字 求鱼为大甚足利本大作太 犹邹欲敌楚也无也字 王欲服之之道古本无一之字 盖当反王道之本耳盖作盍无耳字谨按葢作盍似非 谁能止之也也作者 恒心人常有善心也有下有所字 常善之心也无也字 罗罔足利本作罗网 何暇修礼行义乎乎作也○章指言典籍攸载帝王道纯桓文之事谲正相纷拨乱反正圣意弗称故曰后世无未闻仁不施人犹不成德衅钟易性民不被泽王请尝试欲践其路答以反本惟是为要此葢孟子不屈道之言也谨按弗称足利本作弗珍古本称作称字相似误性恐牲误路足利本作迹似是

遗足利本文葢亦反其本矣葢作盍注同 古本注故仕于齐齐不用无一齐字足利本同 颂述宓羲羲作戏足利本同 少者耻是役是作见足利本同 但举已以加于人而已作但举已心加于人耳足利本同临莅中国临莅作莅临足利本同 言小弱固不可

以敌强大作言小弱固不如强大足利本同

七经孟子考文遗卷一百八十七

猜你喜欢
  楚王欲辱晏子指盗者为齐人晏子对以橘第十·晏婴
  卷三十·朱熹
  经济文衡后集卷二十五·佚名
  卷三十三·山井鼎
  群经补义卷二·江永
  目录·胡广
  卷二·乾隆
  卷三百八十三·佚名
  恒竭清信女品第十六·佚名
  笃信品法句经第四(十有八章)·佚名
  法句經卷下·欧阳竟无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欧阳竟无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欧阳竟无
  小序·虚舟普度
  佛法与人生之关系·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六十五·彭定求

        卷165_1 【发白马】李白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

  • 范宽之·唐圭璋

      宽之于仁宗嘉祐年间为江南东路转运使。   失调名   谢娘栀子,贾妃萸佩。

  • 第五出·李开先

    【水底鱼儿】(净上唱)子弟家风,半生花酒中。帮闲走空,只为一囊空。(丑上唱)【前腔】暮四朝三,迎机总妄谈。将人坑陷,且解口头馋。(白)哥哥作揖。(净白)兄弟作揖。小子从来豪气,原是将门袭替,爷爷曾任驿丞,家父见当皂隶。我生自幼颠狂

  • 那一晚·林徽因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那一天你要听到

  • 原序·杨基

    眉庵集原序予布衣时雅闻杨孟载先生盛名及入翰林为史官奉勅纂修大明一统志考先生先世予蜀嘉州人因大父仕江左而生吴中遂家焉又诵先生诗云我家岷山更西住正见岷山发源处於是乎益知先生虽生吴中实蜀人也先生生於元末仕於

  • 御批歴代通鉴转览卷九十一·乾隆

      宋  宁宗皇帝  【辛巳】嘉定十四年【金兴定五年】春三月金兵破黄蕲州引还扈再兴李全追击败之  初金人攻蕲知州李诚之【字茂钦婺州东阳人】百计御之防黄州失守金人并兵来攻城始破诚之并其妻子官属皆死之金兵

  • 卷六十六·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六十六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伍子胥列传第六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

  • 封述传·李百药

    封述,字君义,渤海艹..地人氏。父轨,廷尉卿、济州刺史。述有才干,十八岁时为济州征东府铠曹参军。高道穆为御史中尉,启禀朝廷,任其为御史。迁大司马清河王的开府记室参军,兼司徒主簿。太昌中,除尚书三公郎中,因公平干练被人称道

  • 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佚名

    【提要】 张仪有时扮演的角色很不光彩,他时常喜欢玩弄些阴谋诡计。聪明过分,就显得奸诈,如何对付这些智商很高、富有心计的人物,确有一番学问。看看陈轸(著名辩士,初在秦国作官,后离秦去了楚国)是如何对付张仪对他在背后的诽

  • 春秋集传辨疑卷九·陆淳

      襄元年仲孙蔑防晋栾黡宋华元衞寗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  左氏云且不登叛人【登成也不成其专邑之讨】谓之宋志【成宋志也】赵子曰按此乃是夫子裁其邪正不得不如此为文何关不登叛人与成宋志哉  公羊曰

  • 卷八十八·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八十八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三十六襄公二十五年考异足利本传子疆息桓子捷子骈子盂帅左师以退疆作彊宋板永怀堂同下皆放此 今大国多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谨按足利本后人

  • 卷二十六·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二十六宋 高闶 撰成公三十年春卫侯之弟黑背帅师侵郑此晋命也与六年侵宋同凡受大国之命而轻用其师者皆书侵以讥之盖晋人执郑伯郑人置君围许戾狠不道于是为甚故再侵之而晋人则终不出夫郑策者也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二十四·宗喀巴

    〔科〕巳二立自宗第二自宗。若未得无我了义正见,其身一切修行,皆未趣无我,故须先得无我正见。又此非唯了知便足,于正修时当忆其见而复观察,于所观义应善修习。又于无我义须二种修,谓不观察住与观慧思择,非以一分便为满足。〔

  • 占察善恶业报经疏卷上·智旭

    隋外国沙门菩提登译古吴蕅益沙门智旭述经文为三。从如是我闻。至是故我今令彼说之。是序段。从尔时坚净信菩萨既解佛意。至下卷及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是正说段。从尔时佛告诸大众。至信受奉行。是流通段。(甲)序段为二

  • 佛说庄严菩提心经·佚名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人俱。菩萨万人。其名曰智光菩萨。法光菩萨。月光菩萨。日光菩萨。无边光菩萨。跋陀婆罗等。十六正士。如文殊师利本所修行。复有六十菩萨。

  • 新五代史·欧阳修

    这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有74卷,系北宋欧阳修编著。记事时间与《旧五代史》相仿。欧阳修以为薛书“繁猥失实”,从景佑三年(1036年) 开始进行修订,经历10余年,将《五代史记》完成。熙宁五年(1072年),欧阳修逝世,“朝廷闻之,

  •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智圆

    佛典注疏。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智圆撰。十卷。是唐湛然撰《维摩经略疏》的疏释之作。据作者自序称,有感于唐湛然撰《广疏记》与其所删削的《略疏》“文义回互”且多“谬说”,故“别为解释”。全书分释序和疏文两部分

  • 月江正印禅师语录·月江正印

    凡三卷。又作月江和尚语录、月江印禅师语录。元代临济宗僧月江正印撰,居简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三册。收录正印禅师于碧云寺、淀山寺、南禅兴国寺、宣化寺、道场寺等处之上堂与小参语,以及拈古、颂古、普说、法语、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