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八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遗卷一百八十八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孟子第二

存旧古本篇题同第一卷但足利本作孟子卷第二梁恵王章句下凡十六章无后汉太常等数字以下仿此庄暴见孟子至同乐则王矣【梁恵王下】

考异古本文由古之乐也由作犹注有此语不不作否足利本同今本 先圣王之乐也足利本无圣字 寜可得闻之与无之字与作邪 王与少之人无之字共聴乐为乐下有也字 与众人乐乐状下乐作之故使民愁也作故使百姓愁 是以民悦之也无之字○章指言人君田猎以时钟鼓有节政行仁民乐其事则王道之阶在于此矣故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谨按足利本也作矣

遗古本注王问古今同异之意异作乐足利本同或曰籥若笛短笛短作短笛足利本同但籥作箫

齐宣王问曰至不亦冝乎

考异古本注文王在岐山之时山作丰 民言其大不亦冝乎言作苦○章指言讥王广囿専利严刑防民也

齐宣王问曰至王之不好勇也

考异古本注陈古圣王之交也作陈古圣贤之比 汤先助之祀先作见足利本同今本 北狄疆者疆作强谨按疆当作彊强彊字同与疆界之疆不可混也 身自官事呉王夫差官作臣 寡人有疾在于好勇在作疾足利本作疾在好勇 无论匹夫之小勇而已无而已二字○章指言圣人乐天贤者知时仁必有勇勇以讨乱而不为暴则百姓安之

遗古本注此一匹夫之勇作此一夫之勇足利本作此一匹夫勇

齐宣王见至畜君者好君也

考异古本注贤者亦有此之乐乎亦下有能字无之字人有不得其志也作人有不得志者也足利本作人

有不得其志者 适情从欲从作纵足利本同今本君亦助之忧作君助忧之 先王先圣王也王上有之字 豫亦游也游亦豫也无下四字 吾何以得见劳苦吾作我 人君行师兴军作人君兴师行军 皆逺转粮食而食之足利本无之字 在位在职者古本无在职二字 而作其慝恶也无其字 方犹逆也逆作放 逆先王之命作放弃不用先王之命 连引也连下有者字 岂不引舟于水上而行乎上而作而上以赈贫困不足者也古本困作下 矜夸雪宫夸作夸而欲以苦贤者苦作若○章防言与天下同忧者不

为慢游之乐不循四溢之行是以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也谨按章防当作章指足利本作章指曰亦似非矣四溢之行疏四作肆

齐宣王问曰至于王何有

考异古本文古公亶父父作甫注同注人劝齐宣王无齐字 又以武备之曰方啓行道路曰作四无行字足利本作又以武备四方啓行道路 非但与姜女俱行而已下有也字○章防曰夫子恂恂然善诱人诱人以进于善也齐王好货好色孟子推以公刘大王所谓责难于君谓之恭者也谨按足利本作章指言

孟子谓齐宣王至王顾左右而言他

○章指言君臣上下各勤其任无堕其职乃安其身也

孟子见齐宣王至可以为民父母

考异古本注当诛亡我无以名之我作王名之作知也正嘉等本与古本同但知作名 如使忽然不精心意而详审之无而详审之四字 岂可不慎欤作岂可不重慎之 谓选乃臣隣比周之誉乃作大隣作防 核其乡愿之徒无其字愿作原 论曰作论语曰 以毁忠正也正作臣无也字但足利本忠正同今本○章指言人君进贤退恶翔而后集有世贤臣称曰旧国则四方瞻仰之以为则矣

补遗古本注尊卑疏戚疏戚作亲疏足利本同

齐宣王问曰至未闻弑君也

考异足利本文未闻弑君也君上有其字 古本注不闻弑君也君上有其字足利本同○章指言孟子云纣以崇恶失其尊名不得以君臣论之欲以深寤齐王垂戒于后也

孟子谓齐宣王曰至雕玉哉

考异古本注将以比喻之也比作此 谓人少学先王之道道作正法 此如何也如何作何如 是为敎玉人治玉也足利本无也字 则玉不得美好足利本玉下有人字恐非 则何由能治乎治下有者字○章指言任贤使能不违其学则功成而不堕屈人之是从已之非则人不成道玉不成善恶之致可不察哉

齐人伐燕胜之至亦运而已矣

考异古本注故未取之也无也字 奔走而去矣无走字足利本同今本 殷民喜悦之则取之而已作殷民喜悦之时则可取之○章指言征伐之道当顺民心民心悦则天意得然后乃可以取人之国也谨按足利本天意得下复有天意得三字

齐人伐燕取之至可及止也

考异古本注面者向也向作向 东向征西夷怨下有者字 夷服之国也足利本服作狄 则我蘓息而已而已作也足利本同今本 拯捄也捄作济○章指曰伐恶养善无贪其富以小至大夫将何惧也谨按足利本曰作言以小至大作以大王小恐非

遗古本注将谋救燕伐齐作将谋伐齐救燕足利本同

邹与鲁閧至死其长矣

考异古本注而问其罚当谓何则可也无则可二字足利本无则也二字○章指言上恤其下下赴其难恶出于已害及其身如影响自然也

遗古本注长上军师也师作率足利本同

滕文公问曰至则是可为也

考异古本注居齐楚二国之闲无二国二字 皆不由礼义无义字 虽施德义以养民虽作惟 则是可以为也作则可为矣足利本作则可以为矣○章指言事无礼之国不若得民心与之守死善道也

滕文公问曰至强为善而已矣

考异古本注择而居之焉无焉字 后世乃有王者乃下有可字 创业垂统创作造 成功乃天助之也足利本无之字 以遗后世而已矣而已矣作也○章指言君子之道正已在天强暴之来非已所招谓穷则独善其身者也谨按足利本在天作任天

滕文公问曰至择于斯二者

考异足利本注币缯帛之货也无也字 古本如此而去之矣无矣字○章指言大王去邠权也效死而守业义也义权不并故曰择而处之也

补遗古本注若将有得也作若将有有得也

鲁平公将出至使予不遇哉

考异古本注乐正姓也无也字 不便见孟轲也无也字 所谓逾者前以士士下有礼字 臧氏之子何能使我不遇哉臧氏之子作臧仓小子足利本作臧仓小人○章指言防邪搆贤贤者归天不尤人也

七经孟子考文遗卷一百八十八

猜你喜欢
  卷之二·子华子
  跋·黄绾
  古文孝经【宋本】·孔安国
  卷十·吴澄
  载驰·佚名
  卷十五·张廷玉
  附錄一·王明
  更法第一·商鞅
  僖公·僖公十六年·左丘明
  卷六十三·道世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三〈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欧阳竟无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四·唐慧琳
  论禅宗史的纲领·胡适
  大乘五蕴论讲录·太虚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王世贞

    不佞生晚,当累洽之季,而又家世从缨绂后,窃有志慕说古公卿将相之盛。屈指西京以还,若功臣之族,鲜通籍者。计独有外戚王、马、梁、窦之属,虽鼎贵,不足道。而丞相彻侯父子相继,仅绛、条、韦、平两三氏而已。东京尚行谊,薄华腴,玄

  • 卷之二百七十九·佚名

    光绪十五年。己丑。十二月。丁亥。谕内阁、前据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奏、遵筹通肯荒地。开禁招垦。有利无弊。当交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户部、议奏。嗣据御史杨晨奏、请将山东灾民。资送东三省垦荒。复经谕令该衙门一并

  • 卷之一百六十五·佚名

    光绪九年。癸未。六月。甲子。谕军机大臣等、张树声奏、台站被灾。遵旨筹拨银两。以资抚恤一摺。默霍尔嘎顺布鲁图等处、蒙古台站被灾。需款抚恤。张树声现筹拨银三万五千两。派员解赴察哈尔都统衙门交收。即着吉和

  • 一二七七 直隶总督刘峩奏本年并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二七七 直隶总督刘峩奏本年并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直隶总督臣刘峩跪奏,为遵旨汇奏事。案查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内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金

  • 五七八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总裁等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五七八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总裁等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户部为遵旨等事。陕西司案呈,本年十一月十四日准都察院咨称,本院具题内开:查四库馆自七月起至九月止所进各书,该总裁等抽阅书内俱有错悞记过,均应议处

  • 卷七十六·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七十六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集解徐

  • 卷十五 上 王子侯表 第三上·班固

    (表略)大哉,聖祖之建業也!後嗣承序,以廣親親。至于孝武,以諸侯王疆土過制,或替差失軌,而子弟為匹夫,〔一〕輕重不相準,於是制詔御史:“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條上,朕且臨定其號名。”自是支庶畢侯矣。詩云“文王孫子,本支

  • 卷一百四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四十九人物志二十九大臣传十五【满洲正黄旗三 费雅思哈 额参坤 逊逹哩 逹理善 根特卦喇 图喇 沃内 喀兰图 图海 觉罗武默讷】费雅思哈费雅思哈满洲正黄旗人姓富察佐领本科里

  • 选举二七·徐松

    举官一【宋会要】太祖建隆三年二月,诏:「翰林学士文班常参官曾任幕职、州县者,各举堪为幕职、令录一人。如有近亲,亦听内举。即于举状内,具言除官之日,仍列举主姓名。或在官贪浊不公,畏懦不理,职务废阙,处断乖违,量轻重连坐。

  • 卷三十一·孔毓圻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幸鲁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三十一圣驾幸鲁释奠先师礼成恭演连珠三十首【有序】翰 林 院 编 修【臣】张豫章驾幸阙里亲祀孔子庙林典礼尊隆亘古未有在廷诸臣咸奋毫以扬其盛事【臣】备员

  • 周逵·周诒春

    周逵 字仲衡。年二十八岁。生于安徽旌德。祖父馥。已婚。宣统二年。自费游美。入巴特拉学校。习普通文科。宣统三年。入路易司尾来大学。习医科。民国四年。得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居沪行医。为中华医学会会员。住址

  • 卷十二·陆九渊

    卷十二 与赵然道 若已汩于利欲,蔽于异端,逞志遂非,往而不反,虽复鸡呜而起,夜分乃寐,其为害益深,而去道愈远矣。 三 富贵利达之不足慕,此非难知者。......但一切断弃,则非道矣。知道之士自不溺于此耳,初未

  • 提要·张九韶

    【臣】等谨案理学类编八卷明张九韶撰九韶字美和后以字行故明史附见宋讷传作张美和清江人元末累举不仕洪武三年以荐为县学教谕迁国子监助教改翰林编修致仕归后复征入校书书成遣还兹编成于至正丙午乃未入明时所作其初本

  • 卷十三·胡广

    <经部,诗类,诗传大全钦定四库全书诗传大全卷十三    明 胡广等 撰北山之什二之六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叶奨里反】朝夕从事【叶上止反】王事靡盬忧我父母【叶蒲彼反】赋也偕偕强壮貌士子诗人自谓也○大夫

  • 四分律序·佚名

    夫戒之兴。所以防邪检失。禁止四魔。超世之道。非戒不弘。斯乃三乘之津要。万善之窟宅者也。然群生愚惑。安寝冥室。宛转四流。甘履八苦。开恶趣之原。杜归真之路。游游长夜。莫能自觉。时有出家庶几玄微者。徒怀远趣

  • 咏史诗·胡曾

    二卷。唐胡曾 (约877前后在世)撰。胡曾字不详,长沙人《全唐诗》作邵阳人。生卒年不详。曾诗有云:“故园寥落在长沙”,故从)其天分高爽,意度不凡。初累举不第,咸通中,始中进士,尝为汉南节度从事。高骈镇蜀,辟为书记。

  • 春秋正旨·高拱

    一卷,明高拱著。高拱以为自宋以来,说《春秋》者穿凿附会,欲尊圣人而不知其所以尊,欲明书法而不知其所以明,因作此书,推原经意,以订其谬。首论《春秋》天子之义,非以天子赏罚之权自居;次论孔子必不敢改周正朔,而用夏时;次论托于

  • 诗说·惠周惕

    三卷,清惠周惕著。此书对毛公《诗传》、郑玄《毛诗笺》、朱熹《诗集传》都不专主,多以己意考证。大旨谓《大雅》、《小雅》的区分是根据音,而不是以政来区分;“正雅”、“变雅”美刺陈错,不必分《六月》以上为正,《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