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十四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十四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礼记注疏第二

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三【宋板】

从于先生至长者所视【曲礼上】

考异古本经则必乡长者所视乡作向注老人敎学者下有也字 与己并行下有之字 为逺视不察有所问作为其逺视不察有所问也疏敎于州里仪礼乡射注云【一叶左八行】宋板无仪礼二字正德嘉靖二本作敎于周礼乡射注云谨按作周礼者与州里音同而相误而今万歴崇祯本加仪礼二字者于义不妨

登城不指至声必扬

考异古本注为惑人下就人馆下或时乏无下共有也字 或时乏无正德嘉靖万歴三本或作致为非 原其生以诏地求其类作而原其所生以诏地求其类也足利本同但无也字 警内人也警上有为字

戸外有二屦至必慎唯诺

考异古本注不以后来变先下示不拒人下共有也字见问乃应下有之也二字释文拒其许反元文许作

庻疏或请问密事【三叶右六行】宋板作清闲密事嘉万二本作清问密事 视曕毋回见【三叶左二行】宋板见作者补遗古本注升席也由下也上也作必宋板足利本同疏奉有多家【三叶右八行】宋板奉作事 郑云以由下【左七行】以作必

大夫士出入至不践阈

考异古本注于君下门橛下共有也字

补遗宋板疏右在东【四叶右五行】东下有也字

凡与客入者至则先左足

考异古本注迎賔于大门内大门下有之字内下有也字虽君亦然下又让先入下其右下其左下复其正下从之并下近于相乡敬下并同 不敢自专下有之也二字疏大行人职云【五叶左七行】宋板云作文正德本同使者是彼引【六叶左一行】宋板引作臣 更宜亲之【四行】正误亲当作视

补遗宋板疏疾胡下地子男【五叶左二行】地作此 各下其君一等【九行】一作二 更宜亲之【六叶左四行】亲作视 故云以下【七叶左三左】下作上

帷薄之外至授坐不立

考异古本注入则容容上有作字 于庙门外下半蹑之下尺二寸下不相蹑下张拱曰翔下共有也字 为害旁人旁作傍

补遗宋板疏玉藻云疾趋则欲授【八叶左五行】授作

  凡为长者至以南方为上

考异古本经粪之礼粪作下注同自乡而扱之乡作向注下文同注如是得两手奉箕得上有则字 执箕膺擖擖作叶 左昂右低昻作仰 桥井上防橰作桥其井上防槹也 衡上低昻低昻作俯仰下有者字足利本者字同 厥中有帚下则不恭下首尾然下共有也字 则上右下有之也二字释文擖如字元文擖作叶谨按正嘉二本同元文但万厯崇祯本依注文妄改之非也又按古本作叶管子作揲而今此注作擖者葢渉少仪篇误尔当以古本及释文为证也

若非饮食至足无蹶

考异古本经若非饮食之客下有也字客践席乃坐作客践席主人乃坐足利本同去齐尺齐作注同注布席于牖前无于字足利本无布字作席于牖前 再辞曰固下有辞也二字 宜问其安否无恙无安否二字怍顔色变也也上有之字 蹶行遽貌下有之也二

字 丈或为杖下异于弟子下亲正下共有也字释文齐音咨本又作斋谨按斋恐误

补遗释文齐本又作斋【十一叶】斋作疏若饮之客客【十一叶左一行】宋板作若饮食之客 入坐者【十二叶右二行】入作乃

先生书策至让食不唾

考异古本经书策琴瑟策作防必则古昔称先王必上有言字足利本同注非类杂作言非类杂也 不敢倦嫌若风去之倦上有厌字足利本同风作讽之下有也字 嫌有秽恶作嫌有恶秽 为污席下既说又敬下以为已说下同时应者下言必有依据下尊者之言下更明说之下曰无倦下后来者下异昼夜下为馔变下共有也字 烬多有厌倦下有之也二字释文防本末反正误本当作半疏无怍顔容也【十三叶左八行】正德嘉靖二本怍作作

补遗释文防本末反【十三叶】本作半

侍坐于君子至暑毋蹇裳

经暑毋蹇裳正误蹇当作褰考异古本注必令复坐下耳属于垣下皆为其不敬下髢或为肄下共有也字故异事也正误故当作敬释文撰似转反元文似作仕疏此又明卑侍尊【十六叶右三行】宋板尊下有也字左右避之不得近也【六行】宋板正嘉三本近作逺 常着于首不可脱也【十六叶左四行】宋板正德嘉靖三本于作在

补遗古本经暑毋蹇裳蹇作褰宋板足利本同注故异事也故作敬宋板足利本同疏不请自专【十六叶右二行】宋板请作敢 条目诚侍者【左五行】诚作诫

侍坐于长者至俯而纳屦

考异古本经乡长者而屦乡作向注屏亦不当阶作屏亦不敢当阶也 尊者之侧下为妨后升者下迁或为还下共有也字释文着纳略反正误纳当作丁

补遗释文着纳略反【十七叶】纳作丁

离坐离立至弗与为反

考异古本注防淫乱下可以枷衣者下亦所以逺别下乃相知姓名下乃相纒固下世无本系下众人所知下共有也字 厚重慎也作厚重也慎也足利本同 辟嫌也辟作避疏白虎通云娶妻不先告庙者示不必安也【二十叶左九行】宋板正嘉三本作娶妻不告庙者示不必人女也谨按白虎通与万歴崇祯本所载正同而庙下有到字

补遗古本注同席而坐亦逺别也同作共宋板足利本同释文枷古文无此字【十八叶】文作本

贺取妻者曰某子使某

考异古本注使人往者下言进于客下共有也字 昏賔不贺下有之也二字疏以与子进賔客【二十一叶左七行】宋板客下有也字

补遗古本注昏賔不贺賔作礼宋板足利本同

贫者不以货财为礼

考异古本注一坐再至下有之也二字

名子者不以国

考异古本注无时可辟辟作避 难医下有也字疏他国既得为名【二十二叶左二行】宋板既作即正嘉同

补遗宋板疏案晋二年【二十二叶左五行】晋作宣

男女异长至筓而字

考异古本注无大小皆相名下有也字

凡进食之礼至客不虚口

考异宋板经然后辨殽辨作辩注及下皆同谨按正德本经文二辨字作辩注及释文作辨 古本注皆便食也食下有者字足利本同 胾在豆下脍炙皆在豆下防在豆下若欲食于堂下然下共有之也二字 近醯酱者食之主作近醯酱醯者食之主也 处醯酱之左处上有葱字 言末者殊如也正误如当作加 亦便食也食下有者字足利本同 辞主人之临己食食下有之字 客若降等则先祭若作不宋板足利本同祭下有也字 鱼腊湆酱不祭也也上有之字 处羹之右下公食大夫礼云下屈中曰朐下复坐下共有也字所后进后祭之所其次下同正误下所当作如释文醯徐音海本又作醯呼兮反谨按上醯恐醢误疏正义曰此一节推明【二十五叶右三行】宋板推作杂 饭酒设于豆东【二十六叶右七行】饭作饮谨按公食大夫礼作饮 此是公食下大夫礼云【九行】此下有皆字 棰而施姜桂曰腶脩【二十六叶左二行】棰作捶腶作鍜正嘉亦作鍜谨按周礼注棰从木腶从金

补遗古本经酒浆处内内作右宋板足利本同注言末者殊如也如作加宋板足利本同 其酳不待主人饱下有也释文醯徐音海【二十四叶】醯作醢疏是上而却下【二十七叶左五行】宋板是作自注所其次所作如宋板足利本同

侍食于长者至则不拜而食

考异古板注于已不隆下有也字释文馈徐具类反正误具当作其

补遗释文馈徐具类反【二十八叶】具作其

存旧礼记正义卷第四【宋板】谨按宋板上文凡进食之礼至下文庶人龁之经文相连其下有疏而今分卷数以疏故但拜之以示敬也为第三卷终以共食不饱疏共食至泽手为第四卷首

共食不饱

考异古本注为汗手不絜也手作生足利本宋板同疏放此 泽或为择下有也字

毋搏饭至毋嘬炙

考异古本经主人辞不能亨亨作烹注不谦下嫌欲疾下不敬下饮食之物下争取曰获下不嚼菜下为其淡故下一举尽脔下共有也字 去手余饭于噐中作去手余于饭噐之中足利本同但无之字宋板于作放人所秽下优宾下共有之也二字 为己歴口人所秽下为其贪食下共有之字 欲専之曰固曰上有则字嚃为不嚼菜无为字足利本同 特牲少牢哜之加

于俎作特牲少牢礼曰哜之加于俎之也释文嚃一音土计反元文土作吐疏手不得拂放本噐中者去手余饭于噐中人所秽也【二十九叶左七行】宋板者作也也作者己家不能亨煑【三十叶左二行】已作以 特牲少牢馆食礼【八行】馆作馈

卒食至然后客坐

考异古本注齐酱属也酱下有之字 赞馔者下有也字

补遗宋板疏卒食至客坐【三十一叶右五行】作卒食客自前跪彻饭齐以授相者 当以坐而跪【六行】以作已

侍饮于长者至少者不敢饮

考异古本经受于尊所尊作樽注燕饮之礼乡尊乡作向尊下有者也二字 不敢先尊者下有也字疏于是侍者见酒至【三十一叶左七行】宋板于是作则起 拜受酒谓陈尊之所【八行】酒谓作之也

长者赐少者

考异古本注僮仆之属下有之也二字

赐果于君前

考异古本注嫌弃尊者物也物上有之字 木实曰果下有也字

御食于君君赐余

考异古本注劝侑曰御下有也字

馂余不祭

考异古本注则祭盛之下有也字疏及日晚食馔之余【三十二叶左五行】宋板馔上有朝字

御同于长者虽贰不辞

考异古本注馔宜与之同也宜作具宋板足利本同为长者嫌下有也字

偶坐不辞

考异古本注不为已下有也字释文偶戸口反正误户当作五

补遗释文偶戸口反【三十四叶】戸作五

羹之有菜者用梜

考异古本注为梜提下有也字释文梜字林作防公治反谨按治恐洽误

补遗释文梜公治反【三十四叶】治作洽

为天子削者

考异古本注而巾覆焉下有也字

为国君者至庶人龁之

考异古本注去防而已下不横断下共有也字

父母有疾至专席而坐

考异古本注忧不在私好下他面席下共有也字 无惰不正之言五字宋板足利本同 忧不在乐下忧不在味下大笑则见下共有之也二字 降居处也无也字疏苄翦不纳【三十六叶右五行】正误苄当作苄音戸嫁反

水潦降至前其镦

考异古本经佛其首佛作拂注及下文并同畜鸟者则勿佛陈澔注本无者字执策绥策作防操酱齐齐作韲注以冐之下遗人无时下则弛之下弣把中下尊卑一下谦不敢当下右客尊之下承弣郤手下则俱南面下敌者并授下共有也字 养则驯下量噐名下共有之也二字 则箫覆手与下有者也二字 左首尊也也作之 取其鐏也取其镦也二也字宋板足利本作地古本作取其鐏地也取其镦地之也谨按正德本上也字作地然土旁漫漶不明故嘉靖本以下承继而同误其作鐏地镦地者其义难知正义亦无解矣惟古本训防谓取其锐于地也取其平于地也岂亦古博士家所传邪姑録以质诸识者释文补脱锐以税反底丁礼反谨按当在注丁乱反下疏伹执策绥易呈【三十八叶右二行】宋板易呈上又有策绥二字 持净头授与人【四行】授作投操于囚之右边袂右边袂右邉有力【五行】无右边袂三字所以知是执于弓下头者【三十九叶右三行】无下头者三字接客下手【三十九叶左二行】作接客手下

补遗释文量音亮又音良升斛【三十六叶】升作斗 此为敌体【三十八叶左四行】宋板为作谓 故郑注皆【六行】无注字

进几杖者至如使之客

注尊者所冯侑正误侑当作依考异古本拂去尘敬下用右手便下效犹呈见下掬手中下而脆下谓使者下共有也字 左首尊下有之字 大夫以画下方曰笥下共有之也二字 脆宋板作脃 苞苴裹鱼肉下有者也二字释文齛本亦作筮正误筮当作噬 掬丸六反正误丸当作九

补遗古本注尊者所冯侑侑作依宋板足利本同释文齛本亦作筮【四十叶】筮作噬 掬丸六反【同上】丸作九 箪音箪【同上】下箪作单疏奉秋左氏传【四十一叶左五行】宋板奉作春 言使之容者【四十二叶右一行】无此五字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十四

猜你喜欢
  慈教类·史洁珵
  序·秦蕙田
  第十一卦:《泰卦》·佚名
  卷十八·刘玉汝
  第三 内揵 2·王诩
  泰族训·刘安
  兵略训·刘安
  附錄二·王明
  卷五百七·佚名
  佛说八大人觉经全文·佚名
  妙行无住分第四·朱棣
  虚舟省禅师诗集·虚舟普度
  杭州西湖净慈寺永明精舍大纲及章程·太虚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三·佚名
  金刚般若论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史达祖·唐圭璋

      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有梅溪词一卷。四朝闻见录:韩侘胄为平章,专倚省吏史达祖奉行文字,拟帖拟旨,俱出其手,侍从柬札,至用申呈。韩败,遂黥焉   绮罗香   咏春雨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

  • 大人赋译文注释·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被拜为孝文园令,见皇上&ldquo;好仙道&rdquo;,于是就上奏了《大人赋》,这篇赋是:世间有大人啊,生活在中州。住宅遍布万里啊,却只能短促停留。可怜人世窘迫艰难啊,何不轻飞去远游。跨上素霓般绛色旗啊,驾着云气向上浮。

  • 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柯劭忞

      ○惠宗二   至正元年春正月己酉朔,改元,诏曰:   朕惟帝王之道,德莫大于克孝、治莫大于克贤。朕早历多艰,入承大统,仰思祖宗付托之重,战兢惕厉,于兹八年。慨念皇考,久劳于外,甫即大位,四海觖望,凤夜追慕,不忘于怀。乃以至

  • 列传卷第十 高丽史九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金富佾[*(金)富仪]。○金富佾字天与庆州人其先新罗宗姓太祖初置庆州以魏英为州长卽富佾曾祖也。 父觐国子祭酒左谏议大夫兄弟四人长富弼次富

  • 隋河间王杨弘传·李延寿

    河间王杨弘,字辟恶,隋文帝杨坚从祖之弟。祖父爱敬。早卒。父杨元孙,自幼便成为孤儿,随母亲郭氏寄养在舅族家。武元帝与周文帝在关中树起义旗的时候,元孙在邺城,害怕被齐人杀害,于是就借舅族家的姓氏为姓,改姓郭。元孙死后,齐国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八 洪武十九年五月乙卯朔,上谕吏部臣曰:“国家人才非一日所能造就,曩者,进士魏安仁等六人尝以过谪为浙江按察司书吏,使知自新,今已历年,恐为小人所侮,则终身丧志,虽欲改过,不可得矣。其召还用之

  • 卷四·王溥

    梁开平三年九月,诏曰:“国之大事,唯祀与戎,须委元臣,以专重务。今后在京大小祀及诸色祠祭,并委宰臣薛贻矩专判。”后唐同光二年三月十日,祠部奏:“本朝旧仪,太微宫每年五荐献,其南郊坛每年四祠祭,吏部申奏,请差中书门下摄太尉行事

  • 第二十五章·王夫之

    一此章本文,良自清顺,而诸儒之言,故为纷纠,徒俾歧路亡羊。总以此等区处,一字不审,则入迷津。如第一句,章句下个&ldquo;物&rdquo;字,第二句下个&ldquo;人&rdquo;字,止为道理须是如此说,不容于诚则遗夫物而以道委之物。实则两&ldq

  • 卷三十·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三十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十九康王之诰考异古本经大保率毕公率率作帅 皆再拜稽首皆作并【在相揖下】 诞受□若克恤西土受下有厥字 昔君文武丕平富昔作其 不二心之臣不作弗

  • 卷七十四(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十四六界差别品第二十五之二大王。如人梦中见於国中。第一端正最胜女人。於彼女边。得闻微妙可爱音乐。彼人闻已,以彼乐音而自娱乐。受五欲乐。是人觉已,忆念梦中可爱音乐。於意云何。梦中所见是实

  • 杂宝藏经卷第二·佚名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六牙白象缘  兔自烧身供养大仙缘  善恶猕猴缘  佛以智水灭四火缘  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缘  迦尸国王白香象养盲父母并和二国缘  波罗奈国弟微谏兄遂

  • 成唯识论 第六卷·护法

    成唯识论 第六卷护法等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已说遍行别境二位。善位心所其相云何。颂曰11善谓信惭愧  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  行舍及不害论曰。唯善心俱名善心所。谓信惭等定有十一。云何为信。于实德

  • 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卷上·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我依瑜伽金刚顶经。说莲华部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身口意金刚秘密修行法。行者应从瑜伽阿阇梨处。求受菩提心律仪戒入

  • 卷第二十(声闻学人僧部第九)·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二十(声闻学人僧部第九)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middot;选择遇佛善诱舍于爱欲得第三果一 &middot;须陀洹妇病于从事一悟得第三果二 &middot;比丘自誓入定经时既久出定便死三 &middot;比丘坐禅为毒蛇所

  • 宝庆会稽续志·张淏

    一称《宝庆续志》、《会稽续志》。南宋绍兴府志之一。八卷。创修于宝庆元年(1225),为续《嘉泰会稽志》之作,故称“续志”。体例承袭《嘉泰会稽志》,用细目标题,共有五十目,纠补前志之讹误与缺漏,简赅有法,向有好评。始撰者张

  • 伤寒论辑义·丹波元简

    《伤寒论》注本。《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7卷。日本丹波元简(廉夫)撰于享和元年(1801年)。前6卷列述六经病;卷7辨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伤寒论》原文悉遵我国宋高保衡、林亿校订本,而将其他《伤寒论》传刊

  • 唐英歌诗·吴融

    诗别集。唐吴融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吴融诗集》四卷,《唐才子传》沿此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唐英集》三卷,此集当即《唐英歌诗》。《宋史·艺文志》又作五卷,则可知到元代,吴融诗集已非旧本,四卷

  • 延寿命经·佚名

    亦称《延年益寿经》、《益寿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经中谓如来将入涅槃,延寿菩萨请佛住世以救众生之苦难,佛为说此经,谓若抄写、散转、受持、读诵,可令短命众生长寿,并获如来救护。此经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