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左传正义

诗文注。周左丘明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六十卷。丘明,鲁国太史。杜预(222—284)西晋政治家,儒学家。字元凯,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历任尚书郎、相府参军等职,著有《左传集解》等。《左氏春秋》亦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三十卷,班固注作者“左丘明,鲁太史”。受经于孔子。魏晋以来儒者更无异议,至唐赵匡,始谓左氏非左丘明。后人争议颇多,《四库全书总目》定为左丘明作,概亦有战国时人附益。左氏鲁史用夏历,按鲁君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十二世次第记事。取材于诸国史籍、简册、旧文,所记各国政治、军事、文化、外交及其人物均翔实而生动。原春秋经文与左丘明之传各异,杜氏合而释之,则左传又自有经。杜氏专修左传,认为前儒大抵转相祖述,未尽通左氏学,尝杂引《公羊》、《榖梁》以释传,且自乱体系,于是杜氏合经传于一编,“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采刘歆、贾逵、许淑、颍客诸说之长以解经传、排斥服虔等人旧说,条分缕析,剖析精微,使《左传》旨义畅达。故孔疏采杜预注,认为《左传集解》专取丘明之传,以释孔氏之经,所谓“子应乎母,以胶投漆,虽欲勿合,其可离乎?今校先儒优劣,杜为甲矣。”(孔颖达《序》)“然杜注多强经以就传,孔疏亦多左杜而右刘(刘炫曾驳杜解,凡所驳正,皆以为非),是皆笃信专门之过,不能不谓之一失。然有注疏而后左氏之义明,左氏之义明,而后二百四十二年内善恶之迹一一有征。……故传与注疏均谓有大功于《春秋》也,(四库全书总目》)后世尊为文史名著。有《四库全书》本,《十三经注疏》本。

《春秋左传正义》全部章节目录

(1)卷一(春秋序)
(2)卷二(隐元年,尽二年)
(3)卷三(隐三年,尽五年)
(4)卷四(隐六年,尽十一年)
(5)卷五(桓元年,尽二年)
(6)卷六(桓三年,尽六年)
(7)卷七(桓七年,尽十八年)
(8)卷八(庄元年,尽十年)
(9)卷九(庄十一年,尽二十二年)
(10)卷十(庄二十三年,尽三十二年)
(11)卷十一(闵元年,尽二年)
(12)卷十二(僖元年,尽五年)
(13)卷十三(僖六年,尽十四年)
(14)卷十四(僖十五年,尽二十一年)
(15)卷十五(僖二十二年,尽二十四年)
(16)卷十六(僖二十五年,尽二十八年)
(17)卷十七(僖二十九年,尽三十二年)
(18)卷十八(文元年,尽四年)
(19)卷十九上(文五年,尽十年)
(20)卷十九下(文十一年,尽十五年)
(21)卷二十(文十六年,尽十八年)
(22)卷二十一(宣元年,尽四年)
(23)卷二十二(宣公五年,尽十一年)
(24)卷二十三(宣十二年)
(25)卷二十四(宣十三年至十八年)
(26)卷二十五(成元年,至二年)
(27)卷二十六(成三年,尽十年)
(28)卷二十七(成十一年,尽十五年)
(29)卷二十八(成十六年,尽十八年)
(30)卷二十九(襄元年,尽四年)
(31)卷三十(襄五年,尽九年)
(32)卷三十一(襄十年,尽十二年。)
(33)卷三十二(襄十三年,尽十五年)
(34)卷三十三(襄十六年,尽十八年)
(35)卷三十四(襄十九年,尽二十一年)
(36)卷三十五(襄二十二年,尽二十四年)
(37)卷三十六(襄二十五年,尽二十五年)
(38)卷三十七(襄二十六年,尽二十六年)
(39)卷三十八(起二十七年,尽二十八年)
(40)卷三十九(起二十九年,尽二十九年)
(41)卷四十(襄三十年,尽三十一年)
(42)卷四十一(起元年,尽元年)
(43)卷四十二(昭二年,尽四年)
(44)卷四十三(昭五年,尽六年)
(45)卷四十四(昭七年,尽八年)
(46)卷四十五(昭九年,尽十二年)
(47)卷四十六(昭十三年)
(48)卷四十七(昭十四年,尽十六年)
(49)卷四十八(昭十七年,尽十九年)
(50)卷四十九(昭公二十年)
(51)卷五十(昭二十一年,尽二十三年)
(52)卷五十一(昭二十四年,尽二十五年)
(53)卷五十二(昭二十六年,尽二十八年)
(54)卷五十三(昭二十九年,尽三十二年)
(55)卷五十四(定元年,尽四年)
(56)卷五十五(定五年,尽九年)
(57)卷五十六(定公十年,尽十五年)
(58)卷五十七(哀元年,尽五年)
(59)卷五十八(哀公六年,尽十一年)
(60)卷五十九(哀十二年,尽十五年)
(61)卷六十(哀十六年,尽二十七年)

猜你喜欢
  尔雅注疏·邢昺
  淮南子·刘安
  伸蒙子·林慎思
  近溪子明道录·罗汝芳
  南询录·邓豁渠
  周生烈子·周生烈
  雅述·王廷相
  岩幽栖事·陈继儒
  庭训格言·康熙
  小窗幽记·陈继儒
  四书因问·吕柟
  蒙斋中庸讲义·袁甫
  此木轩四书说·焦袁熹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东海渔歌补遗·顾太清

    渔家乐 题双溪垂钓图 垂柳西风吹不起,一竿闲钓双溪水。濠上高怀差可拟。烟光里,必有金鳞鲤。智者从来无彼此,溪山住处皆堪止。打点琴书游故里。随缘耳,神仙眷属谁如子 此词录自《骨董琐记》卷七。 柳枝词 正月烧灯暖

  • 卷三百五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五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石堂集陈普字尚德闽之宁德人为恂斋韩氏门人韩出于庆元辅氏盖考亭的派也宋亡后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有石堂集拟古秋声金气流天空露瀼瀼素波合流月淫淫

  • 雍正上谕 二、朕到底是不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雍正

      二、朕到底是不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氵㸒色、诛忠、好谀、奸佞的皇帝?  【原文】  上谕:朕荷上天眷佑,受圣祖仁皇帝付托之重,君临天下。自御极以来,夙夜孜孜,勤求治理,虽不敢比于古之圣君哲

  • ●卷二·刘一清

    ○淳熙盛事 宋孝宗御宇,高宗在德寿,光宗在青宫,宁宗在平阳邸,四世本支之盛,亘 古未有。杨诚斋时为官僚,贺光宗诞辰诗云:“祖尧父舜真千载,禹子汤孙更一 家。”读者服其精切。又云“天意分明昌火德,诞辰

  • ◎棺中小鱼·李定夷

    奉省北寺大校场,前清时以备阅兵大臣校阅全省营兵以及考试跑马射箭并斩决囚犯等之用。光复后,无所需用,故弃置不顾。占地号称有五百余亩,上年由营地局禀奉督军署核准,得价售卖与夏明山,据闻即张鉴堂之化名。业经夏明山特雇集

  • 卷二十七·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二十七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参 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天官书第五 【索隐案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人

  • 三〇 诨名·周作人

    鲁迅不常给人起诨名,但有时也要起一两个,这习惯大概可以说是从书房里来的,那里的绰号并没有什么恶意,不久也公认了成了第二个名字。譬如说小麻子,尖耳朵,固然最初是有点嘲弄的意思,但是抓住特点,容易认识,真够得上说“表德”,这

  • 王维传·刘昫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县人。父亲王处廉,官终于汾州司马,迁家到蒲县,于是为河东人。王维开元九年(721)进士及第。奉事母亲崔氏以孝行闻名。与弟弟王缙都有卓越的才华,学问广博多才多艺方面也齐名,其亲情笃厚兄弟相亲相爱,被许多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十三·佚名

    光绪十三年(丁亥) 水线达闽 利权独揽 淡水邮筒 本馆接奉电音 厦门茶讯 台事纪要 四月初八日(公历四月三十日——礼拜六) 水线达闽 台湾水、陆电线刻已动工,闻刘省帅与包办之英、德商人定该,于本年四月内一律完工

  • 59.白马盟·林汉达

    汉高祖晚年的时候,宠爱了一个戚夫人。戚夫人生了孩子,叫做如意,被封为赵王。汉高祖老觉得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生性软弱,怕他将来干不了大事,倒是如意说话做事很像自己。因此,想改立如意为太子。他曾经为这件事跟大臣们商量过

  • 商书·高宗肜日·佚名

    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高宗肜日,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乃训于王。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孚命

  • 日录·吴与弼

    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抚州之崇仁人也。父国子司业溥。先生生时,祖梦有藤绕其先墓,一老人指为扳辕藤,故初名梦祥。八九岁已负气岸,十九岁(永乐己丑)觐亲于京师(金陵),从洗马杨文定(溥)学,读《伊洛渊源录》,慨然有志于道,谓程伯淳见猎心

  •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卷第六·智旭

    明古吴沙门智旭述 【(戊)四明止观断得三。初标科。二各释。三总辨。(己)今初】次明第四止观除障得益。就中复有三门分别。一约分别性。以明除障得益。二约依他性。以明除障得益。三约真实性。以明除障得益。 【(己)二各释

  • 卷第十七·丈雪通醉

    锦江禅灯卷第十七 永安 嘉州洪雅人。身裁么么。面色黧皯。言音鄙恶。而识量宽舒。大抵不可赀也。大中八年间诣成都。造谒府帅。白公敏中。请奏寺额。以其足跋。肩舆而至。人皆未尝见其登圊而旋溺也。故时呼为无漏师

  • 小诵经·佚名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一 三归文我归依佛,我归依法,我归依僧伽。我再归依佛,我再归依法,我再归依僧伽。我三再归依佛,我三再归依法,我三再归依僧伽。二 十戒文一、禁杀生学处我受持。二、禁不与取学处我受持。三、禁非梵

  • 伊犁略志·佚名

    (清)佚名撰,管兴才译,纪大椿整理。本书原为锡伯文抄本,成书年代未署,从内容看应是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以后作品。内容主要是记载乾隆中叶以降,驻防伊犁的满营、索伦营、锡伯营、厄鲁特营、绿营的建置,驻防官兵的待遇,伊犁的

  •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佚名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大方广宝箧经之异译。

  • 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澄观

    全一卷。唐代澄观撰。又作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华严经七处九会颂。收于卍续藏第四册。本书乃总合颂分、释分二部分而成,以五言六十八句之颂,叙述八十华严七处九会三十九品之要义。本书虽仅一万三千余言,然已将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