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四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周易兼义下经咸第四

存旧周易下经咸第四【古本足利本】周易注疏卷第六【宋板】

考异古本注【象曰】物乃感应下有也字三本足利本同【初六】未至伤静下三本足利本有也四属外卦下同但足利本无 【六二】居而获吉下三本有也 顺不害也也上有者字三本同 【九三】退不能静处静处作处静三本足利本同 【九五】口之下下三本有也 【上六】薄可知也也上三本有之字疏应化而生【二叶右七行】宋板应作变 情可见矣【二叶左六行】矣下有也字 则譬如拇指【三叶右五行】如作于 谨按宋板九三有疏今本皆脱今録于此 正义曰咸其股执其随往吝者九三处二之上转高至股股之为体动静随足进不能制足之动退不能静守其处股是可动之物足动则随不能自处常执其随足之志故云咸其股执其随施之于人自无操持志在随人所执卑下以斯而往鄙吝之道故言往吝 虽诸説不同【五叶右四行】无诸字 旧説字作滕徒登反【五叶左三行】作旧说字作滕【徒登反】

补遗古本注【九三】咸之为物咸作股二本宋板足利本同疏咸其腓由【三叶左四行】宋板由作凶

考异古本注【彖曰】皆可久之道下三本有也字 往无穷也也作极三本足利本宋板同疏释训卦名也【六叶左一行】宋板释训作训释 因名此卦得其恒名【同上】名作明有恒而失位【九叶右八行】有作在

补遗疏常通无咎而利贞也【六叶右四行】宋板贞作正 二义相交也【左三行】义作气

考异古本注【彖曰】刚当位而应刚上有以字宋板同 能与时行也也上二本有者字 【象曰】隂长之象下三本有也【补遗一本隂 六上有之字  二】则莫之胜解下三本有也字 【九三】宜遯而系三本宋板系作繋下皆放此 系于所在足利本系作系 【九五】遯之嘉也也上三本有者字

大壮

考异古本经象曰小人用壮君子防也二本罔上有用字 不能遂不详也一本足利本详作祥注【彖曰】大者谓阳爻下三本有也字 【初九】必能自终成也也上有者字一本也作者 而得终其壮者下三本有也 故曰征凶有孚下有也三本足利本同 言其信穷下一本有也字 【九二】是以贞吉下三本有也字 【六五】不于险难三本于作于 故得无悔下三本有也字故曰丧羊于易下同 【上六】固志在三三作一三本足利本宋板同疏则见天地之情【十四叶右五行】宋板则作即 信其穷凶也【十四叶左八行】其作有 用之以为罗罔于已【十五叶右七行】无以字 矛盾【十六叶左三行】盾作楯 疑之不已【十六叶左九行】疑作钦 正义曰不详也者详者善也故云不详也【十七叶右四行】详作祥下同谨按经文同今本作详

补遗古本注【象曰】而顺礼也顺上有正字 【九四】上隂不防二本隂下有也字 【六五】干其任二本任上有所字

考异古本注【彖曰】所以在贵也以作之三本足利本宋板同 【象曰】以顺着明自显之道下二本有也 【六二】而回其志一本回作曲 间乎幽昧三本足利本宋板间作闻得正之吉也也上三本有者字 履贞不回一本回

作曲 【六五】不代下任也三本也上有者字 能消其悔下三本有也字 无不利也宋板无也字疏周氏等为照之召反【十八叶右七行】宋板召作少 进之初未得履位【十九叶右一行】进上有处字 乃得无咎也【同上】无也字 得其悔亡【十九叶左六行】无其字 不成一伎王注曰【二十叶右五行】王作术不能度谷【六行】度作渡

补遗古本注【初六】故必裕之必作以 【六三】悔亡也亡下有之字

明夷

考异古本注【象曰】巧所辟也巧作乃二本足利本同 【初九】初处卦之始三本初下有九字 最逺于难也三本也上有者字 主人有言下三本有也 【六二】是行不能壮也三本足利本宋板是作示 然后乃免也二本乃作获 故不见疑下三本有也 【九三】南狩者发其明也也上有者二本同 故曰不可疾贞下有也三本同 【六四】随时辟难门庭而已三本足利本宋板随作虽 能不逆忤也三本也上有者字 【六五】故利贞也三本故下有曰字 【上六】遂入于地下三本有也字

补遗古本经获心意也也作者

家人

考异古本注他人之事也也上三本有者字 【象曰】而身无择行下三本有也 【初九】志变而后治之则悔矣三本悔下有成字足利本作生 【六二】尽妇人之正义下三本有也 【九三】行与其慢家与其渎慢下渎下三本有也【六四】能富其家也三本也上有者字 【九五】则勿恤而吉下三本有也

补遗古本经志未变也也上有之字 嘻嘻终吝终下有之字注其正在家内而已下有也字 【初九】然后悔亡也亡下有之字 【六二】职乎中馈职上有其字 【九三】犹得其道无犹字疏发迩见逺【二十六叶右八行宋板见作化】

考异古本注【初九】与人合志三本人作四足利本宋板同故得悔亡下三本有也字马者必显之物下同 【六三】

二从下取下三本有也字终获刚助下【九四】故虽危无咎下并同 【六五】有应故亡三本足利本亡上有悔字 【上九】故曰睽孤下有也三本同 豕之负涂三本宋板之作而足利本作也正嘉二本作失谨按作而似稳 未至于治先见殊怪二本作未至于合志见殊怪一本作未至于合志先见殊怪宋板足利本治作洽 故见豕负涂三本故下有曰字 四剠其应一本宋板剠作刺谨按宋板后人改正作剠疏亦放此疏其志则通也【二十九叶左六行】宋板则作即 见谓逊接之也【三十叶左四行】无见字以辟咎也【六行】辟作避 未至于治【三十三叶右八行】治作洽乃得与二为婚媾矣【三十三叶左一行】二作三

补遗宋板疏可以行小事【二十九叶左一行】可上有故字补脱象曰遇主至道也下有疏未失道者既遇其主虽失其位亦未失道也十八字 泽为卑秽【三十三叶右七行】为作是

考异古本经蹇利西南二本利下有也字谨按甚奇可怪注道穷下三本有也字 吉可得乎吉下二本有何字足利本作何吉可得乎【补遗一本作 象吉何可得也 曰】蹇难之象下三本有也字 莫若反身修德下二本有之也二字一本无之字 【六二】匪躬之故下三本有也字 【六四】故曰往蹇来连下三本有也字 【上六】故曰往蹇来硕吉下三本有也字 往则失之二本宋板作往之则失疏西南顺位平易之方【三十四叶右四行】宋板顺作地正嘉二本作险似非 贵谓阳也以从阳【三十七叶左一行】以下有隂字补遗古本注来则得誉下有也字二本同 【六二】处难之时之作穷宋板同

考异宋板注亦不困于东北困作因 古本而济厄者也二本足利本厄作危下放此 则以速为吉者三本足利本宋板者作也 【彖曰】故谓之解下二本有也字难解之时下非治难时下故不言用下三本共有也字故不曰义下一本有者也二字一本无者字 【初六】处

此之时下三本有也 或有过咎非其理也三本无此八字 【九二】能获隠伏也三本也上有者字疏解有两音一音古买反一音谐买反【三十七叶左六行】宋板古买反谐买反六字细书谐买作胡卖正嘉二本作故买 即是免脱于险【三十八叶右八行】是作见脱作说 甲拆【三十八叶左六行】拆作坼下同谨按宋板经文拆字不明注同正德本皆从土 此寇虽由已之招【四十叶左二行】虽作难

存旧周易注疏卷第七【宋板】

考异古本注【彖曰】损刚益柔也一本也作者一本作者也非补不足也非长君子之道也也上三本共有者字【象曰】莫善忿欲也三本足利本善下有损字 【初九】不敢

宴安二本足利本敢作可 【九二】柔不可全益刚不可全削三本全上共有以字 进之于柔则凶矣三本足利本宋板于作乎 【六三】其实乃损下三本有也字 醇作淳三本足利本宋板同疏放此 则必疑矣二本矣作也 【六五】天人之助也也上三本有者字 【上九】为物所归下三本有者也二字疏则是无咎可正【四十二叶右七行】宋板咎作过 得正防矣【八行】正作王 言一人则可三人疑【四十五叶左四行】疑作益 无复企子之疾【八行】子作予 利有攸往者不制于柔【四十七叶右七行】不作下

补遗古本经九二利贞征凶征作往注同注【初九】故既获无咎故作欲疏不损益之也【四十四叶左九行】无也字【宋板】

考异古本注【彖曰】损上益下下三本有也字 施未足也三本也上有者字 【初九】必获大功下三本有也 【六二】兴益之宗下三本有也 【六三】救凶则免下同 不失中行三本不上有故字 国王所任也三本足利本宋板王作主谨按或本国字属上读 【九五】固不待问而元吉三本足利本宋板固作故疏又应刚能干【四十九叶右八行】宋板应作体 得其时而无其处【九行】无作非 兼张德义【五十一叶左九行】张作谨按元文作避所讳也

补遗古本注【六二】齐巽者也齐作济 【六四】谁有不纳也谁作何足利本同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四

猜你喜欢
  夏书·甘誓·佚名
  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朱熹
  指物论第三·公孙龙
  提要·项霦
  卷四·杨于庭
  第41章·老子
  卷十六·盛世佐
  燕礼·佚名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佚名
  恒竭清信女品第十六·佚名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佚名
  建设现代中国佛教谈·太虚
  佛说诸法本无经卷下·佚名
  第六卷·佚名
  十事开示·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三十四·彭定求

        卷634_1 【狂题十八首】司空图   莫恨艰危日日多,时情其奈幸门何。   貔貅睡稳蛟龙渴,犹把烧残朽铁磨。   别鹤凄凉指法存,戴逵能耻近王门。   世间第一风流事,借得王公玉枕痕。   交疏自古戒言深,肝胆

  • 附后跋·张炎

    乙卯岁,余以公事留杭数月,而玉田张君来,寓钱塘县之学舍。时主席方子仁始与余交,道玉田来所自,且怜其才,而不知余与玉田交且旧也,因相从欢甚。玉田为况,落寞似余,其故友张伯雨方为西湖福真费修主,闻之,遂挽去。子仁与余买小舟

  • 卷二·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唐百家诗选卷二宋 王安石 编高适上六十首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主簿自从别京华我心乃萧索十年守章句万事空寥落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劒对风尘慨然思卫霍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天长沧州路日暮邯郸郭酒肆或

  • 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三·赵尔巽

      ◎循吏一   白登明汤家相 任辰旦 于宗尧 宋必达陆在新 张沐张埙陈汝咸 缪燧陈时临 姚文燮黄贞麟 骆锺麟崔宗泰 祖进朝赵吉士张瑾 江皋张克嶷 贾朴 邵嗣尧卫立鼎 高荫爵 靳让崔华周中鋐 刘棨 陶元淳 廖冀亨 佟国

  • 卷二百五·杨士奇

    永乐十六年冬十月丁丑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 敕平江伯陈瑄曰天气向寒漕运士卒久劳可悉遣归休俟春暖复令就役○戊寅改保安左卫为怀来卫 夜有星如鸡子大青白色有光出太微垣东行至近浊○庚辰擢进士汪胜为北京道监察御

  • 卷之一千四百六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二四禀同治九年四月二十八日一一二○二-二·佚名

    八房总书吴青等,请淡水厅批照旧章分掌案〔下八房〕总书吴青、郑禄、谢坤、胡芳、蓝翔、杜名高、刘春波、锺昌等,为乞整旧章,以杜争推,以均苦乐,以肃衙规事。□□衙门设立吏、户、礼、兵、刑、工、粮税

  • 一三五六 军机大臣为行取外任及回籍原办文溯阁全书错误各员子弟事交吏部片·佚名

    一三五六 军机大臣为行取外任及回籍原办文溯阁全书错误各员子弟事交吏部片乾隆五十五年九月十七日交吏部:校办文溯阁错误各员内,现任外任及有告假、休致、降调等事故,如查明已经回籍者,应卽行文该员等原籍任所,遵照原奏,各

  • 八八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专差赍送第五批书籍折·佚名

    八八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专差赍送第五批书籍折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奴才李质颖谨奏,为钦奉上谕事。窃奴才前奉谕旨,访觅遗书,当卽钦遵圣训,于商人马裕家选取,并令总商等善为访觅。于闰三月及四月内,三次共呈进书八百十八

  • 令狐腍传·刘昫

    令狐腍字子直,文宗太和四年(830)中进士,初入仕途任弘文馆校书郎。开成初年(836)任左拾遗。二年(837),其父令狐楚去世,守丧免职。服丧期满,授予原官职,不久,改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加官晋职为库部、户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五年(84

  • 第五节 穆、敬荒淫·吕思勉

    宪宗之任用宦官,虽为失政,然其能用孤立之皇甫,则要不失为英明,以是时朋党之中,实无佳士也。唐世不党之士,多为公忠体国之人,而多蒙恶名,以是时朋党势大,史或成于其手,或虽不然,而所据者仍系党人之说也。英明之君主,未尝不思擢用不

  • 自序·钱穆

    思想必然是公共的,尤其是所谓时代思想,或某学派的思想等,其为多数人的共同思想,更属显然。凡属大思想出现,必然是吸收了大多数人思想而形成,又必散播到大多数人心中去,成为大多数人的思想,而始完成其使命。此少数之思想家,正所

  • 庄子天下篇述义·马叙伦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案:宣颖以「有」字句绝,「为」字属下读,是也;诸家以「有为」连读者失之。道术者,本书齐物论云「已而不知其然之谓道」,在宥云「一而不可不易者道也」,天地云「

  • 兴显品第九·佚名

    又复族姓子。菩萨大士有定。名诸佛明显国土清净。云何族姓子。诸菩萨诸佛明显国土清净定而正受乎。於是菩萨。入於东方世界。从一国土。至一国土。於西南北方及四隅上下方。亦从一国土至一国土。於彼诸土。普现兴佛事

  •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简称《导引三光经》。道教「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南北朝。唐王悬河《三洞珠囊》、《上清道类事相》已引此经。蒋叔舆《斋坛安镇经目》亦着录,原书一卷,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类。但《正

  • 菱·叶紫

    因了夜晚在湖上的秘密的约会,官保满怀着幸福的恐怖与焦灼,他并没有想到他还没有吃晚饭,便躲着他爸爸的眼睛,溜到祖父的房间里去了。他可以在那里从容地准备着他赴会前所应该准备的一切:装菱角的篮子,钩子,划船用的桨片和补洗

  • 五代诗话·郑方坤

    诗话。清郑方坤撰。十卷。方坤有《全闽诗话》已著录。王士禛晚年作《五代诗话》,未及成书,门人弟子即把这未竟草稿传抄出去,遂引起宋弼和郑方坤分别对其进行删补。但“弼所续入,务求其博,体例遂伤冗杂,殊失士禛之初意,而挂漏

  • 八识规矩补注·佚名

    凡二卷。明代普泰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文略义深,堪称唯识学之精髓。世亲菩萨摄取瑜伽百卷之要,精粹成三十颂,开后学易入之道。后经护法等十师广释,却演为繁琐难解,故玄奘入竺归国后,糅百本之论为成唯识论十卷,至此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