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七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四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礼记注疏第六十二

存旧礼记正义卷第六十九【宋板】

射义第四十六

释文取其士之义也元文其作于

古者诸侯之射也

考异古本注然后作乃后宋板同疏明长幼之序者【二叶右三行】宋板者上有也字

补遗宋板疏谓其行礼【一叶左九行】其作立 礼具牲狗【二叶右一行】具作其 以若臣尽竭其力【二行】以作似

故射者进退周还

考异宋板疏则射能中【九行】无射字 出自射者而来【二叶左二行】射上有此字

其节天子以驺虞

考异古本注今诗篇名下御于君所下夙夜在公下共有也字 喻得贤者多也多上有众字

补遗古本注今诗篇名诗下有之字疏射礼乐车【三叶左一行】宋板车作章

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选

考异古本注乃后决之于射下有也字

补遗宋板疏尽忠于射【五叶左四行】忠作志 此谓士射也【六行】士作大 偕十也【八行】十作俱

是故古者至未之有也

考异古本注小国一人下幽州下共有也字 流犹族也族作放宋板同

故诗曰曾孙侯氏

考异古本注誉或为与下有也字疏故诗曰至所具也【六叶左六行】宋板无此二十九字 诸侯自为正之具也【七叶右五行】也下有者字 公正爵四行【七行】公作云 大射大夫【同上】大夫作礼文

补遗古本经则安则誉也安下有安字注四四正爵下四作正宋板足利本同 有名誉下有也字

孔子射至盖防有存者

考异宋板注称犹言也行也作称犹言也道犹行也言行也 古本序防或为徐防徐防作御黔 扬皆作腾下有也字释文圃音补徐音市【七叶】元文市作布 公罔人姓也又作罔【八叶】下罔作冈 八十九十曰耄期本又作□音其【同上】□作旗补阙本又作旗 防音勤又音仅【同上】仅作觐补阙又音觐疏使一人俱举觯誓众【九叶右四行】宋板一作二 乐正升堂复位【九叶左四行】正作工补阙【五行】举觯于宾与大夫 但众耦射事既了【同上】耦作宾 故此但简其善【六行】故作于 旄期之老不是能射【同上】是作复 虽不能射与在射中【七行】射作宾补阙【八行】知先行饮酒礼者 又乡大夫职退【九行】退作云 是配合之外更有奇也【十叶右二行】也作只 故知之是发声而即裘为名【三行】而作也补阙云射毕又使此二人举觯者古者于旅也语者郑释 先王礼乐之义理也【五行】义理二字作道字 耆耊皆老也者【同上】耆上有云字 又毛诗笺云【六行】笺作传 云行也者不言有此行不【七行】云下有言字正德嘉靖本但作云者不言有此行不无行也二字补遗宋板疏使二人举觞【九叶左四行】觞作觯

射之为言者绎也

考异古本经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无射字注意曰此鹄乃为某之鹄无为字 不中之则不成人也不中上有某字疏耦升自西阶并行东皆当其物【十一叶左二行】宋板行作而皆作阶 又方制之以为□【十二叶右八行】□作谨按周礼司裘注作□诸反本又作隼捡字书作宋板近是 非呈实鸟也【九行】呈作是 卿大夫射一侯三正【十二叶左二行】三作二 则逺国属宾【五行】宾作凢下属 设鹄诸侯宾射用三正之侯【六行】设鹄作畿内 约大射礼文之意天子张三侯【七行】作约大射诸侯既同天子张三侯 天子用五子三子二子若诸侯用大夫【同上】若诸侯用作之侯其卿 其中央之赤【九行】其作凢 其外又有白布若天子以下燕射【同上】作其外又画以云气天子以下燕射 一丈五尺三分寸之一【十四叶右五行】尺作寸补遗宋板疏射考意云【十一叶左三行】考作者 或以朱緑【十二叶左三行】或作画 天子用五子三子二子【七行】子皆作正上舌出倍者【十三叶右七行】倍作躬 下舌及射【十四叶右二行】射作躬

天子将祭必先习

经而侯射于射宫正误侯当作后考异宋板疏是故于泽中射椹质而已【十六叶右二行】故作知

补遗古本经而侯射于射宫侯作后宋板足利本同

故男子生桑弧

考异古本注乃十食子也也上有者字疏犹若事毕设饭食【十六叶左七行】宋板食下有者字

补遗古本经桑弧蓬矢桑上有以字注乃十食子也十作卜宋板足利本同

射者仁之道也

考异陈澔注本经射求正诸己无射字注射则争中下有也字释文弛又始氏反元文氏作是

补遗古本经升下而饮无而字

孔子曰射者至辞养也

考异宋板注画布曰正无布字正德嘉靖本同 古本乃能中也也上有之字 发或为射下有也字 言射的必欲中之者无必字疏循声若谓射者依循乐声而发矢【十八叶左一行】宋板若作者

补遗古本注必欲中之者作欲射中之者疏何人能听【十八叶右八行】宋板人作以

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七十【宋板】

古者周天子至而进退之【燕义】

考异古本注修德学道下此以为説下共有也字 军事不赋也也上有之字 游卒未仕者也卒作倅谨按经文同今本释文大子音泰后大子学同元文学上有大字疏总谓志国子【二十叶右八行】宋板志作之 传授以车甲【二十叶左八行】传作付 不与于国子【二十一叶右二行】于作干下【三行】不于其事同

补遗释文朝音直遥反【十九叶】音作位疏副伐父者也【二十叶左四行】宋板伐作代 力役主功【二十一叶右二行】主作土秋夏学羽籥【八行】夏作冬 亦在夫学【九行】夫作大

诸侯燕礼之义

考异古本注而安定也也上有之字

设賔主饮酒之礼也

考异古本经臣莫敢与君亢礼也亢作抗注大相近下有也字疏诸公者容牧有三监也【二十二叶左五行】宋板无公字谨按为是 云疑自下上至之辞也【六行】也下有者字下尊与君大相近下同

君举旅于賔

考异古本注因事以托政托作设释文稽徐本作□元文□作防正德嘉靖本同疏为拜故下宾未拜也【二十三叶左六行】宋板宾作实

补遗古本注言圣人之礼之作制宋板足利本同 是其报以禄惠也无其字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四

猜你喜欢
  第三十一卦 咸 泽山咸 兑上艮下·佚名
  国准第七十九·管仲
  兼爱下第十六·墨子
  卷第二十二下·朱熹
  卷八·汪克宽
  卷八十三·江永
  中匡第十九·管仲
  卷十一·马骕
  提要·陈悦道
  卷六·王昭禹
  难三·韩非
  佛说解夏经·佚名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释会纪闻上(注一)·太虚
  卷第十二·佚名
  勿欲为千古高人·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八出 惊飓·李渔

    〖南吕引子·临江仙〗(小生冠带,引众上)鸡肋微官邻幻蜃,愈教心悟浮云。乡音迢递不相闻。亲朋劳梦寐,骨肉费咨询。下官登莱观察使杨雨公是也。发迹浙中,分符海表,操北门之锁钥,固中国之藩篱。且喜海晏河清,人民乐业,正是文

  • 第二折·杨梓

    (徐茂公上)老夫徐茂公是也,为尉迟公搅了功臣筵宴,如今贬去职田庄闲居。今日众公卿每在十里长亭与他饯行,须索走一遭去也。(尉迟上)家童,你把奶奶的车儿先行著,我和你且慢慢的行。(童)理会得。爹爹,孩儿想来,爹爹也曾受苦来,那

  • 甲集第十八·钱谦益

    唐应奉肃九首【送陶元庸】有酒浇赵州,无酒酹鹦鹉。不逢平原君,何须识黄祖。杀姬谢躄士,兹事付尘土。谁能爱文章,甘受嫚骂侮。丈夫气盖世,身为知己许。苍茫风尘际,因子慨今古。临岐舞铜剑,霜隼陵平楚。去

  • 志第四 地理上·房玄龄

    昔者元胎无象,太素流形,对越在天,以为元首,则《记》所谓冬居营窟,夏居橧巢,饮血茹毛,未有麻丝者也。及燧人钻火,庖牺出震,风宗下武,炎胤昌基,画野无闻,其归一揆。黄帝则东海南江,登空蹑岱,至于昆峰振辔,崆山防道,存诸汗竹,不可厚诬。高

  • 卷一百0九 晉紀三十一·司马光

      強圉作噩,一年(丁酉)。   安皇帝隆安元年(丁酉、三九七年)   春,正月,己亥朔,帝加元服,改元。以左僕射王珣為尚書令;領軍將軍王國寶為左僕射,領選,仍加後將軍、丹楊尹。會稽王道子悉以東宮兵配國寶,使領之。   燕范陽王

  • 第七十三回 背德兴兵周师再败 揽权夺位陈主被迁·蔡东藩

      却说齐主湛检得元蛮书,立即动怒,便欲将蛮加罪。蛮急贿托幸臣,替他求免,还算罢官了事。蛮为百年母元氏父,蛮得免诛,元氏仍居顺成宫,不过伤子枉死,更增一层悲泪罢了。先是周太师宇文护母阎氏,及周主第四姑,并诸戚属等,皆寓居

  • 第二十三回 杀董璋乱兵卖主 宠从荣骄子弄兵·蔡东藩

      却说孟知祥据有西川,得进奉官苏愿归报,已知朝廷有意诏谕,且闻在京家属,均得无恙,乃遣使往告董璋,欲约他同上谢表。璋勃然道:“孟公家属皆存,原可归附,我子孙已经被戮,还谢他甚么?”遂将来使斥归。知祥再三遣使,往说董璋,略言

  • 卷三十二·唐·蒋一葵

    【元稹】 〔字微之。尝朝退行至廊下,时初日映九英梅,隙光射礻真,有气勃然。百寮望之,叹曰:“岂肠胃之章,映日可见乎?”与白乐天友善,世称“元白”。元写白诗于阆州西寺,白写元诗百篇,合为屏风。〕 元稹初

  • 名山藏卷之一·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典谟记一◆典谟记一太祖高皇帝一○太祖高皇帝一太祖高皇帝御讳元璋字国瑞濠州人也姓朱其先句容人世农桑皇祖始渡淮家泗皇考徙锺离皇妣陈生四子帝季也日章天质凤目龙姿声如洪钟奇骨贯顶元时太史言圣人生江

  • 金佗稡编卷三·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稡编卷三宋 岳珂 撰高宗宸翰下绍兴十年敌昭武大将军韩常既失夏金吾畏罪不敢还以兵五万屯长葛密遣使愿以其衆降先臣遣贾兴报许之乌珠复聚兵十万拒先臣于朱僊镇先臣按兵不动第遣将以背嵬五百奋击大破

  •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司马迁

    王学孟 译注【说明】这一篇是魏豹、彭越的合传。《史记》中的合传,多以类相从。他们都曾在魏地,都曾“固贱”,“南面称孤”,心怀二志导致身首异地:这是他们命运的相似之处。但是,作者对二人的处理,其笔法却

  • 十五、释虫·佚名

    螜,天蝼。 蜚,蠦蜰。 螾[A123],入耳。 蜩,螂蜩,螗蜩。 蚻,蜻蜻。 [B270],茅蜩。 蝒,马蜩。 蜺,寒蜩。 蜓蚞,螇螰。 蛣蜣,蜣螂。 蝎,?吉?屈。 蠰,齧桑。 诸虑,奚相。 蜉蝣,渠略。 蛂,蟥蛢。 蠸舆父,守瓜。 蝚,蛖蝼。 不蜩,王蚥。 蛄{施虫}

  • 景公问古之莅国者任人如何晏子对以人不同能第二十四·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古之莅国治民者,其任人何如?”晏子对曰:“地不同生,而任之以一种,责其俱生不可得;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遍成。责焉无已,智者有不能给,求焉无餍,天地有不能赡也。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

  • 概论·洪应明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月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

  • 卷一·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一宋 李明復 撰隐公程頤曰隐公名息姑惠公子惠公元妃孟子其弟聲子生隐公隐謚也隐拂不成曰隐元年春王正月程頤曰周正月非春也假天時以立義爾平王之時王道絶矣春秋假周以正王法隐不書即位明

  • 离俗览第七·吕不韦

    离俗原文:一曰:世之所不足者,理义也;所有馀者,妄苟也。民之情,贵所不足,贱所有馀,故布衣、人臣之行,洁白清廉中绳,愈穷愈荣,虽死,天下愈高之,所不足也。 然而以理义斫削,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舜、汤。飞兔、要褭,古之骏马也,材犹有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一·澄观

    十地品第二十六(入第三十四经)初来意者。为答普光十地问故。夫功不虚设。终必有归。前明解导行愿贤位因终。今明智冥真如圣位果立。故有此会来也。前是教道此是证道。教为证因。证即证前三心之教。故无性摄论云。此闻

  • 丛林公论·佚名

    全一卷。南宋者庵惠彬撰,宗慧作序,宋淳熙十六年(1189)刊定。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三册。系评论古今禅林之文事,乃有关释儒之随笔论集,凡七十余项,一万余言。禅籍志卷下谓本书之内容研究精密,识见高明,论点公允,且其序文亦堪称绝唱,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