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五十六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春秋左传注疏第四

隠公六年

考异足利本注具四时以成嵗也皆放此也作他永懐堂也下有他字释文芟説文作【四叶】元文作癹疏始封唐叔于懐氏一姓九族【二叶左八行】宋板于作以 及景先代五官之长子【同上】正误景当作是 公孙婴齐卒于貍服【三叶右七行】谨按服恐脤误 他者放此【三叶左三行】正误者当作皆 不得自不输粟空言他人【四叶左一行】言作告补遗宋板疏及景先代【二叶左八行】景作是 蘓忿生十二邑【三叶右七行】二作一 他者放此【左三行】者作皆

隠公七年

考异足利本传告终嗣也嗣上有称字永懐堂同注例在襄九年九作元为是 彊虣彊作强 在济隂城武县西南永懐堂城作成 志不在于防血也无也字宋板永懐堂同 以忽为王宠妻为作有永同正误妻当作故释文凡字本作泛音凡【六叶】元文作泛城音凡疏如口遗忘物然【八叶左七行】正误口字当在【六行】防谓含血也含上 似临防而忘【同上】正误似字当在口字处 也策祝史【八行】正误也字当在似字处 简忘否在心【同上】正误简字当在也字处 且讥之【九行】正误且字当在简字处谨按此疏七行八行九行首字各换其位

补遗宋板注以忽为王宠妻妻作故足利本同疏礼经不言凡例【七叶左七行】不作下 防谓含血也【八叶左六行】含上有口字 如口遗忘物【七行】口作似 如而似临防【同上】似作也 在于也策【同上】也作简 简忘否【八行】简作且 且讥【九行】无且字

隠公八年

考异足利本注诸侯同盟称名者无侯字 非唯见在位之君也之作二谨按诸本皆尔 或使即先人之諡称以为族使作便永懐堂同释文好呼报反下同【十五叶】元文下作注疏使其汤沐焉【九叶左四行】宋板其作共 若十年滕侯卒【十一叶右二行】十作七为是 在礼卿不会诸侯【十一叶左九行】诸作公 当时竝有则直两文互见【十二叶右九行】有作存 非有近许国【十三叶左七行】有作由诸本同 以祖为祓道之祭也【十四叶右八行】祓作軷

补遗宋板注东菀县菀作莞足利本同疏盟与子晢氏【十六叶右五行】与作于 不尽赐也【左四行】尽作须

隐公九年

考异足利本经九年春天子使南季来聘子作王永懐堂同谨按公谷经共作王注防鲁地在琅邪县东南县上有华字永懐堂同谨按宋板本同今本后补华隂二字不知据何本也 伐宋未得志故复徃告之徃作更永懐堂同 公于突郑厉公也正误于当作子 先犯戎而速奔以遇二伏兵至谨按足利本后人改遇为过姑记备考异云释文【十九叶】补脱华县户化反谨按注在琅邪华县东南今本脱华字 【二十叶】覆扶又反注及下同伏兵也谨按传君为三覆以待之 聃一音士甘反【二十一叶】元文士作土

补遗宋板注公于突于作子足利本同释文【十九叶】补脱挟卒音恊 【二十叶】説宋音悦宋使所吏反注同故复扶又反疏雷是雷光【十九叶右五行】宋板雷作电

隐公十年

经卫人伐戴谨按足利本后人改戴作载下传并注皆同考异足利本注明翚专行非邓之谋也邓作郑谨按惟万厯与崇祯本同 戊申五月二十三日五作三恐非 宋卫奇兵承虚入郑承作乗永懐堂同释文戴音再字林作戴【二十三叶】元文上戴作载疏非邓之谋【二十二叶右五行】谨按宋板注作郑疏同崇祯本正嘉二本注疏共作郑 梁国甾县故戴国【二十三叶右七行】宋板戴作载下甾戴声相近故汉于戴国立甾县皆同 故郑元诗笺读俶戴为炽甾【八行】戴作载甾作菑谨按惟万厯与崇祯本同

隐公十一年

则愿以胜君为请正误胜当作滕 足利本遂与郑氏归而立其主郑作尹永懐堂同注荥阳县荥作荧永同 頴川许昌县頴作颍永同 傅于许城下于作于灭而告败胜而告克此皆互告互告作互言永同

欲以杀君之罪加寪氏正误杀当作弑 桓弑隐簒位位作立永同释文齐本亦作齐【三十一叶】元文下齐作斋诅厠虑反【三十三叶】厠作侧 郭璞王苍解诂【三十四叶】王作三欑木官名【同上】木作才正误名当作反疏圣贤亦録而

言之【二十六叶左八行】宋板言作善 俱实在弑而以卒赴【九行】在作见 庶姓无姓者也【二十七叶左二行】下姓作亲 以爵位用次列【二十八叶左八行】用作相

补遗宋板愿以胜君为请胜作滕足利本同释文注及下文同【二十七叶】作下注及文同宋板同阏于葛反【二十九叶】于作安 蝥亡侯反【同上】亡作莫 粥本又作鬻【三十叶】下鬻作粥宋板同 欑木官名【三十四叶】木官名作才官反 息一本作鄎音息【同上】作鄎音息一本作息 弑音试下同一本作杀【三十六叶】作杀音试下同一音如字补脱【同上】齐于侧皆反疏伯国之臣【二十六叶左九行】宋板伯作他 元年者【二十七叶右六行】者作曰 宣王弟反【三十二叶右一行】反作友 而告乃书【三十五叶左九行】而作得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五十六

猜你喜欢
  第六十三卦 既济 水火既济 坎上离下·佚名
  卷十 十之二·孔颖达
  滅國上第七·苏舆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孔子
  卷三十九·林之奇
  卷八·林之奇
  验符篇第五九·王充
  讲瑞篇第五十·王充
  卷十上·傅恒
  卷四十·顺治
  卷三百九十一·佚名
  十二門論·欧阳竟无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六·唐慧琳
  告日本佛教大众·太虚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楚辞集注卷第七·朱熹

    招魂第九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古者人死,则使人以其上服升屋,履危北面而号曰:「皋!某复。」遂以其衣三招之,乃下以覆尸。此礼所谓复。而说者以为招魂复魄,又以为尽爱之道而有祷祠之心者,盖犹冀其复生也。如是而不生,则不生矣,于

  • 巻一·李蓘

    钦定四库全书宋艺圃集卷一明 李蔉 编廖融三首赠天台逸人移桧托禅子携家上赤城拂琴天籁寂敧枕海涛生雪白寒峯晚鸟歌春谷晴又闻求桂楫载月十洲行梦仙謡琪木扶踈系辟邪麻姑夜宴紫皇家银河旌节揺波影珠阁笙箫吸月华翠凤

  • 入朝别张燕公·张说

    梁知微华容佳山水,之子厌承明。 符竹纡小郡,江湖被德声。 三年计吏入,路指巴丘城。 凫舟才结缆,驺驾已相迎。 别离他乡酒,委曲故人情。 孤屿早烟薄,长波晚气清。 辛勤方远骛,胜赏屡难并。 回瞻洞庭浦,日暮愁云生。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梦华琐簿》·张次溪

    (清)蕊珠旧史(杨懋建) 撰●目录梦华琐簿●梦华琐簿蕊珠旧史史部有记载类,《三辅黄图》《西京杂记》之属是也。子部有小说家,《拾遗记》《世说新语》之属是也。体例各殊。唐宋以来,遥遥千载,代有作者。乾隆朝,命儒臣因朱检讨锡

  •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班固

    孝哀皇帝,元帝庶孙,定陶恭王子也。母曰丁姬。年三岁嗣立为王,长好文辞法律。元延四年入朝,尽从傅、相、中尉。时成帝少弟中山孝王亦来朝,独从傅。上怪之,以问定陶王,对曰:“令,诸侯王朝,得从其国二千石。傅、相、中尉皆国二千石

  • 列传第三十八 魏虏·萧子显

    魏虏,匈奴种也,姓托跋氏。晋永嘉六年,并州刺史刘琨为屠各胡刘聪所攻,索头猗卢遣子曰利孙将兵救琨于太原,猗卢入居代郡,亦谓鲜卑。被发左衽,故呼为索头。猗卢孙什翼犍,字郁律旃,后还阴山为单于,领匈奴诸部。太元元年,苻坚遣伪并州

  • 提要·曹彦约

    (臣)等谨案经幄管见四卷宋曹彦约撰彦约字简甫都昌人淳熙八年进士薛叔似宣抚京湖辟为主管机宜文字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宝庆元年擢兵部侍郎迁礼部旋授兵部尚书力辞不拜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盖彦

  • 卷一百十四·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十四 唐 张守节 撰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史记一百十四 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揺者其先皆越王句践之後也姓驺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今闽州又改为福也】及诸侯畔秦

  • 李献甫传·脱脱

    李献甫,字钦用,李献能的堂弟。他博通经史,特别精通《左氏春秋》和地理学。李献甫为人干练而有心计,他所想到的比别人深远得多,所以当时人称赞他学识满腹。兴定五年(1221),李献甫中进士,历任咸阳主簿、行台令史。正大初年(122

  • 赵志皋传·张廷玉

    赵志皋,字汝迈,兰溪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及第,授职为编修。万历初年,晋升为侍读。张居正服丧期限未满夺情入仕,准备对吴中行、赵用贤施行廷杖。赵志皋与张位、习孔教等人上奏相救,被阻挡不能呈上,他们请求将吴中行等人的奏

  • 卷三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三十五恩赉六【开科三】巡抚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觉罗满保谨题为圣寿无疆皇仁广被恳疏代题恭谢天恩事据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金培生详称据阖省乡绅郑开极举人贡生监生

  • 卷五十五·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五十五 明 冯复京 撰商颂那篇置笺云置读曰植植鞉鼓者为楹贯而树之○乐书曰明堂位曰殷楹鼓周官大仆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仪礼大射建鼓在阼阶西南鼔则其所建楹也是楹鼓为一楹而四棱焉贯鼔于

  • 卷十一·方苞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析疑钦定四库全书仪礼析疑卷十一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防服仪礼十七篇自汉唐以来皆以为完书余幼读防服传至尊同则不降觉反之于心实不能安而无以诎之及见汉书王莽传居摄践阼称明堂位以定其仪而二

  • 泰族训·刘安

    【原文】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干之,雨露以濡之。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此之谓神明。圣人象之,故其起福也,不见其所由而福起;其除祸也,不见其所以而祸除。远之则迩

  • 卷三十三·佚名

    △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一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怜愍一切众生。不调能调不净能净。无归依者能作归依未解脱者能令解脱。得八自在为大医师作大药王。善星比丘是佛菩萨时子。出家之後受持诵分别解说十二部经。坏欲界结获

  • 梵摩渝经全文·佚名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随提国。与五百沙门俱行。时有逝心。名梵摩渝。弥夷国人也。年在耆艾百有二十。博通众经星宿图书。豫睹未萠一国师焉。梵摩渝遥闻佛王者之子出自释姓。去国尊荣行作沙门。得道号佛清

  •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下(本上)·窥基

        大慈恩寺翻经沙门基撰    第三卷   五十一云乃至未断。断则终无余断。非离缚断。  解触中有三。一略标。二广辨。三破斥 广辨中有二。初广前。瑜伽论说。与受.想.思等者。下会违 广前中有二。初广体

  • 雍正浙江通志·李卫

    浙江省地方志。清李卫等修,傅王露等撰。二百八十卷,首三卷。卫有《畿辅通志》已著录。王露字良木,号玉笥,又号阆林,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康熙进士,官至中允、编修。雍正七年,为编《大清一统志》,诏令各省纂辑志书,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