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九十六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春秋左传注疏第四十四

昭公七年

考异足利本传大宰防啓疆曰疆作彊宋板永懐堂同下皆放是 何蜀之告望正误告当作敢 若属有疆场之言场作埸宋板同 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受厉公正误受当作授 孟絷之足不良弱行弱作能宋板正嘉同注有亡人当大尧其众正误尧当作搜 鲁国卞县东南有桃虚卞作汴谨按诸本皆然 原晋邑以赐乐大心也永懐堂无也字 景子晋中军佐赵氏正误氏当作成 其共如是人亦不敢侮之无人字侮下有慢字宋板正嘉同 今蓍辞正误今当作令 大誓曰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伐商必克伐作戎宋板永懐堂同释文婼敕略反徐又音敕【一叶】元文下敕作释 普本或作溥音同毛传云大也【四叶】作溥天音普毛传云大也今之左氏本或作普 仆区乌侯反徐如字【五叶】徐下有又字 挈若结反【十一叶】若作苦 贾云寳金可以为剑出大屈也【同上】也作地 祷丁老反又于报反【十二叶】于作丁 黄熊音雄兽名亦能如字一音奴来反三足鼈也【同上】作黄能如字一音奴来反亦作熊音雄兽名能三足鼈也 然则能既熊属入为鼈类【同上】入作又 鲧古本反下注同【同上】作鲧古本反禹父也 荷本亦作何河可反又音荷【十四叶】下荷作河补脱【十八叶】冯依皮冰反注同谨按当在强其丈反下 鉏什居反【同上】什作仕摇音摇【十九叶】正误下摇当作遥 病不能相礼本或作病不能礼相息亮反注相仪同【二十叶】作孟僖子病不能礼本或作不能相礼相息亮反相仪息亮反 婤徐敕周反【二十三叶】徐下有又字 繇直交反【二十四叶】正误交当作又疏燕必知其意乃行成耳【二叶左七行】宋板作燕必知其防意乃成耳正嘉同 所谓注旌于于首也【三叶左六行】旌作旄 杜以楚僭旞称【九行】正误旞当作号 言露寝生人所居【六叶左四行】谨按露当作路 王自左驭驭下祀【八叶右二行】谨按祀当作祝 礼毕乗车栎之而遂行【六叶】正误栎当作轹下同 二统厯娵訾初日在危十六度【九叶右五行】二作三 防啓疆见鲁侯【十一叶左七行】防作蒍疆作彊汉魏以来贤臣既卒【二十叶左一行】谨按崇祯本阙汉字 当防不良为句弱向下行读之【二十四叶右七行】弱向下行作能行向下正嘉同

补遗宋板何蜀之告望告作敢足利本同 阳曰魄魄作魂足利本同 以有宋而受厉公受作授足利本同注当大尧其众尧作搜足利本同 徃去也也作之言子产言作信 晋中军佐赵氏氏作成足利本同今蓍辞今作令足利本同释文搜所由反【五叶】由作求质音致徐之二反【七叶】致作至 摇音摇【十九叶】下摇作

遥 繇直交反【二十四叶】交作又疏既燕与齐平【一叶右九行】宋板既作即 以其下分明【左四行】下作不 所谓注旌于干首也【三叶左六行】谓作以旌作旄 旁二人【九行】二作三楚虽僭旞称王【同上】旞作号 驭下祀登【八叶右二行】祀作

祝 前以车栎之【三行】栎作轹下同 申实沈音也【九叶右三行】音作晋 其分亦【十叶右二行】亦作次 周人祀喾【十三叶右九行】祀作禘

昭公八年

考异足利本传怨讟动于民于作于 哀公有废疾宋板永懐堂废作癈谨按字书癈芳未反固疾今按释文又音甫肺反作癈近是 楚子执陈行人于徴师杀之楚子作楚人谨按万厯与崇祯本同误 又数人告于道诸本于作于 臣必致死礼以息楚国宋永正嘉无国字 虞之世文未也正误文当作数注谓十年晋侯彪卒谨按足利本改谓作为今所校诸本皆作谓杀于徴师正误于当作干 子成逐公子固也正误逐当作顷 请为之立宰请作谓宋板永懐堂同 戌楚大夫楚下诸本有之字释文【二十七叶】补脱帅所类反谨按当在将子匠反下 祁又音臣之反【二十八叶】元文臣作巨俾必卑反本又作卑【二十九叶】作卑必耳反本又作俾补

脱【同上】适夫人丁歴反本又作嫡谨按注元妃嫡夫人也【三十叶】公子胜升证反又音升属诸音烛谨按下妃

生公子胜二妃嬖留有宠属诸司徒招与公子过 若何吊也本或作若何吊也【同上】下何作可 孺而树反本又作孺【三十一叶】下孺作疏如言十一月者误也【三十二叶左七行】正误如当作知 对曰至息楚【三十三叶左五行】宋板息楚作楚国正嘉同谨按以息楚国宋板正嘉无国字而此有之万厯崇祯本有国字而此无之各与本文不合 侧此而为言耳【九行】正误侧当作假

补遗宋板亦受甲将助之受作授足利本同 虞之世文未也文作数足利本同注逐公子固也逐作顷足利本同疏以招为恶首【二十五叶左六行】恶首作首恶 祗动追惧民顷【三十二叶右九行】民作曰 如言【左七行】如作知灭陈则为已有【三十三叶右一行】则作制 言有恨【左五行】有作追 侧此而为言耳【九行】侧作假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九十六

猜你喜欢
  十四、释木·佚名
  法禁第十四·管仲
  言体第四·桓谭
  提要·俞皋
  卷三十七·胡广
  卷七·盛世佐
  卷八十二·顺治
  卷一百七十九·佚名
  卷一百一十三·佚名
  卷五十七(义净译)·佚名
  偈颂品第十·佚名
  二十五、三座说法·慧开
  人心所缘有为现行境之本质与影像关系·太虚
  金光明经忏悔灭罪传·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九·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左誉·唐圭璋

      誉字与言,天台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仕至湖州通判,寻弃官为浮屠。所著词名筠庵长短名,不传。   失调名   无所事,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又   一段离愁堪画处,横风斜雨摇衰柳。   又   帷云剪水,滴粉搓酥。

  • 第廿二折 毁祠·李玉

    【番卜算】[净、外、旦扮各色人,奔上]列位阿,走阿,走阿!向山塘急奔,向山塘急奔。冲天公愤,今朝始泄心头闷。我们苏州百姓,只因魏太监这千刀万剐的,要谋王夺位,害了许多忠臣,拽死了周吏部,又屈杀了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人人切齿,

  • 卷六十六·徐世昌

    刘统勋刘统勋,字尔钝,号延清,诸城人。雍正甲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东阁大学士。赠太傅,谥文正。有《刘文正公集》。登上方寺塔铅黄眯目两旬余,梵宇临高快意初。一带河流来苍莽,四天楼阁敞晴虚。登场禾黍

  • 提要·艾性夫

    (臣)等谨案是集见永乐大典中或题曰艾性夫剰语或题曰艾性夫孤山晩稿而不着性夫为名为字亦不载时代考江西通志称抚州三艾叔可字无可宪可字符徳性字天谓皆工于诗性阖门教授执经者盈门着有孤山诗集与永乐大典所题孤山晩稿相

  • 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八十三·忠义四·宋濂

        ◎忠义四   普颜不花,字希古,蒙古氏。倜傥有大志。至正五年,由国子生登右榜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调河南行省员外郎。十一年,迁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蕲黄徐寿辉来寇,普颜不花战守之功为多,语在《道童传》。

  • 卷一百二·志第六十九·柯劭忞

      ○刑法上 刑律上   元之刑法,论者,谓得之仁厚,失之纵弛;是不然。蒙古初入中原,百司裁决率依金律。至世祖,始取见行格例,颁之有司,为《至元新格》。然帝临时裁决,往往以意出入增减,不尽用格例也。其后挟私用谲之吏,夤缘放

  • ●卷二·毛奇龄

    〖仁宗朝 洪熙〗仁宗皇后张氏,河南永城张麒女也。麒由兵马指挥使封彭城伯,生二子,一女,即后也。后以洪武二十六年,册燕世子妃。永乐二年四月,改册为皇太子妃。时仁宗体肥,腰腹经数围而累赘。上命与诸王驰马,仁宗辞不能。上大

  • 桓温传·房玄龄

    桓温字元子,是宣城太守桓彝的儿子。未满周岁时太原人温峤见了他说:“此儿骨骼不凡,请再让他哭一下。”等到听了他的哭声,又说:“真是英才降世!”桓彝因为此儿为温峤所赏识,所以给他取名叫温。温峤笑着说:“果然如此,将来也要改

  • 卷二百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人物志八十七大臣传七十三【汉军正蓝旗二 佟凤彩 赵赖甘文焜 喻成龙 甘国璧白锺山 李宏 李本】佟凤彩佟凤彩汉军正蓝旗人初为国史院副理

  • 卷十人物篇·杨时

    子曰:万物之始,气化而已。既形,气相禅,则形化长而气化消。子曰:人以累物为患,必以忘物为贤,其失一也。子曰:物固有是理,因而充长之,不俟乎造为。故曰:益长裕而不设,设则伪矣。子曰:观物理于察己之理明,则无往而不识矣。子曰:君子循理

  • 经济文衡前集卷二十三·佚名

    宋 滕珙 撰敬类论程子言敬之説答李子能【亢宗】此段谓涵养须是持敬程先生説涵养须是敬进学则在致知若只于此用力自然此心常存众理自着日用应接各有条理矣近思録前三四卷専説此事近修定大学解亦説得此次第分明近思録

  • 卷五十九·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五十九  宋 程公说 撰齐世本第一姜姓侯爵其先出自炎帝裔孙伯夷伯夷为尧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赐姓姜氏封于吕谓之吕侯殷末太公吕望起渔钓为周文武师号师尚父佐定天下以功封于营丘为齐侯得征五

  • 卷二十六·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二十六钱唐程川撰易二十六下经六丰亨王假之须是王假之了方且勿忧宜日中若未到这个田地更忧甚底王亦未有可忧宜照天下是贴底闲句【防渊录丰彖辞】或问丰宜日中宜照天下人君之德如日之中乃能

  •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七·欧阳竟无

      尊者世友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辯千問品第七之八   幾有身見爲因非有身見因等者.一切應分別.謂[一]色藴若染汙有身見爲因非有身見   因.若不染汙非有身見爲因非有身見因.受藴有三句.或有身見爲因

  • 出家品第十一·佚名

    太子於是时,心怀甚憔悴。又更诣父王,尽意勤求出。尊若见怜愍,愿观世扰动。合会莫不离,难得保久长。唯愿见听放,至仙人山泽。於彼修净行,开现解脱路。更无有馀愿,过逾出上者,若审见爱愍,愿必见听放。於时白净王,以莲花色手。牵太

  • 卷第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十五尊者迦多衍尼子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根蕴第六中有纳息第二得一遍知三  沙门果九节四智法类智  缘相应五门学无学根得  无间证四果几根断灭起  此章愿具说欲有相续。最初得几业所生根

  • 补续高僧传序·佚名

    补续高僧传序吾氏高僧之列十科。犹孔门弟子之推四哲。四哲载记后。既更有弟子。十科立传后。岂竟无高僧。非无高僧。是无传高僧之人也。亦弟子中。非得马迁之笔。而不能传。曰传者传也。贵传其神如见故人。一披图不待

  • 云林县采访册·倪赞元

    地理杂志。清仉赞元纂辑。不分卷。赞元曾任该县训导。云林于光绪十三年(1887)自嘉义县析出。光绪二十年(1894)纂成此册,约六万字。全县分十五堡,一堡一门,每门都按积方、沿革、山川、廨署、仓廒、街市、营汛、水利、祠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