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九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遗卷一百九十三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孟子第七

离娄章句上

考异古本注圆作员 名作题

孟子曰离娄至吾君不能谓之贼

考异古本注无射应钟也无也字足利本同今本 乃可为后世之法也无世之二字足利本作乃可为后世法 未闻有过者也无者字 续以其四者古本无其字 密网网作防 背先王之道背下有弃字 责难为之事使君为敬为敬作勉之 以禁闭君之邪心是勉之君勉之作为敬 故有恭敬贼三者之义无此九字○章指言虽有巧智犹湏法度国由先王礼义为要不仁在位播越其恶诬君不諌故谓之贼明上下相须而道化行也谨按疏国作固

孟子曰防矩至此之谓也

考异古本注近在夏后之世矣矣作耳 亦鉴于殷于作于○章指言法则尧舜以为防矩鍳戒桀纣避逺危殆名諡一定千载而不可改也

孟子曰三代至恶醉而强酒

考异古本注三代夏商周商作殷 仁与不仁而已而已作也 喻恶亡而乐不仁也无此八字○章指言人所安莫若为仁恶而弗去患必及身自上达下其道一焉谨按疏所下有以字

孟子曰爱人至自求多福

考异古本注已智犹未足邪犹作独足利本同今本足利本仁独敬独共作犹○章指言行有不得于人

一求诸身责己之道也改行饬躬福则至矣

遗古本文其身正则天下归之则作而足利本同

孟子曰人有恒言至家之本在身

考异古本注家谓卿大夫家下有也字 是则本正则立本倾则踣固在所敬慎而已无此十七字○章指言天下国家各依其本本正则立本倾则踣虽曰常言必须敬慎也

孟子曰为政至溢乎四海

考异古本注沛然大治治作洽 四海之内也无也字○章指言天下倾心思慕向善巨室不罪咸以为表德之流行可以充四海也

孟子曰天下至逝不以濯

考异古本注故百年乃治治作洽 小国美之美作差喻其为国谁能违仁而无敌于天下也无其于天下

四字足利本同今本但无也字○章指言遭衰逢乱屈服强大据国行仁天下莫敌虽有亿众无德不亲执热须濯明不可违仁也谨按足利本无也字

孟子曰不仁者至此之谓也

考异古本注以见上篇説同以作已足利本同下有也字○章指言人之安危皆由于已先自毁伐人乃攻讨甚于天孽敬慎而已如临深渊战战恐栗也

孟子曰桀纣至此之谓也

○章指言水性趋下民乐归仁桀纣之敺使就其君三年之艾畜而可得一时欲仁犹将沈溺所以明鉴戒也

孟子曰自暴者至而不由哀哉

○章指言旷仁舎义自暴弃之道也

遗古本注是可哀伤也也作哉足利本同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逺

考异足利本注而患人求之难也患作苦谨按上文患字同今本 古本谓不亲其亲以事其长以作不○章指言亲亲敬长近取诸已则尔而易也谨按足利本尔作迩

遗古本文孟子曰道在迩迩作尔注同

孟子曰居下位至未有能动者也

考异古本注授人诚善之性者天也下有故曰天道四字 人也作人道也足利本无也字 故曰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古本无不诚二字足利本无也字○章指言事上得君乃可临民信友悦亲本在于身是以曽子三省大雅矜矜以诚为贵也

孟子曰伯夷至必为政于天下矣

考异古本注言皆归徃也归作将足利本同今本○章指言养老尊贤国之上务文王务之二老逺至父来子从天之顺道七年为政以勉诸侯欲使庶防于行善也

孟子曰求也至任土地者次之

○章指言聚敛富君弃于孔子冉求行之同闻鸣鼓以战杀民土食人肉罪不容死以为大戮重人命之至也谨按足利本同作固

孟子曰存乎人者至人焉廋哉

考异古本注眸子瞳子也瞳上有目字 安可匿之哉无之字○章指言目为神候精之所在存而察之善恶不隠知人之道斯为审矣

孟子曰恭者至貌为哉

考异古本注岂可以和声音貌强为之哉作岂可以和声谄之貌强为之哉足利本同今本但上有谄字○章指言人君恭俭率下移风人臣恭俭明其防忠侮夺之恶何由干之而错其心

淳于髠曰至援天下乎

考异古本注否邪否作不足利本同今本 此权此权者反经而善也下此作也 夫子何不援之乎古本无乎字○章指言权时之义嫂溺援手君子大行拯世以道道之指也

公孙丑曰至不祥莫大焉

考异古本注一説云云作曰 父子反目相非目作自子之心责于父曰于作其 不欲自相责以善也足

利本无相字○章指言父子至亲相责离恩易子而教相成以仁敎之义也谨按疏离恩作则离敎之义也作敎之善者也

孟子曰事孰至若曽子者可也

考异古本注失不义不作仁足利本作夫不义 乃为至孝下有也字○章指言上孝养志下孝养体曽参事亲可谓至矣孟子言之欲令后人则曽子也

孟子曰人不足至而国定矣

考异古本注政敎不足复非说説作訧足利本同今本○章指言小人为政不足闲非贤臣正君使握道机君正国定上不邪侈将何闲也谨按疏上作下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

考异古本注有不虞度其时有名誉而得者无虞字足利本时作将作有不度其将有名誉而得者谨按足利本似是 求全之毁者者作若属下 陈不赡赡作瞻○章指言不虞誉不可为戒求全受毁未足惩咎君子正行不由斯二者也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

○章指言言出于身驷不及舌不惟其责则易之矣

孟子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考异古本注乃惑也无乃字○章指言君子好谋而成临事而惧时然后言畏失言也故曰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不慎则有患矣谨按古本旁注桐读为僮

乐正子至曰克有罪

考异古本注而出此言也无也字 深思作思深○章指言尊师重道敬贤事长人之大纲乐正子好善故孟子讥之责贤者备也

孟子谓乐正子曰

考异古本注右师王驩者也无者字○章指言学优则仕仕以行道否则隠逸免置穷处餔啜沈浮君子不与是以孟子咨嗟乐正子也

孟子曰不孝至以为犹告也

○章指言量其轻重无后不可是以大舜受尧二女夫三不孝蔽者所闇至于大圣卓然匪疑所以垂法也

孟子曰仁之实至手之舞之

考异古本注礼义之实义作乐○章指言仁义之本在于孝弟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况于歌舞而能自知葢有诸中形于外也

遗古本文恶可已则不知已下有也字注故中心乐之也故作而足利本同

孟子曰天下至此之谓大孝

○章指言以天下之富贵为不若得意于亲故能懐协顽嚚底豫而欣天下化之父子加亲故称盛德者必百世祀无与比崇也

七经孟子考文遗卷一百九十三

猜你喜欢
  卷二十五·刘因
  人生的历程和滋味·孔子
  存学编卷一·颜元
  卷四·吴澄
  卷十四·山井鼎
  第五部分·毛公
  卷十七·胡广
  卷六·陈栎
  卷五·王昭禹
  跋·王夫之
  (六)礼乐·钱穆
  后序·神清
  真常之人生·太虚
  如何去除不如法之境界·印光
  雪霁便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189 ·佚名

    刘克庄 哭梁运管 忆共游山犹昨日,奄归白昼隔存亡。 宅深外不知何病,医杂人争试一方。 吊客伤心同沥酒,爱姬收泪各分香。 淳熙丞相潭潭府,今日门庭冷似霜。 刘克庄 哭林晋之判官 去岁衡寒赴辟

  • 卷八·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 唐百家诗选卷八 宋 王安石 编 钱起六首 送毕侍御谪居 崇兰香死玉簪折志士吞声甘徇节忠荩不为明主知悲来莫向时人说沧浪之水见心清楚客辞天泪满缨百鸟喧喧噪一鹗上林高枝亦难托宁嗟人世弃虞翻且喜江山

  • 卷十·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十乾隆二十年夏四月庚戌谕定边右副将军萨喇尔上谕军机大臣曰据萨喇尔等奏帯领噶尔藏多尔济投诚人等前进又羁留达瓦齐之来使帯往进发办理悉中机宜朕深为嘉悦伫望防音阅伊奏内有噶尔藏

  • 胡鸿猷·周诒春

    胡鸿猷 字征若。年二十九岁。生于江苏无锡。本籍通信处。江苏无锡小河上少宰第孙宅转交。已婚。子一。女一。初学于上海南洋公学。光緖三十四年。以官费游美。入本薛文尼大学。习财政商业。宣统元年。得学士学位。宣

  • 史凤宝女士·周诒春

    史凤宝女士 字梧卿。生于江苏昆山。永久通信处。上海西藏路四号。初学于上海中西女塾。及苏州医学校。任上海中西女塾。及苏州景海女塾教员。又任上海天足女学校副校长。光緖三十一年。自费游美。入纽约私立学校。习

  • 非命下第三十七·墨子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谈,则必可而不先立仪而言。若不先立仪而言,譬之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焉也,我以为虽有朝夕之辩,必将终未可得而从定也。是故言有三法。何谓三法?曰:有考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恶乎考之?考先圣大王之事。恶乎原

  • 尚书集传或问卷上·陈大猷

    大猷既集书传复因同志问难记其去取曲折以为或问其有诸家驳难已尽及所説不载于集传而亦不可遗者并附见之以备遗忘然率意极言无复涵蓄辨论前辈有犯僭妄因自讼于篇首云陈大猷谨书  尧典  或问尧舜禹汤先儒或以为

  • 卷十四·赵鹏飞

    钦定四库全书卷春秋经筌卷十四    宋 赵鹏飞 撰昭公十有七年春小邾子来朝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秋郯子来朝小国之朝大国以其势力足以庇小也鲁方自庇不暇何暇庇人小邾子及郯子来朝盖亦无益矣八月晋荀吴帅师灭陆浑

  • 卷十四·佚名

    △常饰纳妃品下尔时世尊於後最初得成道已,时优陀夷即白佛言:未审世尊,往昔之时与瞿多弥释种之女。有何因缘。乃能令彼舍馀童子,直取如来。用以为夫。而心娱乐。云何得尔。时佛告彼优陀夷言:汝优陀夷。至心谛听。其瞿多弥释

  • 差摩婆帝授记经全文·佚名

    元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二十千人俱。多有诸菩萨。谓弥勒菩萨。文殊师利等。诸大菩萨众尔时世尊於晨朝时著衣持钵。弥勒菩萨相随。俱入王舍大城而行乞食。遂尔往到频婆

  • 各宗经教修学法·太虚

    一 楞严经之修学法  二 天台教观之修学法  三 华严宗之修学法  四 般若宗之修学法  五 唯识宗之修学法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之修学法甲 经文十卷,先须每日有一时焚香敬对,端坐澄心照览之:如镜光之显像,字句义

  • 大乘宝要义论 第二卷·佚名

    大乘宝要义论 第二卷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阿阇世王经云。尊者大迦叶白妙吉祥菩萨言譬如初生师子随生即有力势。凡所向诣或有群鹿。才闻师子之香。皆悉奔窜。设使大

  •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第四·佚名

        大唐南印度三藏金刚智译  结萨埵金刚契已。作是思惟。如诸劫树(西方国王长者以种种花香璎珞装挂树上布施一切此名劫树)能与种种衣服严身资具。彼等皆为供养一切如来作事业故。我今奉献。密语曰。  唵 萨

  • 卷第一(初比丘僧戒法学)·佚名

    摩诃僧祇律东晋 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祇律卷第一(初比丘僧戒法学)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四波罗夷法之一(淫戒之一)若笃信善男子。欲得五事利益者。当尽受持此律。何等五。若善男子。欲建立佛法者。当

  • 现代中国学术论衡·钱穆

    钱穆著。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沧海丛刊于1984年12月印行,长沙岳麓书社凤凰丛书于1986年5月出(大陆)版。全书以文化不同学术亦异的文化学术观和比较学术方法,以宗教、哲学、科学、心理学、史学、考古学、教育学、政治学、

  • 梦游录·任蕃

    小说集。唐任蕃(一作繁或翻)撰。一卷。蕃有《唐任蕃诗小集》已著录。是编杂取诸书,凡六篇,全编约四千余字。其中“樱桃青衣”、“邢凤”出自《异闻集》,“独孤遐叔”出自《河东记》,“沈亚之”条即沈亚之”《秦梦记》,亦出

  •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王实甫

    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戏曲剧本。元王实甫撰。五本二十一折。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著名元曲家,著有十三种杂剧,仅存《破窑记》等三种和《芙蓉亭》、《贩茶船》各残存一折。此剧写书生张君瑞进京应试,途经普救

  • 白话周书·令狐德棻

    《周书》,纪传体断代史书。唐令狐德棻等撰。贞观十年(636)成书。五十卷。记事上起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迄于隋灭周(581),凡四十七年历史。其中西魏二十二年,周二十五年。分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此为《周书》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