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八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八十二

日本山井

  物观 撰

论语第七

子路第十三

考异古本经则民无所错手足错作措足利本同 曰吾不如老圃曰上有子字足利本同 小人哉樊须也无也字一本同今本 鲁卫之政兄弟也无也字 子适卫冉有仆有作子足利本同 如正人何一本人上有其字 若是其几也无也字 人之言曰言下有而字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而下有可以二字足利本可字同 而莫予违也而下有乐字足利本同 无欲速足利本无作毋 无见小利无作毋谨按古本上作无下作毋足利本上作毋下作无 乡党称弟焉弟作悌足利本同 不可以作巫医善夫足利本夫作哉 其不善者恶之下有也字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无之字兄弟怡怡下有如也二字足利本如字同注民忘其

劳下有也字无倦则可下同 而后责其事下一本有也字 女所不知者女作汝足利本同 人将自举其所知举下有之各举三字足利本同 无遗下有也字下注先行下之名下共同 逺于事作疏逺于事也不达下迂逺下共有也字 孔曰礼以安上此注作苞氏曰 滥罚下明言下遵行下共有也字 言民化于上于作其足利本同 各以实应作各以情实应也足利本情字同 以器曰襁下有也字下注康叔之封下亦如兄弟下并为君子下冉有御下卫人众多下并同卫人作卫民足利本同 期月而可足利本无而字 乃有成功下有也字 胜残残暴之人作胜残者胜残暴之人足利本胜字同 去杀下有者字 孔子信之作故孔子信也足利本故字同一本作信之也 仁政乃成下有也字下注朝于鲁君下改更匡正下并同 凡行常事作凡所行常事也足利本所字同 当与闻之之作也 正兴国下有也字 可以兴国下有也字无以字足利本同 一言而成下有也字 如知此作知如此足利本同 而不见违下有也字 所言不善上有其字足利本同 而丧国下下注鲁下邑下共有也字 则不达矣无则字一本同今本 小利妨大作见小利妨大事足利本同 不成下有也字 直躬直身而行下有也字无直身二字一本同今本 去而不行下有也字 有耻者无者字足利本同 有所不为下有也字足利本无所字 必果敢为之无果字足利本同 可以为次下不平之声下共有也字 容斗二升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者字同一本斗上有一字 得其中者下得狂狷者下共有也字 取其恒下有一者也三字足利本一字同 南国之人下有也字 无恒之人下有也字恒作常足利本同 之辞下承之下吉凶下不占下共有也字 然其所见各异无其字一本同今本 然各争利利上有其字足利本同 故曰不和下恶恶着下故易事下共有也字足利本易事下同度才而官之作度才而任官也足利本同但无也字自骄矜下无欲下果敢下质朴下迟钝下近于仁下

共有也字足利本质朴下同 有斯四者斯作此足利本同 和顺之貎下有也字 即就也戎兵也言以攻战作即戎就兵可以攻战也足利本同但无也字 言用不习之民无之字足利本同 是谓弃之下有也字补遗古本经奚其正正下有名字 亦奚以为为下有哉字一本同 如知为君之难也无之字二本同 必也狂狷乎无也字注补脱王肃曰民富然后敎义也衣食足后知辰十六字在曰敎之下 而盗曰攘攘下有也字 所嗜好者则同无则字二本及足利本同

宪问第十四

考异古本经危行言孙孙作逊 子羽脩饰之足利本脱之字 饭疏食疏作蔬注同 不可以为滕薛大夫下有也字一本同今本 子曰若臧武仲之知知作智足利本同又无子字 人不厌其言下不厌其笑下不厌其取下共有也字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作子曰卫灵公之无道久也足利本曰字同 则为之也难作则其为之难足利本作则其为之也难也 陈恒弑其君恒作桓注同 公曰告夫三子三上有二字足利本同下夫三子者之三子并同一本皆同今本但足利本三子者同今本 不敢不告也无也字 勿欺也而犯之也作之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作君子耻其言之过其行也足利本之字同 知者不惑知作智 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作赐也贤乎我夫哉我则不暇足利本作赐也贤乎我夫我则不暇 患其不能也作患已无能也足利本同 孔子曰非敢为佞也曰上有对字足利本同 于公伯寮吾力寮下有也字足利本同辟世辟作避下皆同 晨门曰奚自晨门上复有石

门二字足利本同 荷蒉蒉作篑注同 而过孔氏之门氏作子足利本同 幼而不孙弟孙弟作逊悌 阙党童子将命下有矣字注当食禄作当食其禄也足利本其字同 是耻辱下好胜人下伐其功下忌小怨下共有也字 四者行之难作此四者行之难者足利本同 以为仁下有也字 可以厉言行也足利本无也字 以逺害下有也字 亿中亿作忆 故必有言下有也字下注鲁大夫下同 羿有穷国之君无国字足利本同君下有也字 所杀下夀终下共有也字 稷播百谷播下有殖字足利本同 故曰躬稼下后世皆王下故曰君子下共有也字足利本君子下同 犹未能备下欲敎诲之下共有也字 禆谌郑大夫氏名也无氏字足利本同 于国则否于上有谋字足利本同盟防之辞下详而审之下掌使之官下公孙挥下因

以为号下鲜有败事下共有也字下注古之遗爱下言无足称下令尹子西下并同 犹诗言所谓伊人下有也字一本此注作郑曰 骈邑地名下有也字 以其当理也作以当其理故也足利本同 王肃曰贫者善怨富者善骄二者之中贫者人难使不怨也谨按子曰贫而无怨难章一本补入此注校足利本亦有此注但足利本富者善骄上有富怨二字恐衍字 孔氏曰谨按据例氏字应删 鲁大夫下皆晋卿下故不可为下共有也字下注臧孙纥下同 孟公绰作鲁大夫孟公绰也足利本同但无也字 卞邑大夫下文成下不苟得下犹少时下共有也字足利本不苟得下同 公孙枝枝作防足利本同下有也字文諡下同 嫌不能悉然嫌下有其字足利本同然下有也字 武仲故邑下有也字足利本同 纥非能害也能作敢足利本同知不足也知作智足利本同 敢不辟邑辟作避足

利本同 此所谓要君下有也字足利本同 谓召天子召下有于字足利本同 天王狩于河阳于作于足利本同 是正而不谲也足利本无也字 公孙无知杀襄公足利本杀作弑 召忽死之之作也 管仲之仁下有矣字 一匡天下下有也字匡作正足利本同为不被髪左袵之惠为作谓足利本同惠下有也字

皆为夷狄下同 于沟渎中也中上有之字足利本同故死之未足深嘉一本无之字 不当死下有也字

下注家臣下公朝下共同 言行如是足利本无言字可諡为文下有也字无为字 言虽无道言下有君

字足利本同 何为当亡下有乎也二字足利本乎字同 为之难下有也字足利本同 成子齐大夫上有陈字足利本同 齐必沐浴下有也字 我礼当告君礼上有于字足利本同 告三子作告二三子足利本同下之三子放此 故复往下有也字 语之而止下有之也二字 犯顔諌争顔下有色字足利本同争下有也字下注末为下下同 履而行之下有也字一本履下有道字 徒能言之下有也字下注蘧瑗下未能无过下使得其人下不越其职下已之无能下时反怨人下微生姓下亩名下并同足利本亩名下同 病世固陋病作疾足利本同 欲行道以化之下有也字足利本化下作人也 德者调良之谓作德谓调良之德也一本作德者谓足利本同但无也字 恩惠之德下有也字足利本同 故问下亦不尤人下上知天命下唯天知已下共有也字 孔曰鲁大夫此注作马融曰足利本同 告孔子下恚子路下共有也字 吾势力犹能无力犹二字足利本同 使之诛寮而肆之寮上有伯字足利本同之作也 曰肆下有也字 莫得而臣下有之也二字 适治邦下有也字 色斯举矣矣作也 有恶言乃去下有也字足利本作之 楚狂接舆下有也字而强为之下为契契然下同 此硁硁者无者字足利本同 亦无益下有也字足利本同 过水过作遇足利本同 则当不为下所以为果下有也字 无难者足利本无下有以字 解已之道下有也字无之字 已百官作己巳百官也足利本已字同天官卿佐王治者下有也字足利本无卿字 王自听政下有之也二字下注故易使下放此 敬其身下九族下有也字下注孔子故旧下夷踞下踞待孔子下并同 贼谓贼害下有也字谓作为足利本同 脚胫下有也字 出入下有之也二字 乃有位下有也字足利本同 不差在后下欲速成人者下有也字无人字足利本同一本人字同今本 非求益也也上有者字足利本同

补遗古本经克伐怨欲克作克注同二本同 言亦可以为成人矣矣上有也字 勿欺也而犯之无也字与之坐而问焉之作人 末之难矣矣上有也字 修已以敬敬下有人字注召忽不当死死下有也矣二字再言使乎者无者字一本同 无难者者下有也字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八十二

猜你喜欢
  序·子华子
  第十三章 8·辜鸿铭
  第三章 6·辜鸿铭
  卷四十九·卫湜
  提要·杨于庭
  卷六十·乾隆
  卷二十二·朱熹
  夏聲說·欧阳竟无
  草人/羽人·佚名
  卷六十·佚名
  重刊景德传澄录状·道原
  叙·智旭
  卷四·佚名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七·佚名
   第七十一則 百丈問五峰·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柳永·唐圭璋

      永字耆卿,初名三变,崇安(今福建省)。景祐元年(1034)进士,授睦州团练使推官。官至屯田员外郎。以乐章擅名,有乐章集。   黄莺儿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

  • 第五十四章 还乡报信·屠隆

    【少年游】〔旦上〕风来云去。鸟啼花落。妙旨印禅心。〔小生小贴〕沈水香淸。博山烟袅。〔贴小旦〕慧日照檀林。〔旦〕孩儿媳妇。倩香凌波。昨日菩萨降临。说老爷消息甚的。今日看阁下昙花。烂熳盛开。老爷成道无疑了

  • 卷三·苏泂

    钦定四库全书泠然斋诗集卷三     宋 苏泂 撰五言律诗春日闲望到处林园静能来是主人莺喉低啭玉鱼腹暖翻银翫雨沾芳履吟风岸角巾功名吾老矣甘作太平民次韵七首隐几看鱼乐洋洋圉圉然一身随见定万事任从前卖劒更农

  • 卷三百六·列传第六十五·脱脱

        谢泌 孙何 朱台符 戚纶 张去华 乐黄目 柴成务   谢泌,字宗源,歙州歙人。自言晋太保安二十七世孙。少好学,有志操。贾黄中知宣州,一见奇之。太平兴国五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知清川县,徙彰明,迁着作佐郎。端

  • 卷一百八十五 嘉祐二年(丁酉,1057)·李焘

      起仁宗嘉祐二年正月盡是年五月   春正月癸未,翰林學士歐陽修權知貢舉。先是,進士益相習為奇僻【一】,鉤章棘句,寖失渾淳,修深疾之,遂痛加裁抑,仍嚴禁挾書者。及試牓出,時所推譽,皆不在選。囂薄之士,候修晨朝,羣聚詆斥之,至

  • 第九十四回 余制使忧谗殒命 董丞相被胁罢官·蔡东藩

      却说杜范入相,即上陈五事:第一条是正治本;第二条是肃宫闱;第三条是择人才;第四条是惜名器;第五条是节财用;结末是应早定国本,借安人心。理宗颇为嘉纳。继又上十二事:一、公用舍;二、储材能;三、严荐举;四、惩赃贪;五、专职任;

  • ●卷九·陈康祺

    ◎松文清之遗事松文清相国筠为伊犁将军时,以贫故,未能挈眷。节俸银五十两,已择期迎取夫人,役夫未行而银适他用。公子少宰熙昌,竭力摒挡,始得送其母夫人就道。夫人既至署,居之别院,而日扃其门,供馔而外,月与钱十千,婢媪佣值俱取给

  • 卷之四十二·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四十二传第二十六喀尔喀右翼部总传喀尔喀右翼部在张家口外至京师千一百三十里东西距百二十里南北距百三十里东界四子部落西界茂明安南界归化城土默特北界瀚海元太祖十六世孙

  • 118.石勒读汉书·林汉达

    晋元帝即位的第二年,匈奴族的汉国国主刘聪病死。汉国内部也发生分裂。刘聪的侄儿刘曜接替了国主的地位。他觉得用汉朝的名义并不能欺骗人民,在公元319年,改国号为赵。汉国大将石勒在反晋战争中扩大了兵力,不愿再受刘曜的

  • 思辨録辑要卷二·陆世仪

    立志类学者欲学圣人须是立志第一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曰志于道茍志于仁矣孟子曰志气之帅也二程十四五时便慨然有学圣人之志陆象山亦教学者先辨其志志是入道先锋先锋勇后军方有进步志气鋭学问方有成功大学知止而后有

  • 卷三十·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沉卷三十长洲余萧客撰尔雅下释草蒚山蒜帝登蒚山遭莸芋草毒将死得蒜乃囓之解毒乃收植之能杀虫鱼之毒摄诸腥羶孙炎【尔雅翼八】椵木槿榇木槿别二名可食或呼为日及亦云王蒸其花朝生暮落某注【朱校宋

  • 卷十五目录·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十五目録诗经肃肃兔罝防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编修【臣】储晋观于以采苹南涧之濵于以采藻

  • 禹贡说断卷二·傅寅

    宋 傅寅 撰海岱及淮惟徐州释地曰济东曰徐州郭氏注曰自济东至海孔氏曰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杜氏曰或云因徐邱为名李氏曰淮海间其气寛舒禀性安徐故曰徐徐舒也张氏曰李巡言淮海间其气寛舒禀性安徐夫州北跨淮南距海何为

  • ○慕道志仪第一·玄觉

      先观三界。生厌离故。次亲善友。求出路故。次朝晡问讯。存礼数故。次审乖适如何。明侍养故。次问何所作。为明亲承事故。次瞻仰无怠。生殷重故。次数决心要。为正修故。次随解呈简。为识邪正故。次验气力。知生熟

  •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三·陈梦雷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勅僧尼改属祠部。泉州沙门智宣。往西竺求经。回诣阙。进辟支佛骨。贝叶梵经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云云。开平三年。大明节。勅百官。诣寺行香祝寿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不载 按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七·澄观

    兜率宫中偈赞品第二十四疏。文中幢者略有五义者。刊定有七。今略其二。言一高出二建立者下。施幢旛中皆有其文。一高出者亦云高显。显即显现亦出义也。下经云愿一切众生建高显幢。然智慧灯普照世间。二建立者下。经云

  • 十门辩惑论卷中·复礼

    大慈恩寺沙门释复礼撰反经赞道门第六稽疑曰。提婆达多后为如来者。则是菩萨也。岂有菩萨而劝人害父乎。若业合害者。阇王必应自害。何为待劝而害也。若业非害者。菩萨初无害心。不应劝人令害也。圣人设教何至斯哉。辩

  • 经效产宝·昝殷

    产科著作。又名《产宝》。三卷。唐·昝殷撰于852年。原书共52篇,371方。今存本为41篇,374方。卷上论妊娠期杂病及难产诸疾;卷中、下均论产后诸疾。书中虽论述病候不多,介绍具体病证治疗等却较详明。所列方药大多简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