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六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六十七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礼记注疏第五十五

缁衣第三十三

释文刘献云元文献作瓛

子言之曰为上易事也

考异古本注则刑可以措下有也字

补遗宋板疏为上易事○者【一叶左二行】无圈 谓正理御物【三行】谓作以

子曰好贤至万国作孚

考异古本注其衣敝我愿改制敝下有也字克明德慎罚下同疏为王后宫巷伯之长【二叶左三行】宋板伯作官补遗古本注投畀有昊昊作皓疏民皆服之【二叶左七行】宋板之作从

子曰夫民至絶其世也

考异古本经则民有孙心孙作逊注同今本注孙顺也作孙犹顺也 尚书篇名下有也字 命谓政令也无谓字 由不任德下有之也二字疏未知是郑作以不【四叶右七行】宋板不作否

补遗宋板疏故称匪刑【四叶右三行】匪作甫 代少昊诸九【左二行】诸作诛

子曰下之至下土之式

考异古本注言民化行不拘于言作言民之从君化行不拘于言也足利本作言民之从君以化行不拘于言谨按多一以字 如影逐表作如影之逐表也 百姓俲禹为仁百上有言字宋板足利本同 非本性能仁下有也字宋板足利本同疏岂必本性尽行仁道【五叶右九行】宋板行作有 谓承离之后【五叶左二行】离下有乱字证民具法则于上【四行】具作之 证若有善与为法式也【七行】若作君与下有下字

子曰上好仁至四国顺之

考异足利本注民之行作民行 古本皆尽己心作皆尽于己心也疏则天下之为仁争先人者【六叶右三行】宋板无天字

子曰王言至不諐于仪

考异宋板疏有秩部所置【七叶左一行】部作郡

子曰君子至于缉熙敬止

考异古本经而行必稽其所敝敝作弊注敬其容止下有也字疏使有信也【九行】宋板使下有言字

子曰长民者至万民所望

考异古本经则民德壹壹作一注贰不一也一作壹宋板足利本同 此诗毛氏有之二家则亡作此诗毛氏则有之三家则灭亡之也足利本作此诗毛诗则有之三家则灭宋板亦二作三释文贰本或作贷同音贰元文贰作二下同疏则民德一者一谓齐一【八叶左四行】宋板一作壹下皆同

子曰为上至其仪不忒

考异古本经咸有壹德壹作一注同注则无疑惑也也上有者字足利本同也下有矣字疏皆有纯一之德【九叶右八行】宋板一作壹下【九行】一德同

子曰有国至好是正直

考异古本经有国家者无家字宋板足利本同章善恶善下有而字靖共尔位共作恭疏靖谋共其尔之禄位【九叶左五行】宋板其作具 证上民情不二【六行】二作贰

子曰上人至惟王之卭

经下民作正误作当作卒考异古本不烦其所不知其上有以字足利本同匪其止共共作恭注难知有奸心也也上有之字 而民知禁下才以诱之下民惑之诗下共有也字 言臣义事君则行也宋板无君字补遗古本经下民作作作卒宋板足利本同注言君所不及言作引宋板足利本同

子曰政之至播刑之不迪

经敬民乃罚正误民当作明考异古本注明赏罚下施刑之道下共有也字

补遗古本经敬民乃罚民作明宋板足利本同疏敬民乃罚【十一叶左三行】宋板民作明

存旧礼记正义卷第六十三【宋板】

子曰大臣至亦不克由圣

考异古本经亦不克由圣下有也字注君不敬其臣下转相陷害下共有也字 庄后适夫人齐庄得礼者夫人下有之字者下有也字 今为大夫卿士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亦有者字 教烦由信贱也也上有者字足利本同 贱者无一德也宋板足利本一作壹 亦不力用我不下有能字 由用也作由犹用也释文仇音求尔雅云讐也元文讐作敖谨按未之考也疏与上相亲比政也【十三叶右六行】宋板政作故

子曰小人至相亦惟终

考异古本注言人不溺于所敬者下言水人所沐浴自洁清者下或为悖下以自毁败下天当作先字之误下以其自作孽下共有也字 则遂扞格不入扞作捍度谓所拟射也也上有者字足利本同 乃后作乃后可乃后施也作乃可后施也足利本作可乃复施也

谨按二本恐非 惟衣裳在笥当服以为礼也以作之当恕己不尚害人也也上有之字 邑或为予予作

吊足利本同疏多为水所覆【十六叶左二行】宋板覆下有没字故云天作孽亦可从移避灾【十七叶左三行】从作徙 善则

能终【七行】终下有也字

补遗古本注洪波所当畏慎也洪作鸿 如临深渊下有矣字 度谓所拟射也也上有者字足利本同释文慢本又作漫【十五叶】漫作僈 防本反作逭【十六叶】反作又疏高宗梦得説始百工【十七叶左九行】宋板始作使

子曰民以至亦惟曰怨

考异古本经不自为正正作政小民惟曰怨曰作日足利本同下亦放此资冬祈寒祈作祁注同注成邦之入成也正误入当作八 谁能秉行之作谁能使秉行之者 专功争美下为其君难下共有也字 君雅周穆王司徒作尚书篇名也作君雅周穆王司徒也作书尚书篇名也足利本亦作下有书字疏按周礼小雅职曰【十九叶左三行】正误雅当作宰 四曰听称责以别【四行】宋板传作傅谨按作傅为是音附

补遗古本经身心安之心作必宋板足利本同注成邦之入成也入作八宋板足利本同疏按周礼小雅职曰【十九叶左三行】宋板雅作宰

子曰下之至其仪一也

考异足利本经是以生则不可夺志以作故 古本注类谓比式下精或为清下共有也字 精知孰虑于众也孰上有谓字 当由一也宋板一作壹释文是故一本作以元文以上有是字 泛音乏正误乏当作泛疏此一节明下之事长【二十叶右八行】宋板长作上 则义不一行无类也者【九行】一作壹下齐一【六行】由一并同

补遗释文泛音乏【二十叶】乏作泛疏亦质守而亲之【二十叶左三行】宋板守作少

子曰唯君子至君子好仇

考异古本注知识朋友下有也字

补遗古本经是故迩者不惑故作以注言其可望而知下有也字疏故此正为匹也【二十一叶右五行】宋板此上有知字

子曰轻絶至摄以威仪

考异古本注以礼义相摄正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亦有者字

补遗宋板疏也而富贵则重絶之【二十一叶左六行】也作恶

子曰私惠至示我周行

考异古本注时以小物相问遗也时下有而字 归或为懐下有也字疏君子之人不用留意如此等之人【二十二叶右六行】宋板如作于

子曰苟有车至服之无射

考异古本经必见其敝敝作弊注同苟或行之必见其成苟上有人字注新时不见下有之也二字 令君子服之无厌作令君子则服之无厌也

补遗宋板疏证人之所以【二十三叶右三行】以作行

子曰言从至大命于厥身

考异古本经在昔上帝在昔作昔在宋板足利本同注无如之何下有也字 作尚书篇名也作作书篇名也无尚字足利本作作书尚书篇名也 今博士读为厥乱劝宁王之德王上有文字谨按文恐衍字疏小雅曰允也君子振也大臣者【二十四叶右七行】正误振当作展臣当作成 三者谓此礼记【二十四叶左七行】宋板三者二字作字

补遗宋板疏而行在于前【二十四叶右三行】而作谓 小雅曰允也君子振也大臣【二十四叶右三行】振作展臣作成 割盖申相近【二十四叶左九行】申作声

子曰南人至夫子凶

考异古本经夫子凶下有也字注恶德无恒之德下言放效之疾下纯或为烦下共有也字 事烦则乱下有之字 以问正为常德则吉足利本常作恒 亦无恒之人也足利本恒作常疏此尚书传説告高宗之辞【二十五叶左九行】正误传当作傅 其事则 烦【二十六叶右三行】谨按文当相接今阙一字非也

补遗古本注问不为侦不作正宋板足利本同 当专行者者作干宋板足利本同疏此尚书传説【二十五叶左九行】宋板传作傅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六十七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七·郑玄
  卷九·佚名
  卷七十二·湛若水
  卷六一·邱濬
  卷一百六十八·秦蕙田
  第45章·老子
  春秋集解卷五·苏辙
  卷二十二·李光坡
  提要·辅广
  答熊子真書·欧阳竟无
  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章太炎
  缁衣·姚际恒
  虚舟省禅师语录卷之二·虚舟普度
  卷第十二·李遵勖
   第八十則 趙州孩子六識·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养浩·隋树森

    张养浩(一二六九——一三二九), 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幼有才名,长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以为奇。累辟御史台丞相掾,擢监察御史,疏时政万余言,累官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天历二年(一三二九),关中大旱, 特

  • 卷三·王昶

    陆深一首 崔桐一首 杨仪二首 王韦一首 赵金一首吕希周一首 韩邦奇四首 夏言三首 王慎中一首 丁奉一首文征明六首 吴子孝四首 吴山一首 陈铎二首 陈如纶三首杨慎十一首 谢承举一首 薛廷宠一首 齐之鸾一

  • 卷六百八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八十一韩偓感事三十四韵【丁卯已後】紫殿承恩岁金銮入直年人归三?路日过八花砖鸳鹭皆回席臯蘷亦慕羶庆霄舒羽翼尘世有神仙虽遇河清圣慙非岳降贤皇慈容散拙公议逼陶甄江总参文会陈暄侍狎

  • 列传第六十七 成淹 范绍 刘桃符 刘道斌 董绍 冯元兴 鹿悆 张熠·魏收

    成淹,字季文,上谷居庸人也。自言晋侍中粲之六世孙。祖升,家于北海。父洪,名犯显祖庙讳,仕刘义隆,为抚军府中兵参军,早卒。淹好文学,有气尚。刘子业辅国府刑狱参军事,刘彧以为员外郎,假龙骧将军,领军主,令援东阳、历城。皇兴中,降慕

  • 路史卷四十·罗泌

    馀论三许繇《庄周》书言:尧逊天下于许繇,许繇不受耻之,而逃于箕隂。且以为繇师齧缺,缺师王倪与被衣而意,而子与巢父,严僖方回,皆许繇之友。凡数人者,迹不见于他《传》,故説者类以周为寓言,靡事实太史公且疑之。谓其不有逊禅之事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八·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王衍·苏辙

    圣人之气以御物者三,道一也,礼二也,刑三也。《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礼与刑,皆器也。孔子生于周末,内与门弟子言,外与诸侯大夫言,言及于道者盖寡也。非不能言,谓道之不可以轻授人也。盖尝言之矣。曰:“参乎

  • 古文尚书冤词卷六·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史记夏殷周本纪多载尚书篇目其在殷本纪则无不载者乃太甲三篇盘庚三篇皆载之而独无说命三篇何也不读国语乎国语楚灵王虐白公子张谏曰昔殷武丁能耸其德至于神明以入于河自河徂亳于是乎三年黙以思道卿

  • 卷四十六·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四十六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四十六四望山川蕙田案虞书望于山川又望秩于山川是祭山川皆称望而周礼四望之祭与山川不同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兆山川丘陵

  • 卷一·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说卷一翰林院侍读惠士奇撰闵公二年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纪年曰康王三年定乐歌吉禘于先王此王者丧终之禘也故曰大禘则终王定乐歌即所谓禘乐】左传夏吉禘于庄公速也【孔疏云襄十五年晋悼公卒十六年传

  • 佛说戒消灾经略释·智旭

                                  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述此经以法为名。无常无我寂灭三印为体。依止真善师友为宗。消灾证果为用。酪味为教相。法为名者。戒是能消之善法。灾是所消之恶法

  • 鼻奈耶序·佚名

    释道安述阿难出经。面承圣旨。五百应真。更互定察。分为十二部。于四十九年之诲无片言遗矣。又抄十二部为四阿含。阿毗昙鼻奈耶。则三藏备也。天竺学士罔弗遵焉。讽之咏之。未坠于地也。其大高座沙门则兼该三藏。中下

  • 卷第九·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九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钞百四十一愿者乃十信中行也疏云表十信圆融一一具十故百三贤十地等觉四十一也明此诸位惑障由此能净所有胜行由此能行故分为十类一有一十愿明在家时愿二有十五愿明出家受

  • 白牙·杰克·伦敦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创作的中篇小说。《白牙》的背景是加拿大西北边陲的冰封地带,叙述了一只幼狼如何从荒野中进入人类的文明世界。这篇小说以白牙几经波折终于由狼变成了狗的传奇般的经历告诉人们:当动物不得不为解救自

  • 嘉庆宁国府志·洪亮吉

    安徽地方志。清鲁铨等修,洪亮吉等纂。三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铨号选堂,江苏丹徒人。乾隆进士,官宁国知府。亮吉有《乾隆府厅州县图志》已著录。宁国府创志于宋嘉定,至清乾隆凡六修。本志成于嘉庆二十年(1815),记事止十三年

  • 老子西升经(御注)·赵佶

    老子西升经,又名《西升经》或《西升记》。其序文称:老子为关尹讲授《道德经》之后,又为关尹讲授道要,「列为三十九章,目曰《西升经》」。实际此经应出于魏晋,葛洪《神仙传》最早提及「西升」,北周道士韦节始为之注解。今《正

  • 临汉隐居诗话·魏泰

    诗话。 宋人魏泰撰。 一卷。泰有《临汉隐居集》已著录。为作者晚年所作,成书年代不详。此编总七十一条,记事颇广。论诗主“余味”,谓“永叔(欧阳修)之诗,才力敏迈,句亦清健,但恨其少余味耳。”书中多有谬误,张学泰《

  • 妙法莲华经文句·智顗

    二十卷。隋代释智顗撰。《妙法莲华经文句》简称为《法华文句》,略称为《文句》。为天台宗三大部之一。由天台宗始祖智大师,于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在金陵光宅寺开讲《妙法莲华经》对经中字句及意义详加解说,其弟子灌顶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