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二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二十七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礼记注疏第十五

仲春之月日在奎【月令】

考异古本注建星在斗上下有也字疏言万物降落而收敛【一叶左三行】宋板无万字

补遗宋板疏尚书如此则别【二叶右七行】如作与

其日甲乙其帝大皥

考异古本注夷则之所生下四隙之细下共有也字疏各三分之于是一寸分为【二叶左五行】宋板于是作是于

始雨水桃始华

考异古本注为二月节下有也字

天子居青阳至止狱讼

考异古本注当大室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同有者字祀社日用甲下谓棰治人下共有也字 肆谓死刑

暴死也暴作曝疏正义曰后土者五官之后土【四叶左一行】宋板者下有谓字

是月也元鸟至

考异古本注娀简吞之作娀氏简狄吞之疏故娀简狄也【五叶右八行】宋板故下有云字 是高辛巳前旧有【五叶左一行】无是字 及元鸟毛诗传云【同上】无诗字 则简妃亦高辛氏之后世之妃【八行】简妃作简狄

补遗古本注娶嫁之象也娶嫁作嫁娶宋板足利本同后王以为谋官王下有因字足利本同

后妃帅九至高禖之前

考异古本注周礼天子有夫人有嫔天子下有有后二字无有嫔二字足利本作周礼天子有后有夫人有嫔宋板作周礼天子有夫人有九嫔 今有娠者下有也字 必得天财下有之也二字释文补脱九嫔毗人反谓从才用反

补遗古本注举中言也也上有之字

是月也日夜分至正权概

经同量度正误当作同度量考异古本注又记时候下容止有动静下概平斗斛者下共有也字而平当平也也上有者字疏正义曰此日夜分【七叶右五行】宋板无此字皆汉书律歴志云【七叶左九行】歴作厯诸本同云作文

长九寸围九寸【八叶右一行】下寸作分

补遗古本经同量度作同度量宋板足利本同注容止有动静有作犹宋板足利本同释文称人证反【七叶】人作尺疏五量嘉矣【八叶右一行】宋本嘉作加

是月也耕者至妨农之事

考异古本经以妨农之事无之字足利本同注后曰寝下有也字 兵役之属下有之也二字

是月也母竭至先荐寝庙

考异古本注通水曰池下乃后赋之下以除其灾下共有也字 以飨司寒飨作享 其出入也时也作之祭寒而藏之寒上有司字足利本同 火出而毕赋下有之字 无不受氷下有者也二字

上丁命乐正至入学习乐

考异古本经上丁命乐正下有入学二字足利本同注乐正乐官之长也足利本也作之 必释菜于先师以礼之无于字 丁亥万舞入学舞作用宋板足利本同学下有也字 顺时违物也正误违当作达 为季春将习合乐也无习字足利本同 八音下有也字疏天子亲往不云乐正者【十叶左七行】宋板往作在 向知不先习舞【十一叶右九行】向作何 云夏小正曰丁亥万舞入学者【十一叶左一行】舞作用 以入学于舞【二行】于作干 以久不须防习【七行】防作更

补遗古本注先师以礼之下有也字 顺时违物也违作达宋板足利本同疏何须用云【卜叶左八行】宋板用作别

是月也祀不用牺牲

考异古本经用圭璧圭作珪注当祀者古以玉帛而己古作告足利本同疏其应祀之特【十二叶右一行】宋板特作时

仲冬行秋令至虫螟为害

考异古本注毕好雨下有矣字 又为边兵下有也字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二十三【宋板】

季春之月日在胃

考异古本注之辰下有也字释文少诗诏反元文诏作召

其日甲乙其帝大皥

考异古本注考神纳賔下有也字

补遗宋板疏总二寸八分【十三叶左一行】寸作十

桐始华田鼠化为鴽

考异古本注鴾毋作母无宋板正嘉足利本同释文及疏正义曰鴽鴾母放此疏李廵云鴽防一名鴾母【十三叶左八行】宋板鴾作牟正德嘉靖本同

补遗古本注鴽鴾母下有也 大者曰苹下有也释文鴽音如鴾母也【十三叶】鴾母作母无疏郭氏云【十三叶左七行】郭作某【宋板】

天子居青阳至为麦祈实

考异古本注东堂南偏下黄桑之服下寝庙可知下共有也字 大皥之属下有之也二字 备倾侧也也上有之字侧作漏宋板足利本同正嘉二本作备倾备也为非 进时羙物下有之也二字疏按尔雅释鱼云鮥鮛【十五叶右六行】宋板鮛下有鲔字谨按考释鱼元文作鮥鮛鲔音洛叔伟

补遗宋板疏幷磔攘也门【十四叶左九行】也作九 贺场熊氏等【十五叶右六行】场作玚

是月也生气至礼贤者

考异古本注不可收敛也可作宜 句屈生者下曰萠下名士不仕者下共有也字 周谓给不足也足利本也上有者字疏谓其德行贞絶【十五叶左七行】宋板絶作纯

是月也命司至母出九门

考异古本注沟上有路下有之也二字 小而柄长小上有网字足利本同 明其常有时不得用耳常有下有者此二字足利本作明其常有有者此时不得用耳谨按足利本似衍一有字 翳为弋作翳或为弋也足利本或字同

是月也命野虞至毋有敢惰

考异古本经毋伐桑柘毋有敢惰毋作无足利本同具曲植籧筐籧作莒谨按莒恐筥误注山林之官下有者也二字 蚕将生之候也无之字也字 趋农急也趋作趣 戴胜织纴之鸟作戴胜趣织纴之鸟也 示帅先天下也也上有者字 留养者所卜夫人与世妇养下有蚕字 组紃之事下有也矣二字 以劝戒之下有也字疏按释鸟云鸱鸠戴鵀【十八叶右七行】宋板鸱鸠作鵖鴔谨按宋板为是尔雅释文鵖彼及反鴔皮及反字书上音必下音弼 李廵云戴胜一名鸱鸠【八行】鸱鸠作鵖鴔 注槌县蚕薄枉也【十八叶左一行】枉作柱 若寻常留养蚕【二行】无留字 故熊氏云桑马质注云【八行】桑作案 是谓效其功【十九叶右六行】谓作课

补遗古本注时所以养蚕器也时作皆器上有之字夫人与世妇下有也字

是月也命工师

考异古本注凡輮□有当用脂下有者字足利本同释文良音亮正误良当作量

补遗释文良音亮【十九叶】良作量

百工咸理

考异古本注理治作治理 逆之则不善则下有巧字为诈伪下有也字疏令胶漆丝之三材【二十叶古七行】宋板

令作合

是月之末至举其书数

考异古本注射礼代之下乗匹之名下繋在厩者下共有也字 则就牧之牝而合之下有也字牝作牡宋板同 以在牧而校数书之以作已数上有其字疏就牝而合之【二十叶左九行】宋板牝作牡

考异宋板疏皆书其先在之数【二十一叶右二行】先作见

命国难九门

考异古本经难作傩注同注又磔牲以攘又上有此字所以毕止其灾也作所以毕春气而除止其灾也足

利本同 以攘春气下有也字

补遗宋板疏大陵八星在胃此主死丧【二十一叶左三行】此作北

季春行冬令至国有大恐

考异古本注缩栗下有之也二字 相惊下有也字

行夏令至山陵不收

考异古本注时又有暑也暑上有大字足利本同疏民多疾疫【二十二叶右四行】宋板疾作病

行秋令至兵革并起

考异古本注众雨下有也字 隂气胜也隂作金

孟夏之月日在毕

考异古本注建巳之辰下有也字疏去日二百一十四度【二十二叶左三行】宋板二作一 日在毕十一度【四行】毕作昴土星十度【六行】作七星七度

其日丙丁至祭先肺

考异古本注齐乎巽相见乎离下有者也二字乎并作于 着德防功者也正误防当作立 曰犂足利本犂作黎 为火官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者字同 飞鸟之属下其事勤下无射之所生下如祀户之礼下共有也字 中吕宣中气作中吕者宣中气也 祀之先祭肺者祀下有灶字足利本同 灶在庙门外之东门下有之字 祭醴二宋板二作三足利本同疏何云春秋説文【二十四叶右三行】宋板文作云 清者数少为清【六行】清者上有微字 通前为六十【二十四叶左五行】十作寸下是中吕长六十放此 俱置爼逝【二十五叶右一行】逝作上 上祀户云祭肉三肺一肾再【三行】肺作脾 唯特牲少牢【五行】唯作准 稍东西向【同上】向作面 其黍稷等设于爼南北【六行】北作此属下句 是配灶神而梁者【同上】梁作祭补遗古本注着德防功者也防作立宋板足利本同

蝼蝈鸣蚯蚓出

考异古本经蝼蝈作蝼蝄注同注王萆挈也宋板挈作□恐非 未闻孰是下有矣也二字释文萆挈上反八反元文上反作皮疏王萆挈鲁本草文【二十五叶左二行】宋板鲁作者

补遗古本注王萯莠莠作秀宋板足利本同

天子居明堂左个

考异古本经其器高以麤麤作粗诸本同注放此注菽实孚甲坚合属水水作氷恐非宋板作木 鸡木畜作鸡者木畜也足利本亦有者字 象物盛长下有也字

是月也以立夏至无不欣説

考异古本注赤帝赤熛怒无下赤字 顺阳义也足利本义作气恐非 而封诸侯而作云足利本同 似失之下有也字

乃命乐师至出轻繋

考异古本注未通于古下有也字蕃庑下同庑作芜下同 亦为逆时气下有之也二字 蚕农之事下亦为逆时气下初服暑服下共有也字 重敕之作重力劳来足利本同 急趋于农也作急趣农也 今月令休为伏下有也字 散其热也散上有敢字 彘水畜下毒气盛下靡草荠下共有也字 葶苈之属宋板作亭歴之属足利本同 祭统曰草艾则墨艾作芟 谓立秋后也后上有之字 相违似非下有也字 崇寛下有之也二字疏按汉书百官表此太尉秦官【二十八叶左五行】宋板此作云 此等未通职于古【六行】职作识 经有云遂属【九行】有作直

蚕事毕后妃献茧

考异古本注献茧于后妃下收于外命妇下国服同下共有也字

是月也天子饮酎

考异古本注互其文下有者也二字疏稠醴厚故为醇也【三十叶右六行】谨按醴恐醲误

孟夏行秋令至秋草不实

考异古本注白露之类下物得雨伤下鄙界上邑下小城曰保下长日促下共有也字 寅有啓蛰之气作寅阳也有启蛰之气足利本同 气更生之气上有春字不得成也宋板成作讼恐非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二十七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 杨氏门人·黎靖德
  管子补注卷十九·刘绩
  卷三四·邱濬
  东方未明·佚名
  卷四·黄中松
  论邹第五十三·桓宽
  卷三百七十三·佚名
  不可计品第十一·佚名
  叹深品第五十五·佚名
  在东普陀同成了观音菩萨·太虚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一·佚名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卷上·佚名
  佛说文殊悔过经·佚名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二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卷·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道园遗稿卷六·虞集

    元 虞集 撰乐府烛影摇红淮南故将军家有歌姬才容自许善自度曲欧阳守淮南姬为将军愿一见公竟不及见而卒客有为公赋此曲者雪暎虚檐梦魂正绕阳台近朝来谁为防熏笼云卧衣裳冷应念兰心蕙性对芳年才华自信洞房春暖换羽移宫

  • 卷二百五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五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竹斋诗集【二】裘万顷送诗僧如师西游向来诗坛上权奇声籍籍君虽后两翁而已分半席主人龙门高宜有如此客横行翰墨塲往往一当百挟是今西游吐谈取双璧要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十有一年冬十月丙寅朔上谓大臣曰人主之权在乎独断金国之主幼而无断权归臣下往年之和出于乌珠今年之战出于达赉或和或战国之大事而皆不出于人主无断如此何以立国知不足畏矣丁卯宝文阁直学士枢密都承旨

  • 提要·孙承泽

    (臣)等谨案元朝典故编年考十卷国朝孙承泽撰原本不著名氏今知为承泽作者大典志载承泽所著有元朝典故编年考与此本合也其书取元代朝廷事实分代编辑正史以外更采元人文集以附益之共为八卷元史冗复漏略殊乏体裁此虽不能详悉

  • 卷二十上·杨士奇

    永乐元年五月丁丑朔赐岷王楩册宝并敕谕之曰昔 皇考封建诸子以卫邦家而尔在建文时被收册宝拘囚困辱盖已极矣朕即位之初笃念亲亲复尔封爵召还京师尔宿留不至乃恣行威福擅拘方面诸司印信杀戮官属使军民蛮夷之众惊疑不安

  • 卷之四十三·佚名

    成化三年六月甲午朔○丙申巡抚甘肃右佥都御史徐廷章奏上边议三事一足兵食以备战守夫备边急务在足兵食而已甘肃等卫所大约原额旗军七万二千九百余名今实有者四万一千八百余名事故逃亡三万一千一百余名虽累清勾而解到者

  • ◎张学良诱杀杨宇霆·刘以芬

    张作霖身死未久,而生前最宠任之杨宇霆,竟为其子学良所诱杀,小张何以必须杀杨?杀之何以必以计诱?以杨之足智多谋,何以坠孺子术中而不之觉?凡此皆为外间所深滋疑惑,而应一加纪述者也。 小张之欲杀杨,其机

  • 卷一·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一宋 吕中 撰序论治体论古今论治者不过曰寛与严而已。然寛非纵弛之谓也,而世之尚寛者则流于纵弛;严非惨刻之谓也,而世之尚严者则流于惨刻。反是则曰寛,当施之所当寛之地,严当施之所当严之人,遂以

  • 第11章 我在泰山时·冯玉祥

    我住在泰山,不断地到泰山周围观察观察。泰山是全中国最有名的大山,真是宽厚博大。从山顶上流下来的水,分成东溪西溪。东溪有王母池、小红门等古迹;西溪自扇子岩、万寿桥、百丈岩、黑龙潭,一路也有些古迹。东溪有些柏树长得

  • 万俟禼传·脱脱

    万俟禼,字元忠,开封阳武县人。考中政和二年(1112)上舍生。他被调为相州、颍昌府教授,历任太学录、枢密院编修官、尚书比部员外郎。绍兴初年,盗贼曹成在荆湖一带劫掠,万俟 禼在沅、湘一带避乱,帅臣程昌禼图方便传檄让万

  • 昂吉儿传·宋濂

    昂吉儿,张掖人,姓野蒲氏,出身于西夏世代将门。其父甘卜(又译为也蒲甘卜)于西夏仁宗天盛十三年(1161)率所部归附于太祖,为千户,随木华黎出征而病卒。昂吉儿继其父统领其军,从征诸国有功,至元六年(1269),授本军千户,佩金符,进军淮

  • 倪文卿·佚名

    倪文卿先生小传倪先生名淦字文卿江苏丹徒人丹徒倪氏为望族贸迁海上者屈指盈数十人而先生实为巨擘先生初经理永和行及总理清记公司嗣兼元成运输公司总经理其间复被举为上海运输公会会长京江公所同鄕会董事转运公所上海

  • 建 僧 大 纲·太虚

    ──十九年春在闽南佛学院讲──  一 以现代中国为范围僧、是本来有的;僧之制度,也是本来有的。故现在所建议的,须加两种限制:一、讲现代者,指现在的时代而言。僧制、为僧伽所依据的法则,大至弘宣教化,小至个人行为,悉皆以

  • 佛说月上女经卷上·佚名

    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国大树林中草茅精舍。与大比丘五百人俱皆阿罗汉。复有菩萨八千人俱皆是大德。有大威力有大神通。悉皆受持诸陀罗尼。得无碍辩得诸禅定。得无生忍具足五通。所言

  •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追念我的师父——印光大师·印光

    王慧常居士不佞[1]业重福轻,障深慧浅。中年以前,只以科学为重,军略为高,罔(wǎng没有)识佛法正因,更误了修持行业。一旦烦恼降临,无法摆脱,才向释迦文佛求救,时民国十七年事也。从南京支那内学院搜购经论,都是唯识宗经典,傍及禅宗

  • 佛母经·佚名

      尔时世尊入般涅槃。倚卧双告诸大众。吾今欲般涅槃。不见阿难及吾迦叶。来时语言。吾与汝不相见也。即使忧波梨往诣刀利天上。告吾母知。举身疼痛不可思议。愿母早来。礼敬三宝。尔时佛母于其中夜作六种恶梦。一者

  • 王学质疑·张烈

    清代批评王阳明学说的著作。一卷,附录一卷。清初张烈著。张烈(1622—1685),字武承,号孜堂。大兴(今属北京市)人。康熙进士。曾任内阁中书、翰林院编修、右春坊右赞善。参与修《明史》,分纂明孝宗、明武宗两朝。全书分

  • 弥勒下生成佛经·佚名

    全一卷。弥勒六部经之一。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与鸠摩罗什译出之弥勒下生成佛经(又作弥勒下生经、弥勒受决经)皆为竺法护所译弥勒下生经之同本异译。又与罗什译本相较,本经具有单独经之体裁,且以偈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