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七十七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春秋左传注疏第二十五

成公元年

考异永怀堂注茅戎戎别种也无也字 足利本为二年齐侯伐传伐下有我字宋板永懐堂同释文茅戎亡交反史记及三传皆作贸戎【三叶】正误三当作二 背音佩下音同【四叶】元文无音字

补遗释文茅戎三传【三叶】三作二疏彼春无冰【一叶左二行】宋板冰作月 八十四井【二叶右六行】八作六 使且出【左九行】且作丘 马牛【三叶右四行】作牛马

成公二年

考异足利本传郤克将中军士爕将上军下将作佐宋板永怀堂同 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后朝食无后字永怀堂同 遂自齐闗入齐侯见保者曰勉之齐师败矣齐闗作徐闗宋板永怀堂同 曰苟君与吾父免矣可若乎正误乎当作何 晋侯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晋侯作晋师宋板永怀堂同 司马司空舆师侯正亚旅皆受一命之服舆师作舆帅宋永同 九月衞穆公卒晋二子自役吊焉二子作三子永怀堂同谨按作三子为是林直解云谓郤克士爕栾书 且先君庄王属之曰无德以及远方莫如惠恤其民而善其用之无下其字宋永同 君子曰众之不可已也大夫为政犹以众克己上有以字永同注非匹敌和成之类例在宣十年十作七宋永同为是 齐伐鲁还相遇于衞也也作地永同 于我此止御齐师正误于我当作我于无能为之役使无能作不中永同谨按居家必备引宋洪迈俗考云俚谈以不可用为不中用自晋时己有此语左传成二年郤子曰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杜预注不中用为之役使今本又不见不中用字却作无能似后改之 贾卖也卖作买永同 中将自执旗鼓作中军将自执旗鼓宋永同 注絶句谨按释文混入于注当细书也 舆师主兵车师作帅宋永同 在宣十二年二作一宋永同 王子楚公子谷臣也邲之战以荀首囚也无以字也作之永同 在位十八年位作宣宋永同 共王即位至是二年二作三永同谨按或云作三年非 公略之而退故不书侵略作赂永同释文憾本又作感【十二叶】元文上作感 轏士产反【十五叶】士作仕媚美异反【十七叶】异作兾 纾音纡【二十一叶】纡作舒 殉

似浚反【二十三叶】浚作俊 蛤苦答反【同上】苦作古 任音壬【三十一叶】壬下有当也二字 虣本又作暴【三十二叶】上作暴从才用反本亦作纵【同上】谨按崇祯本阙本字疏此婴齐会公乃称公子而不贬者【六叶左五行】宋板乃称公子作言亦应贬 凡会盟观者必先会而后盟【七行】凡会盟观者作凡会且盟者 唯虑蔡许在列【七叶左四行】虑作应 始与中国和准【七行】正误和当作相 未间周之典礼【九行】正误间当作闲 故春秋抑秦以存例也【八叶右一行】作故春秋亦未以存例也 及武王能达始居江汉之间【同上】谨按万厯作熊通史记亦作熊通但注疏诸本参差不一万厯似是 故春秋传曰语曲县于缨以朝【九叶左九行】正误语当作请于当作繁 士荐马缨三荐【十叶右九行】下荐作就 又取其国宝【十八叶右五行】国作珎 且告吾诸侯云【十八叶左九行】吾作语 少有所得则于口为借【二十一叶右八行】于作与 舆师至于亚旅【二十二叶左六行】师作帅下同 释诂云槙翰榦也舎人曰槙正也【二十三叶左六行】槙作桢 至于二子之去衞人送之【二十四叶左四行】二作三 常行此礼而至于葬【同上】而作以 今二子师行经衞【六行】二作三 故以二事为夏姬之罪【二十五叶左二行】以作亦

补遗宋板传陵城三百百作日足利本同 吾父免矣可若乎乎作何足利本同注于我此止作我于此止足利本同释文邴又被命反【十三叶】被作彼 殷于间反【同上】间作闲宋板同 援音爰【十四叶】爰作袁 辟服氏扶赤反【十六叶】赤作亦下扶赤同 茷扶发反【同上】发作废宋板同 从才用反【三十二叶】才作子宋板同疏和准【七叶左七行】宋板和作相 间周【九行】间作闲 语曲县于【九叶左九行】语作请于作繁 轩县曲【十叶右二行】曲作阙 亦敝邑【二十叶左八行】亦作言 其奢侈【二十三叶左九行】侈作僣 亦虽有【二十四叶右六行】亦作言 或本【二十九叶左四行】或作若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七十七

猜你喜欢
  国风·唐风·佚名
  周礼·张载
  榕村语録卷二十四·李光地
  卷二七·邱濬
  第二章 9·辜鸿铭
  卷二十五·李光坡
  卷三·惠士奇
  卷二·朱鹤龄
  第二讲 性命·钱穆
  卷一百二十三·佚名
  如来赞叹品第六·佚名
  佛说四十二章经解·智旭
  青年修养与佛教·太虚
  来 生 净 土·太虚
  居士学佛之程序·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出至第二十出·施惠

    第十一出士女随迁 【缑山月】(生上)守正处寒炉,勤苦诵诗书。盼春闱身进践荣途。奈双亲服制,前程未遂,敢仰天呼。(小旦上)乐道安贫巨儒,嗟怨是何如?但孜孜有志效鸿鹄,似藏珍韫匮,韬光隐讳,待价沽诸。哥哥万福。(生)妹子到来,妹

  •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李叔同

    我到永春的因缘,最初发起,在三年之前。性愿老法师常常劝我到此地来,又常提起普济寺是如何如何的好。两年以前的春天,我在南普陀讲律圆满以后,妙慧师便到厦门请我到此地来。那时因为学律的人要随行的太多,而普济寺中设备未

  • 琉球传·张廷玉

    琉球,位于东南方的大海之中,自古与中国不相往来。元世祖时派官员前去招谕他们,他们也不来。洪武初年,琉球国有三个王,分别是中山王、山南王和山北王,他们都姓尚,其中中山王最为强大。五年(1372)正月朝廷派行人杨载持皇帝即位

  • 王志坚传·张廷玉

    王志坚,字弱生,昆山人。父亲王临亨是进士,曾任杭州知府。万历三十八年(1610)中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后历任员外郎、郎中。闲暇时邀同舍郎官结成读史社,自己撰有《读史商语》。调任贵州提学佥事,不愿去,请求归家侍奉双亲。天启

  • 弇山堂别集卷五十一·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南京刑部尚书表赵羾见前永乐二十二年改任宣徳五年致仕施礼顺天东安人洪武丁丒进士宣徳五年任正统七年致仕杨宁见前景泰二年改任天顺元年致仕薛希琏浙江丽水人宣徳庚戌进士天顺元年任本年卒耿九畴山西平定

  • 太祖髙皇帝圣训序·努尔哈赤

    朕惟帝王创业垂统传之无穷非独世徳茂也盖亦有典则之贻焉其运之一心播为成宪恒足以示道揆于子孙昭法守于臣庻盱衡千古载籍具存矧其为大圣受命而兴者乎皇哉何规模之逺也我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文定

  • 刚毅木讷,近于仁德·孔子

    【原文】 子曰:“刚、毅、木、纳,近仁。” 【译文】 孔子说:“刚强、果敢、质朴、沉默寡言,这几种品质近于仁德。” 【读解】 这实际上是一个男子汉的形象,海明威笔下的硬汉或日本影星高仓健所塑造的形象。 有意思的是,这

  • 第五章 14·辜鸿铭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辜讲谈到当时很有名的一个人(孔文子,姓孔,名圉,卫国的大夫。他聪明好学,又非常谦虚,因而死后,被授予“文”的谥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一位学

  • 卷之七·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七仁夫妇之仁孟子曰:舜之为天子也,被衫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录曰:愚观大舜雍雍在官,其气象有如此。当时好事者创为二嫂,使治朕栖之言,何其悖哉。故不铃辫其不然,而直以不如无书之为愈也。又曰:《诗》有云:琴瑟在御

  • 卷四百六十九·佚名

    △第二分众德相品第七十六之二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甚为希有。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观察二空。虽知诸法一切如梦如响如像如光影如阳焰如幻如化。皆非实有无性为性自相皆空。而能安立善非善等诸法差别皆无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七·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譯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七   如是已說緣起善巧.處非處善巧我今當說。總嗢柁南曰.   體.顯現初. 門.差别後。   問.何等爲處。答.於彼彼事理無相違。問.何等非

  • 评改造要全部改造·太虚

    这一篇本是李人杰君与朋友的一封信,那题目却是建设杂志的编辑人,照他后面一段意思加上的。但我今要评论的,在他前面一段所说“透明的、虚无的本性自然性”。李君所说透明的,虚无的本性自然性,是说内面的满足的,谓内面的满足

  • 重编曹洞五位卷上·慧霞

    门人 后曹山 慧霞 编门人 广辉 释后学 晦然 补洞山五位显诀补曰。善卿云。价初住新丰。晚迁洞山。大驾其道。立偏正五位。为当时首唱。今此亦云洞山显诀。则五位之设始自洞山。是天下之通论也。是以宝镜三昧歌

  • 第七章 阿育王时期的史话·多罗那他

    当圣者提地迦未付法与圣者讫里瑟拿以前,多年生病,只住在摩腊婆的侨赏弥地方,对四众传授经教。毗舍离的比丘们以为上座生病,怎能得到正确的教诲,因此不到他跟前。在行十事非法的同时宣称“这是法,这是戒律,这是本师的教

  • 医方简义·王馥原

    医方著作。六卷。清·王清源撰于1883年。馥原字清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举业不成而志于医。博览群书,潜心研讨,名著绍兴,尤善妇科。认为妇科尤难得其精蕴,有内伤而未能明悉,有隐疾而不可详言。故搜集诸家医论方书,

  • 素问识·丹波元简

    医经著作。8卷。日本丹波元简 (廉夫) 撰于日本文化三年(1806年)。作者撷取《素问》72篇(除7篇大论与刺法、本病论) 之精要,摘录王冰、马莳、吴崑、张介宾等注家之言,及朱丹溪等学术见解,参考经传百氏,对《素问》某些

  • 日本文德天皇实录·佚名

    《日本文德天皇实录》,简称《文德实录》,是日本平安时代编纂的一部史书,记录了日本文德天皇时期,从嘉祥三年(850年)至天安二年(858年)八年内的事情。该书是日本“六国史”中的第五部,全书为编年体,用汉文撰写,共10卷。由清和天皇

  • 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啰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佚名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属于密教杂密经之成就法仪轨。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轨系由金刚陪啰缚所宣说之曼荼罗成就法,全经由曼荼罗分、一切成就分、观想分、画像仪轨分、护摩法分、观想成就分等六分所成。陪啰缚,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