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七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九

日本山井

  物观 撰

论语第四

述而第七

考异古本经德之不脩下学之不讲下闻义不能徙下不善不能改下共有也字 吾不复梦见周公下有也字 举一隅下有而示之三字足利本作示之无而字谨按文献通考云石经论语举一隅下有而示之三字亦足证古本之可据也 则不复也作则吾不复一本足利本作则吾不复也 未尝饱也作未有尝饱也一本同今本 子于是日下有也字 冯河冯作凭注同 如不可求下有者字子在齐闻韶韶下有乐字足利本同 曰古之贤人也曰上有子字足利本同 又何怨下有乎字足利本同 饭疏食疏作蔬足利本同注放此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至下有也字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以作而足利本同一本作而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子曰我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足利本同 以我为隐乎隐下有子字足利本同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行上有所字 孔子曰知礼曰上有对字足利本同 揖巫马期而进之之作也 君取于吴取作娶足利本同 则吾未之有得得下有也字 祷尔于上下神只一本尔作示谨按恐尔字误 丘之祷久矣祷下有之字不孙孙作逊下同注殷贤大夫下有也字 我若老彭下有矣字 但述之耳作祖述之耳也 无是行于我我独有之作人无有是行于我我独有之也足利本但无也字谨按义疏云郑曰人无有是行【言天下人皆无此三行也】于我我独有之也【释于我哉也言由我独有之故天下贵有于我也】此注难解故详记之 四者为忧下有也字注和舒之貌下不复梦见周公下同 明盛时足利利本盛下有之字 欲行其道也足利本无也字 故志之而已下有矣也二字 据杖也足利本杖作仗 故可据下有也字 故可倚下有之也二字 故曰游下有也字足利本同 皆教诲之下有也字 为説之作为之説也 不复重教之下有也字 哀慼慼作戚足利本同 恻隐之心下有也字足利本同 一日之中谨按古本足利本无此注与上章连为一章上注在此 孔子言正误子当作曰古本孔安国曰也 与顔渊同下有耳也二字足利本耳字同 以为已勇勇上有有字 亦当谁与已同作亦当唯与已俱足利本同 故此问下有也字 徒徒渉下共有也字不可求而得之作不可求而得者也足利本作不可求而得 执鞭之贱职无之字足利本同 我亦为之下有矣字 古人之道下有也字 而夫子独能慎之无独字之下有也字足利本作而夫子慎之 闻习韶乐之美盛一本闻习下有齐君二字 故忽忘于肉味无忘字味下有也字足利本作故忘于肉味也谨按义疏云忽犹忘也 此齐作此齐也足利本同一本作斯斯齐也 郑曰为犹助也足利本此注作孔安国曰 孙輙下有也字 纳蒯聩于戚城无城字足利本同 助輙不乎不作否 夷齐让国作伯夷叔齐让国 故问怨邪邪作乎 岂有怨乎无有字足利本同一本作岂何怨乎 争国恶行下有也字 明矣矣作也 以此为乐下非己之有下共有也字足利本下也同 知命之年命上有天字一本同今本 大过下有也字足利本同有所讳下故言执下共有也字 食采于叶采作菜足利本同但无于字 所以答下有也字 言此者劝人学作言此者勉劝人于学也足利本劝作勉 王曰怪怪异也足利本此注作孔安国曰 干钧之属下子弑父下神之事下教化下忍言下共有也字下注故无常师下同宋司马下有黎也二字足利本黎字同 天生德者作天生德于予者足利本同 圣性下有也字 德合天地作合德天地足利本同 吉无不利吉下有而字 其如予何下有也字下注谓诸弟子下同 知广知作智 故解之下有也字是丘之心下同 四者一本作此四者可举以教下有也字 疾世无明君下有也字足利本同 为有常下一竿钓下属着纲下宿鸟下有也字足利本鸟下同谨按一本注中钓字皆作钩 时人下有多字足利本同 故云然下有也字 如此者次于天生知之作如此次于生知之者也足利本作如此次于知之者 孔子见之之作也 一何甚作何一甚也足利本同但无也字 当与之进作当与其进之足利本作当与其进 去后之行下有也字 行之即是作行之则是至也足利本同但无也字 官名下大夫下鲁昭公下弟子下姬姓下共有也字 同姓不昬昬作婚而君取之作而君娶呉之足利本同谨按呉字恐衍讳曰孟子下有也字一本作讳曰呉孟子也 圣人

道圣人下有智深二字足利本同但智作知 以为过下有也字 而自和之作而后自和之也足利本后字同 凡言文作言凡文足利本同 不胜于人下有也字 身为君子身作躬足利本同一本作躬为君子行 己未能也作己未能得之也足利本同但无之字名仁圣下有也字 马曰正如足利本此注作包氏

曰 犹不能学下况仁圣乎下有也字下注请于鬼神下同 鬼神之事下有乎也二字足利本但有乎字一本作也乎 子路失指作子路失防也 祷篇名下有也字足利本同 丘之祷久矣作丘祷之久矣一本作丘之祷之久矣 俱失之下有也字 俭不及礼作俭则不及礼耳足利本同 寛广貌下有也字 多忧惧下有貌也二字足利本貌字同

补遗古本经比于我老彭老上有于字一本同 闻义不能徙足利本徙作从 多见而识之无而字注无恻隐之心心下有之也二字 作韶乐至于此此作斯疏食菜食下有也字二本同 非己之有非上有言字

泰伯第八

考异古本经使骄且吝使上有设字 其余不足观也已下有矣字 不至于谷不易得也下有已字足利本同 不谋其政下有也字一本同今本 焕乎其有文章一本章下有也字 三分天下三作参 周之德无之字足利本同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足利本无矣字注太王之长子下有也字长作太足利本同一本同今本 次弟仲雍足利本无弟字 少弟季歴弟下有曰字足利本同故无得而称言之者故下有民家二字足利本作故无

得而称之者 畏惧之貌下则常畏惧下行之美者下不偷薄下共有也字 不敢毁伤下有之字 戒愼戒作诫有所毁伤下有也字 乃今日后后上有而字 聼识

其言下有也字下注仲孙防下同 言我将死将上有且字 言善可用下有也字敢暴慢之下同 不敢欺诈之下有也字诈作诞足利本同谨按义疏云诞犹诈妄也言入于耳下有也字 忽大务小忽作忘足利本同 戒之以此下礼器下共有也字 言见侵犯不报作言见侵犯而不校之也 友谓顔渊下有也字 幼少之君作谓幼少之君也 政令下社稷下共有也字 夺不可倾夺作夺者不可倾夺之也 而能断也能下有决字足利本同 致逺路下莫逺焉下共有也字下注学诗下立身下同包曰乐所以成性此注作孔安国曰足利本同性下有也字 由用也也上有之字一本同今本 而不能知下有也字下注必将为乱下同 包曰疾恶此注作孔安国曰足利本同 使其为乱下下注周公旦下有也字言必无也无下有及字足利本同 劝人学作劝人

于学也 当常然下有也字 始欲徃作谓始欲徃也足利本谓字同 今欲去下有也字 乱谓臣弑君子弑父作臣弑君子弑父乱也足利本同但无也字 将乱之兆下有也字下注其职下太师之名下同 周道衰微道下有既字足利本同 洋洋盈耳作洋洋乎盈耳哉 美之作美也 宜直下之人下谨愿下共有也字 慤也作慤慤也足利本同 宜可信下有也字我不知之作故我不知也足利本作故我不知 犹恐失之下有耳也二字足利本耳字同 美舜禹也言无也言二字足利本同注疏诸本言作信 而得之下有也字 巍巍高大之称作巍巍者广大之称也 而行化下广逺之称下共有也字 民无能识其名焉无其字足利本作民无能识名 高大巍巍下有也字又着明下同又作复 伯益下有也字 乱治也治作理足利本同下放此 十人下有也字 其一人谓文母作其余一人谓文母也 尧号下舜号下之间下共有也字 斯此也下有此斯于周也五字足利本作斯此此此于周 比于周周上有此字 人才难得人作大足利本同 有圣德圣作至 天下归周者天下下有之字 三分有二一本二上有其字 谓之至德下有也字 孔子推禹功德之盛美无德字美字足利本无美字一本有德字 间厠其间下有也字 致孝鬼神孝下有乎字 丰洁下祭服下有也字 十里为成成作城足利本同下放此 八尺下有也字足利本同

补遗古本注孔曰此言诗者此言作言此足利本同呼之者无之字一本同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九

猜你喜欢
  险固第五十·桓宽
  正道·黄石公
  第二章 工不行大同则工党业主相争,将成国乱·梁启超
  卷一百二十四·陈祥道
  四书因问卷六·吕柟
   第二章 中国人之德性·林语堂
  卷九·吴澄
  卷六·吕祖谦
  卷十五 公食大夫礼第九·李如圭
  卷四百七十四·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全文·佚名
  卷第二十九·道原
  贺陈辞修总长就职电·太虚
  僧伽罗刹所集经卷中·佚名
  百论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卑叔文·唐圭璋

      据词中“复恢舆地”云云,叔文盖南宋人。“卑”原作“”。永乐大典卷二千八百零六卑字韵(见中华书局影印本第三十五册),“卑”即作“”。今从。以大典、诗渊成书年代相近之故。   喜迁莺   寿邵太尉   春回天际,

  • 安晚堂集卷八·郑清之

    宋 郑清之 撰冬节沍寒约客黙坐爇品字柴作五禽戏体中差小佳园丁以矮梅至如见东郭顺子使人之意也消欣然呵皲手冻笔占数语呈刘菊坡博一笑少日爱花螽趯趯老去冻蚕已休织水村山郭一枝晓忽到前三叹息年年雪里自作春摇手

  • 卷十上·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十上 【起丙子汉章帝建初元年尽乙丑汉安帝延光四年】凡五十年 【丙子】肃宗孝章皇帝建初元年春正月诏廪赡饥民○诏二千石

  • 东行初录·马建忠

    光绪八年壬午春三月,我东方属土朝鲜国始与阿美利加合众国立约通商,其国之政府以不谙外交,愿得中国大员莅盟,于是合肥傅相请于朝,以建忠行。北洋水师统领丁禹亭军门因巡洋之役,率兵舶三艘,曰威远、曰扬威、曰镇海,将偕至烟台,会

  • 朱修之传·沈约

    朱修之字恭祖,义陽平氏人,曾祖朱焘,晋朝平西将军,祖父朱序,晋朝豫州刺史,父朱谌,晋朝益州刺史。朱修之从州主簿迁任司徒从事中郎,文帝对他说:“你的曾祖们当年做王导丞相中郎,你现在又做王弘的从事中郎,你可以说是不屈辱你的祖先

  • 刘吉传·张廷玉

    刘吉,字..之,博野人。正统十三年(1448),中进士,改为庶吉士,任编修,充任讲经筵官。《寰宇通志》修成,他升为修撰。天顺四年(1460),在东宫侍奉太子读书,因亲丧回家。宪宗即位后,把他召回修《英宗实录》。刘吉到京后,上疏请求守孝终

  • 卷二百九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九十九世职表二十二镶红旗蒙古世职【一等轻车都尉 二等轻车都尉 三等轻车都尉 骑都尉云骑尉】一等轻车都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

  • 卷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田赋考【臣】等谨按宋马端临作文献通考田赋考载唐虞以来至宋宁宗历代田赋之制而附以水利田屯田官田凡七卷明王圻作续考於马氏原目外复增入黄河三卷太湖三江一卷河渠三卷夫河渎江湖本以

  • 卷六 六之三·孔颖达

    ◎秦车邻诂训传第十一陆曰:秦者,陇西谷名也,在雍州鸟鼠山之东北。昔皋陶之子伯翳,佐禹治水有功,舜命作虞,赐姓曰嬴。其末孙非子,为周孝王养马于汧、渭之间,封为附庸,邑于秦谷。及非子之曾孙秦仲,周宣王又命为大夫。仲之孙襄公,讨

  • 例言·江永

    乡党圗考例言孔子先世及纪年及制度名物当为圗谱以显圗谱正未易言史记家语阙里志歴聘纪年年谱诸书参错不一当加考核以审从违他书所绘制度器服诸圗多本宋初聂崇义三礼圗徃徃与经谬戾讹以传讹鲜能订正古人宫寝朝庙苟无

  • 第一篇 道的性质 第三章 无为而治·林语堂

    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 ,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语译不标榜贤名,使人民不起争心;不珍惜难得的财货,使人民不

  • 卷九·聂崇义

    <经部,礼类,三礼总义之属,三礼图集注钦定四库全书三礼图集注卷九宋 聂崇义 撰太常      旂旜       物【如旜素饰其侧】旟       熊旗旐【蛇合体】      龙旃翿旗【又作翿旌】    

  •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七·佚名

    隋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合北凉三藏昙无谶译  善集品第十七  于是如来复为地神说往因缘而作偈言。  我昔曾为  转轮圣王  舍四大地  及以大海  又于是时  以四天下  满中珍宝  奉上诸佛  凡所布施

  •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二·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世尊。我于彼时。复见彼诸听法大众。以天人花及众宝物。而散佛上及诸菩萨而听法已。复更出生种种音乐杂色衣服。供养世尊。以诸衣服覆世尊上。还坐本处而共听法。世尊。我于彼时复作是念。

  • 维摩经略疏卷第六·智顗

    菩萨品之二为从下二约无生行破一生受记。所以约行破者乃由弥勒以有伏难。难云理无受记可然。何妨缘无生行。行成智断得菩提记。文为四。一双定二双破三双并四双结。一双定者为从如生为从如灭。所以然者弥勒情犹未惬。

  • 薛丁山征西·如莲居士

    该书采用章回体形式,讲述了唐代薛丁山的故事。 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征东有功,被封为平辽王。因与皇叔李道宗结怨,被陷下狱。幸于危急之际,西凉哈迷国犯境,徐茂公立推荐仁贵挂帅征战,逃过此劫。仁贵征西,误中圈套,被困锁阳城,为苏

  • 明诗评·王世贞

    诗人传记与评论著作。明王世贞撰。该书四卷,前后各有自叙一篇,共收录明代诗人一百十八人,各人名下均列其小传及一段评语,亦有两人合一段评语者。卷一首列“李君梦阳”、“何君景明”、“李君攀龙”,其后自“徐博士祯

  • 春秋谷梁传注疏·杨士勋

    注释书。旧题谷梁赤传,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20卷。《谷梁传》初为谷梁赤传述,后由传其学者录为书。其传重在释《春秋》义例。传义之精,为公羊所弗及。魏晋以来,注《谷梁传》有尹更始、唐固、孔演等10家。自范宁作《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