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七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八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论语第三

公冶长第五

考异古本经缧絏之中絏作绁注同 免于刑戮戮作剹 御人以口给足利本无口字 屡憎于人人作民不知其仁下焉用佞下共有也字 漆雕闻雕作雕注同子説説作恱 浮于海于作于其由与作其由也与

回也闻一一本无也字闻一以知二下有也字 不可雕也雕作雕 不可杇也杇作圬 不可得而闻也作不可得而闻也已矣足利本已字同 是以谓之文也足利本无也字久而敬之作久而人敬之足利本同谨按义疏云此善交

之騐也此人交易絶而平仲交久而人愈敬之也 必以告新令尹何如下有也字 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则下有又字 违之之一邦下之下有至字足利本作违之至一邦谨按义疏云之徃也去所至新国更复徃一邦也 再斯可矣作再思斯可矣足利本同 邦有道则知知作智下其知同 归与归与与作欤下同 不知所以裁之下有也字 盍各言尔志足利本言作曰 共敝之敝作弊不如丘之好学也作不如丘之好学者也已注冶长作公冶长足利本同 鲁人也无也字 黒索下罪人下共有也字足利本罪人上有于字 南宫縚下有也字 言见用作言见任用也足利本任字同 宓不齐下有也字言女器用之人作言女是器用之人也足利本是字同瑚琏黍稷之器作瑚琏者黍稷之器也 宗庙之器贵者作宗庙器之贵者也足利本作宗庙之器之贵者 伸弓名下姓冉下共有也字 数为人所憎恶作数为民所憎也足利本同但无也字 开弟子下有也字漆雕姓下开名下究习下同 善其志道深善作喜足利本同深下有也字 桴编竹木下有也字 大者曰栰栰作筏 小者曰桴下有也字与已俱行下同 好勇过我下有也字 无所取于桴材作言无所取桴材也足利本同但无也字 一曰孔路正误孔当作子 孔子欲浮海作孔子欲乘桴浮海 无所取哉作无所复取哉足利本同 取于已下有也字 古字材哉同下有耳字足利本作材哉同 不可全名也足利本无也字兵赋下有也字卿大夫之邑下同 大夫百乘作大夫故曰百乘也一本大夫上有卿字足利本作卿大夫故曰百乘 宰家臣下一本有也字 公西华下行人下共有也字 既然子贡不如不作弗足利本同 慰子贡也也上有心字足利本但作之心 孔曰宰予作苞氏曰宰予足利本同 弟子宰我下有也字刻画下同杇镘作圬墁 此二者以喻无此以二字足利本同犹不成下有也字足利本同 深责之作深责之辞

也足利本辞字同 改是听言信行改是下有者始二字足利本始字同 更察言上有今字足利本同 宰我之昼寝无之字寝下有也字 鲁人下情欲下共有也字下注非义于已下同 可以耳目循作可得以耳目自修也足利本作可得以耳目修 受以生也也上有者字 日新之道下有也字 前所闻未及行作前所闻未能及得行足利本得字同 孔圉作孔叔圉也足利本叔字同 下问谓凡在己下者谓作问足利本同者下有也字下注公孙侨下同 周曰作周生烈曰足利同下皆放此 齐大夫下晏姓下平諡下名婴下共有也字下注臧孙辰下守下同 因以为名焉无焉字 镂为山下有也字梁上楹下其奢侈下同 谓之为知之作以足利本同知下有也字 姓鬭名谷字于菟足利本无字字 但闻其忠事此注作孔安国曰足利本同 皆齐大夫下违而去之下共有也字 捐其四千匹马足利本无其字正误干当作十 辟恶去逆无道足利本无去字 皆如崔子子作杼 无有可止者下有也字足利本作无有可者 季孙行父下有也字 不必乃三思作不必及三思也足利本同 俞下有也字 故曰吾党之小子足利本无故字 狂简者进取无简字取作趋足利本简字同无 妄作无作字足利本同 以裁之耳裁下有制字足利本同 二子下国名下共有也字 微生姓下直人下共有也字便僻貌作便辟之貌也 鲁太史下外诈亲下共有

也字 不自称已之善作自无称已善也足利本作自无称已之善 不以劳事不作无足利本同 置施于人下有也字 懐归也归作安足利本无此注 莫能自责下有者也二字

补遗古本经赐也何如作如何一本同 子曰焉用佞下有也字一本同 无加诸人人下有也字一本同 有闻未之能行未之作之未一本无之字 君子之道四焉无之字一本同 何如其知也知作智注同一本同 或乞醯焉或下有人字注南宫縚縚作韬一本同 安得此行得下有取字一本同 为人所憎恶作为民之所憎之也 善其志道深道下有之字 善与已俱行行下有矣字 故戏之耳耳下有也字 一曰孔路孔作子二本及足利本同 可使为行人人下有之也二字 宰我之昼寝寝下有之也二字 多情欲欲下有之也二字 非义于己巳下有之也二字 居蔡僭也也上有之字 梁上楹画为藻文楹上有之字文下有也字 未知其仁也也上有之字 捐其四千匹千作十二本及足利本同不必乃三思思下有之也二字 遂归归下有也字左丘明鲁太史史作夫一本及足利本同

雍也第六

考异古本经哀公问弟子问下有曰字足利本同 曰赐也逹曰上有子字足利本同 曰求也艺一本足利本曰上有子字谨按所据古本独无 非不说子之道说作悦 今女画女作汝下同 无为小人儒足利本无作母 女得人焉耳乎下有哉字足利本同 澹台灭明澹作儋注同 谁能出不由户下有者字足利本同 樊迟问知知作智下文注并同 问仁曰作问仁子曰足利本同 井有仁焉仁下有者字足利本同其从之也也作与 子路不说说作悦 天厌之厌作压下同一本同今本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有作能众下有者字足利本并同注言任诸侯治作言任诸侯可使治国政也足利本作言任诸侯可使治国书传无见焉焉作也 孔曰以其能简此注无孔曰

足利本同其能作能其 寛略则可下太简下有也字顔回任道回作渊足利本同 未尝复行下有也字公西华赤之字无之字足利本同字下有也字 四升曰釡下有也字一本同今本 十六斗曰庾下有也字曰作为足利本同 十六斛曰秉下有也字曰作为五秉合为八十斛下有也字无为字足利本同 非冉有与之太多下有也字有作求足利本作非冉有与太多也 弟子原宪下为家邑宰下共有也字九百斗下同 辞辞让不受下有也字无一辞字足利本同一本辞字同今本 禄法所得当受无让作禄法所当受无以让也足利本同但无也字一本得字同今本 为党下有也字下注犂杂文下同 骍赤也赤下有色字足利本作骍赤色 中牺牲下有也字 肯舍之乎舍作舍 不害于子之美子上有其字足利本同美下有也字 余人暂上有言字足利本同 不变下有也字下注决断下物理下同 艺谓多才艺下有也字下艺作能足利本同 费季氏邑下有也字 数畔畔作叛足利本同 闻子骞贤子上有闵字足利本同 故欲用之之作也一本作之也 托使者作语使者曰足利本同 善为我辞焉说令不复召我作善为我作辞说令不复召我也足利本同但无也字 重来召我下欲北如齐下共有也字下注弟子冉耕下同 牛有恶疾足利本无牛字 执其手也足利本无也字 持其手曰丧之之作也 痛惜之甚下有也字 箪笥也下有瓢瓠也三字足利本同但无上也字 所乐下有也字下注非力极下同 孔曰君子为儒此注作马融曰足利本无孔曰直作君子云云 将以明道道上有其字则矜其名下有也字下注鲁下邑下同 焉耳乎皆辞作焉耳乎哉皆辞也足利本哉字同 灭明名下且方下共有也字下注孟之侧下伐其功下同 殿在军后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者字同一本但有也字 独在后为殿足利本独作犹 人迎功之功上有为字 曰我非敢在后拒敌作故云我非敢在后距敌也足利本故字距字并同 不能前进下有耳字足利本作不能进也 子鱼也上有名字足利本同 宋之美人作宋国之美人也足利本国字同 而善淫淫作婬 难乎作难矣足利本同一本同今本 今之世害作今世之害 孔曰言人立身人下有之字一本同今本足利本此注无孔曰 当从户下有也字下注质少下之貌下同 人所生于世作人之所以生于世足利本同 以其正直也直下有之道二字足利本道字同一本无其字 是幸而免下有也字一本是作之 不如乐之者深作又不如乐之者深也足利本同 上知之所知也上知作智之下有人字 可下下有也字 化道民道作导 而不黩下有也字黩作渎足利本同 而后得功而作乃足利本作乃得功 为仁下有也字 而不知已下有之也二字 万物生焉下有也字一本同今本 日进故动作自进故动也足利本自字同 故静下有也字 故乐下有之也二字足利本有也字 性静者多夀考作性静故夀考也足利本同俱无也字 余化下有也字 明君兴之下有者字 行之时下有也字下注觚礼器下二升曰觚下同 以喻为政下有而字则不成下有也字足利本同 宰我以仁者以下有为字而出之不乎作而出之乎不乎足利本同 极观仁者

者作人足利本同 所至下有也字 孔曰逝徃也此注作苞氏曰足利本同 不肯自投从之下有耳字从作救令自投下下有也字下注不违道下同 旧以南子者

作等以为南子者足利本同但无者字 夫人下治道下共有也字 故夫子誓之下有曰字足利本同 义可疑焉焉作也 常行之德下非适今下共有也字一本今下作已 君能广施君作若足利本同 犹病其难下仁者之行下共有也字 皆恕已所欲而施之于人作皆恕已所不欲而勿施人也足利本作皆恕已所不欲而勿施之于人

补遗古本经可使南靣靣下有也字一本同 曰亡之之作也 人之生也直无之字一本作人生之直 仁者虽告之虽作纵注有不善未尝复行复作得一本善下有者字 邑宰数畔足利本无数字 曰丧之之下有也字 箪笥也也下有瓢匏也三字 非力极极下有之也二字 独在后为殿作犹在后独为殿 人迎功之之作也 譬犹出入出上有人字二本及足利本同而亦生者无者字二本同 化道民之义义下有也

字二本同 大道行之时时下有之也二字 将自投下从而出之足利本无从字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八

猜你喜欢
  卷八 离娄章句下·朱熹
  卷四十七 论语二十九·黎靖德
  卷三十三·陆九渊
  四书賸言补卷一·毛奇龄
  孝经大义·董鼎
  第十一章 8·辜鸿铭
  卷六十一·胡广
  杂篇·寓言第二十七·庄子
  卷十二·杨复
  卷九·张虙
  僖公·僖公二十七年·左丘明
  解深密經卷第五·欧阳竟无
  卷七·普济
  斗诤坚固中略论时轮金刚法会·太虚
  救世觉人之佛法·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四十九·彭定求

        卷749_1 【登毗陵青山楼】李中   高楼闲上对晴空,豁目开襟半日中。千里吴山清不断,   一边辽海浸无穷。人生歌笑开花雾,世界兴亡落叶风。   吟罢倚栏何限意,回头城郭暮烟笼。   卷749_2 【晋陵罢任寓居,

  • 夏倪·唐圭璋

      倪字均父,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夏辣之孙。宣和中,自府曹左官祁阳监酒、终知江州。卒于建炎元年(1127)。有远游堂集,不传。   减字木兰花   宣和庚子登浯台作   江涵晓日。荡漾波光摇桨入。   笑指浯溪。漫叟雄文

  • 第十四章 禄山谋逆·屠隆

    【番卜算】〔净扮安禄山将士从上〕裂土控燕韩。部落连蕃汉。包藏逆节伏神奸。一举神州乱。营州牧羊儿。生来有贵相。刘石乱中华。虏亦应天象。自家东平郡王安禄山。作人养子。官至方鎭。天宝入朝。蒙今上

  • 卷十六·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十六王昌龄昌龄字少伯江宁人第进士补秘书郎又中宏词科迁泛水尉不防细行贬龙标尉其诗绪宻而思清时谓王江宁云殷璠云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克嗣厥迹且两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一·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九年岁次己卯 金海陵炀王亮正隆四年春正月丙辰朔上以皇太后年八十诣慈宁殿行庆寿之礼宰执使相皆进上寿礼物诏庶人年九十宗子女若贡士以上父母年八十者皆授官封文臣致仕官大夫以上并赐三品服僧

  • 卷四十·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四十 【起辛丑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尽辛酉唐高宗龙朔元年】凡二十一年 【辛丑】十五年春正月以文成公主嫁吐蕃 【吐蕃复遣其相禄东

  • 卷之一千三百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一百上·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一百上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叙传第七十上 班氏之先与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後也【○宋祁曰今越本无之字】子文初生弃於瞢中而虎乳之【

  • 史记集解卷十三·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十三三代世表第一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记尚矣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周以来乃颇可着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时日月葢其详哉至于序尚书则畧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録故疑则传疑葢其慎也余读谍记黄帝以

  • 卷八·佚名

    郑介夫上奏一纲二十目 【篇名系编者所加。】钦惟圣朝布威敷德,临简御宽,极地际天,罔不臣服,混一之盛,旷古所无。三代以降,自周至今二千年间,得大一统者,惟秦、汉、晋、隋、唐而已。秦、晋、隋以贻谋不远,旋踵

  • 张烈传·李延寿

    张烈,字徽之,清河东武城人,孝文帝赐名为烈,仍以本名为字。  张烈从小就失去父亲,生活贫困,却广泛涉猎经史,很有气慨。当时,青州有崔徽伯、房徽叔二人,与张烈一样有很高的声誉。时人称他们为“三徽”。孝文帝时,张烈到代都做官

  • 卷之六十四  青溪暇筆下(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青溪暇筆,二卷,未著撰人姓氏。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紀錄彙編本、明歷代小史本皆作姚福撰。按福字世昌,自號守素道人,江寧人。事跡詳明詩紀事己籤卷十八。) 青溪暇筆下 蘇老泉有知人之鑒,作辨奸於王安石未用之前

  • 汉纪九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建元无年(辛丑、前140)·司马光

    汉纪九汉武帝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140年) [1]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 对者百余人。广川董仲舒对曰:“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

  • 七·钱穆

    明太祖未定天下,即在婺州开郡学。及即帝位,诏天下郡县皆立学。府设教授一,训导四。州设学正一,训导三。县设教谕一,训导二。生员自二十人至四十人。据一时统计,全国府、州、衙、所,共得教官四千一百余员,较之北宋元丰时学官,几

  • 第五十卦:《鼎卦》·佚名

    鼎:元吉,亨。【白话】《鼎卦》象征革故鼎新:十分吉祥,亨通。《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白话】《象辞》说:《鼎卦》的卦象是巽(木)下离(火)上,为木上燃着火之表象,是烹饪的象征,称为鼎;君子应当像鼎那样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调伏一切世间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十五之余  复次颂曰。  或居地上或空中  观想最上净莲华  是即一切有情类  善作最胜敬爱事 

  • 卷第十八(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十八(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三分之四布萨法佛在王舍城。尔时外道沙门婆罗门。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共集一处和合布萨说法。多有众人来往供养。瓶沙王见之作是念。若正法弟子亦如是者不亦善

  • 东山杂记·王国维

    《东山杂记》与《二牖轩随录》是王国维辛亥以后旅居日本京都时所写的学术札记,未收入《王国维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