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九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九十六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孟子第十

孟子曰伯夷至非尔力也【万章下】

考异古本注孟子反覆差伯夷伊尹柳下惠之德差作嗟谨按恐非 至于数四四作囘足利本同今本 故如金音之有杀音作声 智者知理物知作智谨按恐非 智譬犹人之有技巧也智上有以字犹作由下同○章指言圣人由力力有常也贤者由巧巧可增也仲尼天高故不可阶他人丘陵丘陵由可逾所谓小同而大异者也

北宫锜问曰至以是为差

考异古本注轲孟子名也无也字 从君下至于士下有也字采地之制下同○章指言圣人制禄上下差叙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诸侯僭越灭籍从私孟子略记言其大纲以答北宫子之问

补遗古本文公侯皆方百里皆下有地字

万章问曰至其义一也

考异古本注晋平公尝往造之无晋字足利本同今本尧亦就享享作飨 是天子而友匹夫也而作之○

  章指言匹夫友贤下之以德王公友贤授之以爵大圣之行千载爲法者也

补遗古本注隐居陋巷巷下有者字足利本同 晋平公尝往造之尝作常 天之以授贤者以上有所字足利本同

万章曰敢问至公养之仕也

考异古本注孟子言其来交求已以道理交求作求交盖言其可受之也足利本无之也二字古本作言可

受也 越于者于也者作皆 常有之絶则爲不敬正误之当作乏 何爲不去也无也字 孔子故宿留以答之也足利本无之字古本无孔子○章指言圣人忧民乐行其道苟善辞命不忍逆距不合则去亦不掩久盖仲尼行止之节也

补遗古本注当执何心爲可也也作者足利本同 于今爲烈烈下烈作然 君子欲受之受上有受字 君子谓孟子也无也字足利本同 常有之絶则爲不敬之作乏 占其事治而退治作始足利本同

孟子曰仕至而道不行耻也

考异古本注击椎之也椎作推 茁茁生长貌无一茁字足利本同今本○章指言国有道则能者处卿相国无道则圣人居乘田量时安卑不受言责独善其身之道也

万章曰士之尊贤者也

考异古本注万章言士穷居周之则受居作君 贫民之常料也料作科 子思以君命道故不悦也道作烦足利本作子思以爲君命烦故不悦○章指言知贤之道举之爲上养之爲次不举不养贤恶肯归是以孟子上陈尧舜之大法下刺缪公之不宏

万章曰敢问至其官召之也

考异古本注在野居之曰草莽之臣作在野野居之人无曰草莽之臣五字 庶众之人作众庶之人 则往供役事无役字 不自往见何也自作肯 且君何爲欲见而召之作且君何爲欲见之而召之也 召贤之礼而可往见下有也字 旌注旄于首者无于字 是不以礼者也作不以礼也足利本有是字 孟子言孔子言作曰足利本同今本 不谓贤者无位足利本者作人○章指言君子之志志于行道不得其礼亦不苟往于礼之可伊尹三聘而后就汤道之未洽沮溺耦耕接舆佯狂岂可见也

补遗古本文孔子奚取焉焉下有哉字注故曰市井之臣臣作人足利本同

孟子谓万章曰至是尚友也

考异古本注国一国之善者一国作国中 四海之内下有也字 诗歌相近故曰颂作诗歌颂之故曰颂○章指言好高慕远君子之道虽各有伦乐其崇茂是以仲尼曰无友不如已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齐宣王问卿至不听则去

考异古本注命爲王卿也王作三 更立亲戚之贤者贤作贵 谏君反覆谏君而君遂不听之作谏君不从三而待放遂不听之谨按古本遂读爲逐义可疑也○章指言国须贤臣必择忠良亲近贵戚或遭殃祸伊发有莘爲殷兴道故云成汤立贤无方也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九十六

猜你喜欢
  非儒上第三十八(阙)·墨子
  厚黑学自序·李宗吾
  提要·高诱
  第九章 3·辜鸿铭
  卷九·郑玉
  卷八·山井鼎
  守道·韩非
  定公·定公十三年·左丘明
  卷十三·佚名
  卷第二十三·道宣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佚名
  菩提道次第摄颂·宗喀巴
  我的宗教经验·太虚
  佛说意经·佚名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七出 授计·陆采

    【骂玉郞】〔生上哭介〕心上人儿掌上金。翻做波间月。海底针。红颜皓齿暗消沉。没回音。怨悠悠血染罗襟。怕香骨怎禁。怕香骨怎禁。怎禁雨打霜侵。怕芳魂怎寻。怕芳魂怎寻。度不得万水千岑。猛判弃此身同鸩。早落得

  • 巻二·黄昇

    钦定四库全书花庵词选卷二      宋 黄升 辑宋词欧阳永叔名修号六一居士朝中措【送刘原父守扬州】平山栏槛倚晴空楼阁有无中手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蝶恋

  • 卷四十七·唐圭璋

    ○临江仙须信人生皆有命,前途造物由他。年光时事苦相磨。一从居冗剧,两度见新禾。枉著黄尘三万丈,等闲换却沧波。别来谁与晒渔蓑。不知同钓者,时复谓余何。○太常引寄乡中诸友一书除得海边头。怅无地、著

  • 初集卷二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二十六古今体九十一首【乙丑三】偶忆盘山别业命笔写之并题以句盘山太行脊千里走蓟易峰峦特秀拔往往露奇石别业构其间匪学烟霞客来往偶停骖一览千巗碧孟夏雨未足展转愁无麦飞亷势复扇熇蒸日若

  • 卷之一百一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阿桂

    七月己未阿桂丰升额色布腾巴尔珠尔奏言【臣】等察看喇穆喇穆一带山梁各碉内其东边附近登古丫口并近南萨斯嘉赤沟各碉防备均为坚固惟普尔普官兵相对之大碉及迤西峰峦突起处之两大碉在山梁絶顶两面坡崖如削我兵进攻须从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七·佚名

    宪宗二李绛【范祖禹】裴度【范祖禹 孙之翰】杜黄裳【范祖禹】裴垍【范祖禹】崔羣【范祖禹】韦丹【杜牧】白居易【东坡 子由 元稹】栁宗元【荆公 东坡 昌黎】李贺【杜牧】刘轲【白乐天】李绛范祖禹论上以乆旱降德

  • 卷二·汪越

    十二諸侯年表第二〔序〕上大夫董仲舒推春秋義,頗著文焉。〇徐孚遠曰:惟董生所作,推明春秋之指,其餘雖沿其名,自別記事,不屬春秋也。〔周平王十七年〕〔陳〕陳文公圉元年,生桓公鮑、厲公他。他母蔡女。〇按厲公名躍,非他。〔周

  • 晋世家第九·司马迁

    王连升译注【说明】西周初年,周成王封自己的弟弟叔虞于唐,称为唐叔虞。唐曾是尧的都城。据《毛诗谱》说,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尧墟以南有晋水,改称晋侯。本篇所记从成工削桐叶为珪以封叔虞起至晋静公二年(前376)魏、韩、赵三家

  • 梁太祖本纪·薛居正

    (一)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姓朱,讳名晃,本名叫温,宋州砀山人。他的先祖是舜的司徒虎的后代,高祖叫朱黯,曾祖叫朱茂琳,祖父叫朱信,父亲叫朱诚。太祖就是朱诚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文惠王皇后。唐朝大中六年(852)十二月二十一

  • 庞安时传·脱脱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就能读书,过目不忘。父亲是家传的医生,把《脉诀》一书传授给他。庞安时说:“这本书不值得研究。”只拿来黄帝、扁鹊的脉书研究它们,不久,已能贯通他们的学说,时常提出些新见解,辩论问难,不能使他

  • 伯颜不花的斤传·宋濂

    伯颜不花的斤字苍崖,畏兀儿族人。驸马都尉、中书丞相高昌王雪雪的斤的孙子,驸马都尉、江浙行省丞相、荆南王朵尔的斤的儿子。平素洒脱不羁,好学习,通诗文音韵。初年因父荫封同知信州路事,后调任建州路。徽州人民起义,攻遂州

  • 卷一百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十 朱批吴陞奏摺 雍正二年五月十八日福建陆路提督【臣】吴陞谨 奏恭请 皇上圣安 朕安闻尔向日居官声名甚好朕深嘉之尔其加意爱身保养精神多为国家出力数年 同日又 奏为恭谢 天恩事雍正元

  • 卷一百十六·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十六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四存旧曲礼下第二礼记郑氏注【古木足利本】谨按二本各篇篇题为尔古本礼记郑氏注五字后人或圈而从刋削之例但每卷卷首独存其旧矣足利本礼记二字或

  • 观音义疏卷上·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此文既别出大部。有人亦作三段分文。谓初问去为序。佛答去为正。持地去为流通。复有云经家序者为序。无尽意白佛去为正。持地去为流通。今师有时亦作三段。有时不作三段名。但分为三章。

  • 新华严经论 第九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第十会在法界品者。明此一会普含诸会及十方刹海法界虚空界。总为一会。重重无尽。一切诸佛海及一切众生之海。总以此法界一品。总为一体。一切境界随众生心。以此为别。以六相十玄该之。以无思之心照之

  •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五卷·宗赜慈觉

    化主或侍者寮具州县名目出膀召请发心。或知事头首和会。礼请之仪并同头首。入寮讫打迭书疏茶汤药[饬-力+也]。施主所托收买之物并宜子细用心。特为交代煎点。询问去年事例。合系堂头亲书或书内简尺及时勾副请领。如将

  • 道行般若经·佚名

    亦称《般若道行经》。 与三国吴支谦译《大明度无极经》、姚秦鸠摩罗 什译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属同本异译。道安著。东汉月氏国沙门支娄迦谶译。十卷,三十品。是大乘般若学介绍进中国内地之始。从观 察色、受、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