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三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三十一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礼记注疏第十九

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二十七【宋板】

天子崩未殡至奉帅天子【曽子问】

经俎豆及陈正误及当作既考异足利本自啓至于反哭奉帅天子至上有比字 古本注祝毕献而后止作毕献祝而后止谨按惟崇祯本为尔 惟尝禘宗庙俟吉也惟作唯宋板足利本同疏哀感未遑祭祀【一叶左九行】宋板感作慼 三饭不酳不酢而已矣【二叶右三行】作三饭不侑酳不酢而已矣 唯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二叶左二行】唯下有祭字 何赵商之意葬时郊社之祭不行【同上】无何赵商之意五字作既云葬时郊社之祭不行补遗古本经爼豆及陈及作既宋板足利本同疏谓诸侯大祀【二叶左九行】宋板大作五 得奉循天子者也【三叶右三行】无者字

曽子问曰大夫至无服则祭

考异古本注从母昆弟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亦有者字疏小功于缌麻其服转轻【三叶左九行】正误于当作与补遗古本经小功缌室中缌下有麻字

曽子问曰大夫至殷祭礼也

考异古本注义防恩作以义防恩也

曽子曰父母之丧

考异古本经作曽子问曰宋板足利本陈澔注本同补遗宋板疏故除君服已伸孝子也【六叶左八行】子作心

孔子曰先王制礼

考异古本注则不成礼下有也字疏假今春夏祭本为感春夏而祭【六叶左七行】宋板今作令

曽子问曰君薨既殡

考异古本注居家者因其哀后隆于父母后隆作径除谨按除字不可解也

曰君既啓

补遗宋板疏其君丧祔于卒哭【七叶左三行】于作与

曰君未殡至朝夕否

考异古本注则摄其事下服齐衰下共有也字疏注云大士至其事【八叶右九行】宋板无注云二字作大夫至朝夕否 君既殡而归有舅姑之丧【八叶左二行】归作妇

补遗宋板疏若寻常朝之【八叶右四行】之作夕

贱不诔贵至相诔非礼也

考异宋板注诔之以作諡诔作读足利本同 古本赐之諡下有也字疏则诸侯理当请诔于天子【九叶左四行】宋板请作言正嘉同恐非

补遗宋板疏名欲光扬在上之美【九叶右六行】名作各

曽子问曰君出至士一节也

考异古本注君已大敛下亦皆具焉下弁而用布下不可无饰下如生来反下共有也字 共之以待其来也其下有子字足利本同 杖者为已病下有矣字释文□薄厯反元文薄作簿疏此论诸侯出外死以丧归之事【十叶左四行】宋板出作在 令其入也如之何【五行】令作今诸侯公□内犹有兕【八行】无侯字 年夫老故大棺等

【九行】正误夫当作未 小敛苴绖大高【十一叶右四行】正误高当作鬲 经特云共殡临者【六行】临作服

补遗古本注柩毁宗而入柩下有从字疏年夫老故大棺【十叶左九行】宋板夫作未 于是大敛之后【十一叶右一行】是作时 小敛苴绖大高【四行】高作鬲 谓菆服既殡【左七行】服作涂

曽子问曰君之至改服而徃

考异宋板疏以经云遂既封而归矣【十二叶左二行】矣作今下属 君待封坟既毕【三行】君作若 无免于恒【七行】恒作堩补遗古本注扳止祍作扱上祍宋板足利本同释文封音窆彼验反【十二叶】音上有依注二字

曽子问曰宗子至荐其常事

考异古本经以上牲祭于宗子之家祭上有以字足利本同注少牢下祭然下共有也字 介副也副作嗣释文为于伪反下注为有异居为无曰同元文曰作日

若宗子有罪至使某辞

考异古本注摄大夫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亦有者字配某氏下不举止旅下留之共燕下宿賔之辞下使

某告下共有也字 谓与祭者留之共燕宋板足利本谓作诸疏主人主妇主相致爵讫【十五叶右四行】宋板下主作交 不敢备礼【十五叶左二行】敢作故 所摄主谦退【三行】所作今 祝告神辟曰【六行】辟作辞 以某姓配某氏【同上】正误姓当作妃 是室奥隂爵之处【九行】正误爵当作静 故主云谓与祭者留之共燕【十六叶左八行】主作注谓作诸谨按谓字崇祯本独误

补遗古本注宗兄若子弟子作宗宋板足利本同疏以某姓配某氏【十五叶左六行】宋板姓作妃 是室奥隂爵之处【九行】爵作静

曽子问曰宗子至故诬于祭也

考异古本注容无庙也也作者足利本作容无庙者也不敢与之同下荐其常事下共有也字

补遗宋板注不在庙辟正主也【十八叶右一行】在作祭

曽子问曰祭必至隂厌阳厌

考异古本注厌时无尸下不成其为人下于阳厌之者下共有也字 与不成人同作与不成同也 迎尸于前于作之足利本同 尸谡之后谡作起宋板作馔谨按作谡者为是释文奥于报反元文于作乌疏如是之时其礼亦尔【十九叶左四行】宋板礼作理诸本同尔作可正嘉二本作耳 始末二祭之中【二十叶右二行】二作一

补遗宋板疏祭未尸既起【十九叶左三行】未作末

孔子曰宗子为殇

考异古本注主其礼下有也字

其吉祭特牲至是谓隂厌

考异古本注为吉祭下施于尸者下亦如之下共有也字

补遗古本经祭殇不举肺无肺字宋板足利本同

凡殇与无后者

考异古本注异于宗子之为殇下有也字 士以下祭子而止下有之也二字疏是宗子家亲【二十三叶左一行】宋板家作期 大功虽有同财之葬【七行】葬作义

补遗宋板疏当与宗子祖庙【二十三叶右二行】与作于 得与曽祖庙也【左六行】与作于

曽子问曰葬引至闻之老聃云

考异古本注变谓异礼下数读为速下奠行主下则近奸冦下共有也字释文补脱遅数音速出注

补遗古本经闻之老聃云之作诸宋板足利本同

曽子问曰为君至此之谓也

考异古本注招魂下使舍己者下共有也字 今县官舎也舎作宫谨按万厯与崇祯本同

曽子问曰下殇至自史佚始也

考异古本经周公曰岂不可下有乎字注葬夏殇于园中正误夏当作下 或为余机下有所不知下谓敛于棺下共有也字 则葬当载之之作也 畏知礼也作畏知礼人也足利本人作者疏周人用特丧下殇之丧【二十七叶左四行】宋板上丧作葬 所用土周而【四行】所作故补阙所用土周而葬于园中也 遂舆机而徃者舆犹抗也机者以木为之状如牀无脚及輄箦也先用一防直于中央系着两头之杩又别取一防系一邉材横钩中央直防报还钩材徃还取帀两邉悉然而后以尸置于防上抗举以徃园中临敛时当堲周之上先缩除直防则两邉交钩之防悉各离解而尸从机中央零落入于堲周中故曰舆机而徃也 涂迩故也者涂路也迩近也若成人墓逺则以棺衣棺于宫中此下殇葬于园是路去家甚近故先用机举尸徃园中而后棺敛故曰涂迩故也 注土周至余机 正义曰案檀弓云夏后氏之堲周葬中殇故知土周是堲周也云周人以夏后氏之堲周葬下殇于园中者檀弓云中殇下殇此直云葬下殇土周葬于园者以经云下殇故指下殇为言檀弓所云据士及庶人也若诸侯长中殇适者车三乗下伤车一乗既有遣车即不得堲周舆机而葬也诸侯庶长殇中殇车一乗则宗子亦不用堲周舆机而葬其下殇则舆机其大夫之适长殇中殇遣车一乗亦不舆机下殇无遣则舆机也然则王之适庶长中下殇皆有遣车并不舆机士及庶人适庶皆无遣车则中下殇并皆舆机故熊氏云若无遣车中从下殇其长殇既无遣车年又长大不可与下殇同盖棺敛于宫中载棺而徃之墓从成人 也今墓逺则其葬也如之何 今谓曽子见时世礼变皆棺敛下殇于宫中而葬之于墓与成人同路今既逺不复用舆机于尸为当用人抗与棺而徃墓为当用车载棺而徃墓邪问其葬仪故云如之何 昔者史佚有子而死下殇也墓逺 此举失礼所由之人史佚周初良史武王周公成王时臣也有子下殇而死墓逺者史佚欲不葬于园而载尸徃墓及棺而葬之

其墓稍逺犹豫未定 注史佚武王时贤史也 正义曰史佚文王武王时臣故国语称访于辛尹尚书称逸祝册是也但下殇之丧非成人之要故史佚犹有不知召公谓至宫中召公名奭见史佚欲依下殇礼而不

棺敛于宫中而欲车载徃墓犹豫未定故劝之令棺敛于宫中如成人也 史佚曰吾敢乎哉者言吾虽欲如此犹不敢恐达礼者所讥 注畏知礼也者是畏周公也不欲直指 召公言于周公者言犹问也史佚既畏周公故召公为谘问于周公述其事状以决之者周公曰岂不可者周公闻召公之问故答云岂岂者怪拒之辞先怪拒之又云不可不可是不许之辞 史佚行之者召公述周公曰岂不可之辞以语史佚史佚不达其指犹言周公岂不可是许之辞故行棺衣宫中之礼也下殇用棺衣自史佚始也 更据失礼所由也然此

云棺衣棺于宫中自史佚为始明昔非唯于宫中不棺亦不衣也而不言于宫中者略从可知也谨按右据宋板所补亦但有一二可疑者焉今全从其旧文不輙改之今此所録七叶左一行从成人也当接续也同四行抗与棺而徃墓与恐举误八叶右三行召公名奭上当有空阙同八行述其事状以决之者者字可删去也宋板空阙处处间多此类云

补遗古本注葬夏殇夏作下宋板足利本同 两旁钩之下有也字 如长殇从成人也殇下有人字 有所葬车者所作送宋板足利本同

曽子问曰卿至必有前驱

考异古本注同处下为大夫士者下见而下车下为辟道下共有也字释文补脱同处昌虑反疏以君之先视有为士者【二十九叶左二行】宋板视作祖

补遗宋板疏遂为曽子广説【二十九叶右九行】为作与

子夏问曰至吾弗知也

考异古本经殷人既葬而致事下有周人卒哭而致事七字足利本同注使之然下卒哭而致事下作费誓下共有也字 则卒哭而致事宋板足利本则作周谨按古本本同今本后人则字上补入周卒哭而致事六字却系重复当以二本为正也 疑礼当有然下有者字周公子封于鲁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亦有者字疏

谓人臣遭亲之丧【三十叶左五行】宋板无人字 是不夺情以求利禄【六行】求作从 孔子既前答周人卒哭子致事【九行】子作而 然周公致仕之后【三十一叶右六行】仕作政 二王即位之时【同上】正误二当作成

补遗宋板疏故云此之谓也【三十叶左七行】也作乎 以其于礼当然【三十一叶右二行】以作疑 言伯禽周公之子封放鲁【五行】放作于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三十一

猜你喜欢
  孟子集注大全卷九·胡广
  卷五十四·冯复京
  卷十·陈启源
  感类篇第五五·王充
  续诗传鸟名卷卷一·毛奇龄
  第十三章东西学术分途·梁漱溟
  孔子闲居·姚际恒
  卷二百三十五·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第二十一上·道宣
  说法品第二·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五·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七·玄奘
  寰游之动机与感想·太虚
  代序一 怀李叔同先生·李叔同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嵗时杂咏巻三十七·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重阳下九日药市作 宋 祁阳九恊嘉辰斯人始多暇五药防广防防肩閙相驾灵品罗贾区仙芬冒闉舍撷露来山阿斸烟去岩罅系道杂提携盈防更荐借乘时物无贱投乏利能射饔苓互作王参荠交相假【音架】曹植谨雁令韩康

  • 卷三百三十四·列传第九十三·脱脱

        徐禧 高永能 沈起 刘彝 熊本 萧注 陶弼 林广   徐禧,字德占,洪州分宁人。少有志度,博览周游,以求知古今事变、风俗利疚,不事科举。熙宁初,王安石行新法,禧作《治策》二十四篇以献。时吕惠卿领修撰经义局,遂

  • 资治通鉴后编卷六十八·徐乾学

    宋纪六十八【起上章困敦六月尽重光赤奋若六月凡一年有一月】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徳神文圣武睿哲眀孝皇帝嘉祐五年六月乙丑诏戒上封告讦人罪或言赦前事及言官事弹劾小过不闗政体者时殿中御史吕诲言故事台谏官许风闻言事

  • 卷八十六·国朝·蒋一葵

    【程信】 〔字彦实。世居徽之休宁,敏政学士之父,刘俨榜进士,号晴洲钓者。〕 程襄毅公参赞南都日,左安宁时为守备,燕公设席,中为己坐而以公位其下,公心不平。盖中官虽为主,亦居首席,六卿而下,皆列坐焉。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六·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第六十四册 天命十年正月至三月·佚名

    第六十四册 天命十年正月至三月乙丑年正月初二日,汗率众福晋、八旗诸贝勒、福晋、蒙古诸贝勒、福晋、众汉官及官员之妻,至太子河冰上,玩赏踢球之戏。诸贝勒率随侍人等玩球二次之後,汗与众福晋坐於冰之中间,命於二边等距离

  • ·全台绅民公约·丁曰健

    曩者,■〈口英〉夷犯顺,我成皇帝不忍百姓流离,罢兵议抚,准其通商。而不通商口岸,该夷官自行照会,不准夷人登岸;违者,送其领事官治罪。此人人所共知者。台湾非该夷应到之地,我百姓知朝廷宽大,许其和约;每有夷人前来,

  • 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 第六·班固

    (表略)【说明】本卷表述西汉外戚、恩泽侯者的情况。这个表是新创,以侯者为经,以世系为纬,专记外戚、恩泽之封侯,以明封爵日滥,反映出西汉外戚日益权重、丞相谄媚受封的时代特点。表序指出立表旨趣和主要内容,所论“爵以功为先

  • 张九龄传·欧阳修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七岁时就会写文章。十三岁时带着他写的字去谒见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看了感叹说“:这孩子前程不可限量。”当时张说贬谪岭南,见到他后对他极好。父亲死,在父丧期间极尽孝道,哀痛至极。后来考中进士

  • 卷二十五·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二十五圣驾幸鲁恭纪十律【有序】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臣】李 柟皇帝御极之二十三年海宇清晏雨旸时若文德覃敷声教四讫于是勤法驾幸鲁郊祀先师孔子再移跸展墓亲洒宸翰勒碑颜额制桧赋及诗

  • 驳建立孔教议·章太炎

    近世有倡孔教会者,余窃訾其怪妄。宗教至鄙,有太古愚民行之,而后终已不废者,徒以拂俗难行,非故葆爱严重之也。中土素无国教矣,舜敷五教,周布十有二教,皆掌之司徒。其事不在庠序,不与讲诵。是乃有司教令,亦杂与今世社会教育同类,非

  • 卷十九 十九之一·孔颖达

    ◎清庙之什诂训传第二十六周颂谱《周颂》者,周室成功致太平德洽之诗。其作在周公摄政、成王即位之初。○正义曰:言致太平德洽,即成功之事。据天下言之为太平德洽,据王室言之为功成治定。王功既成,德流兆庶,下民歌其德泽,即是

  • 卷十二·袁俊翁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疑节巻十二元 袁俊翁 撰大学中庸二书三在三谓篇首纲领同异大学之书以学言中庸之书以理言观其名书之意可见已是以大学首举三在之目在之云者皆指为学之工夫中庸首举三谓之目谓之云者皆释天理之名义

  • 卷七·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增修东莱书説卷七    宋 时澜 撰汤誓第一       商书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汤誓观伊尹去亳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见孟子所谓五就汤五就桀之事甚明汤累进伊尹于夏欲以开

  • 佛教西来玄化应运略录·佚名

    宋正议大夫安国军节度使开国侯程辉编  准五分律说。释迦牟尼佛。生中印土迦维罗城刹帝利家。父名白净饭王。母号摩耶。右胁而生紫磨金色不绍王位。十九踰城至雪山中。六年苦行日食麻麦。又至象头山学不用处定。三年

  • 绝余编卷二·智旭

    蕅益道人智旭着门人圆果录法语示朗融万法本自融彻。由迷情封执而成隔碍。如一指能蔽山岳如认沤必遗大海不惟埋没自己灵光。亦且冤屈六尘境界。讵思六尘非能惑人。人自妄受六尘所惑。根根幻驰。识识纷动。然仔细推求。

  • 一峰集·罗伦

    十四卷。明罗伦(1431—1478)撰。罗伦字应魁,改字彝正,号一峰,江西永丰人。家贫好学,樵牧携书,讽诵不辍。成化二年 (1466)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擢进士第一,授修撰,因疏劾大学士李贤,谪福建市舶司提举,李贤卒复官,改南京供职,不

  • 阆风集·舒岳祥

    诗文别集。又称《阆风稿》。十二卷。宋舒岳祥撰。岳祥于宋恭帝被俘赴燕之次年即端宗景炎二年丁丑(1277)自编其诗为《百一老诗》,收诗一百首,囊括天、地、人百物,其意盖以“吾一老人寄于百物之中”。越八年而为元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