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三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三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尚书注疏第十二

存旧尚书卷第七古文尚书洪范第六周书孔氏传【古本】尚书注疏卷第十一【宋板】

洪范

考异古本经帝乃震怒不畀不作弗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百谷用不成同 明作哲作作曰 凡厥庶民无有淫朋无作亡篇内无字皆同 无偏无陂陂作颇 五者来备者下有是字注以为王者后后上有之字 一名禄父下有也箕子作之下同 言天地之大法下有之矣也三字 不忘本下次问天道下共有也 黙定下民作黙定天下民也 问何由下有也乱陈其五行下同 常道所以败下有之也二字 尧舜之道下有也 天与禹洛出书天下有乃字书下有也字所以次叙下同 以五行为始下必敬乃善下政乃成下用五纪下皇大下大中之道下三德下考疑之事下用六极下禹所第叙下共有也下注常性下改更下同 金之气味谨按正德嘉万三本脱味字【补遗古本味下有之也字】 察是非下是则可从下必清审下必微谛下可以治下所谋必成当下共有也下注勤农业下寳用物下以居民下士卒必练下纪四时下纪一月下并同 纪一日作所以纪一日也 日月所防下敬授民时下共有也字下注九畴之义下言从化下大为中正下人曰我所好者德下并同 与之爵禄下有矣字 言可勉进下枉法畏之下共有也下注汝国其昌盛下取罪而去下以败汝善下先王之道路下言开辟下言辩治下王道平直下并同【补遗古本以败汝善下有之也字】 皆归其有中矣矣上有也下注曰者大其义下有也 不失其常宋板其作是则人皆是顺矣人作民 天子之光明下有也下注能正人之曲直下三者皆德下并同 用正直治之之作也下二治之放此 沈潜谓地下能出金石下执柔以纳臣下则下民僭差下共有也下注而建立之下兆形下似雨止者下防隂闇下兆相交错下并同 五者卜筮之常法筮作兆宋板同法下有也卜筮之数下卜筮各三人下大同于吉下后世遇吉下中吉下亦可举事下亦中吉下出师征伐下动则凶下并同 暖以长物暖作燠宋板同 众验下有也 则众草蕃滋草下有物字 不时失叙下有也下注美行之验下同 则时燠宋板燠作暖 恶行之验下有也 君行狂疾疾作妄宋板同 常雨顺之下有也 常燠顺之宋板燠作暖 常寒顺之下有也常燠顺之下同 嵗兼四时下月之有别下共有也 日之有嵗月下有之也二字各顺常下则政治明下国家乱下共有也下注亦民所好下亦所以乱下并同 百二十年下财丰备下无疾病下福之道下不横夭下共有也字 动不遇吉动上有凶字谨按极是 言辛苦下多所忧下困于财下共有也释文俨鱼检反【九叶】元文检作简 辟婢必反【十八叶】必作亦 庑无甫反徐莫柱反【二十七叶】柱作杜 省息井反【三十叶】息作悉 折时设反又之舌反【三十三叶】又作一音谨按正德嘉靖二本又作音无一字崇祯本改作又复与元文异疏本纪云【一叶左五行】宋板云上有又字 乃复佑助谐合其居业【三叶右七行】复作得井陻水刋【四叶右四行】正误水当作木【补遗宋板水作木】 通人计覈【四叶左八行】计作讨政虽在德【六叶左六行】在作任 五征传云【七叶左四行】征作行臭之曰气【九叶左二行】臭作嗅 言乃可从【十叶右六行】乃作

必 郑皆谓其政所致也【十一叶左二行】作云 案庶征之意【三行】意作章 悊智也【五行】悊作晢正德嘉靖本同郑本作晢【五行】郑作定 食于人最急故教为先也【十二叶右四行】教作食 皆谓臣民有正直者【十八叶右五行】皆作普 不正为邪僻【十九叶右六行】为作谓 则防是闇之义【二十三叶左七行】防作蒙 因兆而细曲者为水【二十四叶右四行】细作纽 故一人主为一【二十五叶左一行】上一作以 以下传云一从三逆【二十六叶右二行】一作二 亦得上敌于圣人【六行】人作故属下句 筮之得吉【九行】之作而 卿士庶民谋有一从【二十六叶左三行】谋作课 若三占之俱主凶则止不卜【九行】无主字 蔡雍【三十二叶右五行】雍作邕 北极去南极【七行】作南极去北极 交路而过【三十二叶左二行】路作络 三曰忧常多忧【三十三叶左一行】多忧下有愁字 任其所好而观之【七行】而上有从字

补遗古本序立武庚庚作康注同经一极无凶无作亡可以敛下有也字 箕子所陈下有之也二字 念

録叙之下有也字 高明谓天下有也字 政治大小大小作小大宋板同 折未二十二作三宋板同 常抱疾苦下有也字疏武王伐殷【一叶左一行】宋板殷作纣周天意【二叶左九行】周作问 不乖剌也【十一叶右五行】剌作倒辰对曰日月之防【十四叶右一行】无辰字 嵗日月星【左二行】日月作月日 在土以正之【二十一叶右九行】土作上 南极二极【三十二叶右八行】南极作南北 既以胜殷【三十四叶左六行】以作巳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三

猜你喜欢
  卷之八·佚名
  卷一百一十 朱子七·黎靖德
  达尔文学说之修正·李宗吾
  卷之十一 齐俗训·高诱
  提要·石墪
  礼记集説卷十·陈澔
  卷十六·盛世佐
  卷十·熊节
  八大菩萨经正文·佚名
  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寰游之动机与感想·太虚
  应破之迷梦与应生之觉悟·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佚名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四·佚名
  金刚仙论 第二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半夜雷轰荐福碑·臧懋循

    半夜雷轰荐福碑杂剧(元)马致远撰●半夜雷轰荐福碑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楔子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三封书谒扬州牧 正名 半夜雷轰荐福碑第一折〔冲末扮范仲淹同外扮宋

  • 厉鹗·龙榆生

    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人。康熙庚字(一七二○)举於乡。将入都,道经天津,查莲坡(为仁)留之水西庄,同撰周密《绝妙好词笺》。乾隆初举鸿博,报罢。客扬州,有马氏藏书最富,延主其家,尽探其秘牒。大江南北,主盟坛坫

  • 巻二十九·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二十九   明 袁表马荧 编周祠部集塞下曲【六首】天子垂衣日将军拥节行百金骄汉骑千彀弱羌兵晓战霜填角宵眠雪照营不经黄碛道谁悉玉关情其二草檄驰高阙分符出未央雕弓秋玉镂寳剑夜金装马

  • ●崇禎長編卷之五十四·汪楫

      崇禎四年十二月   ○崇禎四年十二月   四年辛未十二月己巳朔兵科都給事中汪始亨上言邊政大壞極弊向非徹底澄清則一切議戰議守縂成虛語徒負聖懷而誤封疆盖武臣之剝下自營逓相灌輸不獨偏禪為然每從大將而起如

  • ●卷一百六十六·徐梦莘

      炎兴下帙六十六。   起绍兴五年正月乙巳朔,尽二月十六日庚寅。   绍兴五年正月乙巳朔车驾驻跸平江府日食求直言赵荣退兵濠州。   金人与伪齐之兵皆皆退过淮北也。亦遣人报濠州赵荣退兵乙巳荣率北军及投拜官

  • 卷第二百四十·胡三省

    唐纪五十六〔起强圉作噩(丁酉),尽暑维大渊献(己亥)正月,凡二年有奇〕《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中之下》元和十二年〔(丁酉、八一七)〕1春,正月,甲申,贬哀滋为抚州刺史。李愬至唐州,军中承丧败之余,〔丧,息浪翻。严绶慈丘之败,山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一·佚名

    正统六年秋七月乙未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辽王贵<火受>奏欲朝京代世孙仕壥以婚礼毕奏欲诣京谢恩俱以道途<叐>涉复书止之○狭西平凉府开城县奏本县民户数少差占数多遇有急务实难措置内土军三百八十四户户有二三

  • 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五十四·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五十四 唐 张守节 撰 曹参世家第二十四    史记五十四 平阳侯【晋州城即平阳故城也】曹参者沛人也【按沛今徐州县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

  • 陈祚传·张廷玉

    陈祚,字永锡,吴县人。永乐年间中进士。升为河南参议。十五年(1417),他与布政使周文褒、王文振联合上疏说建都北京不便,结果他们都被贬到均州太和山做佃户。陈祚躬耕力作,泰然处之。仁宗即位后,下诏选用被贬出的诸臣,陈祚也在

  • 卷一百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乐乐器丝之属【雅部】琴宋时置官局制琴其琴俱有定式长短大小如一故曰官琴但有不如式者俱是野斵宜子细辨之陶宗仪辍耕録曰宋斵琴名手蔡睿朱仁

  • 卷第卅九·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卅九〈起延暦五年正月、盡七年十二月。〉」右大臣正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將臣藤原朝臣繼繩等奉勅撰」」今皇帝五年春正月壬辰朔。宴五位已上。賜祿有差。乙未。授无位長津王從五位下。戊戌。宴五位已上

  • 卷之十二·佚名

    尚敬王十七年,國殿寶座改設于正中。國殿規模,原設王座于偏隅,而君臣之分似不得正。由是令按司向良顯【伊江按司朝良】、向其聖【目取真親方朝儀】等重修國殿之便,改設于正中,而上下之分燦然以明。東西阿佐那晝夜撞鐘,且禁夜

  • 我来锡兰的感想·太虚

    ──二十九年三月在坎地市政厅欢迎会讲──这次到锡兰所得的,有二种感想:第一、我们到锡兰游历了一个多星期,出席过许多欢迎会,不但都市里的官民僧侣,对我们表示友谊,就是乡村的僧民,也都有很好的表示。尤其今日承市长招待,得

  • 须阇提缘品第五十二·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精舍。尔时世尊。而与阿难。着衣持钵。入城乞食。时有老公老母。两目既冥。贫穷孤苦。无止住处。止宿门下。唯有一子。年始七岁。常行乞食。以供养父母。得好果

  • 初寮集·王安中

    诗文别集。八卷,其中诗、赋二卷。宋王安中撰。安中以四六骈文名于时,诗亦曾为宋徽宗叹赏。《宋史》本传记其“有《初寮集》七十六卷传于世”。《郡斋读书志》著录王履道《初寮集》十卷、《内制》十八卷、《外制》八卷,凡

  • 大乘止观法门·慧思

    陈南岳思大禅师曲授心要 先总示大乘止观,次广作五番建立,第一明止观依止。又三:一明何所依止,谓自性清净心。二明何故依止,以此心是一切法根本故。三明以何依止,先明以意识依止此心,修行止观。次破小乘人执,后破大乘人执。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