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七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一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礼记注疏第五十九

存旧礼记正义卷第六十六【宋板】

儒行第四十一

考异宋板疏又儒者儒也【一叶右六行】下儒作濡下能儒其身同

鲁哀公问至不知儒服

考异古本注而问之下袪尺二寸下共有也字

补遗古本注又与庶人不同人作民

哀公曰敢问儒行

考异古本注使之相代下有之也二字

哀公命席至如此者矣

考异古本注所在如主下有之也二字 席陈也作席犹铺陈也宋板同 珍善也无此三字宋板同 以待聘召怀忠信之德以待见举用也作以待见问也大问曰聘举见举用也宋板同释文强居两反又如字下同元文无此九字有犹铺普吴反又音孚下同十字

儒有衣冠中动作慎

考异古本经小让如伪小上有其字注如有所畏下有也字

补遗释文粥徐本作鬻【二叶】鬻作

  儒有居处齐难

考异宋板经儒有居处齐难居处上有其字 古本注所以逺鬭讼下有也字

儒有不宝金玉

考异古本注积或为货下有之也二字

儒有委之以货财

考异古本经沮之以兵沮作阻注同注字从鸟鸷省声也鸷下有挚字 断或为继下有也字释文攫一音九碧反元文碧作防 渍子赐反子作才疏其冠服须衣所居之乡也【四叶左一行】宋板衣作依 孔子若依寻常侈袂服【五行】服上有之字补阙【五叶右一行】按曲礼云 以立为制法之主【三行】立作邱 故孔子于人所行之事【同上】孔子作有异 非解不争也【六叶右七行】非作此 先行善道后防患难【八行】正误后当作豫 此解经明儒者怀忠信仁义之事也【同上】解作一无仁字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者【九行】无此十三字及圈与上文接 言儒者祈土之福以义自居【六叶左一行】祈上有不字土下有地字福作富作言儒者不祈土地之富以义自居 君有义而与之合【四行】而作则 沮之以亦者【九行】正误亦当作兵按定干年【七叶右四行】正误干当作十 俳优及侏儒者

【五行】俳作作

补遗古本注淹谓浸渍之下有也 其所未见下有者字 常或畏也或作可宋板足利本同疏包上下五条【四叶右八行】宋板下作十 依其乡之服【左一行】依作衣 如有居处齐难【六叶右三行】如作儒 后防患难【八行】后作豫沮之以亦者【六叶左九行】亦作兵 按定干年【七叶右四行】干作十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

补遗宋板疏邪谓倾邪也【八叶右六行】上邪作淫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

考异宋板疏干橹小楯也大楯也【八叶左四行】无上也字

儒有一畆之宫

考异古本经筚门圭窬圭作珪注同注宫为墙垣也为作谓宋板同 应用其言下有也字释文郭璞王苍解诂云元文王作三疏此明儒者仕官【九叶右八行】宋板官作宦

补遗宋板疏攷之者【九叶左九行】攷作引

儒有今人与居

考异古本注危欲毁害之也欲上有谓字 举事动作下信或为身下共有也字疏谓进举也【十叶左三行】宋板谓上有推字 犹能终伸我已之志操【七行】操作谋

儒有博学而不穷

考异古本注为道不逺人下有耳也二字疏毁屈已之方正下同凡众【十一叶左六行】宋板凡众作瓦细补阙下同瓦细 言犹有小圭角也【九行】犹作独 儒者不与众人合合【同上】上合作之正德嘉靖本同

补遗宋板疏以纯壹之行【十一叶右九行】以作有 尝患于贵贱【左三行】尝作当

儒有内称不辟亲

考异古本注贤臣成之下有也字释文连下为句内正误内字可删

补遗释文连下为句内【十二叶】无内字疏欲求富贵者【十二叶右四行】宋板欲作不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

考异古本注则相致逺也作则相致达之也

儒有澡身而浴德

考异古本经世乱不沮沮作阻注同注临众不以已为尊自振贵也正误为当作位 谋事不以已少胜自矜大也矜作务疏彼位虽与齐同者行不是善【十四叶右八行】宋板者作若

补遗古本注为尊自振贵也为作位宋板足利本同废坏已志也已下有之字释文脱并吐外反【十三叶】并作脱

儒有上不臣天子

考异宋板经慎静而尚寛无尚字疏放此 古本注八两曰锱曰作为锱下有也字疏凌夸前贤也【十五叶右七行】宋板夸作跨 胜于先胜贤知者之所言【十五叶左三行】正误下胜当作世

补遗宋板疏先胜贤知者【十五叶左三行】胜作世

儒有合志同方

补遗古本经竝立则乐竝作并宋板足利本同注如毁谤也也上有者字足利本同释文竝如字【十五叶】竝作并疏第王儒云【十六叶右八行】宋板王作三

温良者仁之本也

考异古本经儒者兼此而有之者下有有字注此兼上十有五儒宋板无有字疏让谓卑让【十七叶右九行】宋板卑让作卑谦

补遗古本经儒者兼此者作皆宋板足利本同释文接以輙反【十七叶】以作似疏歌舞喜悦【十七叶右七行】宋板悦作乐

儒有不陨获至以儒为戏

考异古本注充诎欢喜失节之貌无欢字谨按崇祯一本为然 累犹系也宋板系作系疏同 闵或为文下故相戏下共有也字 此哀公轻儒之所由也公下有之字 而礼馆之礼上有以字宋板同 当时服下有之也二字释文获本又作获元文上作获 不为于为反正误下为当作伪 妄王音忘尚反忘作亡疏闵命也释诂文【十八叶左二行】宋板命作病 哀十一年冬衞孔文之将攻大叔也【十九叶右四行】哀下有公字文下有子字补遗古本经以儒相诟病下有也字注妄之言无也下有不也二字足利本同释文不为于为反【十七叶】下为作伪疏言家信【十九叶右三行】宋板家作加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一

猜你喜欢
  序·姜宝
  卷四·王元杰
  礼经会元卷二下·叶时
  卷九·顾栋高
  丰年·佚名
  卷二十九·李光地
  卷五·陆粲
  卷六·吕祖谦
  卷十四·朱熹
  周官禄田考卷中·沈彤
  卷十八·范家相
  舍利弗阿毗曇論卷第十三·欧阳竟无
  民国与佛教·太虚
  诸菩萨求佛本业经·佚名
  彻悟禅师语录卷下·彻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娱书堂诗话 全文·赵与虤

      唐许浑题孙处士居云:“髙歌懐地肺,逺赋忆天台。”极为的对。《真诰》云:“金陵者,洞虚之膏腴,句曲之地肺。”注云:其地肥,故曰膏腴,水至则浮,故曰地肺也。  古乐府云:“爱惜加穷袴,防闲托守宫。&

  • 第二節 詩詞的語法特點·王力

    由於文體的不同,詩詞的語法和散文的語法不是完全一樣的。律詩為字數及平仄規則所制約,要求在語法上比較自由;詞既以律句為主,它的語法也和律詩差不多。這種語法上的自由,不但不妨礙讀者的瞭解,而且有時候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 ●白香集卷下之一·沈行

    钱塘沈 行履德着 莆田宋 珏比玉校 禹航严 顺忍公阅 秣陵叶胤祖肇禧订 ○一 野水晴山雪后时含情念态一枝枝巳疑素手能妆出不御铅华亦自奇正气纔随灰律变高风惟有岁寒知何人画得天生态画得输他八句诗 唐李羣王 唐崔

  • 卷二十六·韩一·佚名

    三晋已破智氏三晋已破智氏,将分其地。段贵谓韩王曰:“分地必取成皋。”韩王曰:“成皋,石溜之地也,寡人无所用之。”段贵曰:“不然,臣闻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者,地利也。文人之众,而破三军者,不意也。王用臣言,则韩必取郑矣。”王

  • 卷四十九·谷应泰

      ○江彬奸佞(钱宁附 )武宗正德七年冬十月,内旨欲调边兵入卫京师,大学士李东阳等及府、部、科、道力谏,不听。时幸竖有献密计者,言京军不习战阵,欲调宣府官军入卫京师,而以京军充数戍边,每岁春秋更调,如班操例。上遣司礼监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四·佚名

    嘉靖三十二年十一月癸卯朔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周延为南京吏部尚书 诏试御史詹理何廷钰李一经李应时曹光李守仁李邦珍俱实授○甲辰 谕工部铸洪武至正德纪元九号钱每号一百万锭嘉靖纪元号一千万锭 升协守宁夏副总兵李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五·佚名

    万历四十年五月甲午朔日有食之○兵部题覆套虏沙火铁把四酋每因挟赏不遂扰我边疆屡犯屡挫挫而亦复犯今乃归我人口而纳我九九之数也盖知挫败以后市赏又失此其势似屈意似恭直应以犬羊之道纳之请将沙计火落赤铁雷把兔姑准

  • 卷七十·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七十宋 徐天麟 撰蕃夷下西域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後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阸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其南山东出金城与

  • 卷二 二之一·孔颖达

    ◎邶柏舟诂训传第三○陆曰:郑云:“邶、鄘、卫者,殷纣畿内地名,属古冀州。自纣城而北曰邶,南曰鄘,东曰卫。卫在汲郡朝歌县,时康叔正封于卫。其末子孙稍并兼彼二国,混其地而名之。作者各有所伤,从其本国而异之,故有邶、鄘、卫之诗

  • 卷五十九·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五十九    明 湛若水 撰 学校二【礼乐政敎附】 周礼地官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五典以佐王扰邦国训万民一曰父子有亲二曰君臣有义三曰夫妇有

  • 大学衍义卷三十九·真德秀

    齐家之要二严内治内臣忠谨之福春秋左氏传僖公二十四年晋文公既入【文公重耳也】吕郤畏偪【吕甥郤苪惠公之臣畏为文公所偪害】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寺人内官披其名也】公使让之且辞焉【辞不见】曰蒲城之役君命

  • 卷十七·杨简

    钦定四库全书慈湖诗传卷十七     宋 杨简 撰大雅二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

  • 经济文衡续集卷十一·佚名

    宋 滕珙 撰财赋类乞蠲减税钱增起之类淳熈戊戌秋八月差先生知南康军次年己亥三月到任六月劄子奏乞蠲减星子县税钱事下戸部部下漕司责以对补故有是奏此篇专以前日兵乱民方复业官吏节次增起税额及和买折帛致民戸流亡乞

  • 学蔀通辨卷之一·陈建

    明陈建撰前编上此卷所载着朱子早年尝出入禅学与象山未会而同至中年始觉其非而返之正也庚戌宋高宗建炎四年九月甲寅子朱子生[朱子年谱]己未高宗绍兴九年二月乙亥象山陆子生[象山年谱]辛未绍兴二十一年陆子十三岁陆子生

  • 光赞经卷第五·佚名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摩诃般若波罗蜜摩诃萨品第十一于是,贤者须菩提白佛言:&ldquo;唯然,天中天!何故号菩萨之谊?何所趣乎?&rdquo;佛告须菩提:&ldquo;无谊之句为菩萨号。所以者何?其菩萨者,无有句迹,无有吾我,故曰无句谊为菩萨号。譬

  • 周易稗疏·王夫之

    四卷,附《考异》一卷,清王夫之撰。是编为读《易》时随笔札记,故不全载经文。考辨疑义,言实义切,力排汉晋易学玄虚附会之弊病,较前说《易》之家,此最有根据者。有《王船山遗书》本、《续经解》本。是书每条祇举经文中

  • 至真子龙虎大丹诗·佚名

    至真子龙虎大丹诗,北宋道士周方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书中有七律诗三十二首,咏颂龙虎大丹,其说似属内丹:卷首有天圣四年(1026)卢天序,概述丹法要旨。序云:「乾坤为鼎,天地为炉,坎离为至药之宗,铅汞作大丹之体。须

  • 孛经抄·佚名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佛住祇园,有孙陀利女之谤,至第八日,卑先匿王察知其情,佛乃为说往昔行菩萨道时,其名曰孛,身为国师,受四臣及夫人谤,久后方明,今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