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六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六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春秋左传注防第五十四

定公元年

考异足利本传凡从公出而可以入者公作君宋板永怀堂同注诸侯相率以崇天子率作帅宋永同 众事皆谘问子家子宋板事作士 不敢叔孙臣子名正误臣当作成释文菽本又作叔音同【三叶】元文上作叔下作菽疏因以元年为此年也【一叶左三行】宋板元作此此作元其庙旣已毁矣【二叶左七行】旣作即正嘉同 当时荒芜

之地【四叶右二行】时作是 地下寛率【三行】率作平 传说进戒于王云【五叶左三行】传作传 闻彼宠人【四行】闻作开 天子十日而殡【七叶左二行】十作七 知者下文死又恶之【八叶右六行】文作云

补遗宋板注不敢叔孙臣子名臣作成足利本同疏一为子家之所为【六叶右九行】上为作听

定公二年

释文敲若孝反【十叶】元文敲作防若作苦 说文作敲【同上】敲作敲 训从敲云横擿也【同上】从作此敲作敲擿作挝补遗宋板疏无复防旧于我也【十叶右五行】旧作忌

定公三年

释文防皮入反【十一叶】正误入当作八疏若以缓见谴当退谢罪【十叶左九行】宋板谴作退退作遣

补遗释文防皮入反【十一叶】入作八

定公四年

传祗取勤焉乃辞蔡侯注正误注字可删考异殷民六族宋板民作氏正嘉二本同下殷民七族放此谨按作殷民似是林尧叟直解云殷之遗民六族 季援土正误当作聃 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谨按唐或作康非注同 还塞大隧直辕防阨宋板防作寘正嘉同谨按释文防或作寘 足利本鑪金初官于子期氏官作宦永怀堂同注六年十二月庚辰呉入郢呉下有其字谨按诸本皆然考昭公传文有其字为是 唐侯不书兵属于呉楚正误楚当作蔡 以死战作以战死宋板永怀堂同 仲山甫不辟彊陵弱彊作强释文公孙姓音生又作生【十四叶】元文作公孙生本又作姓音生策亦作防【二十一叶】上作防下作策 茷蒲具反【二十三叶】具作贝 繁歩何反【同上】何作河 圃本亦作甫【同上】上作甫下作圃 防亡于反【二十九叶】于作丁 鑪本又作鑢金名音虑是也【三十四叶】作鑢音虑氏也金名本又作鑢 草莾旧作茅亡交反今本多作莽【三十五叶】上莾作茅疏先言于召陵【十三叶左八行】宋板于作于 犹成二年郑伐许【十六叶右六行】二作三 游车载旌【十七叶右三行】游作斿 有顿乱忿争之言【十八叶右二行】顿作烦 分五宗为五官【二十五叶右六行】上五作九正嘉同 芋而称字【三十一叶左二行】芋作笄 正义曰睢地名【三行】睢作土 使惊马却之执燧象者【三十二叶右一行】作使惊却之言执燧象者谨按万厯崇祯本同惊下有马字无言字正嘉二本同 谓食藜藿也【三十三叶左二行】藜作豆补遗宋板传季授土作聃注同足利本同注令贱人施其旂旂作斾足利本同 唐侯不书兵属于呉楚楚作蔡足利本同释文陪本亦作倍【二十叶】上作倍下作陪 矜古顶反【三十三叶】顶作顽疏今无传【十三叶左四行】宋板今作既 删定知非者【十四叶右九行】定作是 旐为旂身【十七叶左四行】为作谓 商为纣子禄父【三十一叶左九行】为作谓 以策命篇名【二十二叶左二行】以作似 蒨是染赤之草【二十三叶右三行】蒨作綪 未得更有兄【二十六叶右四行】得作闻 此在江南【二十九叶右七行】无此字 葢象可调驯【三十一叶左九行】葢作是命突吴师【同上】命作令 率向呉师【三十二叶右一行】率作牵修我戈防【三十五叶左六行】戈作矛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六

猜你喜欢
  定公(元年~十五年)·左丘明
  卷十四 宪问第十四·邢昺
  浮邱子卷七·汤鹏
  卷三四·邱濬
  大学辨业序·李塨
  四书劄记卷四·杨名时
   七 南方与北方·林语堂
  卷十九·沈廷芳
  卷二·陆粲
  神与圣·钱穆
  卷五百一十九·佚名
  卷三百五十·佚名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三之一·智旭
  卷第七十六·佚名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二十四·列传第八十三·脱脱

        石普 张孜 许怀德 李允则 张亢 刘文质 赵滋   石普,其先幽州人,自言唐河中节度雄之后,徙居太原。祖全,事周为铁骑军使。父通,事太宗于晋邸。普十岁给事邸中,以谨信见亲,补寄班祗候,再迁东头供奉官。贼邢橐驼

  • 卷四·舒赫德

    己巳周元理奏言【臣】于十六日即亲往徳州与舒赫徳面商订定京兵齐抵东省时舒赫徳即由徳州从东路径赴临清其东昌一路官兵即由南路围攻至临清之西北即直沿河之故城清河一带臣标保定官兵即日到齐臣即派委中军副将玛尔清

  • 卷之二百八·佚名

    洪武二十四年三月戊子朔日有食之○周世子有燉受册宝上表谢○遣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凉国公蓝玉徽先伯桑敬都督马鉴指挥严麟朱铭徐质陈义勋卫徐增寿往狭西等处防边赐钞有差○己丑诏于高丽市马一万匹并索阉人二百人

  • 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綦俊传·魏收

    綦俊,字..显,河南洛陽人。其祖先是代人。祖綦辰,任并州刺史。綦俊,庄帝时仕官累迁为沧州刺史,很是被吏人害怕钦服。不久,除任太仆卿。等到..朱世隆等被诛,齐献武王赴洛,停军邙山。上召文武百司,下及士人百姓,训话说:“..朱暴虐,矫

  • 卷一百十·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寿盛典卷第一百十歌颂【三十】万寿叙徵篇【集五经】翰林院编修【臣】钱栻惟天惠民【书】天生民而立之君【春秋传】奄有九有【诗】後天而奉天时【易】兼利万物【

  • 修身第六十一(缺)·管仲

    失传

  • 平书订卷六 取士第四·李塨

    平书曰:古之教士不外六德、六行、六艺,而上士、中士、下士皆士也,为国任事分猷,以备乡大夫之选,故多练达伟敏宏毅之才,未有徒以读书能文为士者。徒读书能文且不足为士,况所读不过八股之文,又出于唐宋明经进士之下哉?嗟乎,人才靡

  • 原序·李廉

    传春秋者三家左氏事详而义疎公谷义精而事略有不能相通两汉专门各守师说至唐啖赵氏始合三家所长务以通经为主陆氏纂集已为小成宋河南程夫子始以广大精防之学发明奥义真有以得笔削之心而深有取于啖赵良有以也髙宗绍兴初

  • 卷八·李光坡

    <經部,禮類,禮記之屬,禮記述註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八安溪 李光坡 撰文王世子弟八坡謂自篇首至武王九十三而終言文武之為世子也成王幼節言周公教成王世子之道道者何父子君臣長幼之道也終篇反覆推明不出於此自凡學

  • 第35章·老子

    【原文】执大象,天下往(1)。往而不害,安平泰(2)。乐与饵,过客止(3)。道之出言(4),淡兮其无味(5)。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6)。【题解】此章是老子对“道”的歌颂。“道”虽看不见,听不着,说不出,却

  • 卷四·黄度

    <经部,书类,尚书说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説卷四       宋 黄度 撰周书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周自后稷封邰至子不窋失职奔于戎狄之间又二世至公刘修后稷之业国于齿今邠州三水县又九世至

  • (九)新与旧·钱穆

    今人好作新旧之争,又莫不喜新而厌旧。实则新旧只是一名词分别。就时间言,今日之新明日已成旧。就空间言,彼此两地亦必互见,为新。新与旧只是各人心理上一感觉,并无绝对客观之存在。安于旧,乐于旧,则觉新亦可喜。喜新厌旧,则会

  • 信功德品第十二·佚名

    尔时会中一切大众皆大欢喜踊跃。各各脱身所著上衣。奉施如来。而作是言:如来世尊,今於世间第二转法轮。如来昔於波罗捺城。初转法轮。今复於此郁阇延城。第二转法轮。复作是言:世尊,我等愿常不离闻此妙宝法门。愿常不离萨

  • 卷第十·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怀让禅师第三世下六十一人池州南泉普愿禅师法嗣一十七人湖南长沙景岑禅师荆南白马昙照禅师终南山云际师祖禅师邓州香严下堂义端禅师赵州东院从谂禅师池州灵鹫闲禅师鄂州茱萸山和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二六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身诸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天子白佛言。世尊。比丘。比丘度驶流耶

  • 阿育王经 第四卷·佚名

    阿育王经 第四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鸠那罗因缘第四是时阿育王。于一日中起八万四千塔。于是日中王夫人名钵摩婆底(翻有扶容华也)生一男儿。形色端正眼为第一。一切人见无不爱乐。时有内人即白大王王有功德夫

  • 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林希逸

    宋代诗文别集。30卷。林希逸著。据《宋史·艺文志》载作者尚有《鬳斋前集》60卷,已散佚不存。本书为其门生林式之所编。作者为理学名家,文章大多以宣扬理学为宗旨;在《学记》中论及文艺,尚有部分可取的观点。诗歌多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