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八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八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尚书注疏第七

存旧尚书注疏卷第七

甘誓

考异古本经威侮五行威作畏 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不作弗下皆同注夏启嗣禹位位作立宋板同 将战先誓下有也字王者相承所取法下同 侍亲而不恭正误侍当作恃【补遗古本宋板侍作恃】 言乱常下欲截絶之下治其职下并有也字 御以正马为政下有者也二字 皆不奉我命下有也字示不专下严社之义下并同疏明堂云所谓【一叶左八行】宋板云作位 则为启之兄弟【四叶右六行】兄作见

补遗古本注用其失道故下有也字 以退敌以上有为字释文拏音奴【三叶】奴下有子也二字

五子之歌

考异古本经民可近不可下不作弗下皆同 懔乎蔡沈集传本作凛乎注不得反国下有也字故作歌下因以名篇下逸豫不勤下并同 盘乐游逸无法度乐下复有乐字度下有也字 水之南下百日不还下羿诸侯名下遂废之下言从畋下久畋失国下歌以叙怨下禹有训戒下下谓失分下以安国下得众心下言危惧甚下况兼有乎下陶唐帝尧氏下自致灭亡下君万国为天子下则法下言思而悲下忸怩心慙下仁人贤士下言无益下共有也字释文豫本又作豫忬音同【六叶】元文无下豫字补脱【八叶】索息洛反谨按当在朽许久反下疏辞相连接【六叶右四行】宋板辞上有而字 器既具所以上下充足【十叶左三行】器下有用字

补遗古本经有穷后羿后上有之字注复国乎国上有其字释文盘歩丁反【六叶】丁作干疏一出十旬【七叶右一行】宋板十上有而字 所称之物【十叶右七行】所作止

征

考异古本注乱甲乙下有也字 奉辞伐罪曰征宋板伐作罚正德嘉靖本同 仲康为天子下有也字仲康命侯下同 掌王六师为大司马作掌主也主六师为大司马也宋板但王作主 不修其业下有也字定国安家下奉有常法下君臣俱明下振文教下并同官众众官上众作师宋板同【补遗古本众官下有也字】 谏失常下犯令之诛下日食可知下罪死无赦下厯象后天时下共有也字下传凡八徙国都下同释文两义并通【十九叶】元文并作俱疏楚语称尧有重黎之后【十一叶左九行】宋板有作育万厯同谨按为是韦昭注育长也 立其弟仲康为太子【十二叶左四行】太作天 政由羿耳【五行】政上有故字官众至失常【十四叶右一行】谨按宋板注作官师此与今本同有阙已尚相规【三行】已作犹 百工之职【五行】职作贱

谓此聚防为辰【十六叶右一行】无谓字 而不言古典【十七叶右四行】言作书 若周官六卿之治典谓此也【六行】六作之 皆与惟德更新【十八叶左三行】德作得 释山云山脊曰冈【八行】无曰字谨按为是 或眦睚而害良善【十九叶右一行】眦睚作睚眦 文在汤征诸侯伊尹去亳之土【二十叶右三行】正误土当作上【补遗宋板土作上】

补遗古本经惟仲康肇位四海仲作中注同注技艺以谏谏失常无一谏字 不及谓厯象谓上有时字释文铃音令【十三叶】令作零 赦亦作赦【十五叶】下赦作□ 契息列反【十九叶】列作例疏日食可知也【十六叶右三行】宋板食作月 上舍之处【五行】上作止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八

猜你喜欢
  五百卷第八·扬雄
  安义篇 第十五 凡五条·范立本
  存性编卷一·颜元
  卷一·程端学
  读诗略记卷一·朱朝瑛
  度心术·李义府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四十章 反的原则·林语堂
  卷八十一·卫湜
  第十八章 道废·林语堂
  凝齋筆語一卷·王鸿儒
  利议第二十七·桓宽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朱棣
  致云南唐省长书·太虚
  卷七·佚名
  金刚三昧经论卷下·元晓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五回 披图胜读荆钗记 佳节犹传绮席杯·萧晶玉

    且说伏准被梦鸾小姐抢白一场,自觉无趣,回至书房,烦燥不安。劳勤说:“若依小人的愚见,莫如叫太太如此这般,硬作主张,只怕有准。”伏生说:“太大的秉性你难道不知道吗?向他老一说,先就不肯;再不然就是个总不哼。”劳勤

  • 卷三百五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五十二柳宗元登柳州峩山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蒹葭淅沥含秋

  • 卷一百八十二·毕沅

      ◎宋纪一百八十二 ∷起旃蒙大渊献八月,尽柔兆困敦闰三月,凡九月。   ○帝   德祐元年元至元十二年   八月,己亥朔,总制毛献忠将衢州兵入卫。   辛丑,疏决临安府罪人。   壬寅,右正言徐直方遁。   加复贵

  • 建康实録卷二·许嵩

    吴太祖下黄武八年春正月公卿百司连上表劝王正尊号王犹谦让再三夏四月黄龙凤皇见武昌夏口并言之甲午公卿再请王曰羣臣百辟咸以寡人上副天心寡人敢辞甲申立坛于南郊即帝位柴燎告天礼毕法驾旋武昌宫陞太极殿大赦改元黄龙

  • 卷之二百四十六·佚名

    洪武二十九年五月丁巳朔○戊午给赐锦衣等卫军士七千七百余人布绢万五千五百疋○续置吏部文官历仕贴黄簿内外二册其以事去官者则别置册附录以备稽考○庚申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指挥同知孙禧言武安等州县为月鲁帖木儿作乱

  • ◎冯上将军双寿纪·李定夷

    朔风凛烈,寒气逼人,无衣无食之小民蹀躞于道。欷盈耳,凄凉满目,冻饿而死者宁垣以内当以数十计,荒村野县不可得而知矣。兼以天时干旱,人心惶恐,米珠薪桂,百业凋零,欲述一二欢喜事,迄无可道者。恰值宣武冯上将军华甫与其夫人周女

  • 一八三 掌广东道监察御史柯瑾奏请刷印藏书并准扣俸承买折·佚名

    一八三 掌广东道监察御史柯瑾奏请刷印藏书并准扣俸承买折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初三日掌广东道监察御史臣柯瑾谨奏,为恳请刷印藏书,恩准扣俸承买事。窃见各馆修书诸臣,当编纂之时,遇有讹误疑难必资考订之处,率赴藏书之家,借本查

  • 孟化鲤、孟秋传·张廷玉

    孟化鲤,字叔龙,河南新安人。孟秋,字子成,山东茌平人。化鲤十六岁时,竟期望成为圣贤。秋在儿童时学习《诗经》,至《桑中》诸篇,弃而不读。化鲤于万历八年(1580)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当时内阁首辅欲招他去,他辞谢不往。在河西务征

  • 卷五十七·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五十七典礼【八 乐章二】二十五【爱民】苍【角上】生【角上】福【徵工】即【羽凡】一【角上】人【羽凡】福【徵工】倍【羽凡】切【徵工】乾【角上】乾【角上】保【宫四】泰【角上】情【商

  • 卷98·陈邦瞻

    ○公田之置理宗淳祐六年十一月,殿中侍御史谢方叔言:“豪强兼并之患,至今日而极,非限民名田,有所不可,是亦救世道之微权也。国朝驻跸钱塘,百有二十馀年矣,外之境土日荒,内之生齿日繁,权势之家日盛,兼并之习日滋,百姓日贫,经制日坏,上

  • 御纂孝经集注·雍正

    开宗明义章第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以开宗明义名章】○仲尼居曽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徳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女知之乎曽子辟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徳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女【女音

  • 持品第三十五·佚名

    尔时三千大千国土。诸四天王及诸阿迦腻吒诸天子。语释提桓因言:仁者,当受持般若波罗蜜。讽诵习念守行般若波罗蜜。供养讽诵念者,诸馀恶法悉当消灭。诸善功德当具足生。受持般若波罗蜜者,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三宝之法

  • 天台四教义与中国佛学·太虚

    ──三十一年下学期在汉藏教理院讲中国最流行而又最普遍的佛法,有台、贤、禅、净四派。这四派是中国一向所特重的,所以过去在武昌佛学院等处,都曾讲过天台四教仪和贤首五教仪。中国自宋明以来,凡讲教义者,都是讲的天台和贤

  • 金光明经序·佚名

    真定府十方洪济禅院住持传法慈觉大师宗颐述  夫灵心绝待。泯万物而独存。妙行难思。诸缘普现。则实际理地。虽不受于一毫。而事相门中。不舍于一法。故如来出世。说金光明经。依清净心。建解脱行。显出尘之经卷。永

  • 范太史集·范祖禹

    五十五卷。宋范祖禹 (1041—1098)撰。范祖禹,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今四川双流县)人。祖禹少孤,由叔祖范镇抚养,闭门读书。后举进士甲科。曾从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达十五年之久。书成,司马光荐为秘书省正字。

  •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魏岘

    水利志。南宋魏岘撰。二卷。《四明它山水利备览》是南宋关于东南沿海御咸蓄淡水利工程的代表作。记载浙江鄞县唐大和七年(833)郧县(在今宁波市东南)令王元修建大溪(樟溪)上的它山堰工程及其灌溉、供水效益以及下至

  • 方珍珠·老舍

    五幕话剧。老舍编剧。北京晨光出版公司1950年11月出版。剧本采用新旧社会的对比手法来描写北京一群说唱艺人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命运。抗战胜利以后,鼓书艺人破风筝与养女方珍珠从内地回到北平。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受到了

  • 叶氏春秋传·叶梦得

    二十卷。叶梦得撰。其平生着述颇多,除《春秋传》外,还着有《春秋考》、《春秋谳》、《春秋指要总例》、《石林春秋》、《石林居士建康集》、《石林词》、《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石林诗话》。叶梦得认为,孙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