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二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二十三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礼记注疏第十一

存旧礼记正义卷第十五【宋板】王制第五礼记四郑氏注【古本】礼记卷第四王制第五礼记郑氏注【足利本】

王者之制爵禄【王制】

考异古本注上大夫曰卿下有之也二字疏南面之君五者【一叶左五行】宋板者作等 熊氏以爵尽其才而用之【二叶右四行】以爵作云醮

补遗宋板疏故不目在其数【一叶左六行】目作自 为虞夏及周制【二叶左一行】为作谓

天子之田至视附庸

考异古本注象日月之大象上有皆字 亦取晷同也也上有者字 大夫元士下有也字 附庸者以国事附于大国作附庸城者以其国事附于大国足利本城字同 制礼成武王之意作制礼作乐以成武王之意足利本同 其次男百里次作下 唯天子畿内不増以禄羣臣畿内下有千里二字 不主为治民下有也字疏王者封国【四叶左六行】宋板国作之 如此经文【五叶右七行】如作知 须使民利国【六叶左九行】使作便

补遗宋板疏举止者言之耳【四叶左五行】止作正 从殷子质【五叶左二行】子作之 云辞无所贬【三行】云作一

制农田百亩至君十卿禄

考异古本注受田于公下国君者下分或为粪下尊卑之差下共有也字 田肥墽有五等墽作墝 庶人在官谓府史之属官下有者字足利本同史作吏疏是有九等【八叶右四行】宋板是下有则字 此据制庶人【五行】制作准 赋法积四十五【八叶左二行】五下有井字

补遗宋板疏上大夫并卿【七叶左七行】上作士 止以七人六人五人【八叶右一行】止作正

次国之上卿至其下大夫

考异古本注此诸侯此下有谓字足利本同 其爵位同作其位爵同宋板同 固在上耳下有也字疏使卿絺冕大夫冕【十叶右六行】宋板使作又

补遗古本注頫聘并防頫作覜宋板足利本同 故在上耳故作固宋板足利本同

其有中士下士者

考异古本注特行而并防无而字 士之数国皆二十七人士上有凡字足利本同 谓士为微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但有者字疏今大国之士既定在朝防【十叶左六行】宋板无定字 各特行则隠元年【九行】各作若 号上士中士下士之内【十一叶右四行】号作就

凡四海之内

考异古本注名山大泽不以封者以作用 及余方百里者谓之小国余下有封字足利本同 盈上四等之数 四十九九作六宋板足利本同释文障之尚反元文此下有又如字本亦作障音同九字谨按上障或当作鄣疏故知准拟六卿言十于六卿六十也【十二叶左六行】宋板无言十于六卿五字 若不得取其财物【十三叶右一行】若作民 则五个千里之方更得五十九个【十四叶右六行】方下有外字 伯于三百里之上【十四叶左二行】无里字 加五同得为二百里【二行】二作三 以其尊极故也【四行】无也字补遗宋板疏晦闻于礼义【十二叶右七行】闻作闇

天子之县内方百里

考异古本注殷曰畿下有内字足利本同 周亦曰畿畿内大国九者无一畿字 次国二十一者一上有有字 卿之田六作六卿之田六 虽有致仕犹可即而谋焉有作其宋板足利本同 朌读为班下有也字疏亦入之王府【十五叶左三行】宋板王作玉 以大都之田任量地【十六叶右二行】量作畺谨按作畺为是

补遗古本注其余六亦待封王之子弟亦下有以字

凡九州千七百

考异古本注不与不在薮中也薮上有其字足利本同春秋传云禹防诸侯于涂山云作曰防作合 则是

诸侯之地有方百里有方七十里里下共有者字足利本同 广其土増其爵耳土下有地字 方千里者二十五宋板五下有也字 未得而闻下有也字疏次经明天子县内殷之畿内国畿【十七叶左四行】宋板下畿作数案万国之数注在臯陶谟【十八叶右九行】注在作郑注 以三百国及奇余为附庸山泽【十八叶左七行】三作二 要服去王畿三千五百里【十九叶右八行】畿作城 殷末诸侯千八百也【二十叶左六行】八作二

补遗古本注不在薮中也薮作数宋板足利本同疏土城闗遂郊郭【十八叶左九行】土作王 方平如图【十九叶右三行】无方字 山泽不封之地【同上】无泽字 帝德寛广【四行】广作逺

天子百里之内

考异古本注御谓衣食下有也字疏四面相距则五百里【二十一叶右七行】宋板五作二

千里之外至曰二伯

考异古本注周皆曰牧下老谓上公下召公主之下共有也字

补遗宋板疏云五侯九伯【二十二叶左五行】云作立

千里之内至曰流

考异古本注服治田出谷税服上有甸字税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作甸服能治田出谷税者 以当谷税下有之也二字 或贡或不不下有贡字足利本同 二百里流下有也字疏经文千里之外曰采【二十三叶左一行】宋板文作云 ○注谓九至里流【五行】约六字作曰流二字

天子三公九卿

疏以明堂殷官三百【二十四叶右二行】正误三当作二

补遗宋板疏以明堂殷官三百【二十四叶右二行】三作二存旧礼记正义卷第十六【宋板】

大国三卿皆命

考异古本注如今诏书除吏是矣无是字宋板足利本同 二卿与下有也字疏故此云下大夫五上士二十七人者【二十五叶右二行】宋板上作人谨按或作上或作人俱脱一字当作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此又以见畿内之法【二十五叶左五行】又作文

天子使其大夫

考异古本注领诸侯下有也字

补遗宋板疏谓武庚也【二十六叶右五行】谓作为

天子之县内

考异古本注不得位作不得世位也足利本宋板作不得世

外诸侯嗣也

考异古本注有功乃封之功下有者字足利本同疏骈邑三伯【二十七叶右七行】宋板伯作百

制三公一命卷

考异古本注多于此则赐下有耳也二字足利本有已耳也三字 如王之服作如王者以服也足利本作如王者之服疏又觐礼皆作衮【二十八叶右一行】宋板又作及周以黄也【二十九叶右五行】也作目 裳法地章数偶【三十叶右三行】地下有故字 故知用朝故也【三十叶左九行】故作服 玉之皮弁防五采【三十一叶左四行】嘉万二本玉作王 余服既轻举为重故也【七行】举下有首字 公之衮冕数与王同【九行】数上有章字 诸侯卿大夫士以冠【二十三叶右三行】士作上 分以下诸冕【七行】分作公 其旒及玉皆三采【九行】三作二 诸侯及孤卿大夫之冕韦皮弁【三十三叶左一行】韦下有弁字 用玉三十二命之卿缫三就【三行】命上复有二字谨按此疏中希冕之希正嘉二本共作絺宋板或作絺又作希参差不同今不复一一记但从糸者近是补遗宋板疏皇而祭之【二十八叶右三行】皇作望

大国之卿不过三命

考异古本经与下大夫一命一作壹注互明之下有也字 其大夫一命下有之也二字

凡官民材至然后禄之

考异古本经论辨然后使之后作后下同注德行道艺下有之也二字 得其定也也作之 辨之下秩次下常食下共有也字

爵人于朝至示弗故生也

考异古本经与士共之下有也字示弗故生也示作亦宋板足利本同注明德慎罚下墨者使守门下髠者使守积下共有也字 亦不授之以田无以字 及无赒饩赒作周疏解经示弗故生也【三十六叶右三行】宋板示作亦梏二拲三【五行】三作二 注云以夫道絶也【七行】夫作人

谨按周礼注作人宋板为是

补遗古本注及无赒饩也及作又宋板足利本同

诸侯之于至五年一廵守

考异古本经比年一小聘一作壹下皆同注比年每嵗也嵗作年 则君自行下服数来朝下一廵守下共有也字 晋文覇时文下有公字足利本同 诸侯嵗朝嵗上有每字足利本同 天子以海内为家家作守足利本同疏分为四部四年又徧【三十七叶右九行】宋板又作乃案郑注尚书曰方诸侯分来【同上】曰作四 是郑以嵗聘间聘朝文无所出【三十九叶右七行】无下聘字

补遗宋板疏左氏説周礼【三十九叶右五行】礼作制

嵗二月东廵守至祖祢用特

考异古本经陈诗以观民风民下有之字五月南廵守守作狩下皆同谨按上文东廵守独同今本注觐见也无也字 就见老人下好者不正下共有也字 谓若逆昭穆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亦有者字疏岳之为言诵也诵功德也【四十一叶右三行】宋板诵作桷谨按白虎通作桶恐桷字误风俗通作角 乃望祀三川【五行】三作山故云由此云二者言之【四十一叶左三行】无下云字 此王制所主【四十二叶右四行】主作注谨按但宋板字少不明 有百年者则王亦先见之【四十二叶左一行】王亦作亦王 郭注云在衡阳湘南县南【四十三叶左四行】正嘉万厯三本云作山恐非 管仲又云【四十四叶右六行】仲作子 不得当时封禅也【九行】得作谓正嘉同 孝经纬云【四十四叶左二行】云字阙 帝尧帝舜禹汤【四行】舜上无帝字

补遗古本注举犹宗也宗作祭宋板足利本同疏既云五载【四十三叶左二行】既作即 自此以下皆是【四十四叶右一行】下作上 昔古封禅七十二家【左三行】昔作自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二十三

猜你喜欢
  卷四十(襄三十年,尽三十一年)·孔颖达
  文公卷十三(起元年,尽九年)·何休
  景公使梁丘据致千金之裘晏子固辞不受第二十五·晏婴
  丽泽论説集録卷九·吕祖谦
  榕村语録卷二十五·李光地
  卷二十一·胡广
  卷十三·胡广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1)·戴圣
  卷九下·傅恒
  性与命·钱穆
  应变第五·吴起
  东林照觉总禅师·惠洪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八·欧阳竟无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七·念常
  观心论 原文·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初集卷三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三十古今体九十二首【丙寅二】春日南苑行围即事襍咏田马调惟佶春晖丽载阳平明出云阙迤逦度烟庄南苑三宫近材官七萃良武功伊古重时举岂禽荒小大从民愿蒐苗以暇修土膏犹未动毛氄尚多柔松籁纷笳

  • 香溪集补钞·管庭芬

    香溪集补钞范浚读长门赋阿娇负恃颜姝好,那知汉帝恩难保。一朝秋水落芙蕖,几岁长门闭春草。自怜身世等前鱼,旧宠全移卫子夫。独夜不眠香草枕,东厢斜月上金铺。晓惊永巷车音近,失喜疑君枉瑶轸。临风望幸立多时,却是轻雷声隐隐

  • 卷八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八十二假山类五言古奉和裴仆射相公假山   【唐】韩 愈公乎真爱山看山旦连夕犹嫌山在眼不得着脚力往语山中人丐我涧侧石有来应公须归必载金帛当轩乍軿罗随势忽开拆有洞若神剜有岩

  • 32.李白:将进酒·施蜇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韵一)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韵二)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韵三)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

  • ●卷四·李绛

      ○论易定事宜   学士李绛奏曰:   臣访闻易定事宜,今实蹙迫,人情惶骇,迪简忧危。盖缘府库空虚,村乡匮竭,赏给将士,徒设空言,密近强邻,势有反变。况易定地当要害,深在河北腹中,此镇不可不存,此急不可不救。又闻迪简以衣粮阙

  • 卷三十九·叶盛

    ●水东日记卷三十九寰宇通志序表凡例○寰宇通志序表凡例寰宇通志有景泰七年五月十五日御制序,是月初九日所上表,陈德遵笔也。总裁则阁中五人,纂修彭时等四十二人,有引用书目,有凡例。此书印装已备,方欲

  • 第三卷 运河上·缪荃孙

    明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开塌场口,入于泗以通运。五年二月,命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移通泰等州批验所于仪真县,仍疏浚运河以便商旅。九年,令扬州修高邮、宝应湖堤六十余里,以捍风涛。十四年十一月,浚扬州府官河,自扬子桥至黄泥滩,凡九

  •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五 第三次做“皇帝”·溥仪

    京津旧臣,闻皇上就任执政,疑尊号自此取消,同深悲愤。即曾任民国官吏如曹汝霖、汪荣宝等,亦以名义关系甚重为言。臣以皇上屡次坚拒,及最后不得已允许之苦心,详为解释,闻者始稍知此中真相,而终无以尽祛其疑。这是我就任执政一

  • 桓公卷五(起七年,尽十八年)·何休

    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焚之者何?樵之也。(樵,薪也。以樵烧之故,因谓之樵之。樵之,齐人语。○樵,似遥反,薪也。)[疏]“焚之者何”。○解云:咸丘是邑,而反焚之,故执不知问。樵之者何?以火攻也。何言乎以火攻?(据战伐不道所用兵。○攻

  • 卷一·辅广

    <经部,诗类,诗童子问> 钦定四库全书 童子问卷一       宋 辅广 撰国风一【诗而谓之风先生所解已尽其义先儒皆未曾及也於以考俗尚之美恶而知政治之得失则变风中诸不好底诗亦不废者宜矣故先生以十三国为变风

  • 卷四·黄中松

    <经部,诗类,诗疑辨证> 钦定四库全书 诗疑辨证卷四 上海黄中松撰 鹿鸣篇 古者人君以嘉礼宾臣者有四焉宗族兄弟也朋友故旧也孤卿大夫也公侯伯子男也其礼有飨有燕有食飨者烹大牢以饮宾几设而不倚爵盈而不饮训恭俭也燕者

  • 第六 忤合 4·王诩

    【原文】非至圣人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①;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实,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②,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③。【注释】①原事:观察

  • 正信品第十·佚名

    信惭戒布施,上士誉此法。斯道明智说,得生於天界。愚不修天行,亦不赞布施。正直随喜施,彼得後世乐。信者真人长,念法所安祝近者应得上,智寿中中贤。人业何者上,何行致欢乐。何要出要者,何寿寿中上。信者真人长,念法所安祝实者意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四·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一]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二]供養親近無量品第十六   [三]云何菩薩供養親近修習無量。嗢柁南曰.   供三寶 親善友. 修無量 最爲後。   云何菩薩於

  • 卷第十六·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六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四门第二子摄颂曰。墙栅尼剃具  不著打光衣得少亦平分  汝净仪应识缘在室罗伐城。其给孤长者施寺之后。道俗诸人来往者众。长者念曰。今者寺园便成大路。

  •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三·胡珽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裴永度裴永度。江南泰州人。世居曲塘镇。耕稼为业。性恬淡无所好。而见善必为。幼即笃信佛法。长斋课佛名无间。既而归依高旻古光和尚。受满分优婆塞戒。行持严洁。未尝缺漏。其妻亦信向念佛法门。受

  • 读易私言·许衡

    一卷,元许衡著。其书论六爻的德位,多发明《系辞传》的同功异位、柔危刚胜之义;又类聚每一卦画居于六位之爻,分别论说其吉凶悔吝,而以所值之时必正且得中为上,以发明《彖》与《象》每以当位、不当位、得中、行中之说。

  • 道德真经论·司马光

    四卷。宋司马光撰。《道德真经论》又称《道德真经传》、《道德论述要》、《老子道德论述要》。汉晋以来,研究《老子》的学者聚讼纷争,其争论焦点之一就是道德是否一体。一派主张道德分见,陆德明《经典释文》及唐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