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九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九十四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孟子第八

孟子曰舜生至其揆一也【离娄下】

考异古本注负夏鸣条皆地名也无也字 负海也作负负海也 近于酆镐之地足利本无之字古本无之地二字有也字 千里之外也之作以 盖谓王也足利本无也字 节玉节也足利本玉作王○章指言圣人殊世而合其道地虽不比由通一轨故可以爲百王法也

子产听郑国之政至亦不足矣

考异古本注渉度之功度作渡 周十一月夏十月一作二 每人而悦之欲自加恩以悦其意无而悦之三字欲上有輙字○章指言重民之道平政爲首人君由天天不家抚是故子产渡人孟子不取也

孟子告齐宣王曰至何服之有

考异古本注则可以爲服无以字 乃收其田里田业也里居也作乃收其田莱及里居也足利本作乃收其田里田莱及里居无二也字○章指言君臣之道以义爲表以防爲里表里相应犹若影响旧君之服盖有所兴风谕宣王劝以仁也谨按足利本以仁作而仁恐非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

○章指言君子见几而作故赵杀鸣犊孔子临河而不济也

补遗古本注仁鸟增逝增逝作曾游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

考异古本注是上爲下则也无此六字○章指言君以仁义率众孰不顺焉上爲下效也

孟子曰非礼之礼

考异古本注此皆大人之所不爲也无之字○章指言礼义人之所以折中履其正者乃可爲中是以大人不行疑礼

孟子曰中也至不能以寸

考异古本注才者是谓人之有俊才者无是字○章指言父兄己贤子弟既顽教而不改乃归自然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

考异古本注千乘之志也无也字○章指言贵廉贱耻乃有不爲不爲非义义乃可申谨按疏贵廉贱耻作贵贱廉耻申作由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

○章指言好言人恶殆非君子故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孟子曰仲尼不为己甚者

考异古本注故不欲爲己甚泰过也无故字爲作其足利本故字同今本 孟子所以讥逾墙距门者也无此十一字○章指言论曰疾之己甚乱也故孟子讥逾墙距门者也谨按足利本论作语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

考异古本注惟义所在也无也字○章指言大人之行行其重者不信不果所求合义也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

○章指言人之所爱莫过赤子视民则然民怀之矣大人之行不过是也

补遗古本注少小之子子作心足利本同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

○章指言养生竭力人情所勉哀死送终行之高者事不违礼可谓难矣故谓之大事

孟子曰君子至欲其自得之也

考异足利本注学问之法作问学之法 古本如性自有之然也无然字足利本同今本 故曰欲其自得之而已无此九字 皆知其原本也足利本无也字 欲其自得之也古本无其字○章指言学必根原如性自得物来能名事来不惑君子好之朝益暮习道所以臻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説之

考异古本注是谓广寻道意还反于朴説之美者也无此十五字○章指言广寻道意详説其事要约至义还反于朴説之美者也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

考异古本注若文王治于岐邑是也无若字于字足利本亦无也字○章指言五伯服人三王服心其服一也功则不同上论尧舜其是违乎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

○章指言进贤受上赏蔽贤防显戮故谓之不祥也

徐子曰至君子耻之

考异古本注然其涸也可立待之者也作干 以其无本故也作无本之故也足利本同今本○章指言有本不竭无本则涸虚声过实君子耻诸是以仲尼在川上曰逝者斯如斯谨按足利本无上斯字

孟子曰人之至非行仁义也

考异古本注言必称于尧舜无于字 但君子存之庶民去之而不由尔无此十三字○章指言人与禽兽俱含天气就利辟害其闲不希众人皆然君子则否圣人超絶识仁义之生于己也

孟子曰禹恶至坐以待旦

考异古本注禹拜昌言昌作谠足利本同今本 殷禄未尽禄作录 故望而不敢诛于纣也敢作致足利本同今本 已行有不合者者作世○章指言周公能思三王之道以辅成王太平之隆礼乐之备盖由此也

孟子曰王者至窃取之矣

考异古本注史记之异名异名作名异 五覇所理也覇作伯 亦圣人之谦辞尔无尔字○章指言诗可以言颂咏太平时无所咏春秋乃兴假史记之文孔子正之以匡邪也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考异足利本注淑善也无也字 古本盖恨其不得学于大圣人也作恨不得学于大圣也足利本同今本但无人字○章指言五世一体上下通流君子小人斩各有时企以高山跌以陷污是以孟子恨不及乎仲尼也

孟子曰可以取

○章指言亷惠勇人之高行也丧此三名列士病诸故设斯科以进能者也

逢防学射至发乘矢而后反

考异古本注有穷穷作□足利本同今本 何由有逢防之祸乎无乎字○章指言求交取友必得其人得善以金养凶获患是故子濯济难夷羿以残可以鉴也谨按足利本金作全无养字

补遗古本文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他下有曰字

孟子曰西子至以祀上帝

考异古本注而防其头靣靣作也 皆自掩鼻无自字○章指言貌好行恶西子冐臭丑人洁服供事上帝明当修饰惟义爲常也

补遗古本注可以待上帝之祀待作侍足利本同

孟子曰天下至可坐而致也

考异古本注今天下之言性谨按此注大异今别记之言天下万物之情性当顺其故则利之也改戾其性

则失其利矣若以杞柳爲桮棬非杞柳之性也 但循理作作事循理 若禹之行水于无事作若禹行水于无事之处禹下无之字有之处二字 诚能推求其故常下有之行二字 可坐而致也作可坐知也○章指言能修性守故天道可知妄智改常必与道乖性命之防也

公行子至不亦异乎

考异古本注齐之贵臣无之字 字子敖者无者字○章指言循礼而动不合时人阿意事贵胁肩所尊俗之情也是以万物皆流而金石独止

孟子曰君子至则君子不患矣

考异古本注人亦必反报之于已也作人必反之已也足利本同今本但无之字 来加于我也无于字也字妄作之人无知者足利本无知上有爲字 又何足

难矣矣作也 忧之当如何乎如下有之字 常行仁礼礼上有行字○章指言君子责己小人不改比之禽兽不足难矣蹈仁行礼不患其患惟不若舜可以忧也

禹稷当平世至虽闭户可也

考异古本注忧民者也者作急 穷而乐道者也无者字 故劳佚异作劳佚异矣 闭户闭作阖○章指言上贤之士得圣一槩顔子之心有同禹稷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失其节则惑矣

补遗古本文虽被髪缨冠而救之而下有往字注其心皆然皆作亦足利本同 走赴鄕邻邻作人

公都子曰至是则章子已矣

考异古本注贼恩之大者也无者字 子母之属作母子之属 执持此屛妻子之意屏下有出字 以爲得罪于父得上有人字 是则罪益大矣下有是章子之行已矣何爲不可与言十三字○章指言匡章得罪出妻屏子上不得养下以责己众曰不孝其实则否是以孟子礼貌之也

曾子居武城至易地则皆然

考异古本注宾师作师宾足利本同今本 不与臣同耳无耳字 易地皆然皆作同○章指言臣当营君师有余裕二人处义非殊者也是故孟子纪之谓得其同谨按足利本同作宜

补遗古本注易地皆然地作处皆作同

储子曰至与人同耳

考异古本文矙作瞯注同谨按矙字同瞰义或近瞯朱熹集注本及字书所引竝作瞯下章放此注与凡人同耳无人字○章指言人以道殊贤愚体别头员足方善恶如一储子之言齐王之不达也谨按足利本储子之言无之字

齐人有一妻至防希矣

考异古本注以爲妻妾不知以作也属上 用君子之道观之无下之字 此良人爲妻妾所羞而泣伤也作由此良人爲妻妾所羞爲所泣伤也○章指言小人苟得谓不见知君子观之与正道乖妻妾犹羞况于国人着以爲戒耻之甚焉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九十四

猜你喜欢
  丧大记·戴圣
  卷五 曲礼下第二·郑玄
  御製題鶡冠子·鹖冠子
  二程子抄释卷六·吕柟
  风吹草动的统治术·孔子
  提要·黄道周
  卷三十九·李明复
  卷十·俞汝言
  卷五十九·王与之
  御制孝经衍义序·顺治
  跋《中庸傳》寄諸友·欧阳竟无
  六 杜威的思想·胡适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八·佚名
  大慧度经宗要·元晓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五·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八章 概论三 金元·吴梅

    前述唐、五代、两宋人之作,为词学极盛之期。自是而后,此道衰矣。金、元诸家,惟吴、蔡、遗山为正,馀皆略事声歌,无当雅奏。元人以北词见长,文人心力,仅注意于杂剧 ,且有以词入曲者,虽有疏斋、仁近、蜕岩诸子,亦非专家之业也。今

  • 卷三百六十五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二月庚申盡是月庚午   二月庚申朔辛酉,詔京東西、淮南安撫、轉運、提刑司,體量巡檢、縣尉老疾不任職之人,選官對移或奏差,具因依以聞。   又詔:「大名府自經水災,民田多渰浸,耕種未得,人戶艱食。向雖賑

  • 一○一七 军机大臣奏查方略馆等处应进各书尚无迟延等事片·佚名

    一○一七 军机大臣奏查方略馆等处应进各书尚无迟延等事片乾隆四十九年闰三月初一日查方略馆等处应进各书,如《一统志》、《盛京通志》、《职官表》及翻书房翻译各书,现俱随本报按卯进呈,尚无迟延。其四库全书前经曹文埴

  • 四六五 浙江巡抚王亶望奏孙仰曾等人请翻刻聚珍版书籍折·佚名

    四六五 浙江巡抚王亶望奏孙仰曾等人请翻刻聚珍版书籍折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初九日浙江巡抚臣王亶望跪奏,为恭刊聚珍版书籍事。窃臣接准武英殿修书处咨文内开:本处总裁臣董诰奏请将聚珍版排印各书发给江南等五省翻刊通行一

  • 卷一百十七·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一百十七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 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索隐右不宜在西南夷之下】

  • 施案纪略·吴德功

    光绪十有四年戊子秋九月己酉朔,施九縀围彰化县城,索焚丈单。九缎,彰之二林上堡浸水庄人,耕作营生,家颇饶,性呆戆,信鬼神,常仗剑破额作乩童状。先是,丙戌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奏请台湾一律清丈,以一条鞭办理。彰化县蔡麟祥率巡检黄

  • 吴麟征传·张廷玉

    吴麟征,字圣生,海盐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初任建昌府推官,曾捉拿过狡猾的土豪,缉捕大盗,政治才干逐渐出了名。后来为父亲守丧回家去了。除丧服后补兴化府推官,为政廉洁、公正,僚属没人敢因为私事来求他。崇祯五年(1632),麟

  • 卷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十八嘉礼御门听政之礼常日部院章奏未奉圣防者折本下内阁积若干件得防御门听政内阁宣布在京部院寺各部院寺官检所应进奏事于函饬陪奏官属吏部转饬侍班官具吉服【朔日逢五逢十日公服】依期毕

  • 序·梁启超

      大同書者,先師康南海先生本不忍之心,究天人之際,原春秋三世之說,演禮運天下為公之義,為眾生除苦惱,為萬世開太平、致極樂之作也。夫先生仁人也,是書仁者之言也。人之生也,與憂俱來,其營營擾擾者,曰惟求樂而已;聖贤豪杰仁人

  • 卷十五·孙奇逢

    公孙丒章句上当路于齐章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看的太髙以齐王反手也言的太易无恠其惑滋甚文王一段引证亦极明切但未识时务耳今时则易然惟此时为然未有疏于此时未有甚于此时总见机会可乘而时不可失煞有技痒之意引孔子云徳

  • 卷二十五·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二十五宋 夏僎 撰吕刑刑罚国之重事而穆王训之不系于穆王而系于吕侯何也葢穆王盘游无度日事车马视刑罚为何事今日训刑之书虽曰穆王训之而实吕侯之命也故序书与作书者皆先以吕命题其首而目其篇

  • 电贺虞洽卿寿辰·太虚

    虞洽卿长者尊鉴:欣逢七秩荣庆,并旅沪五五纪念,特电祝贺,敬颂康强!(见廿五、七、十九、佛教日报)

  • 佛说善生经讲录·太虚

    悬论 一 就经题以略解名义 甲 善 乙 生 丙 经 丁 善生 戊 善生经 二 就善生以寄明法要  甲 就法以明善生 乙 就人以明善生 三 明此经说义  甲 就佛说此经以明 &n

  • 佛性论 第一卷·世亲

    佛性论 第一卷天亲菩萨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缘起分第一问曰。佛何因缘说于佛性。答曰。如来为除五种过失。生五功德故。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除五种过失者。一为令众生离下劣心故。二为离慢下品人故。三为离虚妄

  • 卷第四·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四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东晋 元兴元年安帝在位。太尉桓元与八座书。重申何庾议沙门不敬王者。以谓庾意在尊主而礼据未尽。何出於偏信遂沦名体。夫佛之为化虽诞以茫浩。推乎视听之外。以敬

  • 古都·川端康成

    《古都》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中篇小说。书名“古都”指的是日本京都。该作在1961年10月至1962年1月《朝日新闻》连载,1962年1月出版。该作是川端康成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千重子和苗子是一对孪

  • 医医病书·吴瑭

    医论。清吴瑭撰。二卷。瑭有《温病条辨》已著录。是书系为医流俗之弊并补《温病条辨》一书所不及而撰。成书于道光十一年(1831),展转传抄,,至一九一九年刊行。载论凡七十六则,约万余言。其中医非上智不能、以明理为要

  • 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佚名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令薄福少德乏少资具者,修此教法,灭罪生福,成大悲智,世出世间财宝,皆悉获得,利益一切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