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四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尚书注疏第三

存旧古文尚书舜典第二虞书孔氏传【古本】尚书注疏卷第三【宋板】谨按古本分为十三卷卷内有数篇者每篇篇题同此以下不重出可推知也宋板卷数同今本其卷数所分少有不同今详记之见其抵牾耳但宋板篇题虞书孔氏传之类或有或无注疏或作正义之等参差不一又舜典以下无古文尚书四字应以古本为正也

舜典

考异古本经帝曰格汝舜汝作女下皆同 班瑞于羣后瑞上有五字 黎民阻饥蔡沈集传本饥作饥 帝曰畴若予工畴作谁 声依永律和声永作咏注试以治民之难事下有也字华谓文德下俱圣明下共同允塞上下作充塞四表至于上下也 遂见征用下有也字五教能从无违命下总百官下同 明舜之德合于天作明舜之德行合于天也 将禅之下有也字嗣成帝位下下传终帝位之事下文德之祖庙下璿美玉下可运转者下并同 以审已当天心与否作以政察已当天心与否也 故行其事下有也字摄位事类下告天及五帝下并同 王云上帝天也谨按此以下二十二字释文混入于注当细书 星也水旱也星下有辰字 古之圣贤皆祭之下有也字与之正始下同乃顺春东廵岱宗泰山为四岳所宗廵下有守字无所字 燔柴祭天告至下有也字其余视伯子男下东方之国君下律法制下并同 皆均同下有之也二字五等诸侯执其玉下卒终下器谓圭璧下三帛生死则否下南岳衡山下并有也字 自东岳南廵五月至廵下有守字至下有也字 初谓岱宗下特一牛下尧又可知下并有也字 使各陈进治理之言理作礼正嘉同 明试其言以要其功要作考后改作要 以表显其能用下有也字下传始置十二州下同 每州之名山殊大者者作之 用不越法下寛五刑下共有也字以鞭为治官事之刑治作理刑下有也字谨按正嘉

万厯本鞭作作非也 出金以赎罪下当刑杀之下忧欲得中下水中可居者曰洲下并有也字 罪恶同下有矣字 三危西裔下有也字述作之体下在海中下用刑当其罪下并同 尧死夀一百一十七岁死作凡岁下有也字宋板死作凢无上一字 考妣父母下有也字感德思慕下匏土革木下所及者逺下下传月正正月下并同 毕将即政作丧毕将即位 故复至文祖庙告下有也字广致众贤下使天下无壅塞下敬授民时下元善之长下皆相率而来服下下传言舜曰以别尧下四岳同辞而对下言可用之下勉行之下二臣名下稽首首至地下敕使往宅百揆下并同 众人之难在于饥人作民 美其前功以勉之下有也字 所以得人心人作民 亦美其前功下有也字 言无敎所致作言无敎之致也 剕宫大辟下有也字中正下士于市下若四凶者下故歴述之下下传垂臣名下二臣名下谐和此官下言伯益能之下山泽之官下二臣名下元凯之中下天地人之礼下姜姓下主郊庙之官下敬思其职下清明下二臣名下不许让下并同【补遗敬思其职古本其作厥】 谓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谓上有子字元作天弟下有也字 只庸孝友下有也字而能庄栗下同 刚失之虐简失之傲二之作入宋板同 谓诗言志以导之无谓字 以长其言下有也字宫商角征羽下十二月之音气下依声律以和乐下命夔使勉之下并同 则神人和可知下有之也二字 堲疾下殄絶下欲遏絶之下喉舌之官下必以信下共有也字特勅命之之作也 天下之功下有也字 三年有成下有功字 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岁作载 升进其明者下有焉字 君臣善否分北流之分上有并字北作背 善恶明下有也字 言其始见试用下有时也二字 摄位二十八年下有也字 三十征庸庸作用服丧三年服下有尧字 凡夀百一十二岁作凡夀

一百一十二载也 言舜理四方理下有于字 居其方下有也字使相从下治民之功兴下为汨作之篇亡下并同 稾劳也宋板无也字释文【二叶】补脱忠肃恭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谨按此十六字当在叔豹季貍下 底本或作底非【三叶】元文下底作 守收救反【十二叶】收作诗正嘉二本作时非 量力尚反【十一叶】此下有注同二字 庄栗战栗也【三十五叶】无庄字谨按无者为是庄栗注文经已有栗字 读至方字絶句【四十叶】读上有一字 饫于据反【同上】据作庶疏似其继世相传【一叶左三行】宋板似作以 勅我五典五惇哉【四叶右八行】勅作自 无愆者无冬温夏寒也【五叶左五行】愆下有伏字 又如此二年为十二年【六叶右四行】上二作三正嘉二本同谨按作三为是 今史所用【八叶左五行】今作令 天宗三日月星辰【十叶左四行】辰作也 始作甲子纪日【十五叶右六行】作作用 两之为两【十五叶左四行】作两铢之为两正嘉二本同谨按汉书元文无铢字 以军礼固邦国【八行】固作同 所执以自至也【十六叶左五行】自作白 知此以告文祖之庙【十八叶右一行】以作亦 毎州以大山为镇【二十叶右四行】大上有一字大随造律【二十一叶左七行】谨按随恐隋误 已解此赎【二十】

【二叶左三行】已作以正嘉二本同 共在一州之上【二十三叶右五行】州作洲 既言然矣【二十七叶右八行】既上有孟子二字故据逺近之【二十八叶右一行】近作言 释诂文庸劳也【二十九叶右二行】文作云 攷传言臯陶【三十三叶右二行】攷作故 深夜乃卧【三十四叶左八行】深夜作夜深 是六律六吕述十二月之音气也【三十七叶右四行】无述字 汝各当敬其职事哉【三十八叶右九行】汝作等属上句 成之在于汝【三十八叶左一行】之作主 故于考续之下言其流之【三十九叶右九行】于作其 未必以仲夏之月廵守南岳也【四十叶右五行】无守字 郑云读此经云【八行】作郑续此经云 年六十一而践天子位【四十叶左一行】一作三

补遗古本经敬敷五敎敬上有而字注祭亦以摄告下有之字 任佞难拒也佞下有也字拒下无也字 然其贤不许让贤上有推字 以防其失下有也字疏又其南十三度【九叶右二行】宋板三作二 洪水为害【三十一叶左六行】害作灾 咸庶中国【三十二叶右二行】国作正 天地人鬼地祗之礼【三十四叶右八行】上地作神 不言元士士卑故【三十六叶右二行】无一士字 不知若此设之【四十一叶右六行】此作为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四

猜你喜欢
  景公欲废适子阳生而立荼晏子谏第十一·晏婴
  近思録原序·茅星来
  卷六·陈祥道
  卷六·陈天祥
  与其空想,不如学习·孔子
  卷十七·杨简
  第四章 21·辜鸿铭
  第四章 11·辜鸿铭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1)·戴圣
  灵台·佚名
  (六)·梁漱溟
  卷六十(实叉难陀译)·佚名
  卷二十三·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七·念常
  卷四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杨慎

    陶弘景寒夜怨陶弘景寒夜怨云:“夜云生。夜鸿惊。凄切嘹唳伤夜情。”后世填词,梅花引格韵似之,后换头微异。陆琼饮酒乐陈陆琼饮酒乐云:“蒲桃四时芳醇。琉璃千钟旧宾。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春风秋月

  • 卷二十三·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二十三张郾城公药【三首】公药字元石宰相安简公孝纯永锡之孙以父荫入仕尝为郾城令诗号竹堂集寒食云一百五日寒食节二十四畨花信风新年云客情病里度残腊老色镜中添一年云树萦寒犹漠

  • 列传第一百三十 列女·欧阳修

    李德武妻裴淑英 杨庆妻王 房玄龄妻卢 独孤师仁姆王兰英 杨三安妻李樊会仁母敬 卫孝女无忌 郑义宗妻卢 刘寂妻夏侯碎金 于敏直妻张 楚王灵龟妃上官 杨绍宗妻王 贾孝女 李氏妻王阿足 攀彦琛妻魏 李母 汴

  • 卷二前赵录二·崔鸿

    刘聪上 刘聪字玄明一名载渊第四子也母张氏懐聪在孕梦日入懐寤以告渊渊曰此吉征也慎勿言自是十五月而生聪夜有日[一作白]光之异形体非常左耳有一白毫长二尺余甚光泽幼而敏悟好学博士朱纪大奇之

  • 让县自明本志令 原文注释·曹操

      孤始举孝廉[1],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2],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3],欲为一郡守[4],好作政教[5],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6];故在济南[7],始除残去秽[8],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9]。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10],顾

  • 卷之二百五十六·佚名

    光绪十四年。戊子。六月。辛巳朔。上诣澄怀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癸卯皆如之。起居注  ○壬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奥国给使臣许景澄头等宝星。请受而不佩。从之。  ○赏俄国外部大臣嘎尔斯头

  • ◎谈狐二·李定夷

    汉口长胜街有刘宅者,主人刘星桥,为祥发源报关行执事。略有资产,自造楼房居住,向称相安。乃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刘宅忽着人至该管警察第四署报称,上下房屋,忽无形起火,并抛砖遗屎,系狐仙为祟,恳为驱除。署长派巡官涂伯威,率长警驰往

  • 张升传·宋濂

    张升字伯高,祖先定州人,后来迁徙到平州。升幼年时机警聪敏超过一般人。长大努力学习,擅长文辞。至元二十九年(1292)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参预修纂《世祖实录》,升应奉翰林文字,不久升修撰、太常博士。成宗驾崩,大臣议

  • 卷三十三·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三十三宋 朱子 撰孟子或问首章之説曰范氏博而笃矣杨氏以一事言之固亦举其大者然恐其未尽孟子之意也曰此以为舜卒于呜条则汤与桀战之地也而竹书有南廵不反礼记有葬于苍梧之説何邪曰孟子之言

  • 御制书春秋元年春王正月考·张以宁

    春秋圣人尊王之经也元年春王正月开宗明义之第一也解此者自三传以至后儒其説充栋或致操戈无容置议然识圣人之深意者有防乎王道熄而作春秋春秋鲁之旧史也自隠公始则不得不书隠公元年而即继之曰春王正月前史所无有也盖言

  • 卷二十八·李明复

    <經部,春秋類,春秋集義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二十八宋 李明復 撰文公七年春公伐邾三月甲戌取須句遂城郚謝湜曰僖公伐邾取須句矣其後須句復入于邾故公又伐邾取須句以其叛歸再取故書日謹其變也邾微國須句小邑以

  • 卷一百六·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六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一百六私亲庙辽史世宗纪世宗皇帝让国皇帝长子母柔贞皇后萧氏防同九年从伐晋大同元年二月封永康王四月丁丑太宗崩于栾城戊寅梓宫次镇阳

  • 仪礼小疏卷四·沈彤

    呉江沈彤撰丧服斩衰裳苴绖杖疏引间传云苴恶貌也所以苴其内见诸外 苴其内之苴本作首 首如首实之首谓发出之也文引丧服四制云苴衰不补则衰裳亦同苴矣愚谓不言苴而言斩者斩之义重于苴且苴绖之文即在衰裳之下苴亦可上统

  • 印度之佛教业与轮回·梁启超

    依一般人的常识,所谓生命者,以出生之日起,到死亡之日止,截头截尾,无来无去。从佛家的眼光看,人生若果是如此,那么,我们之出生乃偶然间突如其来,这便是&ldquo;无因论&rdquo;;死了之后,什么都没有,这便是&ldquo;断灭论&rdquo;。

  • 卷第十四·佚名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十四迦旃延子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智犍度中相应跋渠第五之余诸法无愿相应彼喜觉意耶。答曰。或无愿非喜觉意。云何无愿非喜觉意。答曰。无愿相应喜觉意。诸余喜觉意不相应。无愿相应法

  • 律宗会元(并十门总目随门略释)卷上(止原教终)·守一

    台州日山嗣祖比丘 守一 谨集一诸文原教门私曰。随机之教。三藏乃殊。原意所与。唯道是务。今文原教。唯据律藏。但律由事起。事别意差。或约遮性。或开制听。或托四仪。或因四事。或异外道。或对四门。广略致乖。受

  • 六 禅宗的五家七派·正果法师

    这里所说的禅宗五家七派,都是指的南宗慧能以下分宗分派的情况。自初祖达磨五传而至五祖弘忍,忍之下分北宗神秀与南宗慧能二派。北宗行于北地,数传而绝。南宗行于南地,普传既广,改变了师弟单传的做法,往往一师传几个弟子,各为

  • 惟日杂难经·佚名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大意说如来二乘功德差别,文甚古拙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