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六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六十一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礼记注疏第四十九

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五十七【宋板】

凡治人之道至尽祭之义【祭统】

考异古本注鬼神只下怵或为述下共有也字

贤者之祭也至是之谓畜

考异古本注为己之报下顺于德敎下共有也字补遗宋板疏皇兄命工祝【三叶右二行】兄作尸

既内自尽至阴阳之物备矣

考异古本经既内自尽下有也字足利本同羙物备矣矣作也注所供众物下芹茆之属下蚳蝝之属下榛栗之属下共有也字 昆虫谓温生寒死之虫也温上寒上共有以字足利本同 内则下有曰字足利本同蔆芡足利本蔆作菱释文蚳文之反谨按文恐丈误蔆本亦作菱又音陵元文无又字

补遗宋板疏深蒲醯醢【四叶右七行】醯作醓下醯醢同

凡天之所生地之所长

考异古本注咸是也是作皆宋板足利本同 齐或为粢下有也字

及时将祭至夫妇亲之

考异古本注定其志意下有故摄焉下刍或为防下共有也字 周礼作絼絼作縁足利本同释文乃齐侧皆反本又作齐下不齐齐者同元文作乃齐侧皆反本又作斋下不出者同 羞哜本亦作齐上作齐疏未旬时也【七叶右六行】宋板未作末

补遗宋板疏在大庙之中【七叶右一行】在作至 二是谓馈熟之时【八叶右四行】是作者

及入舞君执干戚

考异古本注尊之下有也矣二字

夫祭有三至圣人之道也

考异古本注犹周之礼下有也字疏若内心志轻略【九叶左六行】宋板无心字 此等亦殷重【七行】重下有矣字

夫祭有馂至可以观政矣

考异古本注民人所瞻下自卑至贱下或俱为馂下共有也字足利本至贱下作者疏君与二卿【十一叶左四行】宋板二作三 秪祭祀之馂【十二叶右一行】秪下有由字 则能施惠其善政也【二行】善政作政善

补遗古本经下有冻馂之民也馂作馁宋板足利本同注所谓自卑至贱所上有夫字疏为阴厌之祭【十一叶左六行】宋板阴作阳

夫祭之为物至敎之本也已

考异古本注谓荐百品下已乃行之下共有也字疏以上憎恶也【十三叶右三行】宋板以上作上亦

夫祭有十伦焉

补遗释文杀所列反【十三叶左二行】列作例

铺筵设同几

考异古本注同之言詷也詷作调恐非疏不齐其物异也【十四叶右五行】宋板齐作废

补遗宋板疏同几筵云【十四叶左七行】同作司

君迎牲而不迎尸

考异古本注则伸下有也字疏君若未入庙【十四叶左八行】宋板君作耳属上 自庙中行礼【十五叶右一行】自作且

夫祭之道孙为王父尸

考异古本经于祭者子行也子上有为字足利本同注事尸之礼下有也字

补遗宋板疏不计已尊【十五叶左四行】计作许

尸饮五君洗玉爵献卿

考异古本注三献而献宾下有也字无而字释文差本又作之等元文差上有之字 酳又仕近反近作觐疏但饮三也【十六叶右八行】宋板但下有尸字

补遗宋板疏大夫士祭二献【十六叶右九行】二作三

夫祭有昭穆

考异古本注父子皆来下有也字疏故主人及宾众【十七叶右一行】宋板宾众作众宾

古者明君爵有德

考异宋板疏似非时而祭【十七叶右九行】似作以 君尊上爵赏于朝【十七叶左一行】上作尚

君卷冕立于阼

考异古本经夫人授尸执足授作受宋板足利本同注授醴之人下有也尸二字足利本同豆下跗也下有矣字释文校又户交反下元文有又下卯反下同六字补脱豆跗也袭处昌虑反下跗芳符反谨按当在镫音登又丁邓反下疏夫人授尸执足者【十八叶右四行】宋板授作受 酢必易爵也【六行】也作者

几为俎者以骨为主

考异古本注臂臑之属下有也字疏俎为助祭者【十九叶右一行】宋板为作谓

凡赐爵昭为一

考异古本注谓若酬之下有也字疏昭为一穆为一此【十九叶左四行】宋板此作者

夫祭有畀煇胞翟阍者

考异古本注谓夏殷时下有也字疏于祭末又何恩赐与刑人【二十叶左五行】宋板于作以 此四守者吏之至贱者也【七行】也下有者字 更广明既有余分与至贱【八行】既作贵

补遗古本注谓韗磔皮革之官也谓上有韗字足利本同

凡祭有四时至为民父母矣

考异古本经而求祭使之必敬也谨按古本旁记云异本使作吏不知据何本也注秋万物成下国地属阴下共有也字 万人为子孙作万人为子为孙者也足利本同 祭礼无阙礼作祀疏载前记之文【二十二叶右九行】宋板前上有此字

夫有铭至君子之所耻也

经比孝子孝孙之心也正误比当作此 古本身比焉顺也焉上有也字注着已名于下下有也字 传着于钟也宋板足利本传作傅 所以教后世下有也字羙此人为此铭下同 与其先祖之铭也与作予 得比于先祖下有也字 德孔悝之立已德作得宋板同宋板无已字 依礼褒之足利本礼下有义字 孟夏禘祭下有也字 汉楚之川也足利本川作水 后反得国作后得反国足利本同 言庄叔当奔走宋板足利本当作常 先祖之旧德下有也字 循其善事作循其事之也 书于宗下略取其一以言之下共有也字宋板足利本其作此 于礼是行之非作于礼是也行之非也足利本作行之非耳释文剂才细反【二十五叶】元文才细作子随疏而己身虽自著名【二十六叶左四行】宋板虽作亲 夫铭至所为【八行】无铭至所为四字夫字属下为之至恭矣【二十七叶右二行】无此五字上下相接 正义

曰德孔悝之立己者【五行】德作得下【八行】同 谓孔悝之先孔逹也【二十七叶左三行】先祖作七世祖 鉏生项叔罗【二十八叶右三行】项作顷

补遗古本经比孝子孝孙之心也比作此宋板足利本同 论譔其先祖之有德譔作撰注庄叔悝七世之祖悝上有孔氏足利本同 即悝父也作即孔悝之父也足利本无之字疏遂幼以登台【二十七叶右七行】宋板幼作劫

昔者周公旦至重其国也

考异古本注周公之功下有也字足利本作者 用锡马下有也字释文诬音无不传直专反不本亦作弗谨按此音义当属上章误在于此疏朱干亦盾也【三十九叶左五行】宋板亦作赤 大夏禹乐之舞也【六行】之作文

补遗古本注朱干赤盾下有也字疏则备用天子之礼也【二十九叶左二行】宋板无备字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六十一

猜你喜欢
  乘马数第六十九·管仲
  应务·吕坤
  管子补注卷二十一·刘绩
  三传辨疑卷六·程端学
  经济文衡前集卷九·佚名
  书经集传卷二·蔡沈
  卷三十目录·乾隆
  卷三·朱鹤龄
  成公·成公十二年·左丘明
  卷上·佚名
  伽耶山顶经(元魏菩提流支译)·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读伦理学原理感言·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八·澄观
   第八十三則 雲門古佛與露柱相交·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胡文卿·唐圭璋

      待考。   虞美人   枢庭喜庆生辰到。仙伯离蓬岛。鲁台云物正呈祥。绣线工夫从此、日添长。   满斟绿醑深深功。岁岁长相见。蟠桃结子几番红。笑赏清歌声调、叶黄钟。   又   香烟绕遍兰堂宴。香鸭珠帘

  • 卷四·阮阅

      ●卷四·孝义门  唐人与亲别而复归,谓之拜家庆。卢象诗云:“上堂家庆毕,顾与亲思(恩)  迩。”孟浩然诗云:“明朝拜家庆,须著老莱衣。”〔葛常之《韵语阳秋》卷一○〕  荆公初去临川诗云

  • 卷三百十一·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三十一 蓝智 拟贫士二首 蠨蛸网我户蟋蟀号我壁被褐不掩胫采薇岂充食岁有饥寒忧巷无车马迹岂知旷逹观不以贫病廹昔闻孔顔圣亦有陈蔡厄澹然忘世虑弦歌自

  • 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司马迁

    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属燕。燕王卢绾反,入匈奴,满亡命,聚党千馀人,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属

  • 列传第五十 李彪 高道悦·魏收

    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高祖赐名焉。家世寒微。少孤贫,有大志,笃学不倦。初受业于长乐监伯阳,伯阳称美之。晚与渔阳高悦、北平阳尼等将隐于名山,不果而罢。悦兄闾,博学高才,家富典籍,彪遂于悦家手抄口诵,不暇寝食。既而还乡里。

  • 后汉孝章皇帝纪上卷第十一·袁宏

      建初元年(丙子、七六)  春正月,敦煌太守王遵、酒泉太守殷彭将兵五千人破车师〔一〕。耿恭遣吏范羌迎军资于敦煌,羌还与大军俱西。 及车师破,诸将欲还,羌请迎恭,诸将不肯,羌固请之,乃分兵二千人至疏勒城。城中夜闻兵声,以

  • 宋史纪事本末卷七·陈邦瞻

    英宗之立仁宗景祐二年春二月育宗室子宗实于宫中宗实太宗之曾孙商王元份之孙江宁节度使允让之子也帝未有储嗣取入宫命皇后抚鞠之生四年矣嘉祐元年五月罢知谏院范镇先是帝暴疾宰相文彦博因请帝建储帝许之防疾瘳而止至是

  • 卷之一百八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八·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十八十二月癸巳中路督运于成龙奏请押运人员于成龙奏言中路米车四千辆络绎前进约长百有余里凡陟岭渡河及泥泞难行之处未免

  • 卷十二·曾国藩

    卷十二世故篇曾国藩说:“吾辈不必世故太深,天下惟世故深误国事耳。”《红楼梦》有“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警世之语。世故太深,精明过度,均非载福之道。做事瞻前顾后,缩手缩脚,总不会有大的成就。曾国藩还说:你越

  • 卷一百一十六(梁三藏曼陀罗仙译)·佚名

    △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非初学菩萨所能了知。文殊师利言:非但初学菩萨所不能知。及诸二乘所作已办者,亦未能了知。如是说法无能知者,何以故?菩提之相。实无有法

  • 卷三·佚名

    △报恩品第二之下尔时王舍大城东北八十由旬。有一小国名增长福。於彼国中。有一长者名曰智光。其年衰迈。唯有一子。其子恶性不顺父母。所有教诲皆不能从。遥闻释迦牟尼如来。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为浊恶世无量众生。宣

  •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序·佚名

    终南山丰德寺律师道宣撰  观夫。法王利见。权巧殊途或声光动人。或开智摄物。立仪列相兴像。设之机缘。聚砂涂香表乘。时之净养。斯德有归。可略言也。有师子庄严王菩萨者。学周八藏。智越五乘。籍胜报而开教端。寄

  • 卷七·佚名

    第七 有缘二法第一章 相缘分第一节 顺一六六缘有缘法而有缘法从因缘生。[曰]缘有缘之一蕴而三蕴与心等起之色,二蕴&hellip;&hellip;于结生刹那,缘四蕴而所依,缘所依而[四]蕴,缘一大种而&hellip;&hellip;缘[四]种而心等起之色

  • 愿学集·邹元标

    诗文集。明邹元标(1551—1624)撰。八卷。元标字尔瞻,别号南皋,吉水(今属江西)人。万历进士。初出为官,因得罪张居正,谪戍都匀卫六年。后任谏官,以敢言著称。母死后.家居讲学近三十年,为东林党首领之一。天启元年(1621

  •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玄奘译。略称称赞净土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内容阐说极乐国土之依报庄严,及阿弥陀佛与声闻菩萨众之数无量,并劝说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以求往生。为鸠摩罗什所译阿弥陀经之异译。两译本之文段章句等大略一

  • 方等三昧行法·智顗

    全一卷。智顗所说,门人灌顶笔受。为行方等三昧之仪轨作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又称大方等行法、方等三昧仪、方等忏仪、方等行法等。方等三昧与法华三昧同属摩诃止观四种三昧中之半行半坐三昧,乃基于大方等陀罗尼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