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八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尚书注疏第十七

蔡仲之命

考异古本经克慎厥猷惟厥终改厥度厥并作其 克勤无怠无若尔考皇天无亲民心无常无作聪明无并作亡注罪不相及下有也字 册书命之册作防 仲字下因以名篇下共有也字 以听冡宰听下有于字谓诛杀下制其出入下外地名下七乗言少下共有

也字 故退为庶人庶作众宋板同 蔡仲能用敬德蔡仲下有字也二字 言至公下圻内之蔡下淮汝之间下圻内之蔡名下共有也字下注当受教训下同改行之故故我命汝无一故字 子能盖父下有恶字能勤无解怠解作懈宋板同 则辅佑之宋板佑作

佐 终用不困穷下有者字 欲其念戒下有也字后世遵则下有之字 徙奄之政令下有也字下注蒲姑齐地下同 告召公使作册书告令之亡宋板作作此古本作告召公使为此册书告令也之也亡谨按二本纷乱混淆似有谬误姑记其异以俟取舍耳但古本上也字误写灼然可删释文【三叶】补脱改行下孟反 【同上】封如字徐音甫用反谨按经文往即乃封敬哉疏不立管叔为后者【一叶左六行】宋板为作之 乃更爵禄【三叶右一行】爵作齿 不闻其爵【二行】闻作云

补遗古本注致法谓诛杀法作辟 文武之常教武作王释文马本作正【五叶】正作征疏谤毁周公【二叶右九行】宋板周公下复有周公二字 管蔡作时【五叶右九行】时作乱

多方

考异古本经有夏诞厥逸厥作其厥图帝之命慎厥丽乃劝厥民图厥政逸厥逸图厥政厥顾天并同 开释无辜无作亡 弗克以尔多方享天之命弗作不享上有其字 乃惟尔商后王逸厥逸下逸作偷下文尔乃惟逸同谨按古本后人皆改作逸 我惟大降尔四国民命无惟字 我乃其大罚殛之殛作极注伐奄归下有也字 诰以祸福诰作告 天下诸侯下有也字我大降汝命降作下宋板同 谓夏桀下有也字 不能开于民所施政教民下有之字 言昏昧下有也字桀乃大下罚于民罚上有诛字 言残虐下言昏甚

下共有也字 奉于人众下有民字 谓残贼臣臣上有之字 任同巳者巳上有于字 至于百端所为于作于宋板同 言虐非一下有也字下注为天下民主下同 汤慎其施政于民汤下有乃字 安察囚情安作要宋板同 谓纣不能用汝众方纣下有之字 故诛放下有之也二字 非天用弃有殷作天用弃有殷纣也谨按无非字不与经文合矣 故见诛灭也无也字宋板同 后王纣下有也字 故天惟下其丧亡其作是宋板同 还师二年下有也字下注得人心下同用美道伐殷伐作代宋板同 谓讯以文诰下有也

字 谓讨其倡乱讨上有诛字 淮夷叛时下有也字即政又叛下同 言迪屡不静之事言下有其字 汝其不用我命其下有有字宋板同 自诛汝下有也字以取诛诛上有其字 告汝众方与众多士下众作

殷宋板同 监谓成周之三监无三字宋板正德同【补遗古本下监下有也字】谨按嘉靖本误衍一之字万厯本强改之作三崇祯本据之正德以上诸本皆作成周之监今当从之 顽民殷众士下有也字 今汝奔走来徙臣服我监五年无服字谨按宋板正嘉三本臣服我监作臣我我监衍一我字万厯本改上我字作服崇祯本据之当以古本为正也 无过则是还本土是作得宋板同大小多正诸本作小大多正万厯与崇祯本同 勤汝职事汝下有之字 汝无怨我作汝无我怨也宋板同但无也字释文【七叶】补脱镐胡老反谨按当在费音秘下【九叶】説文之二反谨按此五字当作懫勑二反下 【十四】

【叶】畀并至反谨按经文简畀殷命 马作防【十八叶】元文马下有本字疏成王至多方【七叶右二行】宋板多方作宗周谨按诸本皆误但此一条当在序下然则作成王至多方为是 传众方天下诸侯【三行】谨按此一条疏当在题下 谓下灾异谴告之【八叶左八行】异下有以字 更求民主以代【十叶左九行】代下有之字 乱主所好用同巳者【十一叶右四行】用上复有好字 慎其所施【十一叶左九行】慎上有汤既为民主五字 能顾天之者【十四叶左八行】之作道 欲以伐纣【八行】伐作代 董之以武帅【十七叶左四行】帅作师 比章皆告成周之人辞也【十九叶右一行】正误比当作此【补遗宋板比作此】又告者更言王意【二十叶左七行】告作诰 此篇是王亲诰之辞【八行】诰作告 又曰呜呼【九行】曰作云

补遗古本注桀纣非实狂愚非上有是字释文数色各反【十五叶】各作角疏语归政之事【七叶右六行】宋板语作言王亲征奄【九行】征下有之字 民当奉王【十叶右二行】王作主不可为圣【十三叶左八行】可作能 惟其大大赏赐汝【七行】无

一大字

存旧尚书正义卷第十七【宋板】

立政

考异古本经三宅无义民义作谊下义德同 乃弗作往任弗作不 不敢替厥义德不作弗厥作其灼知厥若显在厥世放此注故以名篇下有也字 今巳为王矣今下有以字宋板巳作以谨按以下文注推之古本衍巳字 谓三公六卿下谓士官下共有也字下注谓贤智大臣下同 九德臯陶所谋下有之字 告教其君以立政下有也字六卿掌事者下九州之伯下共同居贤人于众官无于字 言服罪下有也字受德纣

字下同 故能以敬事上天故上有以字 尹伯长官大夫下有也字 及众掌常事之善士无常字 特举文武之初特作时属上句宋板同时下有也字 及亳人之归文王者人作民 乃能立此常事司牧人人上有之字 众当所慎之事作众所当慎之事 惟慎择有司牧夫而巳择上有惟字 故君臣并受并上有以字宋板同 叹稚子今巳为王矣巳作以宋板同 莫不尽其力其作心宋板同 欲其口无择言下有也字下注文王之子孙下同 从今巳往巳作以宋板同用憸利之人者下有也字 立政之臣惟其吉士其作以 言稚子巳即政为王矣宋板巳作以 方四方下有也字 无不服化者作无有不服化者宋板同谨按正德嘉靖二本共无有字者下有乎字为误 有所私下有也字注苏公所行下同释文【二卜一叶】补脱尽礼上津忍反下同 吁音预【二十二叶】元文预作喻 耿又工丞反【二十五叶】丞作永补脱【同上】王有同谨按当在王往况反下王有二字见于二十六叶注 【同上】见德上贤遍反下注同谨按注文见其圣德 【三十四叶】同憸利之人谨按憸本又作下有此五字 诘起一反马云賔也【三十五叶】賔作实疏知忧此官置得贤人者少也【二十二叶右一行】宋板置作宜故言今巳为王矣【四行】巳作以 是暴德之人【二十三叶左八】

【行】是下有惟字 惟有臯陶谋九德【二十四叶右五行】九德下有故言九德四字谨按惟有臯陶谋九德故言九德臯陶所谋者云云所接如此 官贤人【二十四叶左四行】官上有善字 见其须贤之功【二十六叶右一行】功作切 暋即昏也【二十六叶左七行】昏作昬谨按昏昬字别世人混之非也 亦曰至长伯【二十七叶右九行】曰作越 掌正良马【二十九叶左六行】正作王 此三公六卿亦为小尹之官【七行】此作比 诸官有所务从业【九行】无从字 故言师言监【三十叶左五行】师作帅 知此能居心者【三十一叶左六行】能上有言字 又言武王遵循者【三十二叶右四行】遵上有所字 各尽心力也【三十三叶右九行】各上有言字 纯一善言在于一言而巳【三十三叶左五行】无上言字 无有立政用憸利之人者【三十四叶左九行】之作小 王常继续从今巳往【三十五叶右 行】常作当 此虽有戒成王【三十五叶左七行】有作指 如禹之陟方意亦然【三十六叶右二行】禹作舜

补遗古本经三有俊俊作畯下三俊三有俊同释文缀徐之卫反又之劣反【二十一叶】之皆作丁 耿又工丞反【二十五叶】工作公 从成汤之道【二十五叶右二行】宋板从作于 俊乂居官【八行】乂作人 过德言以【九行】过作逸 云恶与善【二十七叶右九行】云作去 可以开文武【左一行】可作所 维武王【二十八叶右四行】维作惟 兹乃俾又【二十九叶左四行】又作乂其作立政之篇【三十叶右九行】其作间空一字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八

猜你喜欢
  卷二 释诂下·邢昺
  卷十四·陈士元
  第一篇 道的性质 第五章 天地·林语堂
  卷三·项安世
  经书新语·胡兰成
  左传折诸卷二十八·张尚瑗
  卷十二·朱申
  笃信品法句经第四(十有八章)·佚名
  佛说离睡经·佚名
  阅东方杂志漫感·太虚
  在加尔各打印度教某君欢迎茶会上谈话·太虚
  答善因问(九则)·太虚
  卷第二·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佚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二九家集注杜诗     别集类一【唐】提要【臣】等谨案九家集注杜诗三十六卷宋郭知达编知达蜀人前有自序作于淳熈八年又有曾噩重刻序作于寳庆元年噩据书録解题作字子肃闽清人凌知迪万姓

  • 陈德武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陈德武(生平不详)三山(今福建福州)人。有《白雪遗音》一卷。其《望海潮》词云:“之官路远,篙师又促旧航。”又同调云:“三分春色,十分官事。”盖尝出仕,道经钱塘、桂林、睢宁、浔阳等地。余皆不详。 ●水龙吟·西湖怀

  • 卷九·本纪第九·脱脱

        仁宗一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讳祯,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母李宸妃也。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生。章献皇后无子,取为己子养之。天性仁孝宽裕,喜愠不形于色。七年,封庆国公。八年,封寿

  • 第二十五章  古代社会的综述·吕思勉

    周和秦,是从前读史的人看作古今的界线的。我们任意翻阅旧书,总可见到“三代以上”,“秦、汉以下”等辞句。前人的见解,固然不甚确实,也不会全属虚诬;而且既有这个见解,也总有一个来历。然则所谓三代以

  • 二二三 翰林院典簿厅为抄送永瑢等奏折事致内阁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佚名

    二二三 翰林院典簿厅为抄送永瑢等奏折事致内阁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七日翰林院典簿厅为移会事。照得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由内阁抄出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前事等因一折,相应抄录原奏黏连移送贵厅查核

  • 提要·邵宝

    臣等谨案学史十二卷明邵宝撰寳字国贤无锡人成化二十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事迹具明史儒林传寳所著有左觿容春堂集诸书俱别着録此书乃其为江西提学副使时所作为卷十有二以象月又余其一以象闰每卷或三十条或二十

  • 一四六 女师大与东吉祥二·周作人

    女师大反对校长的风潮发生于一九二四年的秋天,迁延至次年一月,仍未解决,学生代表乃至教育部诉说请求,并发表宣言,坚决拒绝杨荫榆为校长。五月七日该校开国耻纪念讲演会,校长与学生发生冲突,五月九日乃召集评议会开除学生自治

  • 一七 立房的三代·周作人

    十二老太爷死难当在咸丰辛酉(一八六一)年,可是十二老太太寿命很长,至庚子后尚在,至少要多活四十年以上。她有一个女儿,嫁给杭州人唐子敦,是以前学老师唐雪航的儿子,住在古贡院,老太太差不多通年就住在唐家。子敦也在家里教书,教

  • 第二十六节 意大利定鼎罗马大一统成·梁启超

    意大利之建国,以得罗马为究竟。而其得罗马之时,彼三杰者皆未尝直接有所效力,彼其时玛志尼既废,加富尔既死,加里波的既锢。前此绞脑髓、掷颈血以易之,而经数十年不能得者,今乃若安然唾手以收其成。浅见者或谓是有天焉,非人力所

  • 卷二百八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八十五世职表八正红旗满洲世职下【骑都尉 云骑尉】骑都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八十五><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

  • 七、释乐·佚名

    宫谓之重,商谓之敏,角谓之经,徵谓之迭,羽谓之柳。 大瑟谓之洒,大琴谓之离。 大鼓谓之{卉鼓},小者谓之应。 大磬谓之{声乔}。 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大篪谓之沂,大埙谓之[1234]。 大钟谓之钅庸,其中谓之剽,小者谓之栈。 大箫

  • 卷二百六十三·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八十二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四静虑清净。四静虑清净故不思议界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四静虑清净。若不思议界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四无量四无色定清净。四无量

  • 卷上·印光

    一函遍复一函遍复(语虽拙朴,义本佛经。若肯依行,其利无穷。)(民国二十一年)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则信我此世

  • 因果一错,则堕落有分,超升无由·印光

    因果一法乃世出世间圣人,烹凡炼圣之大冶洪炉。若最初不以因果是究,则通宗通教之后,尚或有错因果事。因果一错,则堕落有分,超升无由矣。且勿谓此理浅近而忽之!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念佛所重在往生,念之至极,亦

  • 卷第一百五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五十三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根蕴第六中等心纳息第四之三问此中何者是想。何者是微细。何者是微微。有说。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是想。无所有处是微细。非想非非想处是微微。有

  • 卷第四·佚名

    付法藏因缘传卷第四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阿恕伽王复有一子名曰法增。颜色端政眼甚奇妙。时有一鸟名拘那罗。其目明净状似彼儿。因号此子为拘那罗。长为娉妻字真金鬘。王将子至鸡头末寺。上座耶舍知当失眼。

  • 第十一 预流相应·佚名

    第一 鞞纽多罗品[一]第一 王一~二舍卫城。三&ldquo;诸比丘!转轮王主宰四洲,予以统治,身坏命终后,生善趣、天世,为忉利天之朋辈。于欢喜园为天女众所围绕,天之五欲丰足全备而住,但亦四法不得成就,不能解脱地狱,不能解脱畜生,不能

  • 堕落·托马斯·曼

    Gefallen,短篇小说,托马斯·曼著。写于1894年。我们四人又聚在一起了。这一回,是矮个儿迈森柏尔格做东道主。我们在他的工作室里晚餐,吃得很痛快。这是一间布置得别出心裁的工作室;富有怪僻的艺术趣味。这里既有埃特鲁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