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八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八十三

日本山井

  物观 撰

论语第八

卫灵公第十五

考异古本经在陈絶粮粮作粮 君子亦有穷乎足利本无有字 赐也女女作汝 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参下有然字足利本同 夫然后行下有也字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无之字足利本同 知者不失人知作智 友其士之仁者下有也字 人无逺虑人下有而字足利本同 已矣乎吾未见无乎字 好行小慧慧作惠注同 孙以出之孙作逊注同 勿施于人下有也字 吾之于人也无也字 如有所誉者所作可足利本同 今亡矣夫今下有则字足利本同朱熹集注本矣或作已 小不忍则乱大谋下一本有之也二字足利本无则字 非道人下有也字足利本同及席下有也字一本同今本 子告之曰告作谓一本同今本注军陈行列之法下有也字陈作阵 礼器下为旅下共有也字 本未立不可以敎末事作本未立则不可敎以末事也足利本同但无也字 从者弟子下一本有也字 又之宋宋遭匡人之难无下宋字足利本同 故乏食下溢为非下共有也字 然谓多学而识之作然者谓多学而识之也 谓今不然作问今不然耶足利本问字同 不待多学而一知之作不待多学一以知之也足利本同但无也字 少于知德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者字同 故无为而治下有也字足利本但作故无为 言不可行下有也字 参然在目前无目字足利本同 则若倚车轭下有也字车作衡足利本同 绅大带下有也字史防下同 如矢言不曲作如矢不曲也足利本作如矢不曲无言字也字不忤于人下有也字 所言皆是故无所失者也谨

按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章一本有此十字注 无求生以害仁以作而足利本同 贤友为助下有也字下注取其易知下大路越席下冕礼冠下不任视听下故取之下并同 能惑人心惑作感足利本同 故逺之下有也字 王曰君子足利本脱此注 当思患而预防之患作虑之作也 展禽也足利本无也字 知贤而不举知下有其字足利本同 是为窃位下有也字无是字足利本作为窃位者 责已厚责上有自字足利本同 怨咎下有也字下注奈是何下无如之何下并同 言终无成下有也字一本有功也二字 郑曰义以谨按足利本脱此注 谓操行下谓言语下有也字 包曰君子谨按足利本亦脱此注 不病人之不知己无之不二字一本作不病人不知己也谨按古本恐非一本比于今本无之字有也字 小人责人下义之与此下以言举人下共有也字 王曰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谨按古本足利本共无此注 言己之所恶勿加施于人谨按古本足利本亦无此注但一本有之人下有也字 所誉者无者字足利本同 不虚誉而已虚作空足利本同已下有矣字 夏殷周下直道而行下共有也字 古之良史无良字足利本同 以待知者下有也字 有马不能调良马下一本有者字乗习之上有使字足利本作使习之 穿凿下有也

字下注则乱大谋下同一本作乱大谋之也 王曰才大者此注直作才大者才作材下同 不能人下有也字 言人虽念耕而不学足利本无人字一本而下有与字谨按一本后人旁记云与者耕与学也姑记以俟再考 学则得禄下一本有矣字 而不馁作而不饥饿足利本作而不饥 此劝人学下有也字无此字足利本同 必失之下敬从其上下然后善下并有也字 王曰君子之道此注直作君子之道足利本同不可小了知小上有以字足利本同下可小了知放此水火及仁及作与足利本同 生者下为甚下共有

也字 未尝杀人下有者也二字 言行仁急作行仁急也足利本亦无言字 贞正下言不必小信下共有也字小作有 而后食禄下有也字无而字足利本一本而作然 言人所在见敎无所字足利本同 种类下一本有也字 孔曰凡事足利本此注直作凡事莫过于实作莫过于实足也足利本同但无也字 之辞下盲者下名冕下共有也字 所在处作及所在处也足利本及字同

补遗古本经知德者鲜矣矣作乎 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无之字三本同注俎豆礼器作爼豆礼之器也 周之礼文而备备下有也字一本同 小小之才知无之字一本同 废善言言下有也字一本同

季氏第十六

考异古本经何以伐为作何以为伐也足利本为伐同出于柙毁于椟中共无于字 而必为之辞必下有

更字足利本同 以来之之作也 友便辟一本辟作僻 乐道人之善道作导 民无德而称焉作民无得称焉足利本亦德作得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也作之谨按惟此为然上下未也同今本 不学诗无以言上有曰字足利本同言下有也字 闻斯二者足利本者作矣 君称之曰夫人无君字一本同今本 亦曰君夫人下有也字注伏羲作宓牺 贪其土地无土字足利本同 欲灭而取之取作有足利本同 来告孔子下有也字 为之聚敛上足利本有而字 求敎之之作也 防山下有也字 鲁七百里之封封作邦足利本同 域中下之为下共有也字 归咎于季氏下一本有也字 古之良史下有也字 言当陈其才力足利本无其字 不能则当止下有也字足利本无则字何用相为下有也字 椟匮也匮作柜足利本同

失虎毁玉岂非典守之过邪作失毁非典守者之过邪也足利本作椟柜也非典守者之过邪 费季氏邑作费季氏之邑也 疾如女之言女作汝足利本同言下有也字国诸侯下卿大夫下同 政理理作治足利本同 均平下有也字 则国富下一本有也字 则不贫矣一本作则不患贫矣 不倾危矣矣作也 曰离析下一本有也字 墙谓屏也作萧墙谓屏足利本同下亦有也字 后季氏家臣氏下有之字 囚季桓子下有也字 専行征伐无行字足利本同一本同今本死于干侯矣无于字矣字足利本矣字同无 所囚

下谓家臣下而出奔齐下由君下非议下共有也字下注定公之初下同 孔曰文子此注作郑曰足利本同 平子下有也字 三桓下有者字 季孙下皆衰下共有也字 便辟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作便辟巧避之人所忌以求容媚者也足利本同今本但无上辟字一本作便僻巧避人所忌以求容媚者也 面柔也也上有者字 便辩也辩作辨下同 谓佞而辩下有也字 动得礼乐之节作动静得于礼乐之节也足利本静字同 以自恣下有也字 佚游游作游谨按经文同今本 不节作不知节也 淫渎下之道下共有也字下注安静下情实下并同 犹瞽也也上有者字足利本作犹瞽者 得贪得下有也字 天之命也一本无之字 合其德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者字同深逺不可易知测测作则足利本同亦无知字 故

不知畏下有也字故狎之下故侮之下下注有所不通下喻去恶疾下四千匹下并同 河东蒲坂县无县字足利本同一本同今本 河曲之中下有也字 以德为称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者字同 当有异下谓孔子下共有也字下注夫人之称下同

补遗古本经焉用彼相矣矣作也注干侯矣矣作也阳虎为季氏家臣虎作氏一本同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八十三

猜你喜欢
  尧问篇第三十二·荀况
  卫灵公篇·王夫之
  四书逸笺卷六·程大中
  卷三十一·黄伦
  卷二百二十八·秦蕙田
  卷二十八·王天与
  卷五·杨复
  卷四·杨复
  庄公·庄公九年·左丘明
  善根品第九·佚名
  一相无相分第九·朱棣
  卷第二十七·李遵勖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一·佚名
  修行本起经卷下·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果啰罗易之诗序·迺贤

    易之果啰罗氏也少居江南长游齐鲁燕赵之间以客于京师博学善歌诗其词清润纎华每出一篇则士大夫辄传诵之大抵五言类谢眺柳恽江淹七言类张籍王建刘禹锡而乐府尤流丽可喜有谢康乐鲍明逺之遗风间録其近作一编来谒曰仆于世甚

  • 卷七 五言排律·佚名

    马祖常寄舒真人金阙来华盖,琳坛集羽衣。石因钟乳腻,松为茯苓肥。剂墨香翻杵,修琴玉布徽。天低临象纬,日近逼光辉。竹里开长径,池边蔽小扉。红迷霞绮错,绿涨水环围。仙杏葩凝赤,蟠桃萼剪绯。龙来还独宿,鹤去更知归。割蜜蜂先避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二十六·杨仲良

      徽宗皇帝   八行取士   大观元年三月甲辰,诏以八行取士: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悌,善内亲为睦,善外亲为姻,信于朋友为任,仁于州里为恤,知君臣之义为忠,达义利之分为和。孝、悌、忠、和为上,睦、姻为中,任、恤为下(实有)。诏曰

  • 第五回 猛参政用炮击敌 慈喇嘛偕使传书·蔡东藩

      却说孙承宗在辽,因朝中阉宦用事,刑赏倒置,心中懊怅异常;适届熹宗寿期,意欲借祝贺为名,入朝面劾阉竖。到了圣寿前一日,偕御史鹿善继,同到通州,忽兵部发来飞骑三道,止其入朝。承宗知计不成,急急回关,不意朝右阉党,已劾其擅离职

  • 纲目续麟卷九·张自勋

    【庚子】晋世祖武皇帝太康元年当分注晋太康元年【以下竝从分注不复大书】世祖武皇帝五字宜删○按晋篡魏犹魏篡汉也纲目以僭国治魏【统系例曰僭国谓乗乱篡位或据土者注云如汉之魏吴】以正统予晋【统系例云凡正统晋起太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佚名

    嘉靖三十三年三月辛丑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长宁伯周大经祭 裕陵○升工部左侍郎陶尚德为南京刑部尚书巡抚辽东右副都御史江东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诏发太仓银四千三百两赈上林苑蕃育等署饥民

  • 卷之一百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谕同诛首恶解散胁从札示·丁曰健

    为晓谕同诛首恶解散胁从事:照得本司道恭膺简命,特授台湾道;并奉奏委督办全台军务,节制南北各军。先派总带官田参将带领省标精兵,作为头队渡淡;本司道配驾火轮船,督带二队名勇,由五虎口开行,已于九月初九日到沪尾

  • 卷六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六十四 朱批李兰奏摺 护理江西廵抚印务布政使【臣】李兰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雍正六年九月初二日接到怡亲王等字一封 内开雍正六年八月初三日奉 上谕各省藩臬有准其具摺奏事者亦有本人未曾奏请

  • 玉坡奏议巻五·张原

    明 张原 撰残恶将臣疏窃见【原阙】 本以阀阅世家承袭伯爵顾乃沉湎乎纨绮之故习自弃于市井之无赖庸劣无才实非统帅之器荡逰不检大殒家世之风淆渎闺门行同狗彘每自假借乎文义动欲依附于儒生剽勦门客之绪余缘饰见闻之

  • 卷十五 召诰第十四·孔颖达

    成王在丰,欲宅洛邑,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欲以为都,故成王居焉。使召公先相宅,相所居而卜之,遂以陈戒。○召,诗照反。相,息亮反,下注同。作《召诰》召诰召公以成王新即政,因相宅以作诰。[疏]“成王”至“召诰”○正义曰:成王于时

  • 卷下·印光

    挽回世道人心标本同治录序挽回世道人心标本同治录序(民国己卯冬作时年七十九)世出世间之理,不外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外因果二字。心性之理微,虽圣人犹有所不知。因果之事显,纵愚夫亦可以略晓。圣人欲天下永太平,人民常

  • 法华玄论卷第十·吉藏

    论分别功德品生数义问曰。经言八生乃至一生。据何义此说答。注经云。体寿量之深玄。神凝绝崖之境。岂感生数差别不同。由强心不一发机处异。故此品位不同以示学人耳。色想既虚灭定可修。入解心开然后乃会。故言八生也

  • 观音义疏卷上·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此文既别出大部。有人亦作三段分文。谓初问去为序。佛答去为正。持地去为流通。复有云经家序者为序。无尽意白佛去为正。持地去为流通。今师有时亦作三段。有时不作三段名。但分为三章。

  • 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之下(僧宝聚)·非浊

    释子非浊集第一文殊师利菩萨感应(出清凉传等文)文殊师利。旧云妙德新云妙吉祥。立名有二。初就世俗。因瑞彰名。此菩萨有大慈悲。生舍卫国多罗聚洛梵德婆罗门家。其生之时。家内屋宅。凡如莲花。从母右胁而生。身紫金

  • 五灯严统解惑篇·费隐通容

    径山兴圣万寿寺沙门 通容 述五灯严统刻行矣。而洞下有三宜公。及远门辈。各着书刊布。一谓明宗正讹。一谓摘欺说。一谓辟谬说。以共攻同抗。阻抑此书使勿行。约其三人之立意。谓予因仍旧典。以天皇天王两人。归於青

  • 海叟集·袁凯

    四卷。《集外诗》一卷。明袁凯撰。其集旧有张祥泽刻本,乃凯所自定。岁久散佚。天顺中朱应祥、张璞所校选者名《在野集》,多以己意更窜。如“烟树微茫独倚栏”,改为“烟树微茫梦里山”。盖以诗用删山韵,而栏字在寒桓韵

  • 明制女官考·黄百家

    清黄百家撰。黄百家,明末大家黄宗羲之子。所书一卷,排列明初女官的诸局职守等情况。明代女官在宫中为皇帝服务,但与妃嫔不同。洪武五年 (1372) 制订六局品秩,二十二年授宫官勅,形成一套完整的宫廷女官制度。其六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