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知堂回想录

中国现代作家周作人的长篇回忆录。1974年4月由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出版。作者在书中详尽地论述了自己从诞生到解放后七十余年的经历,同时也展示了中国整个社会的变迁。全书共分为四卷,第一卷写从出生到去日本之前的生活经历。其中重点记叙了他出生的经过,家道的中落,以及到南京和北京求学等事件,第二卷写的是他在日本的生活,记载了辛亥革命对他的冲击。第三卷写他从日本回国,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到北京大学任教,直到大革命失败后的经历。最后一卷写的是他在日伪时期沦为汉奸,抗战胜利后被捕入狱,以及解放后的生活历程。整部作品写得朴素自然,它展示了一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由崛起到堕落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知堂回想录》全部章节目录

(1)一 缘起
(2)二 老人转世
(3)三 风暴的前后上
(4)四 风暴的前后中
(5)五 风暴的前后下
(6)六 避难
(7)七 关于娱园
(8)八 书房
(9)九 三味书屋
(10)一〇 父亲的病上
(11)一一 父亲的病中
(12)一二 父亲的病下
(13)一三 炼度
(14)一四 杭州
(15)一五 花牌楼上
(16)一六 花牌楼中
(17)一七 花牌楼下
(18)一八 四弟
(19)一九 县考
(20)二〇 再是县考
(21)二一 县考的杂碎
(22)二二 县考的杂碎续
(23)二三 义和拳
(24)二四 几乎成为小流氓
(25)二五 风暴的余波
(26)二六 脱逃
(27)二七 夜航船
(28)二八 西兴渡江
(29)二九 拱辰桥
(30)三〇 青莲阁
(31)三一 长江轮船
(32)三二 路上的吃食
(33)三三 南京下关
(34)三四 入学考试
(35)三五 学堂大概情形
(36)三六 管轮堂
(37)三七 上饭厅
(38)三八 讲堂功课
(39)三九 打靶与出操
(40)四〇 点名以后
(41)四一 老师一
(42)四二 老师二
(43)四三 风潮一
(44)四四 风潮二
(45)四五 考先生
(46)四六 生病前
(47)四七 生病后
(48)四八 祖父之丧
(49)四九 东湖学堂
(50)五〇 东湖逸话
(51)五一 我的新书一
(52)五二 我的新书二
(53)五三 我的笔名
(54)五四 秋瑾
(55)五五 大通学堂的号手
(56)五六 武人的总办
(57)五七 京汉道上
(58)五八 在北京一
(59)五九 在北京二
(60)六〇 北京的戏
(61)六一 鱼雷堂
(62)六二 吴一斋
(63)六三 五年间的回顾
(64)六四 家里的改变
(65)六五 往日本去
(66)六六 最初的印象
(67)六七 日本的衣食住上
(68)六八 日本的衣食住中
(69)六九 日本的衣食住下
(70)七〇 结论
(71)七一 下宿的情形
(72)七二 学日本语
(73)七三 筹备杂志
(74)七四 徐锡麟事件
(75)七五 法豪事件
(76)七六 中越馆
(77)七七 翻译小说上
(78)七八 翻译小说下
(79)七九 学俄文
(80)八〇 民报社听讲
(81)八一 河南——新生甲编
(82)八二 学希腊文
(83)八三 邬波尼沙陀
(84)八四 域外小说集——新生乙编
(85)八五 蒋抑卮
(86)八六 弱小民族文学
(87)八七 学日本语续
(88)八八 炭画与黄蔷薇
(89)八九 俳谐
(90)九〇 大逆事件
(91)九一 赤羽桥边
(92)九二 辛亥革命一——王金发
(93)九三 辛亥革命二——孙德卿
(94)九四 辛亥革命三——范爱农
(95)九五 望越篇
(96)九六 卧治时代
(97)九七 在教育界里
(98)九八 自己的工作一
(99)九九 自己的工作二
(100)一〇〇 自己的工作三
(101)一〇一 自己的工作四
(102)一〇二 金石小品
(103)一〇三 故乡的回顾
(104)一〇四 去乡的途中一
(105)一〇五 去乡的途中二
(106)一〇六 从上海到北京
(107)一〇七 绍兴县馆一
(108)一〇八 绍兴县馆二
(109)一〇九 补树书屋的生活
(110)一一〇 北京大学
(111)一一一 往来的路
(112)一一二 复辟前后一
(113)一一三 复辟前后二
(114)一一四 复辟前后三
(115)一一五 蔡孑民一
(116)一一六 蔡孑民二
(117)一一七 蔡孑民三
(118)一一八 林蔡斗争文件一
(119)一一九 林蔡斗争文件二
(120)一二〇 林蔡斗争文件三
(121)一二一 卯字号的名人一
(122)一二二 卯字号的名人二
(123)一二三 卯字号的名人三
(124)一二四 三沈二马上
(125)一二五 三沈二马下
(126)一二六 二马之余
(127)一二七 五四之前
(128)一二八 每周评论上
(129)一二九 每周评论下
(130)一三〇 小河与新村上
(131)一三一 小河与新村中
(132)一三二 小河与新村下
(133)一三三 文学与宗教
(134)一三四 儿童文学与歌谣
(135)一三五 在病院中
(136)一三六 西山养病
(137)一三七 琐屑的因缘
(138)一三八 爱罗先珂上
(139)一三九 爱罗先珂下
(140)一四〇 不辩解说上
(141)一四一 不辩解说下
(142)一四二 吗嘎喇庙
(143)一四三 顺天时报
(144)一四四 顺天时报续
(145)一四五 女师大与东吉祥一
(146)一四六 女师大与东吉祥二
(147)一四七 语丝的成立
(148)一四八 五卅
(149)一四九 三一八
(150)一五〇 中日学院
(151)一五一 东方文学系
(152)一五二 东方文学系的插话
(153)一五三 坚冰至
(154)一五四 清党
(155)一五五 北大感旧录一
(156)一五六 北大感旧录二
(157)一五七 北大感旧录三
(158)一五八 北大感旧录四
(159)一五九 北大感旧录五
(160)一六〇 北大感旧录六
(161)一六一 北大感旧录七
(162)一六二 北大感旧录八
(163)一六三 北大感旧录九
(164)一六四 北大感旧录十
(165)一六五 北大感旧录十一
(166)一六六 北大感旧录十二
(167)一六七 道路的记忆一
(168)一六八 道路的记忆二
(169)一六九 女子学院
(170)一七〇 在女子学院被囚记
(171)一七一 北伐成功
(172)一七二 章太炎的北游
(173)一七三 打油诗
(174)一七四 日本管窥
(175)一七五 日本管窥续
(176)一七六 北大的南迁
(177)一七七 元旦的刺客
(178)一七八 从不说话到说话
(179)一七九 反动老作家一
(180)一八〇 反动老作家二
(181)一八一 先母事略
(182)一八二 监狱生活
(183)一八三 在上海迎接解放
(184)一八四 我的工作一
(185)一八五 我的工作二
(186)一八六 我的工作三
(187)一八七 我的工作四
(188)一八八 我的工作五
(189)一八九 我的工作六
(190)一九〇 拾遗甲
(191)一九一 拾遗乙
(192)一九二 拾遗丙
(193)一九三 拾遗丁
(194)一九四 拾遗戊
(195)一九五 拾遗己
(196)一九六 拾遗庚
(197)一九七 拾遗辛
(198)一九八 拾遗壬
(199)一九九 拾遗癸
(200)二〇〇 拾遗子
(201)二〇一 拾遗丑
(202)二〇二 拾遗寅
(203)二〇三 拾遗卯
(204)二〇四 拾遗辰
(205)二〇五 拾遗巳
(206)二〇六 拾遗午
(207)后序

猜你喜欢
  历代崇道记·杜光庭
  春秋别典·薛虞畿
  国初礼贤录·佚名
  请缨日记·唐景崧
  椒生随笔·王之春
  延平二王遗集·佚名
  民国政史拾遗·刘以芬
  四巧工传·黄宾虹
  沈阳日记·宣若海
  清圣祖实录选辑·佚名
  南游记旧·曾纡
  亲征录·周必大
  胡端敏奏议·胡世宁
  记丁玲·沈从文
  六部成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王玉峰

    第二十一齣 荣饯【女冠子】〔外上〕风细香飘。淸署尘飞不到。惟满架图书围遶。公馀后。半日乘閒。开尊祖道。爲保障贤劳。寄言谈笑。老夫前日见新状元才德兼全。吾甚爱他。欲招他爲壻。谁知他已有妻子。却不好强得他

  • 都孔目风雨还牢末·臧懋循

    都孔目风雨还牢末杂剧(元)李致远撰●都孔目风雨还牢末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李山儿生死报恩人 正名 都孔目风雨还牢末楔子〔冲末扮宋江领卒

  • 卷七百九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九十六无名氏都来消帝力全不用兵防【以下齐已风骚旨格】 道远擎空鉢深山踏落花 船中江上景晩泊早行时 山寺钟楼月江城鼓角风 雨过花争出云空月半生 鸟正啼

  • 列传第十 孙腾 高隆之 司马子如·李百药

    孙腾,字龙雀,咸阳石安人也。祖通,仕沮渠氏为中书舍人,沮渠灭,入魏,因居北边。及腾贵,魏朝赠通使持节、侍中、都督雍华岐幽四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司徒公、尚书左仆射、雍州刺史,赠腾父机使持节、侍中、都督冀定沧瀛殷五州诸

  • ●卷四·李攸

      郊赦一   太祖乾德元年,南郊礼成,车驾将还宫,有司请乘金辂。   上顾侍臣曰:“朕欲乘辇可乎”对曰:“无爽典礼。”乃改乘辇还。帝御明德门肆赦。前一日,有司设立文武百官、皇亲及蕃国诸州朝贡使、僧道耆老位于明德门

  • 卷之三百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七百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九·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冨秦公言墓志铭富弼呜呼我先君奋寒苦入尚书为郎朝请大夫秩上柱国勲五品服天子又以郡政委之在官凡三十一年不为不遇矣年六十三考终命亦不为凶且夭矣人之生是为初孰无终乎而何苦恨焉呜呼苍天何可胜道先君尝

  • 绎史卷十六·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太戊盘庚之贤史记沃丁崩弟太庚立是为帝太庚【纪年小庚名辨五年陟】 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世表小甲太庚弟 纪年小甲名髙元年丁巳十七年陟】帝小甲崩弟雍已立是为帝雍已殷道衰诸侯或不至【纪年雍已

  • 张根传·脱脱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年幼时入太学,成年时,考上进士。调任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应当改任京官,因为四亲在堂,希望把给父母的恩封转给祖父母,把妻子的恩封转给母亲,于是退休,得任通直郎,成全了他的志向。当时年仅三十一。乡

  •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巻十三·允禄

    雍正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奉上谕八旗所拴官马下五旗竟有给王公等之防卫官员亲军等拴养不时乗骑者官马之设特以备要事之用每日乗之俾其劳苦何得肥壮着交与八旗大臣等将各旗官马务令应养之人拴养该管官员等不可妄徇情面给

  • 提要·王开祖

    臣等谨案儒志编一卷宋王开祖撰开祖字景山永嘉人皇佑五年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佐处州丽水县既而退居郡城东山设塾授徒从受业者常数百人学者尊之为儒志先生年三十二而卒宋史不为立传其著作亦多湮没不传是编乃其生平讲学之

  • 付嘱品第十·释法海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

  •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佚名

    尔时世尊因药王菩萨、告八万大士:&lsquo;药王,汝见是大众中,无量诸天、龙王、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与非人、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类,咸于佛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九·澄观

    疏。第二正说下分二。先依论科。后七中下料拣。先以论对经料拣。后又前二下。约三心料拣。七名广义至文当知。略已释竟疏。先标集德处者。于中先拣滥正释故。论云七地总相。后以是功用下。出总所以。四节之总初地已释

  • 海壑吟稿·赵完璧

    明代诗文别集。赵完璧(字全卿,号云壑,晚号海壑)著。初由赵慎修,于万历十年(1582)刊刻行世,凡11卷。其中诗5卷,文5卷,第1卷为目录,入之卷数,盖从唐以前例。此本上有顾尔行、王象坤批点。集前有王三锡序。《四库全书》

  • 金漳兰谱·赵时庚

    南宋赵时庚撰。时庚,宋宗室,自称爱兰成癖。书作于绍定六年(1233)。全书五篇,分叙兰花容质、品兰高下、天下爱养、坚性封植、灌溉得宜。不仅记兰的各品种形色特点,还记品种和培护方法。是中国最早关于兰草的专著。首有

  • 索靖叙草书势·索靖

    一名《草书状》或《书势》。西晋索靖撰。一卷。主要是述草书的流变。所言草书,指章草,不是今草。文中对章草的情状,借助自然界中美好事物作比喻,极尽形容之能事,与赵壹的《非草书》大异其趣。有人认为全文似未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