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二 吴一斋

我们进学堂的时候,只考了一篇汉文,虽然很难,但是只此一关,过了这关便没事了。到北京练兵处考试,没有这样简单了,学科繁多倒还没有多大关系,问题是在于体格检查,在这关上我们里边就有两个通不过,因为都是眼睛近视。一个是我,一个是驾驶堂的吴秉成。在练兵处和学堂两边都没有发表什么,但是我们自己知道,墙上挂的那些字这个也不知道,那个也不明白,在视力这一项上总不能算是及格,那么这整个的留学考试岂不是完了么。可是不及格到底又不就是开除,所以结果仍是回来住在鱼雷堂里,和及格的同班一样待遇,至于下文如何,谁也不能知道。我与吴君虽是同班,就是同一年里进去的学生,但他是驾驶堂的学生,又是河南固始人,所以并无什么交际,这回因有同病之雅,关系便密切起来,特别是春风得意的同学走了之后,于是吴一斋——这是吴君的号——成为我唯一的座上客了。他们去了的时候,鱼雷堂又非关门不可,我们乃被请回驾驶堂和管轮堂去住,又不好放到宿舍里去,吴君的住处记不清了,我的房间是在管轮堂门内东口第一间,以前是二班的汤老师所住的,房内设备很是不错,但是门外有很深的走廊,那里又是拐角,廊是曲尺形的,显得房内更是阴暗。独住倒也不妨,反正并不怕鬼,只是每顿饭都是送进来独吃,觉得十分乏味,这样大概也住了有两个月,比起鱼雷堂来真是有天壤之殊了。

我同吴一斋成了学堂里的两个遗老之后,每天相见只有愁叹,瞻望前途,一点光明都没有,难道就是这样请学堂供养下去,这又有什么意思呢?大概是三四月时候,忽然听差来说,江督视察狮子山炮台,顺便来学堂里,要叫考取留学而未去的两个学生来一见,我们走到风雨操场,看见周玉山便服站在那里,像是一个老教书先生,他问我们学过哪些学科,随后回顾跟在后边的一群官说道:

“给他们两个局子办吧。”照例是一阵回答“是是”。我们却对他申明不想办“局子”,仍愿继续去求学,他想了一想说道:

“那么,去学造房子也好。”这会见的情形虽还不错,但是我们有过了那皮外套的经验,不敢相信这事就会成功,不过既然有了这一句话,我们总可以去请学堂去催询,或直接上书去请求了。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这回周玉山所说的话,与水竹村人的迥不相同,大抵在一个月之后,就得到江南督练公所的消息,决定派遣吴一斋和我往日本去学建筑,于秋间出发。不过督练公所的官在这里小小的弄了一点手脚,便是于我们两人之外,另外加添了一个周某一同去学“造房子”,这人不知道是何等样人,也一直没有见到过,但是这于我们是毫无损害的,所以就不管他了。我得着消息之后,就先回家乡去一走,将来由上海上船,不再回到南京去,把一只木箱托付了吴君,连治装费代领了一并带到东京。那是一只笨重的木板箱,里边装有八册英文的雨果小说集,这是我的又一部新书,虽然不曾翻译应用,可是于我很有影响,一直珍藏着,到了民国二十年左右才卖给北大图书馆的。此外又有一把茶壶,用黄沙所做,壶嘴及把手等处都做成花生菱角百果模样,是孙竹丹君托带,交给在东京留学的吴弱男女士的,孙吴都是安徽巨族,大概他们还是亲族,还有一件羊皮背心,也托带去,那个只好收在我的帆布提包里,后来由鲁迅特地送了去,叫那官崎寅藏就是那自称“白浪庵滔天”的代收转交的。这只箱子承他辛苦的送到下宿,连治装费一百元,却不知听了哪个老前辈的忠告,还给兑换了日本的金币,一块值二十日圆的五个,结果又赔钱换回纸币才能使用。幸亏他没有完全听了忠告,像鲁迅在《朝花夕拾》所说那样,买些中国的白布袜子来,那便是全然的废物,除了塞在箱子底下别无用处,在日本居住期间,那足趾分作两杈的日本布袜真是方便,只是在包过脚的男子,因为足指重叠,这才不能穿用罢了。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二·宋濂
  第十二回 戕县令刘邦发迹 杀郡守项梁举兵·蔡东藩
  平番始末下·许进
  鸿猷录卷二·高岱
  卷之一千一百三十二·佚名
  卷二十二·王当
  第十一节保险·佚名
  三三九 谕内阁着朱世德在四库全书誊录上行走·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上·袁枢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三·佚名
  一八九 我的工作六·周作人
  张瀚传·张廷玉
  铨政例·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九·佚名
  161.李泌归山·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句曲外史张雨(句曲外史集)·顾嗣立

    雨字伯雨,一名天雨,别号贞居子,钱塘人。宋崇国公九成之后也。年二十,徧游天台、括苍诸名山。弃家为道士,登茅山,授《大洞经箓》。开元宫王真人偕之入京,玺书赐驿传,欲官之,自誓不更出,往来华阳云石间。作黄篾楼,储古图史甚富,世称

  • ◆袁处士裒·顾嗣立

    裒字德平,与伯长为族兄弟。善书法,隐居沙家山。常作求志赋以叙次先世遗业,诗多失传,并附联句诸作。 东湖联句 远游 秋雪联句 送仇仁父分教溧阳兼寄张仲寔 送屠存博分教溧水 ○东湖联句 旧学芜三史,新居隘一廛。煎熬鱼煦辙,

  • 卷137 ·佚名

    黄庭坚 送贤师往泸州为两驱乌乞度牒钱颂 一凤将两雏,往乞五色羽。 谁有大势力,成此拮据心。 若无出家心,勤苦难成就。 但令发弘誓,谁不起慈悲 黄庭坚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 谢公文章如虎豹,至今

  • 雅颂正音巻一·刘仔肩

    明 刘仔肩 编陶安主敬【姑孰人】石假山诗世上好山如好人偃傲不肻来相亲是何峯峦落几案数寸气象排苍旻我闻好山芙蓉三十六从有鸿蒙露岩谷一宵神运霹雳斧但见二十四峯青立玉翩然飞去十二峯来向君家伴幽独忽遇云间骑鹤

  • 卷第十二·徐鼒

    丙戌、我大清顺治三年(一六四六)春正月(明隆武二年、浙东鲁监国元年。是岁明福京亡,桂王立于肇庆)己酉朔,明唐王在建宁,不受朝贺。王以三大罪自责,令百官戴罪从行。交址、日本国遣使入贡于明。明监国鲁王在绍兴。明擢广东布政

  • 卷之八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九十一·佚名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五月。乙酉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甲寅皆如之。记注○谕内阁、本年三月二十九日。云南边境。猝有匪党句结生事。边防兵力单弱。河口南溪坝洒等处。相继

  • 味腴室读书日记 光绪十三年丁亥·恽毓鼎

    闰四月初十日晴。今年虽将《资治通鉴》看毕,其馀则东翻西猎,坐废光阴,忽忽悠悠,一无心得。爱博而情不专,正是余之恶习,今将痛戒此弊,定一简约易守之程,每日读《明史》一二卷,写大字六十个,读韩文五六篇,先高声朗诵以取其气机音节

  •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范晔

    显宗孝明皇帝名庄,光武帝第四子。母为陰皇后,明帝生而面方,十岁能通晓《春秋》,光武对他的才能很惊奇。建武十五年(39)封东海公,十七年(41)晋爵为王,十九年(43)立为皇太子。拜博士桓荣为师,学通《尚书》。中元二年(57)二月初

  • 罗·张廷玉

    罗玘,字景鸣,南城人。博学,好古文,文章追求奇特深奥。四十岁时,向朝廷纳粟而得入国子监学习。当时,丘浚为国子监祭酒,规定南人不得留在北京国子监,玘极力请求,浚骂他说:“你识几个字,如此之倔强!”罗 玘回答说:“只有宫中秘藏

  • 綰等畏耎還走案·佚名

    原文:廿(二十)六年九月己卯朔【……】【等曰:】[【……】□不敢獨前,畏耎,舆偕環(還)走十二步。反寇來追者少,皆止,陳(?),共(?)射(?)【□□□】【……】]【得等曰:】[【……

  • 榕村语录卷十九·李光地

    宋六子二世人于可爱之物必欲得为己有转眼便属他人此身尚不得有又何者为吾有此吾儒至粗道理佛家却以此呼呵人总由愚者多也康节于此见得最透程子乃讥其于学全然不识至横渠虽讥其力索强探然谓自孟子后都无他见识其所言为

  • 第十二章 1·辜鸿铭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辜讲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问孔子,什么才能构成道德高尚的生活?孔子回答:

  • 卷十二·赞宁

    ◎习禅篇第三之五(正传二十人附见四人)○唐杭州大慈山寰中传释寰中,姓卢氏,河东蒲坂人也。禀灵特异,挺质殊伦,身支佣亭,顶骨圆峻,其声若钟响,其色犹脂凝。学通终古,辞实丰赡。年二十五,随计中甲科,然未塞其怀,复思再捷。无何,遭母之

  • 佛法与人生之关系·太虚

    现在流行于人世间之佛法,所以开导人生者最为深切,故先就佛法与人生之关系分别明之。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从佛法出发点言,佛法不独为此地球人类而说,是普为一切而说,所谓普为尽虚空无边世界一切众生之类而说。但现今流传此世界

  • 俱舍论记 第二十九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二十九卷沙门释光述分别定品第八之二如是已说至所起功德者。此下大文第二明能依功德。就中。一明四无量。二明八解脱。三明八胜处。四明十遍处。五明得依身。六明起定缘此下即第一明四无量。就颂前

  • 卷第十四·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十四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诸师列传第六之四 神智文法师法嗣(广智下第三世) ·明智中立法师   ·文慧宗正法师   ·空相思恭法师 扶宗忠法师法嗣   ·草堂处元法师  

  • 雍录·程大昌

    陕西地方志。南宋程大昌撰。 十卷。大昌字泰之,安徽休宁人。绍兴进士,累官吏部尚书,转知泉州,著有《禹贡论》、 《诗论》、《考古篇》等书。程氏以《三辅黄图》、 《唐六典》、 《长安志》、 《长安图记》及绍兴间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