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〇六 从上海到北京

范啸风在《越谚》卷上,占验之谚第六载,“长江无六月”,注云:

“越人皆有四方之志,不敢偷安家居,无六月者,言其通气风凉,虽暑天亦可长征也。”其实各处的人都不敢偷安家居,如冯梦龙在《笑府》里讲“余姚先生”的故事,说道:

“短袍长褂着镶鞋,摇摆逢人便问街,扇络不知何处去,昂头犹自看招牌。”这虽然是说北京的考相公的事,但在码头上受骗的人总归是寿头码子,其迂阔是一样的。我也曾听老辈的教训,说“出门”的时候应该警惕的事,便是要到处提防,遇见人要当他骗贼看,要尽量的说诳话,对于自己的姓名和行踪,也可能要加隐讳,不过听了不能照办,也是枉然。大约这事须得要居心刻薄,把别人都当小偷看待,才能防备得来,不是平常听几句指示的话,所能学得这种本领的。

“可惜他逃到那边界线外去了,没法再去找他。”似乎这是中国地方和租界分界之处,我因为不明白情形,所以也弄不清楚。从那里又坐车到山西路,这回总算平安无事的到了。查衩袋里的失去的名片夹子,其中有几张名片,两块现洋和几个角洋,损失还不大,但是危险的乃是那个皮包,它只是帆布所做的,上边带有锁钥,也是值逢其会,我在从轮船上下来的时候,碰巧把它锁上了,那车夫假装脱衣服,便动手想把它打开,却是没有能够,这里边却是有好些现款,其未被掏摸去,真是侥幸万分了。这一回我算是请教了“扒儿手”一次,大概他们的技艺并不是很高明的一种,而自己也实在是够迟钝的了,所以受到这一个小损失。北京竹枝词有云:

“余姚师多馆吴下,春初即到,腊尽方归,本土风景反认不真,便见柳丝可爱,向主人乞一枝寄归种之。主人曰,此贱种是处都有,贵处宁独无耶?师曰,敝地是无叶的。”——话虽如此,长江这条路我的确有点儿怕。它要经过全国顶有名的都市,即是上海,从前是诸恶毕备,平常的人偶尔通过,便说不定要吃什么亏的。我往来南京学堂,过去曾经走过十几回,总算幸而没有碰到什么,这回从宁波到上海,却不意着了他们一回道儿。我坐了“新宁绍”客船到上海,到埠之后却没有客栈接客的上去,便只好叫茶房帮忙,雇了一辆黄包车,到山西路周昌记客栈里去。那拉车的江北人,似乎开头便打主意,拉了一段路说要换车,我也不加警惕,就下了车,拉车的就向我身边紧挤,这一挤便把我放在衩袋里的一个名片钞票夹子掏了去了。换坐的车子也不好好的走,似乎老在拐弯,又脱下夹衣,放在我脚下的皮包上头,费了好些工夫,这才引起我的怀疑,叫他站住,他不听命令还想前去,我就一手提了皮包,一手按住车沿,蹦了下来,这时拉车的就一溜烟的奔向一边去了。我跳下来的地方,适值前面有巡警站岗,他听我的陈述以后,说道:

从上海到北京,虽然已是通着火车,却并不是接连着,还要分作三段乘坐。第一段是在上海北站乘车,到南京的下关,称作沪宁铁路,随后渡过长江,从浦口直到天津,是为第二段的津浦铁路,这时还要改乘第三段的京奉铁路,乃能到达北京。到得坐上了浦口列车,这趟旅行才算是大半成功,可以放了心,其实如误了点,在天津换不了车,也仍是有问题,不过那并不算是什么,因为京津近在咫尺,所以觉得已经到了家门口了。从下关一渡过了长江,似乎一切的风物都变了相,顿然现出北方的相貌,这里主观的情绪也确实占大部分势力,叫人增加作客之感。那列车也似比江南的要差些,但是设备虽然稍差,坐在上面的感觉却并不坏,原因是坐的是二等车,这车上大抵是走津浦远道的才坐二等,近路的便都不坐,所以列车很是宽畅,我们一人不但可以占用两个坐位,而且连对面也都占用了,夜间车上的茶房给垫上一片什么板,成为急就的卧铺。大概在乘客和茶房中间,成立一种心照不宣的约束,这边在相当时期特别给予相当丰富的酒钱,那边也就随时供给设备,足以供一宵的安睡了。我知道这个情形,所以虽然初次乘车,却是无事的到了北京,于四月一日下午八时下车,径自雇洋车到了绍兴县馆里来了。

猜你喜欢
  卷四百九 列传一百九十六·赵尔巽
  第十二章 结论·梁启超
  東觀漢記卷六·多人
  网庐漫墨全文·佚名
  卷之九十三·佚名
  謇斋琐缀录三·尹直
  大事记卷一·吕祖谦
  第九五禀同治十三年九月七日一一三○四-四·佚名
  八○九 军机大臣奏遵查《盛京舆图》刊刻情形片·佚名
  附录二·佚名
  第6章 消灭异己的蒋介石·冯玉祥
  汉纪十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元光二年(戊申、前133)·司马光
  卷一百七十五之二·雍正
  钦定南巡盛典卷三十九·高晋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孙默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十五家词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九       休宁孙默编曹尔堪南溪词下中调青王案冬暮晓发霜余净碾遥天碧听落叶鸣虚碛疎树倦鸦寒影只今朝才见痩筠斜处露出梅花白 敝裘补绽年年客骏马

  • 卷四百五十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五十八白居易病中诗十五首【并序】开成已未岁余蒲柳之年六十有八冬十月甲寅旦始得风痹之疾体瘝【音关】目眩左足不支盖老病相乘时而至耳余早栖心释梵浪迹老庄因

  • 卷一百十·列传第四十八·脱脱

        杨云翼 赵秉文 韩玉 冯璧 李献甫 雷渊 程震   杨云翼,字之美,其先赞皇檀山人,六代祖忠,客平定之乐平县,遂家焉。曾祖青、祖郁、考恒,皆赠官于朝。云翼天资颖悟,初学语辄画地作字,日诵数千言。登明昌五年进士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一·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六年岁次丙子 金海陵炀王亮正隆元年春正月按是月癸卯朔可未资政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楼炤知宣州 右朝请大夫知信州黄仁荣为江南东路转运判官仁荣浦城人也上曰信州亦须择人昨宰臣搜水晶极扰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七·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三国史记卷第十二。·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一二卷新罗本纪一二零零零零新罗本纪第十二。[孝恭王][神德王][景明王][景哀王][敬顺

  • 陆德明传·刘昫

    陆德明,苏州吴县人。最初从师受学于周弘正,善于谈论玄理。陈朝太建年间,太子征召四方有名儒生,在承光殿讲解经典,德明刚满二十岁便前去参与其事。国子祭酒徐克开堂讲经,凭借位尊纵论,众人没有敢于交锋的,只有德明与他抗衡论争

  • 归旸传·宋濂

    归旸字彦温,汴梁人。将出生时,母亲梦见朝阳从东山出来,有薄云掩盖,所以取名旸。旸学习未经老师传授,而其聪敏才智超过常人。至顺元年(1330)考上进士,授予同知颍州事,去除奸害,打击强人的能力很强,人们不敢因年少而轻视他。山东

  • 卷二百七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一封爵表二宗室封爵二【亲王二】亲王二<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一><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一><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

  • 第四十三卦 夬 泽天夬 兑上乾下·佚名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 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 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 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 卷十八·郑玉

    钦定四库全书 秦秋阙疑卷十八     元 郑玉 撰 二十有九年春介葛卢来 舍于昌衍之上公在会馈之刍米 高氏曰介东方之国葛卢其名高邮孙氏曰春秋之法自外至者书来介葛卢白狄也盖圣人之意凡曰来者皆以不来为善也陈

  • 卷八十·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八十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尔雅释宫第五宫谓之室节疏言屋见于垣上穹隆然也【隆误崇】其内谓之家【案大雅緜疏引李巡云谓门以内也】东西墙谓之序疏敷重

  • 士容论第六 上农·吕不韦

    上农原文:三曰: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

  • 卷第二十三·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二十三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十世汾阳昭禅师法嗣潭州石霜楚圆慈明禅师全州李氏子。生宋太宗雍熙丁亥。少为书生。年二十二。依湘

  • 假面的告白·三岛由纪夫

    《假面自白》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发表于1949年。作品带有自传性质,描述了主人公“我”的成长历程,以及复杂的心理活动。《假面自白》不仅在文学上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而且由于其存在着

  • 房内记·佚名

    中医养生房中术书

  • 御制人臣儆心录·王永吉

    一卷。清顺治十二年(1655)世祖章皇帝撰。世祖以勋臣谭泰、石汉、大学士陈名夏等先后以骄怙伏法,乃推论古今之奸臣恶迹,以训诫群臣,俾其知炯鉴,故撰成本书。全书共八篇,即 《植党》、《好名》、《营私》、《徇利》、《

  • 说矩里迦龙王像法·佚名

    一卷,失译人名,说矩里迦罗龙王之像法。梵Kuli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