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六五 北大感旧录十一

以下是我所写的《玄同纪念》的文章,原名“最后的十七日”,登在燕京大学的月刊上,因为里边所记是民国廿八年(一九三九)一月一日至十七日的事情,玄同就在十七日去世的。一日上午我被刺客所袭击,左腹中一枪,而奇迹的并未受伤,这案虽未破获,却知道是日本军部的主使,确无疑问,这事到讲到的时候再说。玄同本来是血压高,且有点神经过敏,因此受刺激以致发病,还有凑巧的一件事,他向来并不相信命运,恰于一年前偶然在旧书里发见有一张批好的“八字”。这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东西,大约总还是好多年前叫人批了好玩的吧,他自己也已忘记了,在这上边批到五十二岁便止,而他那时候正是五十二岁,因为他是清光绪丁亥(一八八七)年生的,虽然他并不迷信,可是这可能在他心理上造成一个黑影。

“玄同于一月十七日去世,于今百日矣。此百日中,不晓得有过多少次,想要写一篇小文给他作纪念,但是每次总是沉吟一回,又复中止。我觉得这无从下笔。第一,因为我认识玄同很久,从光绪戊申在民报社相见以来,至今已是三十二年,这其间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要挑选一两点来讲,极是困难,——要写只好写长编,想到就写,将来再整理,但这是长期的工作,现在我还没有这余裕。第二,因为我自己暂时不想说话。《东山谈苑》记倪元镇为张士信所窘辱,绝口不言,或问之,元镇曰,一说便俗。这件事我向来很是佩服,在现今无论关于公私的事有所声说,都不免于俗,虽是讲玄同也总要说到我自己,不是我所愿意的事,所以有好几回拿起笔来,结果还是放下。但是,现在又决心来写,只以玄同最后的十几天为限,不多讲别的事,至于说话人本来是我,好歹没有法子,那也只好不管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只有几个名词。丘道即是孔德学校的代称,玄同在那里有两间房子,安放书籍兼住宿,近两年觉得身体不好,住在家里,但每日总还去那边,有时坐上小半日。是其晚年别号之一。去年冬天曾以一纸寄示,上钤好些印文,都是新刻的,有肄,觚叟,庵居士,逸谷老人,忆菰翁等。这大都是从疑古二字变化来,如逸谷只取其同音,但有些也兼含意义,如觚本同是一字,此处用为小学家的表征,菰乃是吴兴地名,此则有敬乡之意存焉。玄同又自号鲍山广叟,据说鲍山亦在吴兴,与金盖山相近,先代坟墓皆在其地云。曾托张樾丞刻印,有信见告云:

这封信的封面写‘鲍缄’,署名师黄则是小时候的名字,黄即是黄山谷。所云‘九通’,乃是李守常先生的遗书,其后人窘迫求售,我与玄同给他们设法卖去,四祖诸公都是帮忙搬运过付的人。这件事说起来话长,又有许多感慨,总之在这时候告一段落,是很好的事。信中间略去两节,觉得很是可惜,因为这里讲到我和他自己的关于生计的私事,虽然很有价值有意思,却也就不能发表。只有关于《文选》,或者须稍有说明。这是一个长卷,系影印古写本的一卷《文选》,有友人以此见赠,十日玄同来时便又转送给他了。

这副挽联上本来撰有小注,临时却没有写上去。上联注云,‘前屡传君归道山,曾戏语之曰,道山何在,无人能说,君既曾游,大可作记以示来者。君殁之前二日有信来,覆信中又复提及,唯寄到时君已不及见矣。’下联注云,‘余识君在戊申岁,其时尚号德潜,共从太炎先生听讲《说文解字》,每星期日集新小川町民报社。同学中龚宝铨朱宗莱家树人均先殁,朱希祖许寿裳现在川陕,留北平者唯余与玄同而已。每来谈常及尔时出入民报社之人物,窃有开天遗事之感,今并此绝响矣。’挽联共作四副,此系最后之一,取其尚不离题,若太深切便病晦或偏,不能用也。

我接到这信之后即发了一封回信去,但是玄同就没有看到。十七日晚得钱太太电话,云玄同于下午六时得病,现在德国医院。九时顷我往医院去看,在门内廊下遇见稻孙少铿令扬炳华诸君,知道情形已是绝望,再看病人形势刻刻危迫,看护妇之仓皇与医师之紧张,又引起十年前若子死时的情景,乃于九点三刻左右出院径归,至次晨打电话问少铿,则玄同于十时半顷已长逝矣。我因行动不能自由,十九日大殓以及二十三日出殡时均不克参与,只于二十一日同内人到钱宅一致吊唁,并送去挽联一副,系我自己所写,其词曰:

戏语竟成真,何日得见道山记。

同游今散尽,无人共话小川町。

廿八年一月三日,玄同的大世兄秉雄来访,带来玄同的一封信,其文曰:

十日下午玄同来访,在苦雨斋西屋坐谈,未几又有客至,玄同遂避入邻室,旋从旁门走出自去。至十六日得来信,系十五日付邮者,其文曰:

关于玄同的思想与性情有所论述,这不是容易的事,现在也还没有心情来做这种难工作,我只简单的一说在听到凶信后所得的感想。我觉得这是对于我的一个大损失。玄同的文章与言论平常看去似乎颇是偏激,其实他是平正通达不过的人。近几年来和他商量孔德学校的事情,他总最能得要领,理解其中的曲折,寻出一条解决的途径,他常诙谐的称为‘贴水膏药’,但在我实在觉得是极难得的一种品格,平时不觉得,到了不在之后方才感觉可惜,却是来不及了,这是真的可惜。老朋友中玄同和我见面时候最多,讲话也极不拘束而且多游戏,但他实在是我的畏友。浮泛的劝诫与嘲讽虽然用意不同,一样的没有什么用处。玄同平常不务苛求,有所忠告必以谅察为本,务为受者利益计算,亦不泛泛徒为高论,我最觉得可感,虽或未能悉用,而重违其意,恒自警惕,总期勿太使他失望也。今玄同往矣,恐遂无复有能规诫我者。这里我只是少讲私人的关系,深愧不能对于故人的品格学问有所表扬,但是我于此破了二年来不说话的戒,写下这一篇文章,在我未始不是一个大的决意,姑以是为故友纪念可也。民国廿八年,四月廿八日。”

‘起孟道兄:今日上午十一时得手示,即至丘道交与四老爷,而祖公即于十二时电四公,于是下午他们(四与安)和它们(“九通”)共计坐了四辆洋车,给这书点交给祖公了。此事总算告一段落矣。日前拜访,未尽欲言,即挟《文选》而走,此《文选》疑是唐人所写,如不然,则此君樵唐可谓工夫甚深矣。……研究院式的作品固觉无意思,但鄙意老兄近数年来之作风颇觉可爱,即所谓“文抄”是也。“儿童……”(不记得那天你说的底下两个字了,故以虚线号表之)也太狭(此字不妥),我以为“似尚宜”用“社会风俗”等类的字面(但此四字更不妥,而可以意会,盖即数年来大作那类性质的文章,——愈说愈说不明白了),先生其有意乎?……旬日之内尚拟拜访面罄,但窗外风声呼呼,明日似又将雪矣,泥滑滑泥,行不得也哥哥,则或将延期矣。无公病状如何,有起色否?甚念。弟师黄再拜。廿八,一,十四,灯下。’

‘知翁:元日之晚,召诒坌息来告,谓兄忽遇狙,但幸无恙,骇异之至,竟夕不宁。昨至丘道,悉铿诒炳扬诸公均已次第奉访,兄仍从容坐谈,稍慰。晚铁公来详谈,更为明了,唯无公情形迄未知悉,但祝其日趋平复也。事出意外,且闻前日奔波甚剧,想日来必感疲乏,愿多休息,且本平日宁静乐天之胸襟加意排解摄卫!弟自己是一个浮躁不安的人,乃以此语奉劝,岂不自量而可笑,然实由衷之言,非劝慰泛语也。旬日以来,雪冻路滑,弟懔履冰之戒,只好家居,惮于出门,丘道亦只去过两三次,且迂道黄城根,因怕走柏油路也。故尚须迟日拜访,但时向奉访者探询尊况。顷雄将走访,故草此纸。白。廿八,一,三。’

‘昨以三孔子赠张老丞,蒙他见赐疒叟二字,书体似颇不恶,盖颇像百衲本第一种宋黄善夫本《史记》也。唯看上一字,似应云,像人高踞床阑干之颠,岂不异欤!老兄评之以为何如?’此信原本无标点,印文用六朝字体,广字左下部分稍右移居画下之中,故云然,此盖即鲍山疒叟之省文。

这里须要补说一句,那部李先生的遗书“九通”,是卖给当时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所谓祖君就是学校的秘书赵祖欣氏,现在还在北京,虽然在胜利后学校仍然归并于师范大学,可是图书馆里的书大概是仍然存在的吧。

猜你喜欢
  志第三十 刑法·刘昫
  前汉孝昭皇帝纪卷第十六·荀悦
  东林列传卷十六·陈鼎
  提要·杨陆荣
  卷九·李斗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八·佚名
  卷之四百三十一·佚名
  第三十八章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吕思勉
  一四八七 山西巡抚蒋兆奎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等情折·佚名
  ●续吴先贤赞卷之十三·刘凤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司马迁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二·允禄
  卷75·陈邦瞻
  卷04·陈邦瞻
  卷五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八场·田汉

    报告员:余达生和金妹扶友生找大夫去了。我们但愿友生的眼睛有重见光明的希望。如今且说孟南走了以后,新群这位热情的女战士正在忘餐废寝胆大心细地干着刘大哥交给她的工作。一天她很警惕地在路上走着,周凡从后面叫她。周

  • 列传第六十八 朱瑞 叱列延庆 斛斯椿 贾显度 樊子鹄 贺拔胜 侯莫陈悦 侯渊·魏收

    朱瑞,字元龙,代郡桑干人。祖就,字祖成,卒于沛县令。父惠,字僧生,行太原太守,卒。永安中,瑞贵达,就赠平东将军、齐州刺史,惠赠使持节、冠军将军、恆州刺史。瑞长厚质直,敬爱人士。孝昌末,尔朱荣引为其府户曹参军,又为大行台郎中,甚为

  • 卷十五 文帝·王夫之

      〖一〗   蛮夷之长有知道者,中国之人士媿之。故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甚悲夫中国也。宋之篡晋,义熙以后以甲子纪,而不奉宋之元朔,千古推陶公之高节。而武都王杨盛于晋之亡不改义熙年号。盛,仇池之酋长耳

  • 卷之二百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浦阳人物记卷上·宋濂

    (明)宋濓 撰○忠义篇濓尝读隋书见史臣所载张季珣事谓季珣家素忠烈兄弟俱死国难未尝不窃叹其难也葢自古忠臣能杀身以狥义者何代无之求其一门而再见者曷其少哉将父兄子弟之所志有不同耶抑一死为不易非大勇者不能全其节也

  • 十国春秋卷二十九·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南唐十五列传鲁崇范毛炳 邵拙 黄载朱存 朱弼鲁崇范庐陵人家故贫灶薪不属而读书自若意豁如也九经子史广贮一室皆手自校定会烈祖初建学校典籍残阙下诏旁求郡县吉州刺史贾皓就取崇范本进之以私缗偿其直崇

  • 吴逵传·沈约

    吴逵,吴兴乌程人,经过荒年的饥荒加上瘟病流行,父母兄弟嫂和堂叔伯小宝内的亲戚,男女共死了一十三人。吴逵当时病得很历害,邻人用芦苇席子包裹好了他,准备埋在村子的头边,不久吴逵的病得以痊愈。亲属都死光了,只吴逵夫妻存在。

  • 房陵王杨勇传·李延寿

    房陵王杨勇,小名目见地伐。周朝时,因武元军功封为博平县侯。文帝辅政时,立为太子,官拜大将军、左司卫,封为长宁郡公。出京任洛州总管、东京少冢宰,总理已灭亡的北齐之地。后来诏回京师,晋位上柱国、大司马,兼任内史御正,统领京

  • 三三 深夜被捕·邹韬奋

    我对于国事的立场和主张,已很扼要地谈过了。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主张,有许多热心救国的朋友们也都有这同样的主张;这不仅是我和我的许多朋友们的主张,我深信这主张也是中国大众的公意的反映。于是我们便以国民的地位,积极推

  • ●作邑自箴拾遗第十·李元弼

    登途湏知 ○登途湏知 必用之物未行前点 茶药勿同笼箧 药气酷烈无近衣服 硬物置在箧笥者厚 雨具常随身 笼箧不能御雨者预 □物 褊檐绳攀切湏牢壮 乘驿马者不可枉路 罕开笼箧既锁加封仍其缝 初程惜人马力 笼箧夜悉封锁

  • 主道第五·韩非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故曰: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

  • 提要·陆世仪

    思辨録辑要三十五卷,国朝陆世仪撰。世仪字桴亭,太仓人。是书乃札记师友问答及平生闻见而成,仪封张伯行为汰其繁冗,分类编次,故题曰辑要,明非世仪之完本也。凡分小学、大学、立志、居敬、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天道、人道

  • 卷四·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说卷四翰林院侍读惠士奇撰庄公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陈人杀其公子御寇谷梁传公子而不言大夫公子未命为大夫也其曰公子何也公子之重视大夫命以执公子【执一作视】二十有六年夏曹杀其大夫【左氏无传】公羊

  •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卷上·欧阳竟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僧三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七   萬二千衆所知識得陀羅尼成就辯才樂說無盡安住三昧而不動轉善能了知無盡   之慧得深法忍入深法門於諸無量

  • 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佚名

        西方贤圣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归命最圣观自在  满月妙相莲华生  能以无畏施有情  我今称赞彼功德  一切善法悉具足  顶戴诸佛大智冠  福慧庄严最上

  • 浮石禪師諸會語錄序·通贤

    浮石禪師刻福城語錄竟,請余為之序,既而檇李、松陵、廣陵諸會語錄次第刻成,復以全錄序為請。余之序福城錄也,舉善財南詢因緣,謂師於妙峰頂上親見德雲,了畢大事。再舉文殊採藥因緣,拈出師一片老婆心,與四海禪宗點眼,此中是草?是藥

  • 普光坦庵禅师语录·佚名

    序大道廓然独脱形表何缁何素何圣何凡从上古尊宿握吹毛剑断人命根惟临济一宗卓越常情济十七传为断桥伦祖伦十一传为径山冲祖冲传兴善广广传普明用我金明介老和尚为普明嫡子传法三十余人瓶山次庵法兄其上首也普光坦庵峻

  • 老残游记·刘鹗

    题洪都百炼生撰,实为清末刘鹗作。二十回。内容写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反映了晚清的某些社会现实。全书以玉贤、刚弼两个“清官”的暴政为线索,写出社会的黑暗。书中着重抨击那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