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七八 从不说话到说话

民国廿六年(一九三七)七月以后,华北沦陷于日寇,在那地方的人民处于俘虏的地位,既然非在北京苦住不可,只好隐忍的勉强过活,头两年如上两章所说的总算借了翻译与教书混过去了。但到了廿八年元旦来了刺客,虽然没有被损害着,警察局却派了三名侦缉队来住在家里,外出也总跟着一个人,所以连出门的自由也剥夺了,不能再去上课。这时汤尔和在临时政府当教育部长,便送来一个北京大学图书馆长的聘书,后来改为文学院院长,这是我在伪组织任职的起头。我还是终日住在家里,领着干薪,图书馆的事由北大秘书长代我办理,后来文学院则由学院秘书代理,我只是一星期偶然去看一下罢了。不过这些在敌伪时期所做的事,我不想这里来写,因为这些事本是人所共知,若是由我来记述,难免有近似辩解的文句,但是我是主张不辩解主义的,所以觉得不很合适。

古来许多名人都曾写过那些名称忏悔录,自叙传或是回忆的文章,里边多是虚实淆混,例如卢梭,托尔斯多,折里尼,歌德都是如此。那是艺术作品,所以它的价值并不全在事情的真实方面,因为读者并不是当历史去看,只把它当作著者以自己生活为材料的抒情散文去读,这也是很有意味的。歌德将他的自传题名为“诗与真实”,这是很有意思的事,在这里诗与真实相对立,诗是艺术,也就是理想或幻想,将客观的真实通过了主观的幻想,安排了叙述出来,结果成为艺术的作品,留供后世人的鉴赏。但那是艺术名人的事情,不是我们平凡人所可学样的,我平常不懂得诗,也就不能赞成这样的做法,我写这回忆录,也同从前写《鲁迅的故家》一个样子,只就事实来作报道,没有加入丝毫的虚构,除了因年代久远而生的有些遗忘和脱漏,那是不能免的,若是添加润色则是绝对没有的事。平常写文章的时候,即使本来没有加进去诗的描写,无意中也会出现一种态度,写出来夸张不实的事来,这便是我在乙酉(一九四五)年六月所写一篇《谈文章》里所说的,做文章最容易犯的一种毛病,即是作态。原文有一节云:

我不想写敌伪时期个人的行事,那么写的是那时候的心事么?这多少可以这样的说,因为在那个时期的确写了不少文章,而且多是积极的有意义的,虽然我相信教训之无用,文字之无力,但在那时候觉得在水面上也只有这一条稻草可抓了。其实最初我是主张沉默的,因为有如徐君所说在沦陷区的人都是俘虏,苦难正是应该,不用说什么废话。在廿七年(一九三八)二月在一篇《读东山谈苑》里表明态度道:

“我看有些文章本来是并不坏的,他有意思要说,有词句足用,原可好好的写出来,不过这里却有一个难关。文章是个人所写,对手却是多数人,所以这与演说相近,而演说更与做戏相差不远。演说者有话想说服大众,然而也容易为大众所支配,有一句话或一举动被听众所赏识,常不免无意识的重演,如拍桌说大家应当冲上前去,得到鼓掌与喝采,接下去说大家不可不冲锋,拍桌使玻璃杯都蹦跳了。这样,引导群众的演说与娱乐群众的做戏实在已没有多大区别。我是不懂戏文的,但是听人家说好的戏子也并不是这样演法,他有自己的规矩,不肯轻易屈己从人。小时候听长辈谈一个故乡的戏子的轶事,他把徒弟教成功了,叫他上台去演戏的时候,吩附道:你自己唱演要紧,戏台下边鼻孔像烟通似的那班家伙你千万不要去理他们。乡间戏子有这样见识,可见他对于自己的技术确有自信,贤于一般的政客和文人矣。”对于这种毛病,我在写文章的时候也深自警惕,不敢搦起笔来绷着面孔,做出像煞有介事的一副样子,只是同平常写信一样,希望做到琐屑平凡的如面谈罢了。这一节话本来是应该在开头第一章里说的,现在这里来补说,虽然似乎是迟了一点,却也觉得没有不合适的地方。

“《东山谈苑》卷七云,倪元镇为张士信所窘辱,绝口不言,或问之,元镇曰,一说便俗。此语殊佳,余澹心记古人嘉言懿行,裒然成书八卷,以余观之,总无出此一条之右者矣。尝怪《世说新语》后所记何以率多陈腐,或歪曲远于情理,欲求如桓大司马树犹如此之语,难得一见。云林居士此言可谓甚有意思,特别如余君所云,乱离之后,闭户深思,当更有感兴,如下一刀圭,岂止胜于吹竹弹丝而已哉。”当时以为说多余的废话这便是俗,所以那一年里只写些两三百字的短篇笔记,像这一篇的便是,后来集有二百多则,并作一集叫作“书房一角”。但是廿八年元旦来了刺客,过了十七天又遇着了故友钱玄同君之丧,他的精神受了激刺,这是与那刺客事件不无关系的,在他去世后百日,我便写了《最后的十七日》这篇文章,做他的记念,后来改名为“玄同纪念”,收在《药味集》里。那篇文章的末尾说:

“今玄同往矣,恐遂无复有能规诫我者。这里我只是稍讲私人的关系,深愧不能对于故人的品格学问有所表扬,但是我于此破了二年来不说话的戒,写下这一篇小文章,在我未始不是一个大的决意,姑以是为故友纪念可也。”年月是民国廿八年四月廿八日,这篇文章是登在当时为燕大学生所办的《燕大周刊》上边的。我自此决意来说话,虽是对于文字的力量仍旧抱着疑问,但是放手写去,自民国廿八年至三十四年这七年里,收集起来的共计有一百三十篇,其散佚者在外,可以说是不算少了吧。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七·志第二十八·食货二·脱脱
  第四十七回 立冲人母后摄政 毒少主元舅横行·蔡东藩
  卷第一百三十三·胡三省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九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零九·佚名
  ◎中学万年·李定夷
  附录(「连江县志」「儒林传」)·金云铭
  第六卷 盐法商课·缪荃孙
  一四一 不辩解说下·周作人
  世系·林献堂
  小 引·许寿裳
  张立道传·宋濂
  卷二百九十九·杨士奇
  三七、魏文侯为魏桓子之子非孙其元年·钱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初集卷二十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二十五古今体一百四首【乙丑二】题周鲲山水八帧仙山楼阁白云谁不羡仙乡火枣金芝底易尝借问地行何姓氏丹台曾注杜兰香赤壁载月丹枫白苇武昌秋泝月横江独泛舟千

  • 卷二十四·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二十四兵部主事陈焯编黄庭坚【下】送舅氏野夫之宣城【李莘二首】籍甚宣城郡风流数贡毛霜林收鸭脚春网荐琴高共理须良守今年辍省曹平生割鸡手聊试发硎刀试说宣城郡停杯且

  • 志第二 礼乐二·欧阳修

    六曰进熟。皇帝既升,奠玉、币。太官令帅进馔者奉馔,各陈于内壝门外。谒者引司徒出,诣馔所。司徒奉昊天上帝之俎,太官令引馔入门 ,各至其陛。祝史俱进,跪,彻毛血之豆,降自东陛以出。诸太祝迎馔于坛上。司徒、太官令俱降自东陛

  • ●卷六·毛奇龄

    〖光宗朝 泰昌〗光宗后郭氏,顺天人。万历二十九年,册为皇太子妃,生皇一女。四十一年十一月丁未死,谥恭靖。四十八年九月,进谥恭靖端懿温惠元妃。熹宗即位,上尊谥曰孝元昭懿哲惠庄仁合天弼圣贞皇后,迁葬庆陵,主礻付庙。后父初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七·佚名

    弘治十四年闰七月丁丑朔命贵州都司都指挥使王宁都指挥同知王泰赞画监督太监苗逵等军前方略从兵部请也○辽阳副总兵孙文毅有罪并分守右少监刘恭俱令差去勘事给事中等官逮问闻奏仍命兵部推有谋勇者代文毅分守○修浚九门

  • 第六卷 名宦 六·缪荃孙

    镇 江 府 汉史 崇史崇,字伯勤,其先济北人也,高祖恭徙杜陵。恭有女弟为卫太子良娣,生史皇孙。武帝末,巫蛊事起,太子等皆遭害,皇孙有男号皇曾孙,生数月系狱,五岁乃赦。治狱使者邴吉以付恭,恭母贞君见孙孤,甚哀之,自养视焉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纪昀

    列传金 【二十】○金二十完颜苏哷 陈规许古杨云翼赵秉文 韩玉冯璧 李献甫 雷渊程震完颜苏哷陈规许古杨云翼赵秉文韩玉冯璧李献甫雷渊程震△完颜苏哷完颜苏哷一名翼字伯扬至宁元年策论进士贞佑初累迁监察御史二年

  • 补后汉书年表卷四·熊方

     宋 熊方 撰异姓诸侯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

  • 西飞·胡兰成

    西飞南京政府日觉冷落。我亦越发与政府中人断绝了往来,却办了个月刊叫《苦竹》,炎樱画的封面,满幅竹枝竹叶。虽只出了四期,却有张爱玲的三篇文章,说图画,说音乐,及桂花蒸阿小悲秋。是时日本的战局已入急景凋年,南京政府即令再

  • 宋庠传·脱脱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来迁居开封雍丘。他的父亲宋王己,曾任九江掾,与妻子钟氏在庐阜祈祷。钟氏梦见道士授给她书说“:把它送给你儿子。”一看,是《小戴礼》,不久宋庠出生。一天看见许真君的像,就是她梦中所见到的。宋庠,天

  • 卷四十三·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四十三襄公二十有四年春叔孙豹如晋【左传】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晋【贺克栾氏】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陶唐杜注尧所治地大原晋阳

  • 丧服四制·姚际恒

    孔氏曰:「以上诸篇每篇言义,此不云丧服义,而云丧服四制者,以上诸篇皆记仪礼当篇之义,故每篇言义;此则记者别记丧服之四制,非记仪礼丧服之篇,故不云丧服之义也。」按:以上诸篇言义者于仪礼故多别说,而此篇虽明四制,反多合仪礼丧服

  • 嘱累品第十八·佚名

    尔时世尊,则如其像而出顶光。便现神足感魔波旬。与诸兵众往诣佛所。白世尊曰:吾与眷属于如来前而自约誓。若斯经典所流布处。诸郡国土而有法师。敷陈经典宣于法会。又吾身誓益当加护。令得畅达不兴危害。于是世尊紫金色

  • 卷五·佚名

    尔时月上境界如来。告药王军菩萨言:汝等当知。一切众生有身皆苦。生老病死忧恼悲痛。怨憎会。爱别离。所欲不成就。如是等法悉皆是苦。逼迫众生不能解脱。此一切苦甚可怖畏。而诸众生於是苦义不闻不知。尔时会中诸初生

  • 卷八十一·道世

    ▲量境部第六述曰:谓能施之人,行有智愚。若智人行施,要观前人有益便施,无益不施。故《优婆塞戒经云:“若见贫穷者,先语言:汝能归依三宝,受斋戒不?若言能者,先授三归及斋戒,後则与施物。若言不能,後语言:能随我语念一切法无常无我涅

  • 第二十二卷·佚名

    无垢光神通解脱坛三昧耶像品第四十六之二世尊复有不空王示现一切幻化三昧耶像。白栴檀香多誐(鱼迦反又音迦字斤啰反)啰香。乌施罗香丁香。毕[口*栗]迦(斤逻反)香惹睹噜佉缚罗儞迦(同上)香。甘松香茅香根。郁金香龙脑

  • 分甘馀话·王士祯

    笔记著作。清王士禛撰。此书系其罢官家居时所撰。书名“分甘”者,取王羲之《与谢万书》中叙其率子孙游桑果林,“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之意。凡四卷,二百七十八则,内容亦非专门论诗,而旁涉政、经、史、地、医、文等

  • 张文襄幕府纪闻·辜鸿铭

    汉滨读易者(辜鸿铭)撰。二卷,七十二篇。笔记体。作者任张之洞幕僚二十余年,并深受器重,是书即摭拾其在幕府中见闻而成。所叙张之轶事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掌故,可补史乘之不足。对重大问题,亦发表己见,诙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