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六二 北大感旧录八

十二,刘半农 讲到胡适之,令人联想起刘半农来,这不但是因为两人都是博士,并且还是同年的关系,他们是卯字号的名人,这事上文已经说过了。刘半农因为没有正式的学历,为胡博士他们所看不起,虽然同是“文学革命”队伍里的人,半农受了这个激刺,所以发愤去挣他一个博士头衔来,以出心头的一股闷气,所以后来人们叫他们为博士,其含义是有区别的,盖一是积极的博士,一是消极的也。二人又同为卯字号小一辈的同年生,可是半农卒于一九三四年才及中寿,适之则已是古稀,又是不同的一点。我在上文里关于半农已经说及,现在再来讲他恐有不少重出之处,为此只将那时所作的《半农纪念》一文,抄录在这里,那么即使有些重出,因为那是文中的一部分,或者也无甚妨碍吧。

“七月十五日夜我们到东京,次日定居本乡菊坂町。二十日我同妻出去,在大森等处跑了一天,傍晚回寓,却见梁宗岱先生和陈樱女士已在那里相候。谈次陈女士说在南京看见报载刘半农先生去世的消息,我们听了觉得不相信,徐耀辰先生在坐也说这恐怕又是别一个刘复吧,但陈女士说报上说的不是刘复而是刘半农,又说北京大学给他照料治丧,可见这是不会错的了。我们将离开北平的时候,知道半农往绥远方面旅行去了,前后相去不过十日,却又听说他病死了已有七天了。世事虽然本来是不可测的,但这实在来得太突然,只觉得出意外,惘然若失而外,别无什么话可说。

这是很空虚的话,只是仪式上所需的一种装饰的表示而已。学校决定要我充当致词者之一人,我也不好拒绝,但是我仍是明白我的不胜任,我只能说说临时想出来的半农的两种好处。其一是半农的真。他不装假,肯说话,不投机,不怕骂,一方面却是天真烂漫,对什么人都无恶意。其二是半农的杂学。他的专门是语音学,但他的兴趣很广博,文学美术他都喜欢,做诗,写字,照相,搜书,讲文法,谈音乐。有人或者嫌他杂,我觉得这正是好处,方面广,理解多,于处世和治学都有用,不过在思想统一的时代自然有点不合式。我所能说者也就是极平凡的这寥寥几句。

这文章写得颇好,文章里边存着作者的性格,读了如见半农其人。民国六年春间我来北京,在《新青年》上初见到半农的文章,那时他还在南方,留下一种很深的印象,这是几篇《灵霞馆笔记》,觉得有清新的生气,这在别人笔下是没有的。现在读这篇遗文,恍然记及十七年前的事,清新的生气仍在,虽然更加上一点苍老与着实了。但是时光过得真快,鱼皮鞋子的故事在今日活着的人里只有我和玄同还知道吧,而菜厂胡同一节说起来也有车过腹痛之感了。前年冬天半农同我谈到蒙难纪念,问这是哪一天,我查旧日记,恰巧民国十六年中间有几个月不曾写,于是查对《语丝》末期出版月日等等,查出这是在十月二十四,半农就说下回要大举请客来作纪念,我当然赞成他的提议。去年十月不知道怎么一混大家都忘记了,今年夏天半农在电话里还说起,去年可惜忘记了,今年一定要举行,然而半农在七月十四日就死了,计算到十月二十四日恰是一百天。

算到今年逢百日,寒泉一盏荐君前。

昔时笔祸同蒙难,菜厂幽居亦可怜。

廿余日驰驱大漠,归来竟作丁令威。

半农和我是十多年的老朋友,这回半农的死对于我是一个老友的丧失,我所感到的也是朋友的哀感,这很难得用笔墨纪录下来。朋友的交情可以深厚,而这种悲哀总是淡泊而平定的,与夫妇子女间沉挚激越者不同,然而这两者却是同样的难以文字表示得恰好。假如我同半农要疏一点,那么我就容易说话,当作一个学者或文人去看,随意说一番都不要紧。很熟的朋友却只作一整个人看,所知道的又太多了,要想分析想挑选了说极难着手,而且褒贬稍差一点分量,心里完全明了,就觉得不诚实,比不说还要不好。荏苒四个多月过去了,除了七月二十四日写了一封信给半农的女儿小蕙女士外,什么文章都没有写,虽然有三四处定期刊物叫我写纪念的文章,都谢绝了,因为实在写不出。九月十四日,半农死后整整两个月,在北京大学举行追悼会,不得不送一副挽联,我也只得写这样平凡的几句话去,敷衍了一下子:

十七年尔汝旧交,追忆还从卯字号,

两日前阅《人间世》第十六期,看见半农遗稿《双凤皇专斋小品文》之五十四,读了很有所感。其题目曰‘记砚兄之称’,文云:

‘余与知堂老人每以砚兄相称,不知者或以为儿时同窗友也。其实余二人相识,余已二十七,岂明已三十三。时余穿鱼皮鞋,犹存上海少年滑头气,岂明则蓄浓髯,戴大绒帽,披马夫式大衣,俨然一俄国英雄也。越十年,红胡入关主政,北新封,《语丝》停,李丹忱捕,余与岂明同避菜厂胡同一友人家。小厢三楹,中为膳食所,左为寝室,席地而卧,右为书室,室仅一桌,桌仅一砚。寝,食,相对枯坐而外,低头共砚写文而已,砚兄之称自此始。居停主人不许多友来视,能来者余妻岂明妻而外,仅有徐耀辰兄传递外间消息,日或三四至也。时为民国十六年,以十月二十四日去,越一星期归,今日思之,亦如梦中矣。’

这是我所作的打油诗,九月中只写了两首,所以在追悼会上不曾用,今见半农此文,便拿来题在后面。所云菜厂在北河沿之东,是土肥原的旧居,居停主人即土肥原的后任某少佐也。秋天在东京本想去访问一下,告诉他半农的消息,后来听说在长崎,没有能见到。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十一月三十日,于北平苦茶庵记。”

猜你喜欢
  本纪第四 简文帝·姚思廉
  列传第二十三 崔浩·魏收
  卷三百八·列传第一百九十六·奸臣·张廷玉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六·焦竑
  ●卷一百二十一·徐梦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九·李心传
  ○流星有声·许指严
  卷之四百九·佚名
  第九卷 杂税·缪荃孙
  第七节调处·佚名
  卷之三十五·祁韵士
  卷四十八·阿桂
  卷之二  皇明本紀(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天下合纵使魏加·佚名
  兵一一·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六场·老舍

    时间 前场次日。地点 头人的大门前。人物 群众若干人 头人的仆奴若干人 母亲 仆甲、乙头人 大姐 二姐 三姐 蛙骑手〔幕启:头人的大门外,群众三五成组,交头接耳。头人的仆奴们武装肃立。母亲被锁在一株小树上。

  • 李之仪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之仪(1048-?)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无棣(今属山东)人。治平进士,为万全县令。曾从军西北,出使高丽。元祐中,除枢密院编修官,从苏轼于定州幕府,通判原州。徽宗立,提举河东常平。卒年八十馀。《东都事略》有传,《宋史》附《李

  • 庙学典礼卷三·佚名

      正录任满给由集贤院,至元二十七年二月日□付该:据司直司呈该,承本尚书吏部符文,承奉尚书省判送本部元呈,奉省判集贤院呈,浙东道儒学提举司申,江南各路学正、山长、学录,受院、监付身,三十个月为任满,给由依例迁转。国子监拟

  • 上谕·吕毖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内阁奉上谕昨于养心殿存贮各书内检有明朝宫史一书其中分类叙述宫殿楼台及四时服食宴乐并内监职掌宫闱琐屑之事卷首称芦城赤隠吕毖较次其文义猥鄙本无足观葢明季寺人所为原不堪采登册府特是有明

  • 宋史全文卷二十七上·佚名

    宋孝宗七辛丑淳熙八年春正月癸丑,权给事中赵汝愚奏中书门下省录黄陈源转官差遣:『臣窃惟陈源系内待,而得参预一路军政,事体重大,渐不可长。臣尝读建炎三年诏书,自崇宁以来,内待用事,循习至今,理宜痛革。自今内待不许与主管兵官

  • 卷二百八·杨士奇

    永乐十七年春正月丙午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戊申立春 上御奉天殿文武群臣行贺礼赐宴○壬子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癸丑○安定王尚炌至景先是西安中获卫百户张诚小旗孙成告王谤毁朝廷咒咀魇镇

  • 卷之一百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四节宗教·佚名

    第一 执照第二 卖杜绝尽根契字第三 转典契字第四 转典契字第五 献空地为祀业契字第六 卖杜绝尽根瓦店契字第七 卖杜绝尽根契字第八 尽根绝契字第九 转典契字第一○ 典契字第一一 卖尽杜绝根契字第一二 卖杜绝尽根契

  • 金佗续编卷十五·岳珂

    <史部,传记类,名人之属,金佗稡编__金佗续编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十五宋 岳珂 撰天定别录卷三赐褒忠衍福禅寺额勅尚书省录礼部状准都省批下承议郎权发遣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岳珂照对先大父鄂王飞蒙恩勅葬临安府西湖上

  •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卷二·允秘

    表二 【贝勒 贝子 镇国公 辅国公 以罪黜宗室贝勒】和硕贝勒 【阿敏所立爵】多罗诚毅贝勒【穆尔哈齐所立爵】多罗笃义贝勒【巴雅喇所立爵】多罗广略贝勒【禇英所立爵】多罗贝勒【芬古所立爵】多罗安平贝勒【杜度

  • ○汉人、南人第二甲,十五名·佚名

    赐进士出身 【授承事郎】 一、聂炳贯先世居龙兴路,今籍武昌路江夏县,民户──《诗[经]》。字韫夫,行二,年卅二,正月廿五日申时。曾祖□□,祖清,父道全,母杨氏。永感下。娶邹氏。[乡试湖广]第十二名,会试第四[名]。[授岳州路同

  • 卷一百四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四十八 朱批黄之隽奏摺 雍正三年八月十八日提督福建学政左春坊左中允【臣】黄之隽谨 奏为钦奉 上谕事【臣】准督【臣】觉罗满保抚【臣】黄国材移准吏部咨 奉 上谕凡文武官员曾经面奉谕旨

  • 卷第九十七·佚名

    军职三王超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加恩制同上门下。礼毕禋天。恩覃率土。伊方面专统戎之寄。而山河分作翰之权。三神终大飨之仪。百顺均受厘之锡。都虞候、天平军节度、郓州管内观察处置河堤等使、特进、检校太傅、使持

  • 卷66·陈邦瞻

    ○平群盗高宗建炎元年秋七月,命都统制王渊、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分讨江、淮群盗。自宣和末,群盗蜂起。至是,祝靖、薛广、党忠、阎仅、王存之徒,皆招安赴行在。李纲言:“今日正当因其力而用之,如铜马、绿林、黄巾之比。然不

  • 大寶積經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   無量夀如來會第五之二   復次阿難彼極樂界無諸黑山鐵圍山大鐵圍山妙高山[一]等。阿難白佛言.世尊其四天   王天三十三天既無諸山依何而住。佛告阿難.於汝意云何妙高已上有夜摩天

  • 大华严经略策一卷(四十二条)·澄观

    清凉山大华严寺镇国沙门澄观述第一释经题目 第二明经宗趣 第三释佛名号 第四处会法主 第五不起升天 第六说经时节 第七经之部类 第八翻译传通 第九华藏体相 第十生佛交彻 第十一十信圆妙 第十二惑障不同 

  • 卷第三十一·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三十一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贤首品第十二之三 【经】 一切如来咸共说  众生业报难思议  诸龙变化佛自在  菩萨神

  • 五母子经·佚名

    佛说五母子经,一卷,吴支谦译。说八岁沙弥,从阿罗汉学道,遂得五通,以宿命而生自己,前五生之母,悲吾子之早世,空自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