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九 三味书屋

旧日书房有各种不同的式样,现今想约略加以说明。这可以分作家塾和私塾,其设在公共地方,如寺庙祠堂,所谓“庙头馆”者,不算在里边。上文所述的书房,即是家塾之一种,——我说一种,因为这只是具体而微,设在主人家里,请先生来走教,不供膳宿,而这先生又是特别的麻胡,所以是那么情形。李越缦有一篇《城西老屋赋》,写家塾情状的有一段很好,其词曰:

“维西之偏,实为书屋。榜曰水香,逸民所目。窗低迫檐,地窄疑。庭广倍之,半割池渌。隔以小桥,杂莳花竹。高柳一株,倚池而覆。予之童,踞觚而读。先生言归,兄弟相速。探巢上树,捕鱼入洑。拾砖拟山,激流为瀑。编木叶以作舟,揉筱枝而当轴。寻蟋蟀而墙,捉流萤以照牍。候邻灶之饭香,共抱书而出塾。”这里先生也是走教的,若是住宿在塾里,那么学生就得受点苦,因为是要读夜书的。洪北江有《外家纪闻》中有一则云:

第二种是私塾,设在先生家里,招集学生前往走读,三味书屋便是这一类的书房。这是坐东朝西的三间侧屋,因为西边的墙特别的高,所以并不见得西晒,夏天也还过得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说明道:

“外家课子弟极严,自五经四子书及制举业外,不令旁及,自成童入塾后晓夕有程,寒暑不辍,夏月别置大瓮五六,令读书者足贯其中,以避蚊蚋。”鲁迅在第一次试作的文言小说《怀旧》中描写恶劣的塾师“秃先生”,也假设是这样的一种家塾,因为有一节说道:

“初亦尝扳王翁膝,令道山家故事,而秃先生必继至,作厉声曰,孺子勿恶作剧,食事既耶,盍归就尔夜课矣!稍忤,次日即以界尺击吾首,曰,汝作剧何恶,读书何笨哉!我秃先生盖以书斋为报仇地者,遂渐弗去。”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读书!’”从这里所说的看来,这书房是严整与宽和相结合,是够得上说文明的私塾吧。但是一般的看来,这样的书房是极其难得的,平常所谓私塾总还是坏的居多,塾师没有学问还在其次,对待学生尤为严刻,仿佛把小孩子当作偷儿看待似的。譬如用戒尺打手心,这也罢了,有的塾师便要把手掌拗弯来,放在桌子角上,着实的打,有如捕快拷打小偷的样子。在我们往三味书屋的途中,相隔才五六家的模样,有一家王广思堂,这里边的私塾便是以苛刻著名的。塾师当然是姓王,因为形状特别,以绰号“矮癞胡”出名,真的名字反而不传了,他打学生便是那么打的,他又没收学生带去的烧饼糕干等点心,归他自己享用。他设有什么“撒尿签”的制度,学生有要小便的,须得领他这样的签,才可以出去。这种情形大约在私塾中间,也是极普通的,但是我们在三味书屋的学生得知了,却很是骇异,因为这里是完全自由,大小便时径自往园里走去,不必要告诉先生的。有一天中午放学,我们便由鲁迅和章翔耀的率领下,前去惩罚这不合理的私塾。我们到得那里,师生放学都已经散了,大家便攫取笔筒里插着的“撒尿签”撅折,将朱墨砚覆在地下,笔墨乱撒一地,以示惩罚,矮癞胡虽然未必改变作风,但在我们却觉得这股气已经出了。

‘人都到哪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下面这件事与私塾不相干,但也是在三味书屋时发生的事,所以连带说及。听见有人报告,小学生走过绸缎衖的贺家门口,被武秀才所骂或者打了,这学生大概也不是三味书屋的,大家一听到武秀才,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觉得讨厌,他的欺侮人是一定不会错的,决定要打倒他才快意。这回计划当然更大而且周密了,约定某一天分作几批在绸缎衖集合,这些人好像是《水浒》的好汉似的,分散着在武秀才门前守候,却总不见他出来,可能他偶尔不在,也可能他事先得到消息,怕同小孩们起冲突,但在这边认为他不敢出头,算是屈服了,由首领下令解散,各自回家。这些虽是琐屑的事情,但即此以观,也就可以想见三味书屋的自由的空气了。

猜你喜欢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七·汪楫
  卷首三·佚名
  境遇类·佚名
  卷之七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二十七·佚名
  ●卷十一·余继登
  卷十七·宇文懋昭
  ·禀制军左宫保季高·丁曰健
  ·台湾兵事第二书·丁曰健
  读例存疑卷二十七·薛允升
  史宁传·令狐德棻
  刘彦宗传·脱脱
  提要·董史
  卷20·陈邦瞻
  十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丙戌·孙元衡

    朔四日泛海赴安平镇异国春回问鹿亹,风微浪静受朝暾。云屏列翠飞孤凤(山成凤形),烟镜浮花漾七鲲。古堠初依新树色,灵槎远赴碧天痕。未知铁骑戈船在,落落罛寮水面村(俗称渔家为罛寮)。初春杂咏八首春华上朝日,遥自扶桑来。温风穆

  • 吴伟业·龙榆生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南太仓人。明万历三十七年(一六○九)生。弱冠,举崇祯辛未(一六三一)科会试第一,廷试第二,官至少詹事。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假归。清世祖闻其名,力迫入都,累官国子监祭酒。以病乞归,康熙十

  •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班固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

  • ◎帝系六·徐天麟

    ○公主王主(杂录附)公主。(高纪,如淳曰,公羊传曰,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帝姊妹曰长公主,诸王女曰翁主,师古曰,如说得之,天子不亲主婚,故谓之公主,诸王即自主婚,故其女曰翁主,翁者父也。)太上皇女。昭哀后。(高帝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九·佚名

    髙祖中叔孙通制礼仪【荆公 皮日休 温公 东坡】陆贾叔孙通朱敬则【东坡】汉攻【石守道】建五等封异姓【李翰】萧何治未央宫【温公 史剡】髙祖唐帝之后【栁子厚】赦季布【东坡】髙祖御将【老泉】叔孙通制礼仪荆公诗

  • 乌台诗案·朋九万

    宋朋九万撰监察御史里行何大正札子御史台根勘所,元丰二年七月四日,准中书批送下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何大正札子:臣伏见祠部员外郞直史馆知湖州苏轼谢上表,其中有言:「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愚弄

  • 得之强舆棄妻奸案·佚名

    原文:【……當陽隷臣得之气(乞)鞫曰:】[【……】不(?)强(?)舆(?)棄(?)妻(?)

  • 七、释乐·佚名

    宫谓之重,商谓之敏,角谓之经,徵谓之迭,羽谓之柳。 大瑟谓之洒,大琴谓之离。 大鼓谓之{卉鼓},小者谓之应。 大磬谓之{声乔}。 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大篪谓之沂,大埙谓之[1234]。 大钟谓之钅庸,其中谓之剽,小者谓之栈。 大箫

  • 管子补注卷八·刘绩

      中匡第十九        内言二  管仲防国用三分二在賔客【二以供賔客】其一在国管仲惧而复之【复白也以賔客之费太半欲白之】公曰吾子犹如是乎【以吾子为贤当以供賔之义为急务尚惧而白之乎】四邻賔客入者説

  • 提要·阎若璩

    【臣】等谨案古文尚书疏证八卷国朝阎若璩撰若璩字百诗太原人徙居山阳康熈已未荐举博学鸿词古文尚书较今文多十六篇晋魏以来絶无师説故左氏所引杜预皆注曰逸书东晋之初其书始出乃増多二十五篇初犹与今文并立自陆徳明据

  • 碧岩录卷第二·圆悟克勤

      垂示云。佛祖大机。全归掌握。人天命脉。悉受指呼。等闲一句一言。惊群动众。一机一境。打锁敲枷。接向上机。提向上事。且道什么人曾恁么来。还有知落处么。试举看。  【一一】举黄檗示众云(打水碍盆。一口吞

  • 指月录卷之十八·瞿汝稷

    六祖下第六世▲抚州曹山本寂禅师泉州莆田黄氏子。少业儒。年十九。往福州灵石出家。二十五登戒。寻谒洞山。山问。阇黎名甚么。师曰本寂。山曰。那个聻。师曰。不名本寂。山深器之。(此与云居对洞山语同。僧宝传。师

  • 佛说俱利伽罗大龙胜外道伏陀罗尼经·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尔时宝幢陀罗尼菩萨白佛言。俱利伽罗大龙。以何因缘吞饮利剑。及以四足被绕。佛告宝幢陀罗尼菩萨言。昔色究竟天魔醯首罗知胜城。无动明王与外道论。共致种种神变成智。时无动明王变

  • 海桑集·陈谟

    明代诗文别集。陈谟(号海桑)著。是集为其外甥、门人杨士奇编,裔孙德文录。现存的明刊本计10卷,诗2卷,文8卷。目录后有“后学宜山李资深、儋耳郭九皋校正”、“后学长乐曾一卿同校”两条。前有永乐七年(1409)晏璧序。

  • 莲峰志·王夫之

    名胜志。明末清初王夫之(1619—1692)撰。五卷。夫之, 字而农, 号姜斋,一号船山,湖南衡阳人。明崇祯举人。著有《船山全集》。莲花峰南岳诸峰之一。旧有嘉靖志,毁于火灾。是志于崇祯十七年(1644)成书。约二万八千字。记事上

  • 乾坤大略·王余佑

    中国古代论述军事战略原则兵书。王馀佑著。10卷,补遗1卷,约5万字。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宝兴堂刊本和清宣统三年(1911)绿云楼、民国间《畿辅丛书》铅印本。1920年山西育才馆铅印本更名为《兵鉴》。该书写于顺治、康

  •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佚名

    经名: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假托西王母传谷希子。言服食五方生气法术。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述二人共吞五牙(五方之气)之术,实为房中术。

  • 痎疟论疏·卢之颐

    温病类著作。明卢之颐撰。之颐字子由 (或子繇),号晋公。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父卢复精医,兼通佛学。之颐幼承庭训,敏悟过人,学有根砥。邑志载: 复著《纲目博议》 有椒菊共性之疑不能决,后得之颐之论方定。顺治三年,明